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星AB
-
2 # 龍行軍武
牽牛星無人機什麼來頭?它只是俄羅斯開發的一架還未服役就落後的察打一體無人機。
“牽牛星”系列的研製始於2011年,原型機於2016年7月試飛。它有民用和軍用兩型;軍用版重5噸,可攜帶1噸有效載荷。“牽牛星”採用大展弦比上單翼和V尾設計,長12.4米,翼展約28.28米,體型接近美軍“全球鷹”無人機。該型無人機翼展 28.38米、長度 12.41米、最大起飛重量7000千克、有效載荷 2000千克、速度 150-250公里/小時、最大升限 12000米、滯空時間 48小時、航程 10000公里。
先來看看美國的全球鷹的引數,機身長14.5米,寬1.45米,高4.6米,翼展39.9米,最大起飛重量14628千克,最大內建載荷1452千克,最大外掛載荷1089千克,升限18288米,空中不加油航程超過17686千米,續航時間28小時。而且全球鷹無人機主要是偵察用途,其先進的偵察裝置一次飛行可偵察7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請問你“牽牛星”行嗎?
從引數上看,該型無人機更像是對標“死神”無人機,MQ-9死神使用一臺功率為900馬力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翼展約20米,與A-10攻擊機尺寸相當,可攜帶重約1360千克的武器,最大飛行速度460千米/小時,持續備戰飛行15小時,空載時巡航飛行高度達15000米,滿載時巡航飛行高度達9000米。“死神”無人機載彈量大,裝備6個武器掛架。主要機載武器包括2枚GBU-12鐳射制導炸彈和4枚AGM-114“海爾法”空地導彈。此外,還可攜帶227千克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和113.5千克的小直徑炸彈。透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兩者發動機動力水平還不是差別最大的,牽牛星和死神的最大差別,就是武器彈藥,現在的牽牛星有什麼合適的彈藥來用?
再來看看中國的“翼龍”2,機長11米、高4.1米、翼展20.5米。飛機的最大飛行高度為9000米,最大飛行速度達每小時370公里。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2噸,外掛能力為480千克,可實現20小時持續任務續航。“翼龍”II無人機標準配置合成孔徑雷達、鐳射制導導彈和GPS制導炸彈等先進裝置。這麼一看,牽牛星在飛行高度,有效載荷方面完虐翼龍2,但大家不要忘了,牽牛星採用的兩臺發動機,而翼龍2只用了一臺發動機,飛行速度就超過了牽牛星。
我們再來看看牽牛星高不成低不就的設計,S型進氣道,內建彈艙,這些都是提高隱身效果的辦法。但問題是,無人機本來就體型小,相對飛機來說RCS值已經很低了,你這無人機為了提高隱身性,在機身上開個口子,會不會佔用油箱,進而影響航程?我們看看無論是死神還是翼龍,發展的方向都是更高更快搭載更多武器,而俄羅斯的這款牽牛星是不是走上了另外一條邪路?
其實我們看看俄羅斯近年來的窘況就能知道,牽牛星和俄羅斯其他裝備一樣,力求在一個平臺實現多樣化的功能,但現在的無人機都是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俄羅斯發展的這款無人機註定啥啥都會,啥啥都不精。
-
3 # 超短阻擊手
說兩句別的吧,現在華人提起俄羅斯武器馬上就要成為落後的代名詞了,總把吃蘇聯家底放在嘴邊,真是被國內一些媒體自嗨感染了,誤人子弟呀,俄羅斯整體軍事技術水平,它要自稱第三,真沒人敢說第二!第一當然是美國。
俄羅斯新開發出來的牽牛星無人機剛出來,我看到國內就有人喊落後了,嘲諷不斷。唉,胖妞沒試飛就落後人家幾十年,那還開發出來幹嘛?!可得先解決有無問題,在談進步!
以前俄羅斯對開發無人機不重視,所以感覺落後別國一大截,不是俄羅斯沒技術,是沒重視。美國無人機先進,不是被伊朗活捉回去一個,用的誰的技術?俄羅斯的技術。俄羅斯在電子對抗上,實力要強於美國。既然俄羅斯有能力干擾美國最先進的無人機,俄羅斯就有能力解決自己的無人機被別人干擾,如果按這個思路去想,還認為俄羅斯的無人機落後嗎?
