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馬鈴薯種植分為以下4個要點:
一、土地中耕
二、種薯切塊
三、開溝起壟
四、播種覆膜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田間地頭實地看看馬鈴薯是如何種植的。
馬鈴薯種植喜歡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種植,這樣的土壤肥力高、疏鬆透氣有利於馬鈴薯地下塊莖的膨大。
機器土地深翻確保土壤疏鬆透氣
在魯南地區,農民朋友種植馬鈴薯之前都會對前茬地塊進行深翻中耕,以提供馬鈴薯一個最佳的生長環境。一般深耕時間在前一年秋季或者種植前15天進行深翻,深翻深度在30公分左右為宜,特別是重茬地塊。建議一畝地使用經過充分發酵的有機肥(以雞糞最多)1500公斤,或者在種植前每畝地使用3個15的硫酸鉀複合肥200斤或者過磷酸鈣50公斤用量施足底肥,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底肥的時候一定要將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避免出苗燒苗問題的發生。
為了防止出現燒苗問題,建議在種植前1天對溝壟進行小水澆灌一次,既可以避免出現燒苗問題還可以促進馬鈴薯早出苗。
小水澆灌避免燒苗提高出苗週期
噹噹地溫度穩定在8~15度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種植馬鈴薯了,在山東馬鈴薯種植區時間一般在春季2~3月份,種植太早土壤溫度低馬鈴薯發芽慢,而且出苗不整齊給後期破膜出苗帶來不便,因此建議溫度在10度以上時就可以種植了,應該說現在種植馬鈴薯也是沒有問題的。
確定種植時間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對馬鈴薯切塊。馬鈴薯切塊技術,是生產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技術。之所以要切塊是可以促進種薯發芽早出苗,促進馬鈴薯生殖器官,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馬鈴薯切塊可以節省種薯,減少投資。因為現在種植的馬鈴薯種薯都是購買的脫毒品種,價格比較高,種薯切塊可以大大降低種子的使用量,降低投資成本。
撒施底肥
優質的薯種,是確保馬鈴薯高產和優產的關鍵,建議選擇當地往年表現較好的品種,穩產高產性好、抗病抗逆強的脫毒品種。在切塊前幾天,建議把種薯在Sunny下晾曬2-3天,既破除種子休眠期,還可以起到殺滅病菌的作用。
切種塊前務必對刀具進行消毒處理,避免病菌感染種薯,種薯切塊不宜過大或過小,儘量用種薯的頂芽而儘量少用底部的芽,這樣可以保證馬鈴薯出苗率,提高馬鈴薯產量,切勿為了節約成本而多用底芽。
機器起壟
馬鈴薯既可以平地種植,也可以起壟種植,為了提高產量現在都是起壟種植。
以前都是人工起壟,這幾年小型農機的出現現在都是使用機械起壟。
起壟前種植戶根據自己地塊的大小,合理分配具體種植多少,一般寬度在65~70左右,這樣既可以滿足薄膜的寬度也可以避免因太窄出現“青頭”問題的發生。
地膜覆蓋
機器起壟就非常快了,基本上一畝地30分鐘就可以搞定,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馬鈴薯播種主要以人工為主,根據馬鈴薯的品種和地域環境確定馬鈴薯的株距,一般建議株距20-25公分的密度進行播種,在種植時,建議把種芽向上,均勻放入溝內,當然現在經過實驗發現,頂芽往下或者往上對產量沒有什麼影響。一般每畝播種密度可以掌握在5000-6000株左右,太密後期通風透光條件差,引發病害發生,太稀不利於高產。
播種完後,利用機器進行覆蓋即可。
為了提高地溫,加快馬鈴薯出苗時間和整齊度,現在都要進行地膜覆蓋。
進行地膜覆蓋前,農民朋友會進行噴施除草劑,以降低後期鋤草的時間。除草劑以封閉除草劑為主,土壤溼度大效果更好,要對土壤均勻噴霧,以確保除草效果。
噴施完除草劑後要及時進行地膜覆蓋,最好選擇無風的天氣進行,地膜覆蓋最少要3-4個人進行,以確保覆蓋的效果,地膜要壓緊壓實,避免因大風天氣出現問題。
地膜覆蓋完成地塊
一般馬鈴薯種植後要20天左右才可以出苗,在確保溫度穩定不出現低溫的前提下要及時人工破膜出苗,加快馬鈴薯生長速度儘快適應外界環境。
以上就是山東地區馬鈴薯種植技術和環節的全部,馬鈴薯除了上面所講的種植技術外,後期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控旺的好壞都會影響馬鈴薯產量,後期我們也將繼續給農民朋友分享相關技術。
一般來說馬鈴薯種植分為以下4個要點:
一、土地中耕
二、種薯切塊
三、開溝起壟
四、播種覆膜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田間地頭實地看看馬鈴薯是如何種植的。
一、土地中耕
馬鈴薯種植喜歡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種植,這樣的土壤肥力高、疏鬆透氣有利於馬鈴薯地下塊莖的膨大。
機器土地深翻確保土壤疏鬆透氣
在魯南地區,農民朋友種植馬鈴薯之前都會對前茬地塊進行深翻中耕,以提供馬鈴薯一個最佳的生長環境。一般深耕時間在前一年秋季或者種植前15天進行深翻,深翻深度在30公分左右為宜,特別是重茬地塊。建議一畝地使用經過充分發酵的有機肥(以雞糞最多)1500公斤,或者在種植前每畝地使用3個15的硫酸鉀複合肥200斤或者過磷酸鈣50公斤用量施足底肥,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底肥的時候一定要將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避免出苗燒苗問題的發生。
為了防止出現燒苗問題,建議在種植前1天對溝壟進行小水澆灌一次,既可以避免出現燒苗問題還可以促進馬鈴薯早出苗。
小水澆灌避免燒苗提高出苗週期
二、種薯切塊
噹噹地溫度穩定在8~15度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種植馬鈴薯了,在山東馬鈴薯種植區時間一般在春季2~3月份,種植太早土壤溫度低馬鈴薯發芽慢,而且出苗不整齊給後期破膜出苗帶來不便,因此建議溫度在10度以上時就可以種植了,應該說現在種植馬鈴薯也是沒有問題的。
確定種植時間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對馬鈴薯切塊。馬鈴薯切塊技術,是生產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技術。之所以要切塊是可以促進種薯發芽早出苗,促進馬鈴薯生殖器官,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馬鈴薯切塊可以節省種薯,減少投資。因為現在種植的馬鈴薯種薯都是購買的脫毒品種,價格比較高,種薯切塊可以大大降低種子的使用量,降低投資成本。
撒施底肥
優質的薯種,是確保馬鈴薯高產和優產的關鍵,建議選擇當地往年表現較好的品種,穩產高產性好、抗病抗逆強的脫毒品種。在切塊前幾天,建議把種薯在Sunny下晾曬2-3天,既破除種子休眠期,還可以起到殺滅病菌的作用。
切種塊前務必對刀具進行消毒處理,避免病菌感染種薯,種薯切塊不宜過大或過小,儘量用種薯的頂芽而儘量少用底部的芽,這樣可以保證馬鈴薯出苗率,提高馬鈴薯產量,切勿為了節約成本而多用底芽。
機器起壟
三、開溝起壟
馬鈴薯既可以平地種植,也可以起壟種植,為了提高產量現在都是起壟種植。
以前都是人工起壟,這幾年小型農機的出現現在都是使用機械起壟。
起壟前種植戶根據自己地塊的大小,合理分配具體種植多少,一般寬度在65~70左右,這樣既可以滿足薄膜的寬度也可以避免因太窄出現“青頭”問題的發生。
地膜覆蓋
機器起壟就非常快了,基本上一畝地30分鐘就可以搞定,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四、播種覆膜
馬鈴薯播種主要以人工為主,根據馬鈴薯的品種和地域環境確定馬鈴薯的株距,一般建議株距20-25公分的密度進行播種,在種植時,建議把種芽向上,均勻放入溝內,當然現在經過實驗發現,頂芽往下或者往上對產量沒有什麼影響。一般每畝播種密度可以掌握在5000-6000株左右,太密後期通風透光條件差,引發病害發生,太稀不利於高產。
播種完後,利用機器進行覆蓋即可。
為了提高地溫,加快馬鈴薯出苗時間和整齊度,現在都要進行地膜覆蓋。
進行地膜覆蓋前,農民朋友會進行噴施除草劑,以降低後期鋤草的時間。除草劑以封閉除草劑為主,土壤溼度大效果更好,要對土壤均勻噴霧,以確保除草效果。
噴施完除草劑後要及時進行地膜覆蓋,最好選擇無風的天氣進行,地膜覆蓋最少要3-4個人進行,以確保覆蓋的效果,地膜要壓緊壓實,避免因大風天氣出現問題。
地膜覆蓋完成地塊
一般馬鈴薯種植後要20天左右才可以出苗,在確保溫度穩定不出現低溫的前提下要及時人工破膜出苗,加快馬鈴薯生長速度儘快適應外界環境。
以上就是山東地區馬鈴薯種植技術和環節的全部,馬鈴薯除了上面所講的種植技術外,後期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控旺的好壞都會影響馬鈴薯產量,後期我們也將繼續給農民朋友分享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