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特斯拉汽車創辦人,綽號“鋼鐵俠”的傳奇人物埃隆·馬斯克(Elon Musk),2019年7月17日再一次令世界驚訝。
他與其他8位合夥人創辦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於當日宣佈,他們在老鼠上實現了高效、可應用的腦機連線系統,最快2020年就能實現人腦的腦機連線產品。
很多看似遙遠的技術,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
“缸中之腦”
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做的腦機連線並不新鮮。
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就經常描寫大腦與機器的連線,科幻史詩《駭客帝國》甚至描述了“缸中之腦”與網際網路連線的殘酷場景。
腦科學自20世紀以來突飛猛進,得益於以微觀物理為基礎的分子細胞學,腦科學已經下沉到電流、電波、磁場在大腦思考過程中的訊號作用。
腦機介面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飛速發展,實驗物件主要是哺乳動物和人,連線腦部的方式分為侵入式(有創)和非侵入式(無創)。
由於哺乳動物和人的大腦皮層分為十分多樣化的功能區塊,每一個區塊都對應著一類功能,所以,不同目的的腦機介面,針對的是特定的大腦功能區塊。
2016年6月,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網路組研究中心繪製出了一張全新的人類腦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線模式。
這張腦圖譜“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線資訊”繪製腦網路組圖譜的思想,引入了腦結構和功能連線資訊對腦區進行精細劃分和腦圖譜繪製的全新思想和方法,比傳統的布洛德曼圖譜精細4-5倍。
Neuralink公司的產品之所以能夠引起轟動,在於它的完整性和應用性。目前全球各個實驗團隊的腦機介面研究,仍然以功能研究為主,而Neuralink公司打造出了一個完整的腦機連線裝置鏈:
侵入鼠腦的軟電路→接收大腦訊號的晶片N1→有線和無線傳輸裝置→資訊處理終端的手機APP。
此外還有一些正在設計、實驗的裝置也呼之欲出。在這個時代,科學和幻想的距離越來越近。
無與倫比的想像空間
再先進的科學理念,如果不能形成商業閉環,最終也沒有辦法長期研究下去。
但腦機連線並非只是科學概念,一些殘障人士已經開始參與腦機實驗,並且有了不錯的實驗結果。這些實驗積累的資料是將來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基礎。
目前,全球已經有眾多致力於腦機介面研究的公司,典型且知名的公司除了Neuralink,還包括Mind Maze、Kernel Co、NeuroPace、Rythm、BrainCo等在內。
而它們應用的領域則主要集中於醫療、康復、保健、教育、VR消費等,其中,又以醫療康復和教育為主流。
殘障人士和老年人可以透過腦機連線自理生活需求,甚至一些殘障兒童透過腦機控制技術學習一些技能,成年之後能夠正常工作。整個社會將不必再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用於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而殘障人士也將不再依附他人獨自生活。
實際的商業應用也不再虛幻,現代晶圓級微加工工藝使得醫用器件的高通量製造成為可能。
每個晶圓上繪製了10個薄膜器件,而每個薄膜器件具有3072個電極觸點。每個陣列由48或96個執行緒,每個執行緒包含32個獨立電極。採用倒裝晶片鍵合工藝將整合晶片鍵合到薄膜感測器區域中的電極觸點上。
除了大腦端的輸出指令,大腦還可以完成反向輸入,從網際網路上直接尋找資料資訊,甚至下載相應的資訊到大腦中,提高處理資訊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同樣具有無與倫比的想像空間。
“腦機連線”八大倫理困境
“腦機連線”一旦被應用於現實社會,和基因編輯一樣,同樣會面臨巨大的倫理難題。
大腦的每一個慾望和目的,形成的電訊號指令,都是特殊的,或者電訊號集都不一樣,這些電訊號有些是串聯的,有些是並聯的,可以用集合理論和電路理論加以描述。
當晶片接收到大腦的一組訊號時,根據腦科學家長期統計出來的實驗資料,晶片就能將它翻譯成機器指令,完成系列動作:大腦訊號組——機器行為——人的目的。
晶片與大腦功能區塊之間的柔軟電路替代神經傳導,外掛機器替代了人體。倫理問題也就產生了。
【1】 隱私問題
晶片接收到的訊號組意味著一個或一組慾望,這對於個人來說是極其隱私的想法。
在健康的狀態中,腦中的想法應該是封閉的,別人並不知道,只有當我們做決定時才會透過語言和行為表現出最終的決定。
而晶片卻能實時接收並分析、翻譯出來大腦的慾望。這意味著我們的隱私將不再隱秘,我們的內心想法容易被外部儀器記錄甚至付諸行動。
舊金山最近禁止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的智慧攝像頭,後面也有深層次的倫理和隱私問題。
【2】腦機責任
腦機連線技術將大腦訊號直接轉化成機器行動,正常大腦會剋制和猶豫,而晶片卻不會。
腦機晶片很多時候並不會關心一個機器動作的後果,不會猶豫和剋制的晶片無法辨別同一個大腦訊號的不同場景下的後果,將會指令機器做出許多正常人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造成衝突和犯罪。
到了法庭上,法官該如何判決呢?是發出指令的人,還是晶片製造商和機器承擔罪責?
