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比不上唐朝那樣地域遼闊,更比不上元明清那樣大一統時期的廣大,其國土疆域大致是與漢朝相近的。西晉是從曹魏政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曹魏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建立起來的時候,比起東漢時期的國土面積大為縮小,在曹魏政權中期以後,政治穩定、國力增強的情況下,領土面積開始增加,尤其在司馬氏掌權時期取得了最大成就,研究晉朝的國土疆域,就必須首先從魏國的疆域發展情況說起。儘管《晉書》地理志的記載不是很詳細,有很多遺漏、錯誤,但是透過對《三國志》和《晉書》、《魏書》等相關歷史檔案的分析,還是能大致瞭解當時的情況。
《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曹彰指揮在桑乾河平定反叛的烏丸,穩定了幽代。建安二十年,把北方的朔方、雲中、定襄、九原等郡合併為新興郡,在塞下荒地建立屯守據點,事實上上只是幾個縣大小,以後逐步恢復了這些郡制,新興郡也單獨作為一個郡保留下來,在雁門郡北部,就是今天山西陝西內蒙交界地區。魏國大將牽招北伐攻佔漢時的雲中故地,在現在的內蒙古托克托旗附近,並在陘北上館置屯戍,上書建議把新興郡和雁門郡的牙門移到句注嶺、陘嶺以北(牽招傳),大約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和內蒙古南部地區。青龍三年期間,司馬懿鎮守關中的時候,為了防禦北方的鮮卑,重新建立了朔方郡,其具體範圍大約在內蒙古杭錦旗附近。大約在同時,河西鮮卑已經同魏國建立友好關係。由於蜀國停止了北伐,魏國可以把更多的兵力轉而平定北方。景初二年,司馬懿帥軍指揮平定遼東後,讓毌丘儉駐守遼東郡。正始年間,毌丘儉進攻高句麗,攻佔其都城,六七年間再次出征,派遣將領王頎一直追擊到了肅慎南部,在打敗高句麗以後,建立了樂浪郡和帶方郡,其範圍大約在今天的吉林省南部和北韓半島北部地區,魏國的東部邊境也大致獲得穩定。
司馬師兄弟執政時期,在北部、西部邊界主要的軍事行動是嘉平五年左右的司馬昭平叛。《晉書》文帝本紀中記載,當時新平羌族反叛,在平叛戰爭中,司馬昭攻佔了靈州,就是今天的寧夏地區,隨後他揮師北上,文帝本紀中鄭衝的勸進表中記載:“明公西征靈州,北臨沙漠,榆中以西,望風震服”。根據《史記》相關描述和張守節對榆中的考證,可以知道榆中在今天的河套東北,陰山南部,黃河北部的古代勝州,也就是今天的包頭附近。司馬昭的西征和北伐大致使魏國的北方疆域恢復到了漢武帝統治時期的狀況,魏國的北方邊疆得到初步鞏固。以後他指揮鄧艾進行了平定蜀國的戰爭,統一了西南地區,因此晉朝的西南疆域基本上繼承了蜀國的統治範圍。晉朝統一後的直接領土軍事擴張很少,這是因為晉朝解除了軍備,但是也進行了小規模的戰爭,比如反對慕容廆進攻宇文部,滅亡扶餘國的戰爭中,派遣部隊打敗了慕容廆後,重新立扶余王子依羅,使扶余復國,扶余就是今天的吉林省西部附近。在東晉的時候,交州刺史溫放之南下平定了林邑,就是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區。
此外就是民族遷徙形成的領土變化,以晉朝藩國的形式擴大的領土。比如鮮卑族遷徙到甘肅和青藏高原,《宋書》吐谷渾傳記載,晉朝封西秦的乞伏氏為平西將軍,隴西公。而慕容廆的兄弟率領部分族人也遷徙到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谷渾國家,向西秦稱藩臣,間接從屬於晉朝,這些都擴大了晉朝的統治影響範圍,至於其他晉朝的藩國:代國、燕國、涼國等都直接或間接拓展了晉朝的疆域。
