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楚雲817花影

    我們這地方習俗是初二這天叫"開年“,一清早{越早越好}拜天神拜祖宗,放鞭炮。

    初一不能出門拜年,而初二可以外出拜年了。

  • 2 # 不忘初心136533244

    今天是大年初二,也是開年,你那裡有什麼風俗?

    初二這天的習俗有,新出嫁的閨女回孃家,即就是“回門”。還有我們漢族在初二這天是祭財神的日子。

    關於財神,具我所知道的分為,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正財神(關羽)。

    在我們民間,多數都敬關羽,俗稱“關公”。關羽也有“武聖人”之稱。歷史上實有其人。宋代封其為“義勇武安王”。明朝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大帝”。關廟又稱武廟。民間都相信關帝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巡察冥司,乃至招財進寶,庇護商家等多種法力,所以說,民間各行各業,婦孺長幼對“萬能神”關聖帝君頂禮摸拜。關羽是一位義結千秋,忠貞不二的英雄好漢。“桃國三結義”也是江湖義氣的楷模,也是人們心目中的偶像。故此受到了多個朝代的崇拜崇敬。

  • 3 # 冠澎文化傳播

    大年初二敬財神。早上鳴放鞭炮,迎接財神。早飯吃煎糕,代表生活步步高。飯後,拜姑姑。給姑姑一家拜年,並在姑姑家吃飯,喝酒。

  • 4 # 曉說觀天下

    我是河北人,就我們這裡的風俗而言,大年初二,是要“回門”的,也就是回孃家,給岳父、岳母大人拜年。

    到了這天,女兒女婿帶著穿戴一新外孫,“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專門給岳父岳母拜年。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岳父母家會以上客款待,希望嫁出去的女兒在夫家也能得到尊重。初二“回孃家”的習俗,也給出嫁的女兒提供了一個和孃家兄弟姐妹聚會的機會,老少團圓、其樂融融。

    好,回答完畢。

    等等……如果這麼簡單,那還是我的風格嗎?

    我曾經在別的答案裡說過,任何民俗文化,都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其內在的生產力和和會關係內涵。

    過年是個團圓的日子,但在封建男權社會,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在除夕夜回家的,並且初一那天,也要給男方的親戚長輩們拜年,絕對不能任性回家。

    過去的婚嫁傳統,是以男方給女方家裡大筆彩禮的方式,買斷了對方女兒的贍養義務,女方當然不能隨意回孃家。

    那如果女方家比較有實力,女婿有心巴結,是不是初一也可以“回門”拜年?

    錯,岳父母家族在女兒出嫁的時候,也會置辦一些嫁妝,作為女兒傍身的私有財產隨嫁到夫家(等於給女兒和家裡的兄弟們提前分家),從此女兒對孃家的財產狀況不容置喙。

    知道這個道理,對某些地區驚人的陪嫁就不會感到意外了。這哪是嫁妝,分明是提前分家。

    所以,初二回孃家,既不諂媚,也不疏遠,剛剛好。於是,就做為文化習俗流傳下來了。

    但現在獨身子女居多,若還恪守初二回孃家的風俗,那麼岳父母將會非常失落,是時候打破了。

  • 5 # 老三屆A

    今天初二,開年了。把家裡都掃乾淨了,垃圾都扔了。然後上超市買禮品。煙啊酒啊補品禮盒買一大堆。平時大家都忙,沒事都少走動。春節有閒就把親戚走個遍。

    我們這裡開年沒有什麼特別的習俗,都是趁假期走親戚。只要家裡沒有白事的都可以走動。如果是家裡有白事還沒出"七"的,就不能往別人家裡跑了,人家會嫌晦氣。所有有白事的人家是不會隨便往別人家裡去的。

    過年走親戚總要帶上一些禮品。現在條件好了,親友送的禮品都自己吃了。我們小的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條件,親友送的禮品是不會吃的,過幾天走親戚時再轉送出去,省下一筆開銷。這些禮品開始旅遊,從這家游到那家,再從那家游到另一家。我記得那時聽大人說笑,說這家買了盒奶油蛋糕送親戚,過了十來天,來走親戚的也送來了一盒蛋糕,可這盒蛋中糕看著怎麼那麼熟悉呢?和自己以前送出去的一模一樣,莫非自己送出去的蛋糕旅遊了一圈又回來了?於是開啟蛋糕看一下,不得了,那盒蛋糕都長了滿盒的白毛了!

  • 6 # 憶往昔7363

    謝謝悟空邀請!今天大年初二,也是開年,我們這的風俗是:放鞭炮,走親訪友拜年,新嫁的姑娘頭一年回孃家,孃家人叫上族人走的近的親人擺宴席,款待女兒和女婿,又稱“拜新年”“回門”,頭一年來女方(丈人家)拜年所以叫“拜新年”嫁出去的姑娘頭一年回孃家所以叫“回門”初二這天開車走親戚朋友之前,一定要放幾個鞭炮!預示開年大吉!從初二開始人們走親訪友!總之我們這大年初二在這開年之日就是:放鞭炮、走親訪友拜年、還有新嫁的姑娘“回門”!

