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看愛思考

    東林黨人?大明王朝亡國的罪魁禍首之一!不可否認的是,東林黨人還是有一部分人,懷著堅定的信念。但是,它畢竟還是大地主官僚階級的代表。這些人是不用相大明王朝繳納稅賦的,而作為階級利益的代言人?他們最終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覆滅!

  • 2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文官集團中最大的一股勢力,以江南籍的官員為主。

    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東林書院,效仿先人遺風,在此講學授課並對朝政多有點評。這種政治性講學活動,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三吳士紳”、在朝在野的各種政治代表人物、東南城市勢力、某些地方實力派等,一時都聚集在以東林書院為中心的東林派周圍,形成了東林黨。

    東林黨自詡清高,與秦黨、齊黨、楚黨、閹黨對立,互有爭鬥。天啟年間,以宦官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在政治鬥爭中獲勝,東林黨人遭到了血洗。

    天啟七年明思宗朱由檢即位,魏忠賢自縊而死,次年毀《三朝要典》,對東林黨人的迫害才告停止。但東林與閹黨的鬥爭,一直延續到南明時期。

    東林黨作為明朝晚期最大的政治勢力,有其正義的一面,自也尤其狹隘的一面。

    為國為民,無愧於心

    在很多的電視劇裡,野史當中,東林黨永遠是正義的化身,在朝堂上主張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反對礦稅。不排除裡面有一些私心,但大多數人是為了自己的一顆正直之心。

    陷入黨爭,禍國殃民

    有東林黨,自然就有非東林黨,這也就是另外的秦黨、齊黨、楚黨、閹黨,他們因無力對抗東林黨而被迫聯合起來。

    明朝的黨爭相當厲害,在東林黨看來,不是和我一夥的就是壞的,他的主張就一定有問題。這樣一來,東林黨的意見,對方反對,對方的意見,東林黨也反對,使得朝廷事務有時都陷入了停滯。

    而且東林黨代表的是江南士族的利益,不管百姓的死活,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因此也有人說明朝之亡,亡於黨爭,亡於東林黨。

  • 3 # 史曉生

    明朝東林黨在歷史上有很大的名氣,該如何評價呢?

    何為東林黨?

    提到東林黨,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東林先生顧憲成。此公為無錫人,於1580年(萬曆八年)中進士,後歷任京官。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顧憲成任吏部文選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遷升、改調等事務。

    那麼,顧憲成和後來的東林黨有什麼關係呢?為何有人稱呼他為東林先生?原因在於,當時萬曆皇帝在解決掉張居正事件後,親臨朝政,之前張居正的許多新政很快被廢除 。在萬曆皇帝統治的中後期,以皇帝、宦官、王公、勳戚、權臣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勢力,操縱朝政,政治黑暗,軍事衰敗,財政拮据,而苛徵暴斂益形繁重,人民反抗事件也層出不窮。顧憲成和一些正直的官員經常對朝廷的錯誤決策有所非議。萬曆皇帝就對他“甚不喜”。後來顧憲成因爭立皇太子事又引起神宗反感。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朝廷會同推薦選任內閣大學士(習稱閣臣),顧憲成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厭惡的,從而更觸怒了神宗,萬曆皇帝找了個藉口,將顧憲成削去官籍,革職回家。

    顧憲成回到了家鄉無錫,對仕途和朝政心灰意冷,於是便開始講學,以宣導他的政治主張。恰好在無錫有一所宋朝學者楊時曾經講過學的東林書院,但是年久失修,於是顧憲成就倡議修繕。得到了當時很多士紳、地方官員的支援。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修復了這所書院,定名東林書院。同年十月,顧憲成會同弟弟顧允成、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制定了《東林會約》,規定每年舉行大會一、二次,每月小會一次。至此,東林黨的雛形逐漸形成。

    政治主張和訴求

    東林黨所遵循的風格是標榜氣節,崇尚實學。這對當時官僚、士大夫以及文人起到了積極的左右。他們在日常的講學中,經常會議論時政,批判朝廷。並提出很多治國之法,如太監不得干政,地方官要認真對待京察等。如顧憲成曾提出:在朝為官,不考慮朝政,地方官不考慮民生,有才之人去隱士而不作為,都是不可取的等理論。他們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吸引了很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官吏。這些人紛來沓至,人數之多,竟使東林書院的學舍都容不下。部分在朝任職的正直官員,也同東林講學者遙相應合。東林書院實際上成了一個輿論中心,這裡的人們逐漸由一個學術團體形成為一個政治派別,從而被他們的反對者稱為"東林黨"。

