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黑的雲爸爸
-
2 # 跟著大師學做菜
一、色是美食之“膚”
美食的第一感官就是顏色,每道美食上桌前首先是顧客看到的,有了色的感覺,食慾會大增;、 色彩追求靚麗(色白好,灰白就顯得無神。
滑溜肉片,幹煮無光澤,滑油色澤光亮)如:海膽蒸水蛋:海膽黃、加蛋白、中間點綴青豆之類就顯得好看。
如果為了好看,沒有實用性也沒有用。
如:一家酒店海膽製作的非常精細,但是因海膽製作的口小,無法食用,小勺使用,反而給顧客帶來了很大不便,所以製作任何菜餚都必須考慮到顧客食用性。
二、香是美食之“命”
香也是汽 ! 汽 是 菜 餚 的 生 命 !
香就是香氣,香氣是菜的生命,每道美食上桌的途中都會有香氣的存在。
比如:炸有香的氣味,辣有香的氣味,蒜蓉蒸有蒜蓉的香氣,香是透過空氣的傳播才能產生氣味;
廚師的湯,唱戲的腔是一句古話。
要保證菜餚的生命必須做到:“叫起即烹”“成餚快上”
烹飪是屬於物質產品生產的一種文化,烹飪藝術首先表現在滿足顧客在味覺上精美的藝術品。
三、味是美食之“魂”
1、追求美味:味之不正,何謂烹調。片面節約成本,調料不真難得好味。(調料假不純正不可用)
2、異味互串:
故事:有一酒店,請了一幫粵菜廚師,一幫淮楊菜廚師。
粵菜廚師為了保證菜品質量,要求與淮楊菜分開操作,並且灶臺與灶臺是隔開的,這樣便於成本管理及操作規範化。
應該說對酒店是有利的,並且酒店的生意一直非常不錯。
可是沒過多久,淮楊菜廚師就向老闆提出要求說:“粵菜廚師真壞,怕我們偷看,我們學到了技術爬丟了他們的飯碗,所以要求老闆將隔開的灶臺開啟。
並說這樣他們學會了可以自己做,因為粵菜的廚師工資都很高,老闆為了節約人工成本,就答應了淮楊菜廚師的要求。
這樣,兩幫廚師就共同使用灶臺,調料也共同使用,粵菜廚師的調料使用習慣是,各種調料都用小勺或小壺等用具,目的是怕串味,但淮楊菜廚師不是這樣,他習慣用手勺直接使用。
這樣就使各種調味混在一起了。
最後也變成了淮粵不分了。隨後的結果是營業額逐漸下降。
此故事的意思,調味是要強化原味。
四、形是美食之“姿”
形就是菜的姿勢,所有的美食都是為了好看,沒有形狀就沒有美感;
刀工成型,裝盤造型。精細的概念,精是整齊、大方、豐滿。
細不是少,是好看。投料“忌亂配”,要方便食用,一定要放的“放”,放是為了增“美”、增“香”、增“量”。
如何“放”無作用不要放,有作用怎樣放。“忌亂撒”“飾”求“簡”
五、器是美食之“衣”
器就是美食的衣裳,有句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做的美食再好,沒有好的器皿是無法將美食呈現出來的;
獅子頭的器皿用紫砂鍋最好,用它長期保溫能保證質量,玻璃器皿不適合裝熱菜,因為玻璃是熱的良導體,容易散熱。
玻璃器皿裝水果好,因為水果不怕涼。紅燒鮭魚用爐燒容易糊鍋。
2、器皿忌單調
造型各異的餐具使整個宴會顯得琳琅滿目。特別自助餐。
真理向前多邁一步就是謬論。
女體盛宴,女體盛宴來自日本,中國現在沒有,在中國也是沒人食用,因為感覺菜盤不幹淨。八寶龍仔豆腐,多此一舉,加錫紙怕漏。
創造神聖!需要設計。沙鍋加封條,顯得檔次高
六、光是美食之“母”
當好的美食呈現給顧客的時候,沒有光的作用,好的美食也呈現不出好的姿態;
1、 光的冷暖:熒光燈雖然經濟大方,但無美感,會縮短顧客在餐廳的用餐時間。
白熾燈,光易受控制,食品在光線下看上去最自然。餐廳光的使用要採用暖光,冷光顯得淒涼。
2、 光的強弱:光如果照在主賓或副主賓的位置上會感覺像烤箱一樣難受。
餐廳經典源於設計:環境溫度24度,溼度50%對人體最適宜。
光度;桌面照度900LUX、座椅照度180LUX、休息沙發度:130LUX最適宜人的照度。
七、聲是美食之“音”
美食的聲音也很重要,比如:鍋巴、煲仔、鐵板、糖醋鯉魚等等。
這些美食呈現給顧客的時候,有“聲音”的傳遞會更能増加人的食慾;
“嗤啦”的同音“吃啦”“,不嗤啦”的同音“不吃啦”“響”則能聞。
