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Sh黎叔

    偽滿洲國不是溥儀建立的,是日本人在侵佔中國東三省基礎上扶植的偽政權,而且溥儀在偽滿洲國也只是一個傀儡,於情於理都不值得他殉國。況且人都會有求生的慾望和本能,皇帝也不例外。與其無意義地死去,不如苟活在當下。

  • 2 # 空氣世界

    老子一直風霜雪雨,經歷光影歷史,為何要殉國,滿洲國一直未亡,為何要殉國,你是你字,我是我字的事,不明白嗎。我走我字,只要我字存在,就是不亡。我活的好好的,九菜一湯,十二大親王陪著,三十六親將侍侯著,試問當今天下,誰能比得起。

  • 3 # 關河南望

    坦白的說,溥儀這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丟人,也是最可悲的帝王了。

    問為什麼不殉國?請問是什麼時候不殉國?是沒有殉大清國?還是沒有殉滿洲國?

    恐怕連溥儀自己都說不清。

    有人說溥儀從來都是自己不能做主,這個我不能同意, 溥儀當大清朝的皇帝的時候是個小孩子,可能他自己不能做主,但到後來的跟著日本人跑到東北,去做滿洲國皇帝,他還不能做主嗎?他一直是個成年人,做不了國家的主還做不了自己的主嗎?

    歸根結底,溥儀就是一個性格懦弱,苟且偷生的人,無論是他還是他背後的滿清統治集團都一樣。

    我們來對比一下明朝的末帝吧。

    1644年,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攻進北京,崇禎帝徹底絕望,他招來後宮皇后妃子們,悲傷地說:“大明大勢已去,朕對不起列祖列宗,自然不能苟活於世。而後宮嬪妃們也不能落入闖賊之手,飽受侮辱,為保全祖宗禮制,都自盡了吧!”

    後來,與崇禎帝共患難的周皇后上吊自殺,田貴妃、袁貴妃、郭寧妃、莊妃等妃子也都自殺身亡,王賢妃、鄭裕妃等5人逃跑,被抓回來殺死。崇禎帝親手殺死昭仁公主,長平公主被崇禎帝砍下一支胳膊,痛暈過去,才倖免於難。他知道自己也沒有活在世上的理由了,就和太監王承恩奔向煤山山頂,此時天已大亮,在高處望著即將逝去的京城和江山,在心灰意冷之時,倍感淒涼。他顫抖著解下腰帶,吩咐王承恩:“待朕死後,請遮住朕的臉,朕這張臉無論如何也不能見列祖列宗!”崇禎帝交代完後,上吊而死。王承恩整理好崇禎帝的屍體後,也上吊自殺了。

    其實崇禎帝北京淪陷前好長時間內就做好了遷都南京的準備,他完全可以繼續抵抗,畢竟南明江山能一直堅持到康熙年間才徹底被消滅。好多人,包括周皇后都向他提過遷都南京的想法,但是崇禎帝拒絕了。在好多人看來,崇禎帝自殺是不負責的表現。關於他為何這麼做,各方說法都很多,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謎題之一。各種觀點一直爭論不休,我們暫時不做討論,我們都知道的事實是,崇禎帝確實為為國而亡,帶著滿身的骨氣殉國了。

    而大清從鴉片戰爭後,國門被開啟,成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清朝一直在苟延殘喘中,靠割地賠款維持著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慈禧太后在面對列強的時候,惹了就跑,跑了以後,又靠賣國條約回到北京,但仍然不思進取,打擊進步改革勢力。在大清滅亡前和光緒雙雙死去。

    其實,答案早就有了。所謂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國之人。在大清皇族人的心目中,他們自己發自內心覺得自己不是華人,沒必要殉國。順治也說過同樣的話:“中國這地方,能守住就守,守不住就回去”,慈禧太后自己也說過:“漢人興滿人亡,防漢甚於防洋”之類的話。滿清皇室子孫從小就被灌輸這樣的觀念:“他們不是華人,但肯定是中國的主人”。在這些觀念下,清朝皇室是不可能殉國的,相反,他們更不惜賣國。

  • 4 # 庭州行者

    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因為清朝在面對革命時佔優勢,革命黨之所以能夠建立中華民國,也是因為清政府的主動退位。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本身就掌握著談判的主動權,且民國政府同意給清朝皇室優待,何必“殉國”?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已經形成,且清朝在當時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古典王朝,而是已經具有一些近代特點的國家。所以,當時對於清朝來說,辛亥革命成功,不過是政權的交接,而並不是清政府代表的China亡了,所以,自然沒有義務去“殉國”,因為國沒有亡,亡的是政權。

    再說,溥儀當時連十歲都不到,一個小孩子懂什麼叫殉國嗎?

