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乃祖朱元璋的狠辣,卻沒有乃祖的幹才。群臣沒有朱元璋的臣子的能力和忠誠,卻有自己的私心雜念。
11
回覆列表
  • 1 # 明月登樓

    因為崇禎只有理想,沒有政治智慧!甚至在“政治”層面上還不如他那傻乎乎的“木匠皇帝哥哥天啟”,後來的農民起義軍某將領曾經就說過“天啟年間的日子還能過,到了崇禎年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崇禎最大的失誤就是在政治上沒有了“平衡”的主動權了,沒有了宦官制衡的文官集團除了“黨爭”就是集體為自己身後的利益集團財富,加上崇禎本人的“刻薄寡恩”風格更是跟文官集團“離心離德”。因為明太祖的關係,明朝中央財政本身就是捉襟見肘,在文官集團們的抵制下中央財政幾乎是“停擺”狀態,這時候還要面臨各種軍事戰爭的資金消耗,年輕的“崇禎”除了加稅沒有任何對策,如此就陷入了“惡性迴圈”無法自拔。

    說起崇禎就無法繞過宦官集團在“政治”上的作用,崇禎上臺後第一個就是除掉了魏忠賢,並且廢止了宦官體制,更誇張的是還廢除了“廠衛”,這樣做雖然獲得了文官集團普遍的“歌功頌德”但是對於“統治者”來說幾乎就是“自掘墳墓”,自斷手腳、眼睛、耳朵真真正正成了孤家寡人,可以說崇禎是個很不合格的統治者,他根本就不明白列祖列宗們為啥會一直保留著【廠衛】這樣的機構存在,他只看到了【廠衛】的各種不好,唯一對統治者的統治有好處這點兒他沒有看明白,沒有了【廠衛】的制衡,朝中文物大臣們就可以專心只對付孤家寡人的皇帝一個人了,這樣下來會是什麼結果,歷史上已經有太多證明了。

  • 2 # 楊朱學派

    我不是明粉,我也不喜歡明朝(我更討厭清朝)。因為明清是子孔聖人哄天下,以韓非子治天下。明清兩朝真正做到了韓非子所言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明王朝》開頭,周雲逸因誹謗朝廷,被梃杖打死。(誹謗罪,腹誹罪,皆是法家特有之罪)

    我對明朝的皇帝也不喜歡,因為是把臣民當奴才。真正做到了韓非所言的: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不過,我還是很欣賞崇禎的。他勤奮,勵精圖治。明察秋毫,剷除閹黨魏忠賢。查清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冤案。不搞詔書獄。(明朝的詔獄,也體現了韓非所言的: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

    百姓認為崇禎是明君,就連李自成也認為崇禎是聖主。清朝也認為崇禎賢明。

    如此勤奮、勵精圖治,賢明的崇禎帝,為何會國破家亡。最後在眉山上吊而死?

    一、群臣誤國,群臣誤崇禎。

    面對明朝這個爛攤子。一方面是崇禎的勵精圖治。一方面是群臣的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沒有大臣為國為民。

    二、為何群臣誤國誤崇禎?

    因為大明朝把群臣當狗奴才。正如孟子所言:君視臣如心腹,臣視君如手足,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賊寇。正因為朱元璋和朱棣採用法家思想治國,甚至把孟子趕出聖廟。把群臣當狗奴才,群臣當然不會為國為民。

    所以,勵精圖治的崇禎最終自縊而死。表面上罪在群臣。但根本原因,是朱元璋、朱棣、嘉靖帝之罪,是大明王朝之罪。二百年的積累的弊病。即便崇禎是聖主,也無力迴天。

    假如嘉靖帝在位的四十多年,他能像崇禎一樣,勵精圖治。而不是玩弄權術。明朝鐵定中興。中華有可能實現民主憲政。滅亡明朝的,其實是嘉靖帝。

    明朝歷代君主,皆以法家思想治國。以刑罰捍衛君權,奴役臣民。把臣民當狗奴才。唯有崇禎,真正用儒家思想治國,真正勵精圖治,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國君死社稷。令人可嘆可惜!

  • 3 # 史公飛魚

    第一,崇禎不會用人,短短十七年,換了並幹掉了14個兵部尚書,換了54個內閣大學士,平均一年換三個。《明史—奸臣傳》整個明朝記錄了八位,就崇禎就獨佔了兩位,分別是周延儒和溫體仁。用人就疑,很頻繁。明明是靠打擊閹黨太監上位,卻依然信任太監,例如拱衛京師的九門提督,竟然是太監王承恩。明末人才輩出,孫承宗,袁崇煥,曹文詔,左良玉,盧象升,孫傳庭........崇禎依然沒有利用好。換來換去,殺來殺去,誰還敢敢跟他幹活。讓人幹活,又不信任別人,稍有不順心就幹掉幹活的人。

    第二,崇禎過於自我,在位十七年,六次下《罪己詔》,就算在死時依然是覺得是大臣誤了他。把所有的擔子都扛在自己身上,在位十七年每天平均睡眠不到兩個小時,二十多頭髮都白了。他不信任任何人,頻繁換人,文官集團又相互鬥爭,好好的一個局面讓崇政搞的一塌糊塗。出事了只會下罪己詔認錯。卻沒想到他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忙忙碌碌一生偏執的他,勤政,節儉甚至為了湊軍餉把內府的器具和人參都賣了。