這個困境與自動駕駛汽車造成的車禍,該由車主還是車商負責頗為類同。
【3】現實中的“少數派報告”
腦資訊一旦視覺化,FBI和警察機構如果透過技術手段收集每個人的晶片上的資訊,進行分析統計,將犯罪電訊號標識出來,對社會全體成員進行演算法排序,提前監控甚至軟禁乃至抓捕潛在罪犯。
這項技術對預防犯罪有著極大幫助,但如果沒有犯罪又為什麼將他逮捕?如果不搜捕這些罪犯,造成社會危害該怎麼辦?這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少數派報告”。
【4】邊界限制
隨著腦機連線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將進一步物化,人的五官將進一步延伸。
但大腦透過機械對世界的探索,是不是應該有一些限制。例如,軍事領域,腦機連線技術不能應用於戰爭攻擊。使用機器對個體和人類種群的戕害,是不是應該有邊界的限制。
《阿凡達》電影裡展示的人機連線後的殺戮,比普通的戰爭更為兇殘。
【5】是人還是機器
腦機結合如果進一步發展,機器會替代大腦以外所有的肉體器官,眼睛、耳朵、性器官、飲食器官。人的大腦皮質層靠各種所謂柔軟的電路連線上各種機器身體,千百萬年進化而成的自然肉體被廢棄不用。機器壞了,另換一個,最後我們到底是人還是機器?
【6】 自然屬性的消亡
人的感知只是一組電訊號,隨著性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剝離,人工培養的受精卵取代自然孕育。婚姻和家庭的意義何在?
這種結果將會瓦解人類最後的自然屬性,意味著人類各種情感的消亡,這對人類是福是禍?
以上六條是大腦電訊號輸出產生的倫理問題,如果電訊號逆向輸入大腦,用於收集腦的電訊號的晶片,透過柔軟電路反向輸出電訊號給大腦各個功能區塊,將會產生更多法律倫理以及社會治理問題。
【7】電子大麻和娛樂至死
商業公司會將各種表達快樂體驗的大腦訊號編輯成一個又一個的程式,置入晶片。
這些晶片透過訊號刺激在大腦裡製造不同的三維情節,比增強現實的VR技術更逼真。
感到生活不如意的人尋求刺激,從市場或黑市上購買專用晶片,就可以體驗極樂感受。這是一種真正的“電子大麻”。
【8】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腦機連線之間的正負反饋,將混淆誰是系統真正的主體,到底是人腦在控制機器,還是機器在控制人腦?如果是機器在控制人腦,那自由意志何在?所謂人腦意識也不過是一串電資訊而已。
人類最終走上了“忒修斯之船”
如果再深入思考的話,腦機連線技術最終還會碰上一個哲學難題,那就是“忒修斯之船”。
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麼是這艘船是原來的那艘船呢,還是換下來的木頭組成的船是原來的那艘船?
同理,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身體逐漸被機器所替代,那我還是我嗎?
