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蛋糕回孃家

    正常人的體溫為37℃(華氏98.6F)左右,但是在各個部位的溫度並不盡相同,其中以內臟的溫度最高,頭部次之,而在面板和四肢末端的溫度最低。如直腸溫度平均值為37.5℃,口腔溫度比直腸低0.3~0.5℃,而腋窩下的溫度又比口腔低0.3~0.5℃。體溫在1日內也會發生一定的波動,如一般在清晨2~6時體溫最低,7~9時逐漸上升,下午4~7h最高,繼而下降,晝夜的溫差不會超過1℃。體溫在性別、年齡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於男性;新生兒略高於兒童;年輕人略高於老年人;而老年人的體溫最低。另外,體溫也受到肌肉活動、精神緊張、進食等因素的影響。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人體不斷進行氧化代謝,不斷的產熱;同時體熱也透過散熱途徑(面板、血管、汗腺)散發到外界環境中,人體的產熱和散熱平衡使體溫在1日內保持相對的恆定。 人體之所以發熱都是由於產熱大於 散熱而引起的。在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人體體 溫的正常範圍保持在36.2℃-37.2℃,如果體溫高 於正常範圍0.5℃者,我們就稱其為發熱。人體之所 以會發熱,不外乎致熱原與非致熱原兩種因素作用 的結果。 (1)致熱原發熱:致熱原發熱是最常見的。與人 體有關的致熱原,如白細胞致熱原、外源性致熱原 (細菌外毒素、結核菌素等)、類固醇致熱原(遊離原 脘醇)等所致的發熱。 引起發熱的致熱原若不消除,則體溫調節中樞 的產熱和散熱反應始終在新的、提高了的體溫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發熱會持續不退。若 致熱原被消除了,則體溫調節恢復到正常水平,體溫 也隨之下降恢復到正常水平。 (2)非致熱原發熱:此類發熱包括:物理或化學 因素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所引起的發熱;體溫 中樞功能紊亂(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相互抑制關係 失常,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及體溫調節障礙等)所引 起的中樞性發熱;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魚鱗癬病等 使汗腺分泌障礙,不能散熱而引起的發熱等 (見圖1)。 圖1 發熱、散熱機制 人體發熱的原因 知道了人體發熱的機制,我 們就來介紹一下常見的可以引起發熱的原因。 (1)感染性發熱:這是由於各種病原體,包括細 菌、病毒、肺炎支原體、真菌、立克次體、螺旋體與寄 生蟲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區域性的感染性疾 病所致。如我們常見的細菌性肺炎、麻疹、傷寒、腦 膜炎、鉤端螺旋體病及瘧疾等病。感染性發熱佔發 熱原因的50%-60%,可見臨床上的絕大多數發熱 是由感染性發熱引起的。在感染性發熱中,又有細 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這都是我們在用藥中應 該注意的。 (2)非感染性發熱:除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 的發熱外,還有其他多種因素也能引起發熱,就是 說,沒有“發炎”時也能發熱,醫學上稱之為非感染性 發熱。非感染性發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中樞 性發熱。固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中樞性 發熱,如中暑、重度安眠藥中毒、顱腦出血等。發熱 的特點是高熱無汗。②吸收熱。因無菌性壞死物質 被吸收後引起的吸收熱,見於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後 組織損傷、內臟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 等引起的組織壞死與細胞破壞、吸收後引起的發熱。 ⑤變態反應性發熱。常見的有風溼熱、藥物熱、紅斑 狼瘡、輸血輸液反應等引起的發熱。④內分泌與代 謝障礙所引起的發熱。常見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 時產熱增多;嚴重脫水病人散熱減少等都可以引起 發熱。⑤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自主神經功能 紊亂,影響了體溫正常調節,也可以引起發熱。自主 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多為低熱,並常伴有心悸、 頭暈、失眠、食慾差等症狀。⑧心力衰竭或某些面板 病引起的發熱。慢性心力衰竭時由於尿量和面板散 熱減少,心衰引起的肢體水腫又起到了隔熱作用,可 以使體溫升高而發熱。一些面板病,如廣泛性皮炎、 魚鱗病等,也使面板散熱減少,引起發熱,不過此時 的發熱多為低熱。

