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實麥黃

    以下意見純粹個人意見,有錯見笑。各位多多包涵!

    封建帝王的嫡長子繼承和秘密建儲各有千秋。嫡長子繼承製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是比較成熟的,他在法理上是個制度,可以讓人遵循,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鬥來消耗朝廷官府財力和傷亡,使朝廷更穩定!弱點就是碰到低能和迂腐的怎麼辦?不過畢竟這種機率低,可以忽略。在中華幾千年歷史中這事很少。

    秘密建儲可以擇優而立。缺點就是給朝廷帶來內耗和不穩定,可能到最後並不能擇優而立。嫡長子繼承製按題主的提法是較先進的,現在很多私企玩的就是這套,只是進行改進比較公平。比喻李嘉誠長子就繼承了他的大部衣缽。

  • 2 # 有得觀史

    康熙朝發生了九子奪嫡,弄得康熙焦頭爛額,康熙五十六年,康熙身體變的很糟糕,大臣們請求康熙儘快立儲,康熙也答應了。不過他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太子享受的禮儀規格太高,二是太子權利太大,你們定出合適的規格制度,我就公佈太子人選。大臣們把康熙交代的事辦好了,康熙卻變卦了,他說,太子一旦確定,其他皇子不服,又要引起爭端,現在我身體好多了,我要默定繼承人。

    雍正在默定繼承人的基礎上進了一步,他把默定人選寫成遺詔,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老皇帝駕崩時,取出詔書,新皇帝繼位。清朝皇帝離開皇宮的時間很多,為防萬一老皇帝身上還有傳位詔書的副本,以備不時之需。而且秘密立儲要昭告天下,還需要隆重儀式。

    秘密立儲,被立儲君只有皇帝一人知道,不能告訴任何人。所以,確定儲君人選皇帝不能和任何人商量。人都是有偏見的,也包括皇帝在內,因此皇帝所選接班人很難保證質量。最典型的是道光皇帝,他把皇位傳給無能的咸豐,沒傳給有能力的恭親王奕忻。

    秘密立儲,確保證了皇位傳遞過程的穩定,但使得繼承人的質量一路下滑。

    再看“嫡長子繼承製”。嫡就是正妻,對皇帝來說就是皇后。嫡長子就是皇后的大兒子。大兒子沒了二兒子上,二兒子沒了三兒子上,嫡子沒了庶子上,庶子也是從大到小按順序來。總之,“嫡長子繼承製”選接班人,是天說了算,不是人說了算。

    “嫡長子繼承製”因為接班人靠天定,皇子們也就沒有了不公平感,皇位傳遞過程也相對平穩。

    “嫡長子繼承製”選定接班人靠天,接班人好歹你都得認,這也不能保證接班人質量。

    由此可以看出,“秘密立儲制”和“嫡長子繼承製”半斤對八兩沒有多大區別。我個人認為“秘密立儲制”還不如“嫡長子繼承製”。

    其實“遺詔制”比以上兩種都強,順治透過遺詔傳位給康熙,至少他和孝莊皇太后商量過,向傳教士湯若望諮詢過。聽取不同意見會提高決策正確性。

    比“遺詔制”更好的是“公推制”,這種制度可以保證優勝劣汰,真正能選出優秀人才。清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都實施“公推制”。但是,公推制缺點也很明顯,它往往伴隨著競爭,古代沒有民主制度保障,競爭激烈殘酷而血腥。

    單單對國家發展而言,應該說“公推制”相對比較先進,“遺詔制”次之,“嫡長子繼承製”更次之,“秘密立儲制”最差。

    清朝從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公推制”,到順治的“遺詔制”,再到康熙的“嫡長子繼承製”失敗,再改為“遺詔制”,最後從雍正開始實施“秘密立儲制”,立儲制度從優到劣,也正吻合了大清朝從盛到衰的歷史。

  • 3 # 小公子49

    是否先進得分從哪方面來看!從避免為爭皇位而引發的皇室內鬥,從而避免國家陷入內亂和分裂來說,這制度是先進的!但是從社會發展而言,秘密立褚是歷史的倒退,因為他使得後繼之人完全由皇帝一個人裁定,加劇了獨裁!

  • 4 # 楚邾

    秘密立儲制簡單的說是減少了皇子之間對皇位的爭奪的機率,避免出現皇位之間的激烈爭奪以及由此引發的大臣結黨營私等問題,如康熙朝的九子奪嫡,所以作為皇位爭奪的親歷者,雍正皇帝試圖以秘密立儲制來試圖制止這種鬥爭。

    其實秘密立儲制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將皇位繼承人的決定權集中在皇帝自己的手中。在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的明代,數次出現皇帝與大臣關於皇位繼承人的人選意見相左,永樂皇帝對嫡次子漢王朱高煦、萬曆皇帝對三子福王朱常洵,都異常偏愛,都有改立為太子的想法,但大臣對嫡長子繼承製的堅持,最終使皇帝意志未能如願。所以相比明代,秘密立儲制更取決於皇帝自己的觀點。

    存放秘密立儲諭旨的匣

    另外,秘密立儲制度在清朝也只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位皇帝是透過秘密立儲制來確定的,並非雍正以後所有皇帝都是秘密立儲制確定的。