  • 7 # 農人老吳頭

    今天是大年初二,按我們這裡的鄉俗也未必和外地一樣,不管一樣不一樣,都是從古至今的老規距,不過隨時代變遷,都要開始慢慢地淡化了。下面我說一下我們這裡的古今習俗吧!

    在我們這裡初二就算過完年了。在過去,初二這一天吃完早飯,家中的主人開始找老年人拜年。因為初一是年輕人男女帶孩子給年老的長輩拜年,主人在家接待來拜年的,不能出去,所以到初二拜年。下午早回去吃飯。有請“家堂”或請老爺,奶奶回家“過年”的,把他們送走。(年除請)送的時候,本族的男人各拿自己家裡的“紙客”,香,扛著杉杆,抱著鞭炮,煙花,端著“牌位”,送老人回去。我祖在本村是個大家祖,到送的時候人也很多,也顯的非常隆重,外姓人也都去看熱鬧。送到一定位置,擺上桌子,放上“牌位”,桌前堆上“紙客”,燒上香,杉杆上纏著火鞭,火鞭專門定的帶“雷子”,很長,然後再點著“紙客”,都跪下盍頭,然後放鞭炮,煙花。鞭炮放大約一個小時。送完回來,把所有垃圾打掃乾淨。年就算過完了。

    現在“過年”,人都說“沒意思”,其實,不是“沒意思",也不願社會的影響,主要是人“太懶了”,也沒有像從前那樣對祖先,老人那樣虔誠。別說死了的,就是活著的長輩,走路遇著都不給你答嗆。就拿今年來說吧!我祖一大戶,老人一死五六年沒人請了。外姓也沒有,難道真的把“祖先"忘了嗎?其實這一切都是迷信,虛的,給人看的。“老人”活著好好孝敬,比死後再孝敬,“老人”也看不到,得不著,弄虛作假,何苦呢?這是我處大年初二的習俗,不知您那如何?(原創,其實,我的回答,作品都出至內心所想,有多大能力,使多大能力,我向來不偷不抄編別人的東西,也許我想的和別人一致。這能算為抄寫嗎?不能吧!謝謝評論!

  • 8 # 村民小江

    要說到開年初二我們這裡的習俗,可能跟有些地區是不一樣的。 年初二。也是新年的第二天。新年新氣象,起床的首件事件就是洗刷完畢後接香。這接香是從年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敬香(農村人家,家中有家神櫃。在櫃上供有香爐,專用於家人敬神、敬菩薩、敬仙、上香之用)。敬了香後要一直不間斷的把香火接續下去,故叫做接香。(在早以前接香一般接到元宵節。近些年在農村有了新的變化。有些人家接到正月初五,有些人家接到初三。有些人家僅在大年初一)。當然,接香這事兒,趨於年長者或年老者更顯虔誠。 當然,接香後就得簡單的吃些早茶(我們這裡春節期間吃早飯叫吃早茶。簡單吃些是因為去岳父母家拜年又得吃早茶)。收拾拜年禮去岳父母家拜年。當然在我們這一地區攀比風較重,拜年禮就不能去得太差。一般是一箱酒;一條煙;一箱牛奶;一箱蘋果;一箱柑橘;六包茶食。當然酒和煙不能太差,不然會尷尬的。牛奶蘋果等也得揀上好的買。如果有大舅子小舅子的,那也得給他們帶上一份兒。 當然,你是自駕去還是租車去那得自個兒看著辦。反正別人家女婿都是自駕去,且不是“賓士”就是“寶馬”,再不濟也弄個“奧迪”。話又說回來,你要抱著平常心去的話,哪怕就蹲個電動小毛驢也並無不妥。 到岳父母家,首先要向二老行拜年禮。年聽老人們說早些年夫妻倆是要向岳父母行跪拜之禮的。到了他們這一代拜年就行作輯禮了。再下一代索性就不行禮了,叫一聲“爸媽過年好!”就行了。 接著岳父就焚香,放鞭炮。女婿女兒向父母敬菸,敬茶。然後一家人端坐下來,正式喝早茶了。 吃完早茶後,女兒女婿要向小舅子的孩子送紅包。如果你也是帶著小孩去的話,小舅子或舅媽也會回禮,送紅包給你的寶寶的。 當然,女兒女婿回門拜年,岳父母自然高興,少不了豐盛的招待。拜完年回來之前岳父母也要象徵性的進行回禮。一般的是回幾隻蘋果;寓意女幾女婿平平安安。回幾包茶食糖果;寓意女兒女婿甜甜蜜蜜。女兒女婿有的對於父母的回禮選擇性的收下,或者乾脆不收。在回來之前,女兒女婿要邀約岳父母及其家人到自家來玩等等。 這就是我的這裡年初二的習俗。你們那裡的呢?能交流一下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腹瀉,怎麼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