    東林黨的政治主張是"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同時反對皇帝、貴族等大肆掠奪黎民百姓,要求朝廷重視工商業,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積極防禦滿洲貴族的進攻。

    朝政影響

    在顧憲成等人講學議政,逐漸形成東林黨這個組織時,朝廷的另一部分官員,也根據各自籍貫或者攀附於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個黨派。如山東籍貫的官員,就形成了齊黨,浙江人就形成了浙黨等,他們攀附權貴,拉攏宦官,不斷打擊非自家陣營的官員,使得明朝官員間的黨派之爭,達到了頂峰。

    明朝後期的黨爭,圍繞著當時最大的“國本”進行展開,國本就是對於萬曆皇帝準備立太子之事,萬曆皇帝的皇后多年不育,皇長子朱常洛(後來的光宗)是妃子王氏生的。1586年(萬曆十四年),朱常洛五歲時,神宗的寵妃鄭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按照封建禮制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應當立朱常洛為太子。但是神宗寵愛鄭氏,不僅封她為貴妃(常洛的生母王氏未封貴妃),還想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又恐大臣上書,便一直對立太子的事情懸而未決。而萬曆皇帝遲疑曖昧的態度,更是讓此事爭論達到了白熱化。

    而之後發生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案,處處可以看到東林黨的身影,或明或暗,都在其中。東林黨人號稱"清流",影響著天下的輿論。上述皇位繼承權之爭和京察之爭,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之爭。但是,這並不能掩沒東林黨人在這些鬥爭中力圖革新朝政、反對統治集團中最反動腐朽勢力的進步作用。

    評價

    不得不說,東林黨在當時是一股很大的勢力,他代表了當時計程車大夫耿直、勇敢、剛毅,為了理想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精神。東林黨大多一身正氣,清廉正直,錚錚鐵骨,堪稱道德楷模。作為一個群體,這種知行合一的品格,在明末實屬鳳毛麟角,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但從反面來講,東林黨與當時以魏忠賢為代表的的閹黨,對明朝的滅亡,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知道,空談朝政誰都可以,但是真正有治國才能的,屈指可數。大部分東林黨人都缺乏治國才能,只是停留在議政階段。並且,對於其他黨派,也是不滅之不解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東林黨與其他如齊黨、浙黨以及閹黨,如出一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東林黨人在時局動盪之際,能夠以道自任,致力於社會道德文化秩序和政治法律秩序的重建,知行合一","其人格精神是永遠值得人們讚揚,欽佩的;但是在現實的經驗操作過程中,東林黨壁壘森嚴的門戶之見,挑起了晚明劇烈的黨爭,既給自身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也給國家、民族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 4 # 小怪軟體管家

    說到明朝歷史,就不得不提到東林黨!這是一個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子為主的政治集團,由顧憲成創立,影響明朝朝廷將近40年!

    東林黨發源於東林學院,在顧憲成被貶斥之後,他就在東林學院教書,宣傳他自己的政治主張,痛斥朝廷宦官權臣的腐敗統治,獲得了很多讀書人的認同。於是他們一同匯聚到了東林學院,在一起議論國事,諷議朝政,評論官吏,可謂是當時士人發洩自己對世事的不滿或者懷才不遇憤懣的聖地!

    這些士子主張朝廷廉政奉公,振興吏治,廣開言路,反對宦官權臣貪贓枉法。這些好的建議獲得了天下人的認同,於是這些東林黨的勢力也在不斷的擴大,人群也在不斷的增加。不得不說,東林黨的興起,一度改變了社會的風氣,使得朝廷不斷向實學靠近!

    但後來由於勢力的不斷擴大,東林黨人慢慢變得華而不實,眼高手低。明朝後期的黨派之爭,東林黨人便是主角!他們主張依靠於皇太子,透過增強太子的勢力,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太子之爭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屬於特別敏感的話題,再加上這些東林黨人有真才實學的人並不多,所以就造成了明末著名的宮廷三案:梃擊案,紅白案與移宮案!

    客觀評價的話,東林黨人屬於一批理想主義者,他們可以為了挽救大明王朝鞠躬盡瘁,不顧生死,但他們又滯留於理想化的邊緣,無法對自己的理想進行實踐,甚至面對困難的時候有所退縮,表現的無能又無奈,包括參與後來的黨派之爭,既給自己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又對國家和民族造成了危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職場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