    無論是公開立儲的嫡長子繼承製,還是秘密立儲制,在本質上都是維護封建王朝統治者的權益,二者只是在不同環境下的確立皇位繼承者的不同方式。雖然秘密立儲制有一定優勢,但姑且不論“秘密”的程度如何,其在事實上還是受到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比如乾隆皇帝,第一次秘密立儲,物件就是嫡長子永璉,並且多次強調其嫡子的身份;又比如嘉慶皇帝,其所立太子依然是嫡長子;及至咸豐依然為嫡子。

  • 5 # 夕陽下的晚楓

    雍正皇帝的秘密建儲制是針對當時的情況而設定的。

    所謂的秘密建儲便是在其在世之時,先將繼位者定下來,並將詔書放於正大光明匾後面。待其去世後,或彌留之際,由親信大臣將詔書取出,宣佈繼位者。這一制度主要是為了防止各皇子爭奪皇位而發生激烈的衝突。當然這與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的情況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朝的繼位從一開始便不是長子繼承製。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其風俗實質上是未分家子繼承製。何為未分家子?一家之中,各兒子娶妻成家後,需要從原來的大家庭中分出去,而剩下的最小的兒子,因尚未分家,故可以繼承家業。這一風俗也是史學界很多人用以證明多爾袞應繼承努爾哈赤汗位的重要依據。因為當時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妃子。而多爾袞驍勇善戰,深得努爾哈赤歡心。不僅如此,多爾袞還是當時的未分家子。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當時已然分出去了,因此從種種情況斷定當時努爾哈赤是想要將汗位傳給多爾袞的。最終因皇太極能力最為突出,故繼承了汗位。這是後話。

    嫡長子繼承製,當然便是正妻所生的孩子。這一制度的缺陷在於不是憑藉能力而定。如三國時期的曹丕和曹植便是典型例證。此外還有部分嫡長子智商有問題,以至於朝政混亂外戚專權等現象十分混亂。因此,實際上很多朝代,雖然有嫡長子繼承製這一規定,但實際上並非由嫡長子繼承。而清代自雍正帝設立秘密建儲制之後,不僅憑藉各皇子的能力繼位,而且還避免了大量的廝殺。各皇子為了爭取皇位,不得不在皇帝面前努力表現出積極的一面,以博得皇帝的賞識,進而獲得被立皇儲的機會。其作用實則是利大於弊的。因此可以說雍正帝的秘密建儲制還是很先進的。最起碼避免了兄弟間互相殘害的悲劇。不過早的立太子,實則是對諸皇子的一種鞭策,也為自己當政除去一些煩憂。

  • 6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嫡長子繼承製度應該是從西周就開始實施的、在之後很長時間被社會所接受的一種繼承製度,直到雍正推出秘密建儲制度。

    嫡長子制度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各位“二代”們誰也別爭、誰也別搶,在各位出生的時候君臣名分已定。這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但把接 班 人的決定權交給老天的方式,選擇到優秀接 班人的機率跟擲骰子也差不多。平庸的,甚至無能的出現的機會更多,比如司馬炎的寶貝兒子晉惠帝就是一傻子。還有,有能力的老二希望得到最高權力就要血雨腥風地搶,比如唐太宗和隋煬帝。萬曆幾十年不上朝與大臣對抗的原因之一也就是不想立長子而立自己喜歡的兒子而不得的因素,一個本來經濟發展很好的時代,就因為君臣為是否遵循這個制度而把國家被搞得烏煙瘴氣。但總的來說,這種制度是有利於秩序的建立但不利於選拔優秀接班人。

    雍正也許是看到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殘酷。在兄弟中殺得你死我活,為了最高權力的在所不惜。但對於自己的兒子,心疼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想看到因為儲位,自己的骨肉血流成河。父親的愛子之心。同樣也有利於政局的穩定。大臣不用站隊了。就沒了朋黨。

    皇位,那是最高權力,一定是要“有能者居之”。比如,清初皇太極逼大妃殉葬,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都是經過一場血拼,最後“心狠手辣”、“城府很深”、“足智多謀”的皇太極以及雍正上位。雖然殘酷,但也有點像優勝劣汰,勝出的那個自然是強者。至少有血性吧。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領導國家。

    而秘密建儲後,選的就是老爸心儀的。如何心儀?處處說老爸是對的,特別孝順老爸一個人就行了。什麼才能、膽氣,都不那麼重要了。比如,這樣選出了的咸豐。爬在老爸腳下哭就行了。在國家風雨飄搖的時候,所謂的仁孝哪裡管用,何況還是表演出來的。

    所以,竊認為,秘密建儲制度也不咋地,不利於選擇有血性的君主。英法聯軍才能來多少人?後勤補給得多大問題?如果是一個狼 性的君主,我就全國撲上去,一個一個踹也踹死那幫孫子了。哎!

    兩種制度比較,秘密立儲制度好歹可以選了,雖然評判的標準和選擇的好壞要看選擇者的能力。但總比靠天選擇要好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裸鑽收藏需要考慮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