西晉比不上唐朝那樣地域遼闊,更比不上元明清那樣大一統時期的廣大,其國土疆域大致是與漢朝相近的。西晉是從曹魏政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曹魏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建立起來的時候,比起東漢時期的國土面積大為縮小,在曹魏政權中期以後,政治穩定、國力增強的情況下,領土面積開始增加,尤其在司馬氏掌權時期取得了最大成就,研究晉朝的國土疆域,就必須首先從魏國的疆域發展情況說起。儘管《晉書》地理志的記載不是很詳細,有很多遺漏、錯誤,但是透過對《三國志》和《晉書》、《魏書》等相關歷史檔案的分析,還是能大致瞭解當時的情況。
《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曹彰指揮在桑乾河平定反叛的烏丸,穩定了幽代。建安二十年,把北方的朔方、雲中、定襄、九原等郡合併為新興郡,在塞下荒地建立屯守據點,事實上上只是幾個縣大小,以後逐步恢復了這些郡制,新興郡也單獨作為一個郡保留下來,在雁門郡北部,就是今天山西陝西內蒙交界地區。魏國大將牽招北伐攻佔漢時的雲中故地,在現在的內蒙古托克托旗附近,並在陘北上館置屯戍,上書建議把新興郡和雁門郡的牙門移到句注嶺、陘嶺以北(牽招傳),大約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和內蒙古南部地區。青龍三年期間,司馬懿鎮守關中的時候,為了防禦北方的鮮卑,重新建立了朔方郡,其具體範圍大約在內蒙古杭錦旗附近。大約在同時,河西鮮卑已經同魏國建立友好關係。由於蜀國停止了北伐,魏國可以把更多的兵力轉而平定北方。景初二年,司馬懿帥軍指揮平定遼東後,讓毌丘儉駐守遼東郡。正始年間,毌丘儉進攻高句麗,攻佔其都城,六七年間再次出征,派遣將領王頎一直追擊到了肅慎南部,在打敗高句麗以後,建立了樂浪郡和帶方郡,其範圍大約在今天的吉林省南部和北韓半島北部地區,魏國的東部邊境也大致獲得穩定。
司馬師兄弟執政時期,在北部、西部邊界主要的軍事行動是嘉平五年左右的司馬昭平叛。《晉書》文帝本紀中記載,當時新平羌族反叛,在平叛戰爭中,司馬昭攻佔了靈州,就是今天的寧夏地區,隨後他揮師北上,文帝本紀中鄭衝的勸進表中記載:“明公西征靈州,北臨沙漠,榆中以西,望風震服”。根據《史記》相關描述和張守節對榆中的考證,可以知道榆中在今天的河套東北,陰山南部,黃河北部的古代勝州,也就是今天的包頭附近。司馬昭的西征和北伐大致使魏國的北方疆域恢復到了漢武帝統治時期的狀況,魏國的北方邊疆得到初步鞏固。以後他指揮鄧艾進行了平定蜀國的戰爭,統一了西南地區,因此晉朝的西南疆域基本上繼承了蜀國的統治範圍。晉朝統一後的直接領土軍事擴張很少,這是因為晉朝解除了軍備,但是也進行了小規模的戰爭,比如反對慕容廆進攻宇文部,滅亡扶餘國的戰爭中,派遣部隊打敗了慕容廆後,重新立扶余王子依羅,使扶余復國,扶余就是今天的吉林省西部附近。在東晉的時候,交州刺史溫放之南下平定了林邑,就是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區。
此外就是民族遷徙形成的領土變化,以晉朝藩國的形式擴大的領土。比如鮮卑族遷徙到甘肅和青藏高原,《宋書》吐谷渾傳記載,晉朝封西秦的乞伏氏為平西將軍,隴西公。而慕容廆的兄弟率領部分族人也遷徙到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谷渾國家,向西秦稱藩臣,間接從屬於晉朝,這些都擴大了晉朝的統治影響範圍,至於其他晉朝的藩國:代國、燕國、涼國等都直接或間接拓展了晉朝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