回覆列表
  • 1 # 一筆寫春秋

    古代因為注重韻律,使詩歌讀起來有韻味,現在比較自由,更注重情感!我們的拼音有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一聲二聲就是平聲,三、四是仄聲

    另外,輕聲也算平聲

    “平韻” 指這一句最後一個字是平聲字

    “仄韻” 指這一句最後一個字是仄聲字

    作用 :

    那個字該怎麼念就怎麼念,平仄聲主要是對作詞作詩做要求,目的是使詩詞讀起來順口。 古體“詩”是不要求格式和壓韻的,近體“詩”的壓韻有一定的規律,原因是他有了固定格式,具體規律有多種情況,需要長篇分情況解釋的,也不知怎麼打字說明,最簡單的你隨便抓幾首李杜的詩把平仄標上就能看出點規律! “詞”其實不是作出來的,是按“詞牌名”填出來的,每個“詞牌名” 都規定了共有多少個字,多少字一句,每個字上是“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的.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2 # 駱木

    古代l律詩與絕句的平仄要求是很嚴格的,平仄相間相粘會使詩歌朗誦起來抑揚頓挫,而押韻必須平聲的目的是到韻腳時,有一個類似現在音樂中的拖腔,增強音韻美,順勢給聽眾留下一個思考的瞬間。所以首句入韻與不入韻不是隨便的,要看首句是否講完了一個完整的事件。

    要想區分平仄也不是一件難事,大體上,現在的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而古代的入聲字屬於仄聲,現在分到了一二三四聲中,只要將一二聲中的入聲字找出來就可以了。這樣的字常用字也就三五百個。可以找規律,也可強記背過。最困難的是現在三四聲中的平聲字這個一定要注意,也是最混淆人的。

  • 3 # 梧桐樹邊羽

    古代的平仄和今天的平仄有什麼不同?

    平仄是漢字的聲調劃分。

    平仄是對四聲的不完全歸納

    魏晉時期,曹植創造了“梵唄”,漢字的聲調發音研究發端。隨後佛學的廣為傳播,讓聲韻學飛速發展,出現了很多韻書和研究者。如周頤《四聲切韻》,沈約《四聲譜》、王斌《四聲論》,以及其後的張諒《四聲韻林》,劉善經《四聲指歸》、夏候詠《四聲韻林》。這些研究者們雖然各有側重,但是將漢字讀音劃分為四聲可以說是共同的認知。

    這個時期漢字的四聲為“平,上,去,入”。

    初唐格律詩開始出現,但是唐朝宰相許敬宗發現四聲標註相對於格律詩來說還是複雜,於是在武則天欽定下主持編制了一部聲韻書。這本書針對格律詩把四聲中的“平”和“上去入”聲分為平仄兩部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平仄來源,也是南宋末年劉淵《平水韻》的底子。

    所以平仄的概念是在四聲上進行簡化,方便理清格律規則的情況下產生的。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平聲中,平直不變的稱為“陰平”,緩慢上揚的稱為“陽平”。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發音不平順的就是仄。

    普通話平仄劃分

    漢語拼音中,音調為四聲,一,二,三,四聲,對應的平仄呢,一聲為陰平,二聲為陽平。三聲和四聲都是仄聲。這樣,所有的漢字根據這四聲調都可以劃入平音和仄音。這是普通話。舉例:“飛、肥、匪、廢”。“飛”、“肥”為平聲,“匪”、“廢”為仄聲。

    如“踏遍青山人未老”,平仄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句詩明顯就比我們正常說話音律清晰,節奏感要強,正是因為這是一個遵守平仄關係的標準律句。我們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可以按照這個規則劃出平仄來,但是意義並不大。

    為什麼普通話還要進行平仄劃分呢?最主要的功用還是進行格律詩創作。

    古今平仄的不同

    而古漢語的平仄劃分和普通話是有區別的, 古時候的四聲為“平,上,去,入”。而在平仄規律中,陰平、陽平是平聲,上、入、去統統劃入仄聲。

    平聲對應普通話的一二聲,“飛、肥”的音調,和現在是一樣的。“上”就是普通話的第三聲,“匪”的音調。“去”就是第四聲,“廢”的音調。那麼“入”聲字去哪兒了呢?