2019 FRM金融風險管理師(gaodunfrm)· 保留所有權利
SpaceX、特斯拉汽車創辦人,綽號“鋼鐵俠”的傳奇人物埃隆·馬斯克(Elon Musk),2019年7月17日再一次令世界驚訝。
他與其他8位合夥人創辦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於當日宣佈,他們在老鼠上實現了高效、可應用的腦機連線系統,最快2020年就能實現人腦的腦機連線產品。
很多看似遙遠的技術,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
“缸中之腦”
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做的腦機連線並不新鮮。
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就經常描寫大腦與機器的連線,科幻史詩《駭客帝國》甚至描述了“缸中之腦”與網際網路連線的殘酷場景。
腦科學自20世紀以來突飛猛進,得益於以微觀物理為基礎的分子細胞學,腦科學已經下沉到電流、電波、磁場在大腦思考過程中的訊號作用。
腦機介面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飛速發展,實驗物件主要是哺乳動物和人,連線腦部的方式分為侵入式(有創)和非侵入式(無創)。
由於哺乳動物和人的大腦皮層分為十分多樣化的功能區塊,每一個區塊都對應著一類功能,所以,不同目的的腦機介面,針對的是特定的大腦功能區塊。
2016年6月,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網路組研究中心繪製出了一張全新的人類腦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線模式。
這張腦圖譜“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線資訊”繪製腦網路組圖譜的思想,引入了腦結構和功能連線資訊對腦區進行精細劃分和腦圖譜繪製的全新思想和方法,比傳統的布洛德曼圖譜精細4-5倍。
Neuralink公司的產品之所以能夠引起轟動,在於它的完整性和應用性。目前全球各個實驗團隊的腦機介面研究,仍然以功能研究為主,而Neuralink公司打造出了一個完整的腦機連線裝置鏈:
侵入鼠腦的軟電路→接收大腦訊號的晶片N1→有線和無線傳輸裝置→資訊處理終端的手機APP。
此外還有一些正在設計、實驗的裝置也呼之欲出。在這個時代,科學和幻想的距離越來越近。
無與倫比的想像空間
再先進的科學理念,如果不能形成商業閉環,最終也沒有辦法長期研究下去。
但腦機連線並非只是科學概念,一些殘障人士已經開始參與腦機實驗,並且有了不錯的實驗結果。這些實驗積累的資料是將來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基礎。
目前,全球已經有眾多致力於腦機介面研究的公司,典型且知名的公司除了Neuralink,還包括Mind Maze、Kernel Co、NeuroPace、Rythm、BrainCo等在內。
而它們應用的領域則主要集中於醫療、康復、保健、教育、VR消費等,其中,又以醫療康復和教育為主流。
殘障人士和老年人可以透過腦機連線自理生活需求,甚至一些殘障兒童透過腦機控制技術學習一些技能,成年之後能夠正常工作。整個社會將不必再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用於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而殘障人士也將不再依附他人獨自生活。
實際的商業應用也不再虛幻,現代晶圓級微加工工藝使得醫用器件的高通量製造成為可能。
每個晶圓上繪製了10個薄膜器件,而每個薄膜器件具有3072個電極觸點。每個陣列由48或96個執行緒,每個執行緒包含32個獨立電極。採用倒裝晶片鍵合工藝將整合晶片鍵合到薄膜感測器區域中的電極觸點上。
除了大腦端的輸出指令,大腦還可以完成反向輸入,從網際網路上直接尋找資料資訊,甚至下載相應的資訊到大腦中,提高處理資訊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同樣具有無與倫比的想像空間。
“腦機連線”八大倫理困境
“腦機連線”一旦被應用於現實社會,和基因編輯一樣,同樣會面臨巨大的倫理難題。
大腦的每一個慾望和目的,形成的電訊號指令,都是特殊的,或者電訊號集都不一樣,這些電訊號有些是串聯的,有些是並聯的,可以用集合理論和電路理論加以描述。
當晶片接收到大腦的一組訊號時,根據腦科學家長期統計出來的實驗資料,晶片就能將它翻譯成機器指令,完成系列動作:大腦訊號組——機器行為——人的目的。
晶片與大腦功能區塊之間的柔軟電路替代神經傳導,外掛機器替代了人體。倫理問題也就產生了。
【1】 隱私問題
晶片接收到的訊號組意味著一個或一組慾望,這對於個人來說是極其隱私的想法。
在健康的狀態中,腦中的想法應該是封閉的,別人並不知道,只有當我們做決定時才會透過語言和行為表現出最終的決定。
而晶片卻能實時接收並分析、翻譯出來大腦的慾望。這意味著我們的隱私將不再隱秘,我們的內心想法容易被外部儀器記錄甚至付諸行動。
舊金山最近禁止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的智慧攝像頭,後面也有深層次的倫理和隱私問題。
【2】腦機責任
腦機連線技術將大腦訊號直接轉化成機器行動,正常大腦會剋制和猶豫,而晶片卻不會。
腦機晶片很多時候並不會關心一個機器動作的後果,不會猶豫和剋制的晶片無法辨別同一個大腦訊號的不同場景下的後果,將會指令機器做出許多正常人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造成衝突和犯罪。
到了法庭上,法官該如何判決呢?是發出指令的人,還是晶片製造商和機器承擔罪責?
