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你有兩種選擇,CPU有兩種:
一、是Intel(主要有賽揚、奔騰、酷睿),
二、是AMD的(閃龍、速龍還有別的什麼龍),他們所使用的主機板一定不同,兩種CPU對應的主機板不能相互通用,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系列的CPU,還要注意其針腳數是否一樣。
英特爾(intel)CPU搭配的主機板有什麼特點?
英特爾的CPU,主機板的晶片組有Intel系列的,VIA(威盛)SIS系列等等。這裡說的晶片組指的是主機板上的核心晶片,而主機板的品牌就多地說不過來了,購買的時候要分清是哪一家公司採用的哪一種晶片組出廠的主機板。比如“華碩公司的i865pe主機板”意思就是說華碩公司採用Intel865pe晶片組作的主機板。雖說晶片組都是一樣的,可是OEM公司的不同對主機板效能的影響實在很大。主機板和CPU最大的匹配原則就是是否相互支援(當然是在可以安裝上的前提下),這裡麵包括幾個內容,舉例說:
1、前端匯流排頻寬(FSB),如果CPU的FSB是,主機板的FSB只有,那麼CPU的效能就被限制了,如果反過來,則給CPU升級留了空間。
2、主機板是否支援雙核心,如果CPU市雙核心的,而主機板不支援雙核心,CPU就又浪費了不少。
3、主機板是否支援雙通道記憶體。更多關於雙通道的知識請參見:雙通道詳解 。
4、主機板是否支援DDR2記憶體。等等,好多的。大概知道這些也就差不多了。
AMDCPU搭配的主機板有什麼特點?
AMD的CPU,支援它的主機板晶片組有nforce系列、SIS系列等等,需要注意的點也和上面說得差不多,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AMD的CPU都在超頻方面有很出色的表現,所以主機板能夠支援多少電壓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
具體的搭配方法要視不同情況而定,你還需要去相關網站去看看各種CPU和主機板的引數才行.。
那麼該如何搭配呢?
主機板支援的技術與CPU搭配的有什麼關係?
1、不同規格的CPU需要主機板提供不同的技術支援:在Intel方面有超執行緒技術,雖然多數人的CPU不支援該技術,但很多主機板還是以此為賣點;
2、在記憶體方面有雙通道DDR技術,該技術和前端匯流排為800MHz的奔騰4關係比較大,因為在傳統的單通道技術下DDR400規格所提供的頻寬(3.2GB)已經無法滿足這類CPU的頻寬要求(6.4GB),所以業界就推出了雙通道技術,在該技術下使用兩條DDR400記憶體條就剛好可以提供6.4GB的頻寬,這樣一來CPU才有發揮其威力的足夠空間,而有些不知情的朋友以為只要主機板資料上寫著支援800MHz前端匯流排就可以了。
其實不然,因為哪怕是一塊845E的主機板,只要它的外頻能超到200MHz並提供6分頻,那麼它就間接地支援了800MHz前端匯流排,這對那些有實力的廠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所以要是你有意購買一顆P4 或者的CPU,那麼挑選一塊支援雙通道技術的主機板是非常有意義的。
至於AMD那邊,其實很多中高階nForce2主機板也有雙通道DDR功能,不過就連對記憶體頻寬要求最高的Barton 3200+也只需要一條DDR400而已,所以該技術用在AMD的CPU上其實對效能的提升並不明顯,可以說是華而不實的。
另外,還是前面提到的前端匯流排問題,由於P4的FSB還有533MHz和400MHz兩種規格,對主機板來說就是最好可以支援DDR400,而像早期的845GL,845E都只能支援到DDR266。
後來出的845GE和845PE則支援到DDR333,雖然它們的價格現在是相當便宜,但考慮到目前不少848P和865PE都在以降價來搶佔主流地位,而865PE的規格要比845系列高出不少,就連更高規格的PT800也加入中低端市場的爭奪,巧的是這段時間又喜逢DDR大幅降價,如果說是賽揚4搭著一塊845GL拿來上DDR266,我們還可以理解,要是你的P4還沒有配上一塊可以上DDR400的主機板,那就說不過去了。
從功能上說如何搭配?
從功能上說,不同檔次的主機板,可以為CPU提供不同的相關功能:就說超頻吧,一顆適合超頻的CPU,需要一塊適合超頻的主機板,而一塊適合超頻的主機板,對AMD的CPU來說一般都要支援6分頻技術,而且外頻線性可調,倍頻可調,CPU電壓可調。
因為現在AMD的那幾款低主頻的CPU不鎖倍頻,而且採用0.13微米工藝,超頻效能優秀,你可以透過外頻、倍頻和電壓這三者的協調把你那塊CPU的超頻潛力徹底挖掘出來;對Intel來說,超頻空間比較大的多數都是400MHz FSB的那些低倍頻版本,一般是把外頻由100MHz超到133MHz,也有些是從133MHz超到166MHz。
所以只需要主機板分別支援4和5分頻就足夠了,但是,並非所有的CPU都剛好能上到標準外頻,要是在非標頻下,經過分頻後PCI頻率可能過高從而造成系統的不穩定,這時就需要一塊支援PCI頻率鎖定的主機板,什麼是PCI頻率鎖定?
