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紫砂壺的內壁章,據說可以用橡皮章。看紫砂壺內壁的字,是不是就可以辨別全手工無疑?
19
回覆列表
  • 1 # 靜觀茶事

    不一定哦!

    壺的內壁有手寫的字,也要分兩種!一種是打泥條的時候用竹刀寫的!一種是壺做好後用刀深到壺內部再刻的!

    就算字是打泥條的時候竹刀刻的,也只能說身桶是全手做的,不能保證壺蓋、把手、壺流不是藉助模具做成的!

    全手工,只是一個工藝方式,不是決定一把紫砂壺真正價值的因素!只是一個參考!

  • 2 # 莊莊紫砂a

    分享最接地氣的紫砂知識,去偽存真,共同進步!

    實則不然:這和壺內壁蓋內壁章似乎如出一轍。因為全手工的製作,在打泥片的時候,就把字手寫刻上去了,並可以完整的保留內壁的字。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如果是半手工壺,後期是有個搪胚的過程,其內壁需要用手或者工具在內壁整體“抹”一遍,哪怕泥片上有字,幾乎也會被抹平了。(如下圖)

    √√然而,重點來了!記得劃重點,敲黑板!

    我在往期影片中,也有具體講到過:在紫砂壺身筒成型之後,拿軟的橡皮章伸進壺內蓋上。藉機冒充全手工壺,從中混淆入門新手辨別的現象,亦是層出不窮。

    因為:軟的橡皮章是可以在紫砂壺身筒做好後,用手伸進去把軟章蓋上。同理可得:將壺內要刻的字,做成橡皮軟章,直接印在壺身內壁,不是也能形成“內壁刻字”的假象麼。

    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可能會更困惑:那我到底要怎麼分辨內壁刻字,是不是全手工的?

    這其實也很好分辨:我們在打泥片時候寫上去的字,和後期用軟橡皮章印上去的字,會有個明顯的區別。

    第一,打泥片時候寫上去的字,其實比較醜,因為此時的泥片是比較軟的,我們用工具在比較軟的泥料上寫字,一定會有毛邊,也就是泥料溢位來,字型也不會十分規整。(如下圖)

    肉眼仔細看,每個筆畫邊緣都有點泥料不平整,且是不規則的,實在不明白的小夥伴自己在橡皮泥上寫字,就能感受出來了~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後期用軟章印上去的字。(如下圖)

    看壺內壁的字,非常規整,整體筆畫的深淺,幾乎完全一致。細看每一個筆畫,字跡的深度都很一致,這就很好的解釋了:手寫很難會出現這種字跡深淺百分百相同的情況。

  • 3 # 逸品坊紫砂匠人鮑雪琴

    首先,答案是明確的,內壁有字,全手工半手工都可以做。因此不能以此為依據來判斷半手工還是全手工。

    先說內壁的字,全手工是不是真就直接在泥片上寫好,再拍打成型呢?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字很多的壺。偶爾有幾個字,可以寫好再拍打成型。字多了以後,拍打時讓做壺人的手指放在哪裡?放在字上,拍打後字模糊了或者直接沒了。如果不放字上,請那些高手說說看,懸空拍壺身?再者。泥片是平面的,壺身是立體的。拍打是平面變立體的變形過程。真把字寫好了拍打,是不是字也應該變形呢?

    再說半手工,壺身套入模具定型,也是需要用工具在壺內壁用力往外頂。如果泥片有字,那麼也一樣是,會被工具磨掉。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字咋寫上去呢?目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橡皮章印上去。此法只適合半手工。類似半手工的內壁章,壺身在模具內時直接印好。二是內畫法。專業的師傅用專業的工具,類似鼻菸壺的內畫法一樣,在壺做好後寫上去。半手工全手工一樣寫。

    最後,全手工半手工,並不是判斷一把壺好壞的全部標準。不用過份迷信全手工。

  • 4 # 匠意手作

    內壁有名章,不能代表此壺就是全手工壺,全手工和半手工壺都可以在後期刻章,所以說單憑內壁的一枚印章是無法分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的。

    全手工紫砂壺的制壺特點主要是以拍打泥片進行拼接,最終才能使泥片的氣孔率高、泥性活、適茶性優越。其燒製的方法還分為一次燒成壺以及多次燒製成壺,雖然說一次燒製成壺通常會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一次成型的壺容易養出寶光,還能將茶性發揮的更好。

    而半手工制壺是以模具輔助成型的,經過了一個摩擦刮的過程,因此會導致泥沙過度收縮,燒製而成的壺氣孔率低,因此它的適茶性也會受到很大影響。總得來說區分全手工與半手工紫砂壺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透過視覺辨別:這種方法最難掌握,但也是最為準確的。需要對其進行判斷的人是真心愛壺,並且對壺有著長時間的瞭解,還要有深厚的審美積累。對於那些剛入行的小白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手工壺,方不方,圓不圓,直不直,正不正;而半手工壺則是非常的規矩。

    其次是用痕跡辨認法:這種方法是透過制壺過程中的痕跡來判斷的,雖說相對前一種來說比較容易掌握,但是準確性卻不如前一種方法。對於一般都壺來說只能有八成準確性,若是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的話則是需要兩種一起來辨認的。