    第三,做事猶豫不決,不接受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建議,聽錯東林黨人的計策對李自成一會剿滅的政策,一會安撫的政策,遇事就抱怨怒斥群臣。實際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崇禎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昏庸的好皇帝。不會用人,過於自我,多疑,自負,急於求成,自私自利。外患是一方面,內耗就是崇禎作死的。直到他吊死梅山還在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我只能說這樣的人沒救了。到死都不知道錯在哪裡,昏庸之極。

  • 4 # 天地人和103804796

    崇禎皇帝勵精圖治,三十大點就白了頭,史書記載其經常批閱奏摺到深夜,通宵達旦也是家常便飯。可惜,大明在他的治理下江河日下,最終吊死煤山,成就了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美談。崇禎皇帝以這麼悲壯的方式丟了命也丟了江山,似乎很冤,但是瞭解了那段歷史,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必然,咎由自取,一點都不冤。

    崇禎皇帝朱由檢和他的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是倆苦命的娃。他們的爹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不受萬曆老皇帝待見,戰戰兢兢當了幾十年太子,時時刻刻擔心被廢。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哥倆,別說得到正規教育,學習帝王心術,很可能心態都不健全。傳說天啟皇帝不識字,應該是滿清的汙衊,不可信。

    突然間得到繼位的聖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倉促登上最高權力巔峰,對於一個17歲的少年,能夠穩定局勢,逐漸坐穩位置,確實不易。尤其是,能以雷霆手段,拿下權傾朝野的魏忠賢,並且成功清洗其勢力。這一手,即顯出朱由檢的魄力、手段,又顯出其權謀上的欠缺,而這種欠缺恰恰是致命的。

    大凡有為的君王,都會用人。有識人的眼光,用人的謀略,容人的胸懷,可惜,這些優秀品質,朱由檢都巧妙的避開了。對於君王來說,區分臣子的“好”與“壞”太幼稚,只能的有用無用、忠心與否才最重要。

    朱由檢直到李自成包圍北京城之時,才體會到他哥臨終交代要善待並重用魏忠賢的深意。誅殺了魏忠賢,就打破了朝堂上的平衡,造成了東林黨的一家獨大。作為江浙財閥的代理人,東林黨掌權後,取消了魏忠賢時期針對江浙財閥開徵的工商稅,把這個負擔加到農業稅上。最終導致農民不堪重負,遇到災荒不得不鋌而走險。天下由此開始大亂。

    朱由檢缺乏政治家的仁心,做事太無情,殺人太草率。袁崇煥誇口“五年平遼”是不對,但袁崇煥主持遼東防務大計之後,首先是守住了,接下來搞“硬體”建設,逐漸鞏固,區域性反攻,重傷了努爾哈赤,致其傷重不治而亡。皇太極都不敢和他玩,繞道蒙古襲擾京畿。就這樣的鋼鐵長城,被崇禎凌遲處死了,寒了多少兢兢業業幹事人的心。從此遼東的局勢就不可收拾了。

    急功近利是崇禎皇帝的一大缺點。本來鎮壓的農民軍已奄奄一息的盧象升、洪承疇,被調來對付滿清,致使農民軍死灰復燃。在對付滿清的戰略上左右搖擺,盧象升白白丟了性命。而主持遼東大反攻的洪承疇,本來計劃好的戰略被朱由檢打亂,硬生生逼著他在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決戰,最終全軍覆沒,洪承疇被生擒,後降清。

    看不清形勢,是朱由檢的又一個缺點。遼東局勢難以收拾,國內農民起義已經跨州連縣,此時苟延殘喘的大明王朝只能對付一個戰略方向。李自成在進軍北京途中還揚言只要封個王,再賜些金銀就去打遼東。滿清也是要求一個王爵。可惜,崇禎皇帝羞於與這些勢力談判,與滿清談判的事暴露後還遷怒並殺了個內閣首輔。

    朱由檢做事虎頭蛇尾。實在拿不出來錢做軍餉,只好向皇親國戚借。這些皇親國戚的榮華富貴本來就是皇家賞賜的,國家有難,竟然個個都是鐵公雞。最終,錢沒籌到,不了了之。要是魏忠賢在,動用廠衛、錦衣衛,籌集數百萬兩軍餉不在話下。

    崇禎皇帝朱由檢最大的缺點是死要面子。眼看局勢不可收拾了,有大臣建議“巡狩南京”,皇后也說“咱們南邊還有一個家”,可惜皇帝拉不下面子。有人建議送太子去南京,他也不同意。後來,福王的兒子組建的南明政權尚且能撐數十年,崇禎或者他的太子這樣的“真龍天子”坐鎮南京,有長江天險,熬過了八旗子弟的銳氣,歷史真的會改寫。李唐也數次丟了長安,後來又奪了回來,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作為一個合格的掌舵人,關鍵是制定正確的戰略規劃,提拔有能力的人擔當合適的崗位,制定一系列科學可行的考核獎懲制度。另外,就是製造矛盾,利用矛盾,抑強扶弱,達到內部的平衡。不必要事必親躬,累的要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他的34是半音,71是半音,是不是固定不變的?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