簡單的說,由於CPU的主頻很高,現在一般都在100MHz以上,而PCI的標準頻率是33MHz,所以外頻100MHz的CPU就要採用3分頻技術,這樣PCI的頻率就是100/3=33.3MHz,而要是CPU外頻被超到了120MHz,那麼3分頻後PCI頻率是120/3=40MHz,這就太高了,硬碟和軟音效卡多半會頂不住。
所以要是用另外一個獨立的頻率發生器讓PCI的頻率始終保持在33MHz而不受CPU外頻的影響,就達到了頻率鎖定的效果,這樣你才能夠放心的享受超頻的樂趣。所以一塊超頻功能不夠豐富的主機板用來配一顆適合超頻的CPU也是一種不恰當的搭配,就說現在吧,像C4 ,XP1800+,DURON 1400/1600這些低主頻的CPU超頻效能都不錯,你千萬不要以為它們便宜就隨便弄一塊主機板應付了事。
其實這些CPU超頻之後效能會獲得很大提升,跟某些中端產品有得一拼,特別是Athlon XP1700+1800+,把外頻和倍頻超上去後跟那些256K二級快取的高頻版本根本沒有區別,你完全可以透過超頻把CPU的錢省下一部分,用來購置一塊強勁的主機板,在同樣的開支下,這樣做不是比用一塊效能平平的主機板來上一塊高頻的CPU要合理的多?
從穩定性上如何選擇?
穩定性和效能上說,不同廠家的設計能力和做工,用料是參差不齊的,基本上知道你買什麼CPU,就可以大致猜到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主機板晶片,甚至可以猜到你會購買哪一家的主機板,當然你可以有另類一點的選擇,但要是你不去考慮不同品牌各自的特色,就這樣隨便給CPU配一塊主機板。
在使用時很可能得不到滿意的效果,要是不走運買到質量差的主機板,三天兩頭的出故障也會讓你頭痛不已。這種高階CPU和低端主機板搭配的問題一般是由於對主機板廠家的不瞭解所致,因為現在很多廠家都在報刊雜誌上大量刊登廣告,而那些廣告宣傳當然是儘量往好處說,另外在選購時裝機商也會大力向你推薦他們代理的品牌,經驗不足的消費者很容易被誤導。
簡單的說你有兩種選擇,CPU有兩種:
一、是Intel(主要有賽揚、奔騰、酷睿),
二、是AMD的(閃龍、速龍還有別的什麼龍),他們所使用的主機板一定不同,兩種CPU對應的主機板不能相互通用,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系列的CPU,還要注意其針腳數是否一樣。
英特爾(intel)CPU搭配的主機板有什麼特點?
英特爾的CPU,主機板的晶片組有Intel系列的,VIA(威盛)SIS系列等等。這裡說的晶片組指的是主機板上的核心晶片,而主機板的品牌就多地說不過來了,購買的時候要分清是哪一家公司採用的哪一種晶片組出廠的主機板。比如“華碩公司的i865pe主機板”意思就是說華碩公司採用Intel865pe晶片組作的主機板。雖說晶片組都是一樣的,可是OEM公司的不同對主機板效能的影響實在很大。主機板和CPU最大的匹配原則就是是否相互支援(當然是在可以安裝上的前提下),這裡麵包括幾個內容,舉例說:
1、前端匯流排頻寬(FSB),如果CPU的FSB是,主機板的FSB只有,那麼CPU的效能就被限制了,如果反過來,則給CPU升級留了空間。
2、主機板是否支援雙核心,如果CPU市雙核心的,而主機板不支援雙核心,CPU就又浪費了不少。
3、主機板是否支援雙通道記憶體。更多關於雙通道的知識請參見:雙通道詳解 。
4、主機板是否支援DDR2記憶體。等等,好多的。大概知道這些也就差不多了。
AMDCPU搭配的主機板有什麼特點?
AMD的CPU,支援它的主機板晶片組有nforce系列、SIS系列等等,需要注意的點也和上面說得差不多,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AMD的CPU都在超頻方面有很出色的表現,所以主機板能夠支援多少電壓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
具體的搭配方法要視不同情況而定,你還需要去相關網站去看看各種CPU和主機板的引數才行.。
那麼該如何搭配呢?
主機板支援的技術與CPU搭配的有什麼關係?
