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大知事
-
2 # 農業知識科普
莖基腐、根腐病:這兩種病在麥區是引起小麥發黃的主要病害,發現小麥發黃後,將發黃麥苗拔出,看看是否出現發黑、腐爛現象。
解決方法:可採用藥劑防治,如井岡黴素、粉鏽寧和退菌特等進行防治。紋枯病:在返青拔節之後,小麥下部葉鞘上產生中部灰白,邊緣淺褐色的雲紋狀病斑。多個病斑相互連線形成雲紋狀的花稈。條件適宜時,在莖稈上出現“眼斑”。
解決方法:小麥返青至拔節初期,當紋枯病病株率達10%左右時,進行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戊唑醇、丙環唑、烯唑醇、井岡黴素A(選用高含量製劑)、多抗黴素、木黴菌、井岡·蠟芽菌等。當白粉病病葉率達到10%時進行噴藥防治。常用藥劑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環唑、氟環唑、戊唑醇、咪鮮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嚴重發生田,應隔7~10天再噴1次。要用足藥液量,對準基部,均勻噴透,提高防治效果。全蝕病:種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莖變黑腐爛,根的表面有葡萄菌絲。分櫱前後老葉變黃,分櫱減少,生長衰弱,嚴重的枯死。返青遲緩,黃葉和無效分櫱增多或枯死。
解決方法:輪作換茬重病區輪作換茬可控制小麥全蝕病危害,可採用小麥、棉花、甘薯輪作。拔除病株,將病株帶出田外。選用帶種衣劑的小麥種,同時做好小麥的“一噴三防”。 -
3 # 人已醉夢難醒
小麥的土傳病害主要有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等。
一,紋枯病。擔子菌亞門真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小麥播種後侵染種子,發病適宜溫度20℃,所以播種後,返青期是紋枯病的發病高峰期。
二,根腐病。根腐病是由真菌禾旋孢腔菌引起,根腐病也是一種土傳病害,病菌在土壤中侵染小麥根系,造成根系腐爛,土壤乾旱,溼度過大,板結等都會造成根腐病發生嚴重。
三,全蝕病。子囊菌門真菌,也叫立枯病,黑腳病。以菌絲遺留在土壤中的病殘體在土壤中,糞肥中,灑落在田間的種子上越冬,適宜發病溫度19-24℃,一旦地塊發病,就會有連年發病的可能,而且比較難以防治。
四,綜合防治措施。
1,輪作,對發病地塊實行輪作,尤其是全蝕病發病嚴重的地塊。
2,土壤消毒,播種前每畝使用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5-2公斤兌細土20公斤撒施。
3,藥劑拌種,可以使用惡黴靈或其他殺菌劑對種子進行處理。
4,化學防治,可以使用20%井岡嘧苷素1000倍液加1.8%復硝酚鈉1000倍液在幼苗期噴淋根部。
-
4 # 青島家有良田靖哥
不叨叨,直接上乾貨:本人流轉過土地,種植過小麥,特別是江淮一帶小麥赤黴病是最讓人恐怖的病害,其他都是小事,該病可種子攜帶,也可土壤越冬。其他如根腐病、全蝕病在江淮小麥主產區,還不是滅頂之災。根據個人經驗,小麥拌種處理是最佳選擇,推薦經濟實惠的拌種配方:吡蟲啉+苯醚,或者吡蟲啉+咯菌腈。注意一定要使用有成膜劑的拌種劑,不要使用葉噴的農藥。
-
5 # 鄉村紅紅海海
種植小麥過程中,常見的土傳病害有:紋枯病,根腐病和全蝕病。
紋枯病。紋枯病是小麥在生產過程中常見1的一種疾病,紋枯病是立枯絲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往往造成小麥粒不飽滿,空殼率增加,嚴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
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病,該病會造成小麥根部腐爛,吸收水分和營養的功能逐漸減弱,最後全株死亡,主要表現為如葉片發黃,枯萎。
全蝕病。全蝕病是一種典型的小麥根部病害,全蝕病是小麥上的毀滅性病害,引起植珠成簇或大片枯死,造成嚴重產量損失。
該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1.種植前的準備。翻耕土地前可撒石灰,以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也可採用水淹,火燒等技術措施,剷除土壤中殘留的病菌,淨化土壤,力爭土壤無菌,杜絕病害的侵柒。
2.種子滅菌。在種植前可用1%的高錳酸鉀或10%的磷酸三鈉等藥液侵泡種子10-30分鐘,進行消滅病菌。
3.加強田間管理。在種子萌芽長大之後,清潔田地,拔除病珠,適當增加磷肥和鉀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在小麥的生長期,把握住土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結合根外追肥和防土害病用藥,也可用藥液噴灑植株,促進小麥體的生長髮育,提高光合效率,增根壯苗,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和適應能力,使小麥減少發病和不發病。
在小麥的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病害要針對病害種類,立即採取果斷措施,對症下藥,堅決徹底剷除病害,絕不可讓其滋生蔓延,影響產量。
-
6 # 十星科技
第一,小麥常見的土傳病害有主要有4種
除了小麥全蝕病、紋枯病這兩種表現症狀截然不同之外,還有2種表現近似的根腐病、莖基腐病。雖然表現各異,但是預防措施大同小異,講究一個“一噴八防”綜合措施,才會省工省力,高產高效。
第二,預防措施除了小麥播種的時候採取2—3種殺菌劑種子處理,比如【苯醚甲環唑】+【精甲霜靈】+【咯菌腈】,首先中國產的殺菌劑,成本低,含量高【再鼓吹質量的外資產品沒有足夠的含量也是“白費”】。
然後就是,關鍵的關鍵要在【返青後到抽穗前】噴施1—2次的【一噴“八防”藍色晶典8組合】——除了6種微量元素之外,還有4種殺菌劑,2種殺菌劑,多種調節增產劑等,可以起到對病害、蟲害、倒伏、早衰、凍害、乾旱、鹽鹼、藥害等多種不良因素脅迫的有效防控。
因為 ,當前的人工很貴,而且很多農民都是一畝地一桶水,所以,必須多用一些種類,起到“一噴八防”的理想效果。
選擇十星,兩年成富翁!
