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狄飛驚

    真實的歷史上,裴炎是被武則天冤殺的,所謂“書信”不過是刻意的栽贓陷害。

    裴炎出身河東裴氏,唐高宗時期官至宰相,很受李治的信任,李治死前讓裴炎擔綱顧命大臣,輔佐繼位的唐中宗李顯。

    裴炎是一根政治老油條,嗅覺很敏銳,他明白武則天的厲害,對武則天一向以迎合支援為主。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武則天想廢掉太子李賢,裴炎就充當太子謀反案的主審官;唐中宗李顯在位時,裴炎不受待見,又支援武則天廢掉中宗李顯,立李旦為睿宗。

    不過,裴炎沒想到武則天比他想象的野心更大,手段更狠。

    當武則天一步步為自己登基掃平道路時,裴炎意識到了武則天的可怕,他開始在一些大事上堅持原則,或明或暗反對武則天的決定,讓武則天十分不爽。後來,裴炎甚至想過趁武則天外出時,武力脅迫武則天還政於唐睿宗,只是未能成功。

    武則天聽說後對裴炎懷恨在心,欲除之而後快。

    公元684年,唐初名將徐世績的兒子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公開以武力討伐武則天。

    話說裴炎起兵前想拉攏德高望重的裴炎作內應,為了拉裴炎下水,他向駱賓王求助,駱賓王略一思索,編了一首童謠教給小孩子傳唱,歌謠內容是“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裴炎聽說這個童謠,找到駱賓王求破解。

    駱賓王分析說“‘兩片火’是‘炎’,‘緋衣’是‘裴’,‘小兒’是‘子’,‘當殿坐’表示昌隆,是‘隆’。這首童謠就是說你裴炎的兒子裴子隆將來會做皇帝!

    裴炎聽後大喜過望,當即決定與徐敬業合謀造反,他給徐敬業寫了一份密信,信中只有“青鵝”兩個字。可惜這封迷信沒到徐敬業手中就被人截獲,送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開啟信,發現信中只有“青鵝”二字,她冰雪聰明,一下子就明白了。

    ‘青’拆開來是‘十二月’,‘鵝’(繁體字“鵝”)拆開來是‘我自與’,兩個字合起來是說“你大膽起兵就行,我在十二月於城中作你的內應。”

    武則天一看,找到了裴炎謀反的證據,就把裴炎殺了。

    上述這兩個故事源自唐人筆記《朝野僉載》記載,但《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等正史上並未記載,不過正史裴炎也是被武則天所殺,罪名也是和徐敬業合謀造反。

    根據正史記載,徐敬業起兵後,很多人趕緊跟他劃清界限,唯恐惹禍上身,裴炎卻認為這是一個讓武則天還政的好時機,趁機上書說:“皇帝已經成年,始終未能親政,這才讓小人有了造反的藉口。如果把朝政還給皇帝,不用派兵征討,叛軍就會土崩瓦解。”

    裴炎的話確實很有道理,因為徐敬業打出來的旗號是討伐武則天,不是討伐皇帝,一旦武則天宣佈還政於皇帝,徐敬業師出無名,自然只能偃旗息鼓。

    但這種話看破不說破,武則天也絕不可能接受,御史們趁機紛紛彈劾裴炎,說他是顧命大臣,不想著如何討平叛亂,卻讓太后還政,必是懷有異心,跟叛軍勾連。

    武則天聞言大怒,下令把裴炎關入詔獄,嚴刑訊問,但她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裴炎勾結叛軍、意圖謀反的證據,有些御史甚至聯名以身家性命擔保裴炎不會造反。

    不過武則天一向心狠手辣,儘管缺乏證據,她還是以謀反之名斬了裴炎。

  • 2 # 小鎮月明

    正史中裴炎可是被冤殺的,這所謂的書信,其實不過就是栽贓而已。裴炎是河東裴氏的族人,在唐高宗時期就已經是名宰相了,非常受李治的欣賞。李治在臨終之前,讓裴炎輔助李顯,成了一位顧命大臣。

    裴炎一直是個政場的高手,是條老油條了,政治嗅覺及其敏銳,他深知武則天的厲害,對她是一直迎合為主。高宗李治在位之時,武后打算廢除太子,而裴炎就當了太子謀反的主審官。到了李顯在位時,裴炎就不受待見了,他就立刻站到了武后這邊,幫助她廢了李顯,立了李旦。

    可是這裴炎可沒有想到,武后的野心,可是比他想的大的多,下手也狠的多。當武后一步一步的掃平障礙的時候, 裴炎意識到了,也非常的害怕。起初,他在一些大事上,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明暗中都會反對武后的決定,這一點讓武后非常的不爽。後來他直接當著武則天的面,要求她還政於李旦,只是沒有成功。

