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諸神的恩寵韋

    曾被美國扁成渣渣的日本,憑什麼能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分別投下兩顆原子彈。短短几小時內,這兩座城市化為廢墟。廣島,也因此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座遭原子彈轟炸的城市。戰後,日本國民經濟陷入全面癱瘓狀態,老百姓苦不堪言。然而,二戰結束僅僅十年左右,日本經濟就得以迅速復興,並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原子彈炸死了十幾萬日本人,卻沒能打趴日本。日本經濟為什麼能迅速復興,並實現騰飛呢?這裡頭,有什麼奧密嗎?美華人和北韓戰爭,對日本經濟崛起起了哪些作用呢?別急,《戰後日本經濟史——從喧囂到沉寂的70年》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戰後日本經濟史》是日本著名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的最新力作。野口悠紀雄生於1940年,東京人,畢業於東京大學,後來又在耶魯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野口曾經擔任過東京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任客座教授,目前在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工作。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理論、日本經濟論。對比特幣和區塊鏈也有很深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有《資訊經濟理論》、《財政危機的構造》、《土地經濟學》、《泡沫經濟學》等,其中,多部著作榮獲過日本圖書大獎。

    《戰後日本經濟史》,從兩個角度梳理了日本70年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一個角度是官方角度,另一個角度是民間角度,兩部分內容並轡而行。野口把官方角度稱為“鳥瞰”,把自己親身經歷的部分戲稱為“狗眼”(因為比較接地氣)。書中,既有大歷史的風雲變幻,也有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字裡行間,透著日本人一貫的真誠和細膩,讓人為之感動。

    下面,我們先來看大歷史。

    一般人都認為,1950年爆發的北韓戰爭,促成了戰後日本經濟的騰飛。當時,美國為支援南韓,把日本作為軍需供給地,全面帶動了日本經濟發展。對此,野口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北韓戰爭只是日本經濟騰飛的外因,縮短了日本經濟崛起的時間,而讓日本經濟騰飛的真正原因,是“1940年體制”。什麼叫“1940年體制”呢?簡單來說,它類似於中國過去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1940年,日本為贏取得戰爭勝利,實行總體經濟戰略,集中資源,舉全國之力來做一件事。這種體制建立於1940年,所以大家就這麼叫開了。

    那美國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呢?二戰後,美國全面接管日本,對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

    政治方面,美華人只象徵性地保留了日本中央警察廳,所有警察都被劃為地方編制,導致大批警察失業;又相繼出臺《公務員法》和審議會制度,不過這些東西大多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達到美華人期望的效果。為什麼呢?因為美華人是西方思維,根本不瞭解日本人和日本國情,再加上他們很少有人懂日語,瞭解和認識日本的唯一途徑,是美華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而這本書裡,壓根沒提到日本經濟。在資訊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日本官僚很好地利用了翻譯,誘導美華人,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政策。

    美國為控制日本,全力支援日本的經濟建設,使得日本能快速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裝置及頂尖技術,生產效率迅速提升。投降九年後,1954年,日本經濟迎來 “神武景氣”時代,這是戰後日本第一個經濟高峰。從此,日本經濟就像坐上了神州十一號火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日本工業發展極快。快到什麼程度?60年代,日本的鋼鐵產量就已經能和美國比肩了。

    隨著而工業化的突飛猛進,日本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改變。為保護農民利益,政府出臺了相關補貼政策。總的來看,日本經濟發展比較均衡,沒有出現兩極分化,社會秩序良好。當時,日本大企業實行終身僱傭制,員工一個比一個拼,人人信奉公司利益至上原則,日本經濟就像開足馬力的賽車,再加上優越的國際環境,使得日本工業品大量出口海外,迅速佔領新市場,在內外因合力的作用下,日本經濟越來越繁榮。

    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對日本經濟來說是個重大打擊。日本人很絕望,普遍認為日本經濟要完蛋了,而一旦經濟完蛋,日本也會徹底死翹翹。恐慌情緒在人群中蔓延,一時間,物價飛漲,人心惶惶。日本政府不得已,又重新採取“1940年體制”。誰讓這個辦法一用準靈呢。

    80年代,日本經濟迎來了黃金期。汽車業、電器業、半導體業等全面開花,日本經濟盛景引發國際關注,連美國社會學家傅高義都寫了一本書,專門分析了日本經濟崛起的奧秘,並對日本企業管理方式讚不絕口。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已經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關於這一點,哪怕野口不說,中國的中年人也體會很深,小時候,誰家要是有一臺日本電視,那別提多有面子了。銀子多了,腰桿自然也就直了。那時候,大部分日本人都是暴發戶心態,熱衷於奢飾品消費,出國就是買買買。跟今天的華人像一個模子刻的。