1、不同規格的CPU需要主機板提供不同的技術支援:在Intel方面有超執行緒技術,雖然多數人的CPU不支援該技術,但很多主機板還是以此為賣點;
2、在記憶體方面有雙通道DDR技術,該技術和前端匯流排為800MHz的奔騰4關係比較大,因為在傳統的單通道技術下DDR400規格所提供的頻寬(3.2GB)已經無法滿足這類CPU的頻寬要求(6.4GB),所以業界就推出了雙通道技術,在該技術下使用兩條DDR400記憶體條就剛好可以提供6.4GB的頻寬,這樣一來CPU才有發揮其威力的足夠空間,而有些不知情的朋友以為只要主機板資料上寫著支援800MHz前端匯流排就可以了。
其實不然,因為哪怕是一塊845E的主機板,只要它的外頻能超到200MHz並提供6分頻,那麼它就間接地支援了800MHz前端匯流排,這對那些有實力的廠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所以要是你有意購買一顆P4 或者的CPU,那麼挑選一塊支援雙通道技術的主機板是非常有意義的。
至於AMD那邊,其實很多中高階nForce2主機板也有雙通道DDR功能,不過就連對記憶體頻寬要求最高的Barton 3200+也只需要一條DDR400而已,所以該技術用在AMD的CPU上其實對效能的提升並不明顯,可以說是華而不實的。
另外,還是前面提到的前端匯流排問題,由於P4的FSB還有533MHz和400MHz兩種規格,對主機板來說就是最好可以支援DDR400,而像早期的845GL,845E都只能支援到DDR266。
後來出的845GE和845PE則支援到DDR333,雖然它們的價格現在是相當便宜,但考慮到目前不少848P和865PE都在以降價來搶佔主流地位,而865PE的規格要比845系列高出不少,就連更高規格的PT800也加入中低端市場的爭奪,巧的是這段時間又喜逢DDR大幅降價,如果說是賽揚4搭著一塊845GL拿來上DDR266,我們還可以理解,要是你的P4還沒有配上一塊可以上DDR400的主機板,那就說不過去了。
從功能上說如何搭配?
從功能上說,不同檔次的主機板,可以為CPU提供不同的相關功能:就說超頻吧,一顆適合超頻的CPU,需要一塊適合超頻的主機板,而一塊適合超頻的主機板,對AMD的CPU來說一般都要支援6分頻技術,而且外頻線性可調,倍頻可調,CPU電壓可調。
因為現在AMD的那幾款低主頻的CPU不鎖倍頻,而且採用0.13微米工藝,超頻效能優秀,你可以透過外頻、倍頻和電壓這三者的協調把你那塊CPU的超頻潛力徹底挖掘出來;對Intel來說,超頻空間比較大的多數都是400MHz FSB的那些低倍頻版本,一般是把外頻由100MHz超到133MHz,也有些是從133MHz超到166MHz。
所以只需要主機板分別支援4和5分頻就足夠了,但是,並非所有的CPU都剛好能上到標準外頻,要是在非標頻下,經過分頻後PCI頻率可能過高從而造成系統的不穩定,這時就需要一塊支援PCI頻率鎖定的主機板,什麼是PCI頻率鎖定?
簡單的說,由於CPU的主頻很高,現在一般都在100MHz以上,而PCI的標準頻率是33MHz,所以外頻100MHz的CPU就要採用3分頻技術,這樣PCI的頻率就是100/3=33.3MHz,而要是CPU外頻被超到了120MHz,那麼3分頻後PCI頻率是120/3=40MHz,這就太高了,硬碟和軟音效卡多半會頂不住。
所以要是用另外一個獨立的頻率發生器讓PCI的頻率始終保持在33MHz而不受CPU外頻的影響,就達到了頻率鎖定的效果,這樣你才能夠放心的享受超頻的樂趣。所以一塊超頻功能不夠豐富的主機板用來配一顆適合超頻的CPU也是一種不恰當的搭配,就說現在吧,像C4 ,XP1800+,DURON 1400/1600這些低主頻的CPU超頻效能都不錯,你千萬不要以為它們便宜就隨便弄一塊主機板應付了事。
其實這些CPU超頻之後效能會獲得很大提升,跟某些中端產品有得一拼,特別是Athlon XP1700+1800+,把外頻和倍頻超上去後跟那些256K二級快取的高頻版本根本沒有區別,你完全可以透過超頻把CPU的錢省下一部分,用來購置一塊強勁的主機板,在同樣的開支下,這樣做不是比用一塊效能平平的主機板來上一塊高頻的CPU要合理的多?
從穩定性上如何選擇?
穩定性和效能上說,不同廠家的設計能力和做工,用料是參差不齊的,基本上知道你買什麼CPU,就可以大致猜到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主機板晶片,甚至可以猜到你會購買哪一家的主機板,當然你可以有另類一點的選擇,但要是你不去考慮不同品牌各自的特色,就這樣隨便給CPU配一塊主機板。
在使用時很可能得不到滿意的效果,要是不走運買到質量差的主機板,三天兩頭的出故障也會讓你頭痛不已。這種高階CPU和低端主機板搭配的問題一般是由於對主機板廠家的不瞭解所致,因為現在很多廠家都在報刊雜誌上大量刊登廣告,而那些廣告宣傳當然是儘量往好處說,另外在選購時裝機商也會大力向你推薦他們代理的品牌,經驗不足的消費者很容易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