    透過痕跡辨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合磨線:全手工壺是透過拍打,將每個部位拼接上去的,然而半手工壺則是兩半拼接而成,一般拼接線都是在壺嘴的下方。這條合磨線是判斷的一個點,但是明針的技法則會削弱合磨線。

    2、壺蓋接縫線:全手工的壺蓋上邊是由滴把、蓋面及裙牆三者拼接而成,這樣的壺蓋所配備的基本上都是全手工壺;而半手工的磨具壺則是光滑無接縫線的。倘若要是合磨線跟裙牆重合的話,那麼就不好判斷了。

    3、收縮紋:不一樣的紫砂收縮比是完全不一樣的,以紅泥、朱泥最強,而紫泥則稍微差一點,倘若要是有收縮紋的話,那麼基本就是全手工壺了。然而沒有收縮紋也不能完全判定就是半手工壺,因為有些技藝嫻熟的工匠能將製作的痕跡處理的非常好。

    4、接底線:若是全手工壺的話即便是推牆刮底做的再好,依然是會留下一些痕跡的,而半手工所做出來的卻是沒有痕跡的。

    5、壺身拍打稜紋:因為手工壺都是拍打出來的,所以看出或是摸出一稜一稜的,一般都是全手工壺。

  • 5 # 雅口不二

    答案是否定的!

    內壁章的出現其實是2005年之後的事情了。因為早期的紫砂壺市場,大家對成型方式並沒有什麼太特殊的要求,那個時候半手壺是主流,包括工藝美術員、助理工藝師、國家工藝美術師都有不少在製作半手壺。

    大約是05年以後,市場逐漸開始對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壺,逐漸推崇。因為做的再好的半手工紫砂壺始終只能是模仿,而全手工才是藝術創作的根基。所以那個時候,包括助工工藝師在內的老師都在轉型製作全手工紫砂壺,那麼內壁章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

    早期的內壁章確實可以簡單有效的區分是否是半手工紫砂壺還是全手工紫砂壺。因為蓋內壁章是在泥片的時候蓋的。蓋完以後還需要把它圍起來,起身筒、拍打成型。而拍打成型完的紫砂壺,是沒有辦法再蓋內壁章的。

    但是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壺工時是半手工紫砂壺工時的3倍,兩種不同的成型方式紫砂壺,就形成了巨大的利差。那麼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然後,市場就有了較軟材質的專用內壁章,自此內壁章就不是全手工紫砂壺的特徵了,很多半手壺也有了內壁章。到了現在內壁章幾乎成了紫砂壺的標配,甚至有了五章俱全才是好壺的說法。這種說法無疑是不正確的。

    那麼內壁章還能不能作為判別半手工、全手工的標準呢?其實還是可以的。我們將透過五個方面來告訴大家,如何透過內壁章來判別是在泥片時候蓋的還是在壺體成型以後蓋的。

    第一個點,內壁章的位置。全手工紫砂壺因為是在泥片時候蓋章的,所以在泥片起身筒時,內壁章的位置是壺內的側位,不會放在壺嘴和壺把的位置。但有一些紫砂壺,內壁章蓋在了壺把的內側位置。而壺把的內側位置是泥片兩頭相接的位置,所以只能是壺體成型以後蓋的。

    第二個點,內壁章的連線痕跡。全手工紫砂壺泥片的蓋章周邊是不會有什麼其它規則的痕跡。而半手工紫砂壺的塑膠內壁章通常會有一個連線扶手,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這個扶手,蓋完後不方便脫開,也容易掉到壺裡增加麻煩。如果想要印章清晰,塑膠內壁章必須用力,所以難免會有多餘的連線痕跡留下來。

    第三個點,內壁章的刀鋒。但凡是做全手工紫砂壺的老師,印章通常會選擇手工雕刻。而塑膠內壁章的材料是軟質塑膠,是沒有辦法選擇手工雕刻的,只能透過機器雕刻。所以哪怕用手工雕刻章3D掃描,然後電腦機器雕刻塑膠內壁章,字型大小一樣。刀鋒是沒有辦法複製的。所以蓋出來的款印,雕刻章是有筆鋒的,而塑膠內壁章則是平的。

    第四個點,內壁章底款邊上的蓋款。蓋款顧名思義是蓋在蓋子裡面的,通常右姓左名。而有一些老師在泥片的時候,除了蓋完底款,還會在邊上蓋蓋款。那麼透過我們側面的瞭解,目前製作塑膠內壁章的工匠,是沒有製作過蓋款塑內壁章。所以這個也可以當作是泥片時候蓋的還是成型以後蓋的一個辨識點。

    第五個點,內壁章的形變。這個是塑膠內壁章無法逾越的技術門欄。因為壺體成型以後蓋的內壁章,字正腔圓,方方正正,沒有任何形變。而全手工紫砂壺,蓋章的時候只是一塊泥片。所以在製作的過程中會按照手勢和壺型有十分明顯的形變,這一點方章尤其明顯。比如石瓢會變成梯形,高茄段或井欄會變成平行四邊形,而圓章則會失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柳巖在電影《受益人》裡的表現有沒有讓你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