這個困境與自動駕駛汽車造成的車禍,該由車主還是車商負責頗為類同。
【3】現實中的“少數派報告”
腦資訊一旦視覺化,FBI和警察機構如果透過技術手段收集每個人的晶片上的資訊,進行分析統計,將犯罪電訊號標識出來,對社會全體成員進行演算法排序,提前監控甚至軟禁乃至抓捕潛在罪犯。
這項技術對預防犯罪有著極大幫助,但如果沒有犯罪又為什麼將他逮捕?如果不搜捕這些罪犯,造成社會危害該怎麼辦?這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少數派報告”。
【4】邊界限制
隨著腦機連線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將進一步物化,人的五官將進一步延伸。
但大腦透過機械對世界的探索,是不是應該有一些限制。例如,軍事領域,腦機連線技術不能應用於戰爭攻擊。使用機器對個體和人類種群的戕害,是不是應該有邊界的限制。
《阿凡達》電影裡展示的人機連線後的殺戮,比普通的戰爭更為兇殘。
【5】是人還是機器
腦機結合如果進一步發展,機器會替代大腦以外所有的肉體器官,眼睛、耳朵、性器官、飲食器官。人的大腦皮質層靠各種所謂柔軟的電路連線上各種機器身體,千百萬年進化而成的自然肉體被廢棄不用。機器壞了,另換一個,最後我們到底是人還是機器?
【6】 自然屬性的消亡
人的感知只是一組電訊號,隨著性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剝離,人工培養的受精卵取代自然孕育。婚姻和家庭的意義何在?
這種結果將會瓦解人類最後的自然屬性,意味著人類各種情感的消亡,這對人類是福是禍?
以上六條是大腦電訊號輸出產生的倫理問題,如果電訊號逆向輸入大腦,用於收集腦的電訊號的晶片,透過柔軟電路反向輸出電訊號給大腦各個功能區塊,將會產生更多法律倫理以及社會治理問題。
【7】電子大麻和娛樂至死
商業公司會將各種表達快樂體驗的大腦訊號編輯成一個又一個的程式,置入晶片。
這些晶片透過訊號刺激在大腦裡製造不同的三維情節,比增強現實的VR技術更逼真。
感到生活不如意的人尋求刺激,從市場或黑市上購買專用晶片,就可以體驗極樂感受。這是一種真正的“電子大麻”。
【8】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腦機連線之間的正負反饋,將混淆誰是系統真正的主體,到底是人腦在控制機器,還是機器在控制人腦?如果是機器在控制人腦,那自由意志何在?所謂人腦意識也不過是一串電資訊而已。
人類最終走上了“忒修斯之船”
如果再深入思考的話,腦機連線技術最終還會碰上一個哲學難題,那就是“忒修斯之船”。
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麼是這艘船是原來的那艘船呢,還是換下來的木頭組成的船是原來的那艘船?
同理,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身體逐漸被機器所替代,那我還是我嗎?
2019 FRM金融風險管理師(gaodunfr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