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潤心和風語

    司馬懿應該是魏臣,因為在曹操時代司馬懿基本沒有什麼閃光點,只有到了曹睿時代,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才有了用武之地!

    至於說司馬懿是奸臣,我不認同,其一司馬懿在世時並未多皇權,即使到他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未奪皇權,有人說司馬懿詐病奪了曹爽的兵權,這個很正常,因為曹爽和司馬懿平級,能者上、庸者下很正常。

    司馬懿生於漢時,長於漢時,立功於魏,多權於曹爽,專權於子輩,奪權於孫輩。

  • 2 # 小然和雷哥說歷史

    司馬懿是魏臣,但早已有不臣之心,高平陵之變後誅殺宗室曹爽一族可以看出這個人善於偽裝而又不講信用,也正因為如此,司馬氏在以後的政治發展中逐漸掌握了實權,以莫須有的罪名迫使齊王曹芳退位,誅殺高貴鄉公曹髦,鎮壓淮南三叛等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這個家族不是靠軍功而是靠陰謀手段上位的,到了他孫子,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完整的取代了曹魏政權。如果司馬懿活得短一點,曹睿活得久一點,真得就沒司馬懿什麼事兒了。

  • 3 # 東方評史

    在京劇中,但凡是劇中的大白臉都是奸臣的形象代表,比如曹操、董卓、司馬懿、高俅、賈似道等等。

    既然司馬懿是大白臉的話,就應該是奸臣無疑了。

    事實上來說,司馬懿的確是奸詐,奸詐之一是和諸葛亮鬥法,以諸葛亮的聰明和智慧愣是沒有把司馬懿置於死地,這其中不能不說到司馬懿的奸和詐。

    奸詐之二擒孟達,此時的司馬懿被曹睿剛剛復職,按曹睿的意圖是讓他火速前往西線戰場接替曹真大將軍抵抗諸葛亮的進犯。

    但他在即將啟程之際,卻接了興郡太守申儀告孟達造反的訊息,司馬懿連連施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舉拿下企圖降蜀的孟達。

    奸詐之三賺曹爽,在軍事大權被曹爽用意想不到的手段剝奪之後,司馬懿豈能心甘?

    他利用曹爽一時的大意,透過裝作不久於人世的樣子騙過了曹爽的眼線,在乘曹爽出城打獵的機會,逼迫郭太后發下手諭拿曹爽問罪。

    其實曹雙世有翻盤的機會的,但曹爽是一個草包,用範桓的話說曹真大將軍是一個英雄,但沒有想到他的兒子卻是一個狗熊。

    司馬懿用計文暫時穩住了曹爽,待到機會成熟一舉將曹爽全家老小全部捉拿開刀問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司馬懿是一個奸詐之人,但凡是涉及到軍事和政治領域的人都是奸詐的,如果不奸詐,不管是在官場上還是在戰場上,命早就沒了。

    其實司馬懿雖然奸詐,但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在曹丕還未稱帝之前就服務於曹魏集團,但這是的曹操集團在名義上還是漢朝,所以他應該是漢臣。

    但此時的劉漢政權已經是氣數已盡,這一點司馬懿是知道的。

    但是在由劉漢政權向曹魏政權的過度之中,司馬懿並沒有表現出對漢室江山咄咄逼人的態勢,真正助紂為虐盛氣凌人的逼宮的是華歆和王朗這些人。

    司馬懿其實也知道,他即使是什麼都不用做,早晚都是這種結果。

    在曹丕稱帝之後,司馬懿便成了魏國的大臣,在從曹丕一直到曹芳的三代皇帝之中,他一直忠心耿耿的服務於曹魏政權,基本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新版電視劇把司馬懿的形象過度扭曲了,在《三國演義》原著中,他從來就沒有和曹真大將軍因權力之爭而勾心鬥角,相反兩人為了國家大計都是互相尊重和謙讓,和新版的電視劇截然相反。

    其次是曹操也沒有把司馬懿像電視劇中說的那樣提防,而司馬懿從開始服務於曹魏政權開始一直到誅殺曹爽為止,他對曹魏從來就沒有二意。

    在曹睿死後,司馬懿受命和曹爽一起忠心輔佐新立的幼主曹芳,其中並沒有任何的反意。

    直到曹爽在聽從了親信丁謐讒言,對曹芳說司馬懿功勞大,因該尊為太傅。

    這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當時的司馬懿還一心事魏,壓根就沒有心理準備,根本就是猝不及防。

    後來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殺掉曹爽重新奪回兵權,隨後不久便去世。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初期事漢是漢臣,但曹魏的篡漢自立其實與司馬懿並無太大的關係。

    在事魏之後忠心耿耿和曹真一起抵禦蜀國的進攻,在曹睿託孤之後,和曹爽一起輔佐幼主並無二心。

    一直到他去世,他始終是一名魏國的大臣,始終沒有篡魏自立,他是魏國的一名忠臣,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 4 # 老貓談史

    首先我想表達的司馬懿是名副其實的魏臣而不是漢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司馬懿是受到曹操提拔的,可以說曹操是一個極具識人眼光的英雄人物,他即看到了司馬懿優秀的一面,同時也看出了司馬懿相對於其他"謀臣"來說是一個危險人物。好在在曹丕的"特殊照顧"下沒有什麼意外,但司馬懿還是好好侍奉了曹氏三代人,從這可以看出司馬懿是得到曹操賞識並忠於曹魏政權的,所以我認為他是魏臣。

    那麼司馬懿是忠臣還是奸臣呢?