    六八四年的時候,徐世績的兒子徐敬業起兵,在揚州想武力討伐武后朝廷。而他在起兵之前,想拉裴炎一起,為了讓他能相信自己,他向駱賓王求詩。駱賓王就寫了一首童謠,內容是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裴炎見了這個童謠之後,非常喜悅,這兩片火是炎的意思,緋衣就是裴,小兒是隻自己的兒子,當堂坐表示昌隆,這分明是說讓自己的兒子來當皇帝啊。於是就回了一封信,只寫了兩個字,青鵝。

    而這封信很快就被武則天截獲了,她拆開一看,一下子就明白了。青字拆開是十二月。鵝的繁體拆開就是我自於,合在一起就是大膽起兵就可以了,十二月於城中做你的內應。這聰明的武后一下子就看穿了他們的陰謀,就這樣把裴炎殺了。上面的這些故事,其實是唐朝的一本書中所記載,並沒有史實證明,不過在正史中記載的,是徐敬業起兵之後,很多人都跟他撇清了關係,怕武后加害自己,而裴炎卻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想讓武后把朝堂還給李家,就直言道:皇帝都已經成年了,一直沒有親政,這才讓人有機會造反。如果能把朝政還給皇帝,那麼叛軍一定能潰敗。

    其實裴炎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這武則天是何許人也啊,能慣著你這種人麼,所以一怒之下,把裴炎關入牢房,並且嚴刑拷打。但是卻怎麼也找不到他跟徐敬業合夥的罪證。但是一向手段毒辣的武后還是想肅清絆腳石,還是以謀反的罪名將裴炎殺死了。也是出於平息的原因,就隨便捏造了一個“青鵝”的書信,讓許多人無話可說,其實在當時的朝堂上,有許多人都對武后不滿,只是出於害怕,也真是害怕,那武后動不動就殺幾個大臣,要不就賜毒酒,著實讓這些官員們後怕,導致著沒有真正的直言勸諫。

  • 3 # 鄧海春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六十七歲才當上皇帝,是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同時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她執政期間,整頓吏治,打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發展科舉,開創了殿試製,還善於採納建議,廣泛納諫,為唐朝的穩固與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她執政期間還留下了“貞觀遺風”的美譽,併為開元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武則天被許多人稱為“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但這些評價並不能抹去武則天所作的貢獻。郭沫若先生就曾對這位女皇帝評價道:“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那麼這位知人善用的皇帝為什麼看見了“青鵝”兩個字就下令斬了大臣呢?被斬的大臣叫裴玄,他是因為受到李敬業的事情牽連而被殺的。李敬業本是英國公,身份地位顯赫,但當時武則天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實際掌握了權力,正是在武則天執政期間,李敬業等多名大臣被貶。這些被貶的官員相聚於一處,對武則天心生不滿,於是相約作亂反叛。李敬業找到一個與已經死去的太子李賢長相很相像的人,打著李賢的旗號號令天下,舉兵反叛。

    當時的宰相裴炎一直反對武則天臨政,並處處妨礙武則天的計劃。武則天當時想要為自己的祖先設立武氏七廟,並追封自己的祖先為王時,受到了來自裴炎的反對。裴炎說:“太后您母儀天下,應該做到公正嚴明,不應偏袒自己的家族與親人,您現在這樣做是忘記了當年呂氏的下場了嗎?”武則天因為這件事極其不高興,反駁說:“呂氏是將權力都交給了身邊的近親,而我不過是追封先祖罷了,怎麼能用呂氏來說我呢?”而裴炎也是很不知趣,回答道:“我們應該做到防微杜漸。”裴炎就因為這件事招惹到了武則天的不快。此後裴炎還極力反對武則天藉故誅殺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更加惹得武則天不高興。

    當年,李敬業舉兵反武,裴炎居然趁機上書勸武則天將權力交還給天子,武則天怎麼可能白白將好不容易才抓住的權力載交還回去。御史崔詧就說:“宰相裴炎在動亂之際,不去思考怎麼鎮壓叛軍,反而只想著讓太后在這個動亂之際交還權力,一定別有用心。”不久裴炎就被下入詔獄嚴刑拷打。當時許多大臣都為裴炎證明、上書說裴炎並無叛亂之心,而武則天則一再強調自己知道裴炎確實造反了。

    據傳裴炎和李敬業一直有書信交流,並且為了防止被人抓住證據,他們都是用特定的書信方式來交流。而不巧,他們的一次書信就被武則天的手下截獲了,這封信裡面只有“青鵝”兩個字。裴炎本來以為沒有人能夠看懂“青鵝”是什麼意思,沒想到武則天一眼就看出來了,意思是“十二月,我自與也。”含義就是告訴李敬業,他的行動時間。因為“青”在古代意味著十二月,而“鵝”的繁體字中包含有“我、自、與”三個字,所以武則天一眼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這件事只是一個傳言,並沒有留下實際證據,不過我們可以把這件事看作是一個逸聞趣事。武則天的機智與聰慧是她能夠成為中國古代的女皇帝之一的重要原因。不得不承認,武則天有著傑出的才能,並且有著一般女子沒有的而堅毅而冷酷的心,她能夠穩坐皇帝寶位也是因為她有強大的實力和非凡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學CFA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