    綜上,就是為什麼溥儀在清朝滅亡後沒有自盡的原因。

    按照道理來講,回答到這裡應該結束。然而,剛剛看了@關河南望 的回答,不禁感嘆某些人創造歷史水平之高,為了博取流量,什麼瞎話都敢說。

    所以,為了還原真相,筆者在此多說幾點:

    其二,所謂順治皇帝的“中國能守則守”,大約是出自《鹿鼎記》,這位答主將小說裡頭的情節當做歷史,可見其居心。照這位答主的理論,宋朝的滅亡可以歸咎於郭靖,因為他沒有在宋軍中推廣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

    其三,關於雍正大義覺迷錄中所謂“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事”,翻遍大義覺迷錄,也沒有這句話。倒是有一句相似的,筆者將上下文列舉在此:

    “乃逆賊呂留良,兇頑悖惡,好亂樂禍,攏彝倫,私為著述,妄謂“德佑以後,天地大變,亙古未經,於今復見”。而逆徒嚴鴻逵等,轉相附和,備極猖狂,餘波及於曾靜,幻怪相煽,恣為毀謗,至謂“八十餘年以來,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在逆賊等之意,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為訕謗詆譏之說耳。 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於聖德乎?”

    原句的意思是:“按照逆賊呂留良的意思,我朝(指清朝)皇帝是滿洲的君主,入關之後變成了中國君主,這種是在胡亂劃定滿族與中華的界限,所以只不過是誹謗詆譭我朝(指清朝)的說辭罷了。 所以,原句表達的意思恰恰是“滿族屬於中華民族”,但而且這一句之後更加直白的表明了這一點“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這句應該不用翻譯了。 而該答主顯然是沒有看過《大義覺迷錄》,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此書的主旨是什麼,而僅僅是引用網上沒有出處的謠言。

    所以,清朝無論哪位皇帝,都沒有否認過自己是華人(溥儀在滿洲國時算否認,然而滿洲國不過是日本人建立的偽政權,與清朝除了是同一個皇帝外沒有任何關係)。

    可見,某些人的確居心不良。

  • 5 # 靈石蘊

    溥儀出生在1906年,1912年大清國滅時,溥儀只有六歲,讓一娃殉國,怎麼也說不過去;1945年偽滿洲國滅時,溥儀確實有承擔責任能力,可大家都知道這滿洲國是個什麼東西,它就是個日本侵華的傀儡政權,而溥儀就是個被刀架脖子上的傀儡皇帝,他又怎麼可能去殉所謂的國呢?

    溥儀當然不可能去殉國題主意思估計是

    大清國滅時,入關八旗子弟為什麼不像崇禎們那樣自殺殉國,不像陸秀夫們那樣跳海,反而一個個去辮改姓,裝漢家藏起來吧

    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經歷漢家三百年教化,有部分成自己人了,這些人追求新生,對清朝也盡到了義務,怎麼可能為腐朽滿清殉國?比如,溥儀他爹,攝政王載灃,還有一個以拉車為生的王爺……

    第二,從1840年起,一次次的不平等條約,溫水煮青蛙,這些人已經習慣性接受失敗,讓接受失敗的人去殉國,怎麼可能?當然,一次次不平等條約之前,也有一次次的反抗,有骨氣的都戰死或者賜死了。比如鑲藍旗的剛毅,莊親王載勳

    第三,大清實行奴化教育,奴化別人,得先奴化自己。沒了脊樑,卑躬屈膝,老於世故屬於常態,這些人哪有氣節可言,若是殉國了,才讓人吃驚

    正所謂: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要朦朧

  • 6 #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問的我很納悶呀,很多人都在說什麼清朝皇室沒有一點的骨氣,然後立馬就會搬出崇禎皇帝來做對比,很多人可能走入了一個誤區,他們認為溥儀是很大歲數的時候才退位的,所以應該有點骨氣,實際上溥儀退位的時候僅僅六歲,大家六歲的時候都在幹嘛呢?一個六歲的孩子即使是帝王,他又能懂多少東西?更不用說殉國了。

    說白了這個時候的溥儀壓根不懂這些,國家大事和他關係並不大,因為他太小了,一切都是別人說了算的,國家大事和溥儀根本沒有關係,所以說溥儀殉國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何況當時溥儀還是和平退位,和那些歷史上那些殉國的皇帝情況是不同的。

    就拿崇禎來說吧,他當時的選擇有三個,一個是有尊嚴的殉國,一個是被敵人捉住屈辱的死,還有一個就是南遷,他選擇了直接殉國。溥儀便沒有這樣的選擇題,並沒有人攻破紫禁城的大門衝進來要他的命。

    在溥儀退位之前,各方勢力都在角逐,他們也曾多次協商,最終的決定就是讓清帝退位,並且給予優待條件,中國歷史上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可不是開玩笑的,當時人們也不希望溥儀死,袁世凱等人還害怕溥儀死,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溥儀被殺,或者他自殺,那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很多人都會藉機起義。

    溥儀不能死,需要他來穩住全國的百姓,滿族貴族同樣也不希望他死,因為他就是希望,現在只能退位,可是以後說不準啊,更何況袁世凱給他們開出的條件也非常好,溥儀作為一個六歲的孩子他可不會選擇去殉國或者是別的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為什麼會丟失六歲以前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