-
7 # 哎呀媽呀3721
常見土傳病害3種:
1、全蝕病
2、紋枯病
3、根腐病
全蝕病介紹:
全蝕病,俗稱“黑腳病”,小麥感染根部變黑或苗黃,中後期會出現白穗。
根有病,營養就出問題了,傳導不上去營養,長不起來。
土傳病要從土壤裡想辦法,不然來年還不行
種子帶病也是一個要點
其他原因:重茬種植、降雨多、肥料營養不均勻、苗弱、苗黃等。
預防和防治辦法:
1、輪作倒茬種植3年以上,再種植小麥,全蝕病會減輕。
2、水肥適宜幹了澆,雨季排,氮磷鉀按需使用,掌握好度,葉面肥也可以跟進。
3、播前拌種,苯醚甲環唑或矽噻菌胺拌後再播種。可預防
4、已經病了的,打藥殺菌劑,苯醚甲環唑、三唑酮等進行控制和抑止
紋枯病介紹
小麥基部開始腐爛至莖杆,然後到整株小麥,
發病表現:前期乾枯,穗期白穗
發病期時期1:出苗3片葉時
發病期時期2:年後返青期到孕穗期之間
病菌在土壤裡過年,來年天熱開始傳播,更加危害(病殘體、雜草都可能是源頭和越冬地)
預防和防治辦法:
1、買抗病性強的種。
2、控制播種密度,每畝30斤左右,該澆水澆水,該追肥追肥,保證水肥。
3、播前拌種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殺菌劑。
4、已經病了的:上三唑酮、苯醚甲環唑、己唑醇、井崗黴素等。
根腐病介紹:
1、顧名思義就是根部出現腐爛,同時也會有褐斑情況。
2、輕的葉片發黃,重則枯死
原因:根系傷口、重茬種植、天氣、田間整地質量差、播種深淺
1、輪作倒茬種植3年以後,會改善。
2、不過度使用單一氮肥,磷肥和鉀肥按照配比施用,同時上葉麵肥補充。
3、播前拌種:苯醚甲環唑、福美雙、咯菌腈等,注意用量。
4、已病: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三唑酮、多菌靈等。
回覆列表
種植小麥過程中,常見的土傳病害有哪些?該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的土傳病害還真不少,比較常見的有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等。這些病害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能導致小麥莖稈或者是根部的腐爛,從而能致使小麥枯死或者倒伏等嚴重後果,所以說,在小麥的種植當中,對土傳病的防治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小麥的種植中,對於土傳病的防治分有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透過多種防治相結合,也是有效控制土傳病危害發生的舉措。
首先在小麥種子的購買上,要透過正規的種子銷售渠道購買,以防買到未經檢疫的種子,也是從源頭上確保預防小麥土傳病的根本。在小麥品種的選擇上,要選用抗病性強的優良小麥品種。對於小麥種植的土地,要進行深耕細作,促進小麥根系的生長與發育。
小麥的底肥要多施腐化好的有機肥,避免有病害得作物秸稈施入。加強小麥生長期間的管理,小麥要適時播種,合理的密植。對於原有小麥曾發生過土傳病相關病害的麥田,其小麥秸稈最好清理出田地另行處理。
藥物的防治上,在小麥播種時,就要以藥劑處理種子,在小麥早春的返青季節,可使用苯甲丙環唑乳油或者烯唑醇粉劑參比噴灑,到小麥開花初期,可用三唑酮粉劑或多菌靈等殺菌藥物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