  • 2 # 蛋糕回孃家

    正常人的體溫為37℃(華氏98.6F)左右,但是在各個部位的溫度並不盡相同,其中以內臟的溫度最高,頭部次之,而在面板和四肢末端的溫度最低。如直腸溫度平均值為37.5℃,口腔溫度比直腸低0.3~0.5℃,而腋窩下的溫度又比口腔低0.3~0.5℃。體溫在1日內也會發生一定的波動,如一般在清晨2~6時體溫最低,7~9時逐漸上升,下午4~7h最高,繼而下降,晝夜的溫差不會超過1℃。體溫在性別、年齡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於男性;新生兒略高於兒童;年輕人略高於老年人;而老年人的體溫最低。另外,體溫也受到肌肉活動、精神緊張、進食等因素的影響。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人體不斷進行氧化代謝,不斷的產熱;同時體熱也透過散熱途徑(面板、血管、汗腺)散發到外界環境中,人體的產熱和散熱平衡使體溫在1日內保持相對的恆定。 人體之所以發熱都是由於產熱大於 散熱而引起的。在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人體體 溫的正常範圍保持在36.2℃-37.2℃,如果體溫高 於正常範圍0.5℃者,我們就稱其為發熱。人體之所 以會發熱,不外乎致熱原與非致熱原兩種因素作用 的結果。 (1)致熱原發熱:致熱原發熱是最常見的。與人 體有關的致熱原,如白細胞致熱原、外源性致熱原 (細菌外毒素、結核菌素等)、類固醇致熱原(遊離原 脘醇)等所致的發熱。 引起發熱的致熱原若不消除,則體溫調節中樞 的產熱和散熱反應始終在新的、提高了的體溫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發熱會持續不退。若 致熱原被消除了,則體溫調節恢復到正常水平,體溫 也隨之下降恢復到正常水平。 (2)非致熱原發熱:此類發熱包括:物理或化學 因素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所引起的發熱;體溫 中樞功能紊亂(散熱中樞和產熱中樞相互抑制關係 失常,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及體溫調節障礙等)所引 起的中樞性發熱;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魚鱗癬病等 使汗腺分泌障礙,不能散熱而引起的發熱等 (見圖1)。 圖1 發熱、散熱機制 人體發熱的原因 知道了人體發熱的機制,我 們就來介紹一下常見的可以引起發熱的原因。 (1)感染性發熱:這是由於各種病原體,包括細 菌、病毒、肺炎支原體、真菌、立克次體、螺旋體與寄 生蟲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區域性的感染性疾 病所致。如我們常見的細菌性肺炎、麻疹、傷寒、腦 膜炎、鉤端螺旋體病及瘧疾等病。感染性發熱佔發 熱原因的50%-60%,可見臨床上的絕大多數發熱 是由感染性發熱引起的。在感染性發熱中,又有細 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這都是我們在用藥中應 該注意的。 (2)非感染性發熱:除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 的發熱外,還有其他多種因素也能引起發熱,就是 說,沒有“發炎”時也能發熱,醫學上稱之為非感染性 發熱。非感染性發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中樞 性發熱。固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中樞性 發熱,如中暑、重度安眠藥中毒、顱腦出血等。發熱 的特點是高熱無汗。②吸收熱。因無菌性壞死物質 被吸收後引起的吸收熱,見於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後 組織損傷、內臟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 等引起的組織壞死與細胞破壞、吸收後引起的發熱。 ⑤變態反應性發熱。常見的有風溼熱、藥物熱、紅斑 狼瘡、輸血輸液反應等引起的發熱。④內分泌與代 謝障礙所引起的發熱。常見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 時產熱增多;嚴重脫水病人散熱減少等都可以引起 發熱。⑤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自主神經功能 紊亂,影響了體溫正常調節,也可以引起發熱。自主 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發熱多為低熱,並常伴有心悸、 頭暈、失眠、食慾差等症狀。⑧心力衰竭或某些面板 病引起的發熱。慢性心力衰竭時由於尿量和面板散 熱減少,心衰引起的肢體水腫又起到了隔熱作用,可 以使體溫升高而發熱。一些面板病,如廣泛性皮炎、 魚鱗病等,也使面板散熱減少,引起發熱,不過此時 的發熱多為低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否籠統的概括一下美系、蘇系、英系等國家武器的設計風格或者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