    其實我的個人觀點是司馬懿是一個忠臣,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有以下幾個解釋

    首先第一點,他為魏國所做的最大貢獻就是熬死了諸葛亮。我很難相信沒有司馬懿的魏國能夠抵擋住以諸葛亮為首的蜀軍的進攻。我們知道,魏國第一代君王曹操手下有著大批的著名謀臣,他們在追隨曹操作戰時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曹操死後他們大多數也在同一時期去世了,剩下的人寥寥無幾,魏國的第二代謀臣相對於第一代來說差得太遠了。司馬懿在裡面算是最具謀略的託孤大臣,他透過自己的智慧多次與諸葛亮掰手腕,並一次次地擋住了諸葛亮的瘋狂進攻。單從這一點來看,司馬懿的確終於魏國。

    第二點,就是出於史書《三國志魏書》中的記載,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是從劉備的角度來書寫的。魏書中有一個沒有被寫進三國演義的話語,這句話是司馬懿說的。他臨終前曾對兩個兒子說"我早年受到魏王的青睞和重用,決定為魏國奮鬥一生,你們二人要繼承我的意志,好好輔佐少帝,幫助魏國一統天下。"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還是非常忠心的。而之後的司馬兄弟篡權就是之後的事情了。

    可能有人會說,司馬懿誅殺曹爽派出異己難道還是忠於魏國嗎?我個人覺得這件事情的前提是曹爽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魏明帝死後,留下了少帝,並且司馬懿是魏明帝所任命的託孤大臣。不知道曹爽怎麼想的,他竟公然挾持魏少帝還膽大包天的自稱"主公",這跟篡位有什麼區別呢?估計就差一個登基儀了。作為託孤大臣的司馬懿肯定不能坐視不管啊,畢竟他是朝中元老,他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找準時機除掉了曹爽,使得魏少帝不被要挾。

    司馬懿死後也勸兒子好好扶持少帝,但是他的兩個兒子都極具野心,不甘於只做一個臣子司馬師還好,天天好吃好喝的供著少帝,雖然魏國的大權漸漸轉到了他的手裡,但是他還是比較尊敬少帝的。司馬師死後,司馬昭可不這麼想,沒過多久就把他給殺了,也給司馬懿背了一個奸臣的黑鍋。司馬懿固然是一個有野心的政治家,但相對來說,他還是終於魏國的。

  • 5 # 史海尋蹤

    《大軍師聯盟》最近挺火,但是隻聞其名,沒有看過。對於司馬懿這個人物,年少時是一直作為反面人物來看待的。沒法子,三國演義的群眾影響太大,劉關張、諸葛亮、趙子龍才是我等心目中的英雄。

    隨著年歲的漸長,司馬懿的形象也日漸高大

    他和諸葛亮之間的對峙中,表面看是落於下風,一直處於守勢,但卻能使諸葛丞相的數次北伐均告夭折,二人爭鬥,他才是最後的贏家。充分說明了司馬懿料事極準,目光極遠,情商極高。

    至於諸葛撫琴唱空城,送女人衣服激將司馬懿,藝術成分太高。史中記載司馬懿年少時氣宇不凡,年長時智謀隱忍,渾身都是優點。

    司馬懿是漢臣還是魏臣?

    說司馬懿漢臣和魏臣都對,他都做過,甚至還是西晉的開山祖師爺。

    他在曹操手下打工時,算是漢臣。咦,曹操不是魏武帝嗎?但是魏武帝這個稱號,是曹丕立魏代漢後給封的。重臣多次勸進曹操親登大寶,曹操不幹,要學周文王,把登基大業留給兒子。因此,曹操“名為漢相”,雖然只是名義上的,畢竟還是漢朝的臣子,他的手下司馬懿當然也是漢臣。

    打曹丕起,司馬懿的身份方才轉變,由漢臣成了魏臣。

    司馬懿是早想反叛還是被逼反叛?

    這事不能學諸葛丞相,單憑魏延“腦後反骨”,就給定了性。說老司馬是奸臣,得拿出真憑實據。

    司馬懿在曹操、曹丕、曹叡時期,幹活的態度都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甚至屢次被任命為“輔政”“託孤”之臣,還是深得信任和重用的。只是曹操曾對曹丕提過,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也查無實據,並未犯下“腦後反骨”的低端錯誤。

    只是到了曹芳幼帝當政時,輔政大臣曹爽,也是皇上的親族,一直對老司馬打擊排擠,企圖先發制人。司馬懿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一直是採取隱忍的態度,甚至命令本家子弟不得出仕。直到曹爽陪著幼帝出城祭奠先帝,才抓住機會,徹底翻盤。

    那如果曹爽能夠和平共處,不搞步步緊逼,讓司馬懿無路可走,他是否能如前幾任上,恪盡職守,直到得享天年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滅火器維修換粉引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