    然而,一枚硬幣,總有正反兩面。經濟發展太快,也會帶來許多問題。80年代後期,東京地價扶搖直上,價格高得讓人咋舌,很多人辛辛苦苦一輩子,買不起一套房,有些人卻靠投機房地產,一夜暴富。這完全顛覆了日本人勤勞致富的傳統價值觀。

    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地價跌至谷底,又爆發了阪神大地震和京東沙林毒氣事件等,日本老百姓陷入了集體絕望之中。當日本人忙著收拾泡沫經濟的爛攤子時,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大改變,中國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的焦點。尤其是90年代中後期,中國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網際網路公司,佔領了IT技術的最前沿。而日本則在這一領域幾乎無所作為。

    新世紀以來,日本內閣走馬燈一樣換,每屆內閣都想方設法要振興日本經濟,但總體來說,收效甚微。自從1995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直到今天,日本經濟仍然處於龜速行進狀態。

    作為資深經濟學家,野口認為,雖然二戰早已結束,但“1940年體制”卻沒有消失,日本經濟一直在延續這種思維模式。他認為,日本要想真正復興經濟,就要要認清新形勢,拋棄舊思維,發展新產業,除此之外,一切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說完了大歷史,我們再來說說的小人物。在這一部分裡,野口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講述了近七十年來日本人民生活的變遷。

    美國空襲日本時,野口才五歲。當時,他們一家躲在防空洞,才算躲過一劫。空襲炸死了十萬人,無數人流離失所,慘狀不忍直視。即便如此,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還是未能根除。連小男孩的遊戲裡,都滲透著濃濃的軍國主義色彩。

    野口深情地回憶說,小時候,吃不起新鮮水果,生病時能吃一瓶桃罐頭,都是奢望。那時候的老百姓能窮到什麼程度呢?連冰棒,都沒錢吃。他想要一本名為《海底兩萬裡》的書,母親沒給買,他哭著睡著了。等起床一看,那本書已經放在枕邊了。這件小事,令他至今難忘。這段敘述,十分感人。

    我們知道,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就對教育非常重視。即使戰敗後,也在狠抓教育。當時的日本社會,老百姓又窮又苦,哪有閒錢上學,受過教育的人很少。野口學習很好,考上了東京大學。那時大學入學率只有10%左右,教育成功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不必在底層掙扎。

    50年代,日本經濟突飛猛進,日本人的日子也一天一個臺階。到60年代時,電視、冰箱、洗衣機就已經成為日本普通家庭的必備品了。

    野口從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大藏省工作。大藏省,是日本的財政部,管全國金融和稅收,是個肥的流油的機關。作為部門小白,野口發現,弄虛作假和人浮於事等現象,在官場中是家常便飯。能在政壇上混出人樣的,基本都是老油條。90年代,因為貪汙腐敗等問題,大藏省爆出醜聞,野口的許多同事都被牽扯了進去,驚呆了野口。幸運的是,野口早已轉型做了學者,與醜聞案劃清了界限。60至70年代,野口先後兩次留學美國,成功遠離了官場,還獲得了美國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留學海外的經歷,不僅開拓了野口的視野,也讓他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更深入地反思日本經濟中存在的問題。

    書中,野口還寫了一些小趣事,比如,他收集到當時美國總統里根和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簽名照時的得意,因為和後來的美國總統克林頓是校友而倍感自豪等。你能真切感受到,他真是個可愛的經濟學家。瞧,愛追星的,可不光是中學生啊!

    面對新世紀,關於日本經濟的未來,野口憂心忡忡。他認為,只要政府還堅持用貶低日元的方式來刺激經濟,日本經濟就不可能真正復興。“成也1940,敗也1940”。雖然歷史上,“1940年體制”曾對日本經濟騰飛起到過決定性作用,但時代在變,如今那一套已是老黃曆,不再適應新經濟形勢了。。

    《戰後日本經濟史》,講的雖然是日本的事,但對當下的中國也很有借鑑意義。尤其是日本80年代至90年代泡沫經濟,也給目前虛高不下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敲響了警鐘。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得到任何教訓。”讀這本書時,被日本人民的奮鬥精神深深感動的同時,總覺得有些隱隱不安……但願,中國經濟能以史為鑑,學日本經濟長處,不步日本泡沫經濟後塵。

    2018.5.19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學習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