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骨舍利影視

    其實很容易理解的

    1王掞能曾經做太子老師,說明他確實是個要臉的知識分子,自己殺人無顏於世

    2他太老了,又是一個失敗者,確實活夠了

    3他幫老四除了一個大隱患,讓老四更深銘記這份恩情,為後代積福

    4雖然投資太子一輩子失敗了,可是最後總算投資老四成功了

    總體說他確實到了領飯盒的時間,死也無遺憾

  • 2 # 超燃混剪高分電影推薦

    在《雍正王朝》中,高手如雲,智者林立,要說誰才是最老謀深算之人,我想大家都能說上幾個人來。

    但是這麼多人中,真正為江山社稷而死的,卻寥寥無幾,而廢太子老師王掞就是其中一個。

    與此同時,他的身上也藏著眾多疑點,比如明明知道廢太子已無希望,偏偏舉薦他當大將軍王,明明聖旨讓他不要參與奪嫡,他偏偏夜闖四爺府……

    那麼他放著好日子不過,為什麼要服毒自盡,又為為什麼講自己的一生,一步棋下贏,一步棋下輸,最終是不輸不贏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13期:雍正王朝:廢太子老師王掞之死,為什麼一步棋下贏,一步棋下輸?

    一、

    王掞,在《雍正王朝》中一開始就是以太子胤礽老師的身份出場,是一個比較純粹的人,也是一個老頑固。

    在他夜訪老四胤禛府上時,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我的先祖為保明武宗,九死一生,終於成功。”

    這個王掞也是夠牛叉的,倒讓我想起《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個鏡頭,時代是清朝,周星馳奶奶掏出了尚方寶劍,一問,是明朝皇帝賜的。

    王掞其實出身名門望族,屬太原王氏,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大將王剪,後來他的孫子王離被項羽俘虜,再後來,王離的兒子逃往琅琊皋虞避禍,隨後,整個家族又遷居山西太原。

    王掞提到他先祖曾保明武宗,而且是九死一生,終於成功。查了一下王掞的先祖,發現對得上的只有一個叫王錫爵的曾任過太子太保,王掞是王錫爵的曾孫。

    只不過王錫爵輔佐的是明朝萬曆皇帝,曾任過首輔,當年力推抗擊日寇侵犯北韓,大獲全勝。他後來辭官在家,雖萬曆皇帝多次請他出山,都拒絕,享年77歲,賜諡號文肅,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而明武宗確實經歷坎坷,曾經誅殺大太監劉瑾,平定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打敗了蒙古小王子。至於這些戰績有沒有王掞祖上的功勞,這一下子就查不出來了,而王錫爵的父親和祖父,都沒有官居要職,一個經商,一個入南監監生。

    所以,我覺得王掞這句話應該是說錯了,應該是先祖保明神宗,九死一生,終於成功。

    二、

    王掞在服毒自盡之前,對匆匆趕過來的老四胤禛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這一輩子下了兩步棋,一步棋下輸了,一步棋下贏了,這一輸一贏,我是不輸不贏啊!”

    顯然,他說的第一步棋指的便是輔佐太子胤礽,只不過太子胤礽沒有教育好,兩度被廢。而第二步棋則是押寶老四胤禛,並幫助他除掉了鄭春華,確保他能上位。

    那麼他自盡之時並沒有看到老四胤禛上位,為什麼他堅定自己下贏了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在他押寶老四胤禛之前,他有哪些精彩的表現?

    第一件事,書中夾銀票送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欠了國庫那麼多銀子,正在發愁之際,王掞登上門,送來一本《大學講義》,並表明自己花了一輩子心血,希望他能從中學到點道理。

    結果開啟之後,發現裡面夾著九千兩銀票(一張五千兩,一張兩千兩,兩張一千兩),一下子就讓太子胤礽熱淚盈眶,說自己一旦登上皇位,絕不會虧待老師。

    而王掞也含著熱淚,說出了自己的意願:

    “我只要你做個好皇帝,九泉之下我也就瞑目了。”

    實際上這也是王掞的高明之處,他作為太子老師,不可能不知道太子的經濟狀況,他自己也講了,太子花錢大手大腳,一年四萬兩根本不夠。

    那麼他為什麼在太子胤礽花錢的時候不加以阻止,又為什麼不光明正大的給,而採取這種方式給呢?