如鐵板、鍋巴等系列菜餚如不能聽到聲音則會出現以上“同音”。失去了“聲”的特點。
八、溫是美食之“脈”
溫度是美食的脈搏,沒有溫度所有美食都會無味,失去味道,所有的美食前功盡棄。溫度不是熱,是美食需要的溫度。
脈是脈搏,同“人”一樣,人的脈搏不正常,就會顯得軟弱無力。熱菜上桌要“燙”卻“持續”。冷菜上桌“涼”而不冰。
廚房產品的溫度:餐廳溫度22℃-24℃ 白葡萄酒和果汁溫度10℃ 熱菜溫度70℃ 熱茶溫度 65℃ 熱湯溫度75℃
九、質地是美食之“骨”
質地是菜的骨頭,任何原料都有老、嫩、軟、韌、脆,做好每道美食首先要了解原料的質地,才能進行烹調。
老的原料不能炒,嫩的原料不能燉,韌的原料需要高溫加熱;
“現點急殺”“烹必到位”隨園食單講:“肉起遲則變紅色、變黑。魚走遲則活肉變死。屢開鍋蓋則多沫而少香,火熄而在燒則走油。
如:麥當勞的炸署條最遲不超過10分鐘,否則就要扔掉。北京大董烤鴨健康時尚。特點:酥不膩,質酥,低脂。
十、營養是美食之“本”
中餐講究味,西餐講究營養。美華人向麥當勞提出說:“美華人的肥胖症是吃漢堡包吃出來的”。
麥當勞沒辦法就在餐廳內掛出了營養成分分析表。讓顧客看到其營養,由自己決定是否食用。
就像香菸一樣,標有“吸菸危害健康”字樣,知道不健康非要吸菸與生產商沒關係。
2003年非典時期,有一家酒店開發的元宵燉土雞可以預防非典,非常時期的新菜得到了忠實顧客的鐘愛。
但非典過後,吃此菜又容易上火,後來廚師又研究加上一些藥材就可以去火。
說明營養與藥膳的價值。
推薦菜餚要謹慎,患有關節炎、痛風的人忌吃海鮮喝啤酒,吃海鮮有陷阱。
如:海鮮、柿子、石榴、山楂等食用需注意一些營養知識。
十一、衛生是美食之“基”
衛生是美食的基本,講衛生是做美食人的基本常識。
一個經營餐飲的企業,衛生觀念非常重要,衛生搞不好會引起很多問題。比如:食物中毒,會給經濟和名譽造成極大的傷害。
有一家酒店檢查衛生的標準是:使用的抹布要求自己去擦臉,馬桶裝水要求自己去喝。
國外的餐廳工作人員是先洗澡後工作,而中國的餐廳工作人員是先工作後洗澡,有時還不是每天都洗。
中國餐廳的衛生管理標準與觀念必須要調整。
香格里拉要求員工洗手步驟:用溫水、先淋溼雙手、加洗手液、雙手洗指縫20秒鐘。
上班烹製食品,去衛生間、抹臉、頭、倒垃圾、現金結賬等類似事情必須洗手,否則不能工作。
在陝西有一家羊肉泡沫店,不但不洗手,反倒用手來掰餅,並且掰的越小越好,掰到手上的細菌都到了碗裡為止。
特別冷盤間的衛生特別重要,各種工器具要消毒,地面、牆面、溫度、空氣、食品操作人員、環境都要有一定的要求。
這就是我回答的美食定義。
回覆列表
從人類追求美味開始至今,美食飛快的發展,已經讓我們吃也吃不過來了。即便如此,吃貨們日益刁鑽口味,鞭策美食家們不停的琢磨,尋求更多更完美的美食。即便日益精進,關於美食一直沒有準確的定義。我沉思許久,確實也不好定義,因為這個定義一直隨人的變化而變化。人口太多,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眾口難調,是每個美食創作者的心得,不是嗎?昔日的爆品,爆著爆著就不爆了。曾經不看好的產品卻慢慢火了。你總覺得一般般,可老是聽到身邊的人說,那家東西太好吃了。不是嗎?
如果硬要給個定義倒不如分一分類別,這個分類倒也像把人也分了一分。我個人覺得美食大致有這麼3類:
1、傳統美食,也可以叫經典美食,能傳下來並持續都有人惦念的,能不經典嗎?這類美食一般重在“味”。好吃是王道。這是大部分人忠愛的。
2、感官類美食,這類美食重在“色、香、形、器”,看著就想吃,聞著就生津。包裝很有很藝術感,擺盤的比例也是計算過得。有一類人就忠愛這種。
3、流行美食,也叫網紅美食,這類美食一般不太清楚它的優點,反正很多人都說好吃,我也要跟著說好吃,吃沒吃過不重要,有人問起就說“聽說,超好吃”。吃了不一定好吃,總有一類人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