-
4 # 科羅廖夫
牽牛星無人機是俄羅斯重型察打一體遠端無人機,作戰負荷超過1噸。2019年牽牛星無人機進行首飛,2020年2月,俄國防部宣佈該無人機最終版命名為“牽牛星-RU”重型無人機,計劃在烏拉爾民用飛機廠生產。“牽牛星”無人機融合人工智慧元素,能自主操控,並且可以與第五代蘇-57戰鬥機“並肩作戰”。它可以繞過敵人防空區,獨自進入目標或指定的巡邏區域,探測攻擊重要的地面目標,比如導彈發射器、通訊樞紐和總部等等。俄羅斯專家稱,這種新型無人機將成為真正的萬能武器。俄媒《訊息報》援引軍工部門訊息稱,“牽牛星-RU”重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升級工作已經開始,將擁有人工智慧系統,蘇-57戰鬥機可以遠端操控。預計2020年底前“牽牛星-RU”無人機所有裝置安裝完成,之後進行技術測試。那麼,“牽牛星-RU”無人機的人工智慧有什麼特別之處呢?首先,它可以自動攻擊地面目標,一旦獲得目標座標,無人機就可透過機載計算機形成演算法,得出攻擊目標的最佳路線,並計算出最適合投彈的地點。完成戰鬥任務後,重型無人機能夠沿著最安全的路線自動返回基地或巡邏區域,繼續執行偵察任務。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軍用無人機在所有飛行階段都由地面操作員操控,人工智慧有助於減輕無人機操作員的壓力,特別適用於長途飛行和長途巡邏。對大型偵察打擊無人機來說尤為重要,它在空中飛行超過24小時。將無人機與第五代戰鬥機“聯姻”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2019年9月,俄國防部首次展示蘇-57戰鬥機和其國內最大的20噸重的S-70“獵人”攻擊無人機的協同作戰能力,“牽牛星”無人機也將採用這種作戰模式。俄專家指出,該國的“前哨”和“牽牛星”察打一體無人機在效能上可抗衡西方無人機, 如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牽牛星”無人機可與美國的MQ-9“死神”(Reaper)無人機相競爭。此外,國家軍隊使用無人機作戰的機率只會有增無減,無人機可執行情報、監視與偵察任務。從長遠來看,開發、建造和廣泛使用察打一體無人機將有效降低人員傷亡風險。“牽牛星-RU”重型察打一體無人機自2011年開始研製,採用單翼和V尾設計,長約12米、翼展約30米,起飛重量超過6噸。它廣泛使用複合材料,動力裝置為克里莫夫公司的兩臺VK-800S渦輪軸發動機,起飛功率為800馬力。此外,“牽牛星-RU”無人機裝備了衛星通訊系統,有助於其在距離基地數百或數千公里的地方攻擊目標。據悉,“牽牛星-RU”無人機可以在空中停留24-48小時,最大航程為10000公里,最高升限12000米。此外,它還裝備SP-2慣性導航系統,為無人機提供額外的抗干擾能力。至於武器裝備,“牽牛星-RU”無人機可以攜帶598公斤(實彈質量480公斤)的“格羅姆-2"空對地導彈,射程為10-50公里,或者594公斤(實彈質量315公斤)的“格羅姆-1”導彈,射程長達120公里。“牽牛星-RU”無人機目前是俄羅斯正在研製的三大重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之一,但它命運坎坷,這項工作於2011年開始,但9年後仍未投入生產,整個開發過程伴隨著各種問題和醜聞。2013年“牽牛星”無人機模型首次對外展示,之後這個專案受到兩次打擊:第一次是俄羅斯受到制裁,配備該無人機的德國發動機無法提供,2016年該原型機才試飛,2017年西蒙諾夫設計局財務枯竭,缺乏資金來完成該專案。第二個打擊是2018年4月俄羅斯法院逮捕西蒙諾夫設計局的執行長,後者涉嫌竊取用於開發重型無人機的9億盧布,西蒙諾夫設計局也面臨破產,2019年底莫斯科仲裁員受理俄國防部對西蒙諾夫設計局的訴訟案,索賠金額為6.438億盧布,更是雪上加霜。後來。“牽牛星”無人機的研製從喀山轉移到葉卡捷琳堡烏拉爾民用飛機廠負責。2019年12月,俄國防部與烏拉爾民用飛機長簽訂合同,後者負責研製“牽牛星-RU”重型無人機專案,預計“牽牛星-RU”重型無人機將服役俄羅斯空軍和海軍艦隊。俄羅斯在無人機領域的發展已經十分落後,甚至連自傲的俄國航空、科學界自己也都承認。儘管俄羅斯能生產大部分無人機,但關鍵技術掌握不好,落後的不僅僅是核心技術,而是多樣化的產品線。
-
5 # 京中HW凍一坨
飛機並不先進但發展方向正確,今後就是要裝備這類能夠替代蘇-25、A-10、強五類的"炸彈卡車",供對地攻擊之用。即便無人也還是要解決生存能力,全天候,巡飛留空時間,載彈量等問題。
回覆列表
這架無人機計劃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發,但是由於經濟成本預算超支,導致研發計劃一直擱淺。這架飛機被描述為間諜飛機,但似乎有攜帶武器的能力。
儘管俄羅斯以軍事巨頭聞名,但在開發無人駕駛飛行器方面卻落後於美國。美國的無人機能在天空中等高度飛行,長並且距離的能夠在目標位置上游蕩一天或更長時間,進行監視,然後最終用精確制導武器攻擊目標。直到最近,俄羅斯還沒有相當於美國掠食者或捕食者無人機。這架無人機重達6噸,由兩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提供動力。早期原型的長度為11米,與MQ-9掠食者的長度大致相同。然而原型機的翼展為28米,使得Altair/Altius-U的翼展比它的美國對手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