    三、

    王掞作為出身名門望族的人,對名分看得很清楚,如果一開始阻止太子胤礽,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受到猜忌,也不符合太子一派拉攏人的需要;而且,此舉雪中送炭,更容易打動太子胤礽的心,起到教育的作用,還不至於引起他反感;最後,他是一個文化人,講究儒雅,把銀票夾在書中,用於暗示太子,不至於讓太子太沒面子,用《大學講義》來引導太子走上正途。

    當然,王掞的一片苦心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太子胤礽有沒有仔細研究《大學講義》這本書不得而知,但是因為戶部欠款這件事,最終導致了刑部冤案,並演化為熱河“兵變”,隨後被廢。

    第二件事,朝堂之上抨擊康熙帝是“不教而誅”:

    由於太子胤礽被廢的訊息已經由圖裡琛傳遞到京城,太子老師王掞早早就等在城門口,等著康熙帝的車隊回京。

    康熙帝或許也有愧,途中還拉著王掞坐上了龍輦,希望他後面的朝堂之上不至於太過激動,可惜還是失策了,王掞得知太子胤礽要被廢,據理力爭:

    “臣以為太子雖有錯,錯不在太子一人;太子雖有過,過不至於廢黜……時至今日,將所有過失歸於太子一身,這是不教而誅!”

    這句話還是非常有分量的,太子有錯,你要教,沒有教就直接誅殺,這就是不教而誅!

    康熙帝也不傻,朕是沒教,是無道昏君,那麼你作為太子老師,你怎麼不教,你該當何罪?

    王掞直接告訴康熙帝,自己已經準備赴死,全府三十多口人都陪葬!

    四、

    康熙帝也是非常難以處理此事,如果幹掉王掞,那麼自己就真的是不教而誅了。而如果教育王掞,試圖說服他,那麼又無從下手,你根本說不過王掞,怎麼破?

    張廷玉看出了其中的邏輯,也看出來康熙帝要中計,馬上阻止:

    “難道你想讓皇上濫殺無辜當昏君嗎?”

    就這樣康熙帝饒過了王掞,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叫王掞的兒子看好他,他要自殺了,就治他兒子不孝之罪。王掞自殺就讓兒子成為了抗旨不尊,也就是不忠不孝之人,不自殺,自己就彆扭,自己說的話就得咽回去,確實高明。

    第三件事,舉薦廢太子為大將軍王:

    很多人理解王掞是死心不改,還不放棄廢太子胤礽,還在做垂死掙扎,其實不然!

    王掞舉薦廢太子胤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老八胤禩的人一直在舉薦老八胤禩當大將軍,整個氣氛就僵硬在這裡,他此時跳出來舉薦廢太子胤礽,就是為了噁心老八胤禩。

    “十爺的話至為允當。老臣保舉一人,必能勝任,兵法雲“哀兵必勝”,二阿哥胤礽自獲罪以來,痛悔不已,常思戴罪立功,以贖前愆……”

    既然前面的老九胤禟和老十胤娥都說帶兵不過是坐橐兒,老八胤禩也能勝任,那我就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而這個人選,明眼人一看這就是荒唐之言。

    這也算是王掞的制勝法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句話就把十阿哥給癟回去了。這也算是先期,他送給老四胤禛的神助攻,為後來的投奔做好了鋪墊。

    五、

    王掞是一個聰明人,如果說他第一步棋就走贏了,那麼根本就沒有後面那麼多事。不管他是教育太子胤礽也罷,給他送錢也罷,後來太子復立之後,他的諄諄教導也罷,但凡太子成功即位,他自然也就功成名就。

    而太子胤礽兩次被廢之後,他就已經灰心喪氣,這步棋算是走廢了,新皇登基,就是自己王家謝幕之時。那麼為了彌補這個損失,為了扭轉局勢,也為了家族的繁榮,他必須得走第二步棋。

    實際上這步棋上不了檯面,只能私下裡進行,那就是暗中觀察最可能即位的人選,並在適當時刻投奔門下。

    可是,投奔老四胤禛門下說得容易,不拿出點東西來,誰會收你?

    所以,當他得知鄭春華在老四胤禛府上時,他知道機會來了,他必須要送一個“投名狀”,也就是替老四胤禛除掉鄭春華。

    這是一個髒活,只能髒著幹,而且幹完之後,幹活的人也會被除掉,這個道理他還是懂得!

    所以,他的第三步棋便是自殺,而這步棋是明著的,也就成為了明著下的第二步棋:

    他為了家族的榮華富貴,不得不走這步棋,如果他沒死,那麼作為知道老四胤禛秘密的人,他不會不懂後果怎樣。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如果他不自殺,他的下場也是坎兒的下場,即使不是坎兒,也是後來鄔思道嘴中府上做秘密事的人的下場。

    所以,在老四胤禛到達府上的時候,他說了一句,家人都遣散了,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家人,另一方面也是把家人拜託給老四胤禛了。等於告訴他,這件事只有我王掞一個人知道,家人是無辜的,以後王家的榮華富貴,就拜託了。

    由於王掞選擇了自殺,而老四胤禛眼睜睜地看著並沒有阻攔,實際上“投名狀”已經落實,等到雍正帝即位之後,所有的皇子都收拾了當,就是王家重出江湖之時。

    這就是王掞所謂的“一步棋下輸了,一步棋下贏了”,而繞了一大圈之後,王家正好是“不輸不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床上有黑色蟲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