    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入聲字已經消失了,發音“一,二,三,四”聲都有。這個也就是平仄的難點所在了,在鑑賞古詩的時候,如果發現該發仄音的時候卻是現代的平音字,就要去查一下這個字古時候的發音,是不是屬於入聲字。

    比如“一入江湖歲月摧”,按普通話發音來劃平仄的話是“平仄平平仄仄平”,但在古詩中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有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一”字發第二聲,卻是仄音?因為“一”是入聲字,就是以仄音入韻。

    而我們根據四聲韻來進行劃分的話,“一入江湖歲月摧”的四聲其實應該是“入入平平入去平”,相對來說,“仄仄平平仄仄平”是不是更簡單、更容易讓人找出發音之間的對應和抑揚頓挫呢?這是一個典型的仄起平收的律句。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而平仄格律是一套幫助我們創作近體詩的音律工具,我們不寫近體詩,可以不用理會,但是我們如果要賞析和創作近體格律詩,是無論如何要學習的。

  • 4 # 閒看秋風999

    漢語(包括書寫形式和語音)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中發生了很多方面的變化,首先就是字型——從難以辨認的甲骨、金文、篆書慢慢演變成“宋體”;由繁體變成今天的簡化字。

    語音同樣如此——都是一個“由繁到簡”,逐漸規範統一的過程。下面就來說說“古代的平仄和今天的平仄有什麼區別”:

    首先請大家注意一個關鍵詞:入聲字。

    簡單說,古代的平仄是有“入聲“的;也就是說,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它們分別是“平、上、去、入”;不過到了元代,平聲慢慢分化成“陰平”和“陽平”,就是現在的“一聲”和“二聲“;

    而古代的“上聲”有一部分字歸併到了現在的“去聲”裡,剩下的是現在的“三聲”,“去聲”和由“上聲"歸併的一些字就成了現在的四聲;

    那麼,“古代的“入聲”哪裡去了呢?在元代的時候就演變成並且分別歸併到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去了,所以,,現在的普通話(北方話)是沒有“入聲”的;這就是古今“平仄”最大的不一樣。

    不過,雖然在普通話(北方話)裡面沒有了入聲字,但是在南方的某些方言中仍然保留了部分入聲字——

    那麼,入聲字的發音有哪一些特點呢?

    入聲字的發音短促有力,結尾有子音;普通話裡面是沒有以子音結尾的發音的。(沒有辦法用音訊再現)

    問題又來了:如果不瞭解不熟悉“入聲字”對欣賞或者寫作格律詩會有影響嗎,

    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換句話說,儘管現在普通話沒有了“入聲字”,但是對格律詩的平仄還是有影響的,儘管這些影響並不是很大——除了平聲,其餘都是仄聲。

    舉個例子:

     中平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中仄平(韻)。  

     舊香殘粉似當初, 人情恨不如。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一春猶有數行書, 秋來書更疏。  

     平仄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衾鳳冷,枕鴛孤, 愁腸待酒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夢魂縱有也成虛, 那堪和夢無!

    晏幾道: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

    如果不瞭解入聲字,大概也不會影響誦讀和欣賞這首詞吧!

    下面,增加一點難度;由b、d、g、j、zh、z這七個不送氣聲母(英語裡叫做濁子音)所構成的陽平字(也叫“第二聲調”的字)都是中古的入聲字,例如:

    b:拔、跋;勃、渤、博、薄、泊、駁;等等。

    如果您是南方人,比如福建、廣州、上海、蘇州、南京、太原等地,這些地方的方言這類古入聲字,今不讀入聲,分別歸到其他聲調裡去了。

    古入聲字,鄭州今天大部分歸陰平,少部分歸陽平,重慶現在歸陽平,普通話分別歸入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

  • 5 # 天涯小刀111

    不同不同啥不同?

    古詩平仄平格律,

    今書仄平志人評。

    如談古今何相似?

    一字答曰簡為平。

  • 6 # 八叔186873828

    古漢語與現代普通話是兩種語音!音韻的長短、寬窄都是不同的!且現代普通話沒有入聲,而古漢語有豐富的入聲!用現代普通話的平仄強套古詩詞的平仄是強姦行為!是膚淺文人愚弄大眾的手段!可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合法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