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夏陽太史

    蒯通可以說是韓信生命中最後一位貴人,以“狡兔死,走狗烹”的預言試圖勸動那個不懂政治,只知兄弟的韓信,結局我們都知道,韓信直到被呂后五花大綁時還在後悔,為何當初不聽蒯通之言!

    韓信與蒯通的相識,還要從楚漢戰爭說起:

    一 擊敗龍且 平定齊國

    漢四年九月之後,韓信在楚漢相爭的北方戰場連續攻下趙國,燕國,進而欲圖齊國,齊國連連敗退,連首都臨淄也守不住了。這時坐鎮齊國的是田氏一族,以田廣為齊王,田橫為國相,二人見韓信勢如破竹,連忙向項羽求援,這時項羽正在滎陽一帶與劉邦對峙,得到求援之後,派得力干將,項氏一族的名將龍且前往支援。

    要說龍且,那可是戰功卓著,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當年擊敗叛變楚國的英布的就是龍且。可惜呀,龍且這個人過於自信甚至有點自負,在濰水之戰中沒有采取謀士堅壁不出的戰略,而是選擇和韓信硬剛。而韓信這邊呢,你要硬剛是吧,我偏不和你剛!決戰那天,韓信與曹參假裝進攻,攻的差不多之後假裝敗走,龍且就樂了,原來你韓信是個膽小鬼啊,於是下令大軍渡過濰水,乘勝追擊。誰知韓信早已在濰水上游部下了一萬多個沙袋堵住河水,等到龍且的大軍過到一半,上游的韓信軍將沙袋悉數拆除。這下韓信軍隊一陣拼殺,龍且戰死沙場,漢軍戰勝,濰水一戰之後,漢軍士氣大振,一舉攻下齊國。項羽急了,折損一員大將不說,自己的首都彭城都有危險了,於是派武涉去遊說韓信。

    二 韓信封王 武涉遊說

    這裡有一個插曲必須說一下,韓信在平定齊國之後,給劉邦送信,說齊國反覆無常,難以治理,希望封自己為代理齊王。而劉邦這邊就怒了,我在這邊和項羽對峙,等你小子來幫忙呢,你卻要自立為王,正準備破口大罵,而張良則在劉邦身邊耳語,若不封他為王,恐怕他會反啊!劉邦立馬就明白了,要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於是封韓信為齊王。在這裡我們可以推測一下,韓信剛剛平定齊國,難以治理和穩固是客觀事實,而他自己要求代理齊王這個舉動,不得不讓劉邦懷疑他有政治野心,而從韓信的一生經歷來看,他是一個名將,卻不是一個政治家,後來的造反完全是被逼無奈。可以說在政治面前,韓信只是一個相當幼稚的小孩子。這也為他受劉邦猜忌埋下了伏筆。

    上面說到,項羽派武涉去遊說韓信,武涉向韓信呈出了一份三分天下的提案,當時由於劉邦和項羽還在對峙,而韓信這邊取得了重大勝利,韓信的一舉一動必然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簡而言之,韓信歸附哪一方,哪一方就必然勝利。武涉接著說,足下何不自立為王,保持中立,這才是你的最佳選擇啊!而韓信偏不吃這一套,他就說漢王對我恩重如山,我怎能背信棄義,於是堅決的回絕了武涉。下面,蒯通該登場了!

    三 蒯通出面 義勸無果

    蒯(kuai三聲)通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遊士,長於審時度勢,精於來往遊說,他看出韓信拒絕三分天下的提案是不明智的,於是自己去見韓信,完全出於義舉,不代表任何政治勢力,因此我們說他是“義勸”韓信。

    蒯通先為韓信分析了一通當今天下的局勢,秦朝已亡,楚漢相爭,長期對峙,正是智勇雙困之時,正需要將軍您這樣的聖賢之士來平衡和安定,您已經控制了齊國。何不主宰三分天下的大局,三足鼎立。韓信沒有回答。然後蒯通接著說:三足鼎立之後,您就可以聯合燕國,趙國共同進攻兵力困頓的楚漢兩國,進而一統天下。“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而韓信心裡哪有一統天下的政治野心,他只有為了兄弟死心塌地的仁德和忠誠。於是接下來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蒯:足下要抓緊時間三分天下,進而統一天下啊

    韓:漢王待我甚厚,怎能見利忘義?

    蒯:你和劉邦的關係能比得上張耳和陳餘嗎?他們兩都會自相殘殺,何況你們!

    韓:漢王待我甚厚,我不忍棄之!

    蒯(搬出至理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韓:(糾結)我幾天之後再答覆先生

    幾天之後

    蒯:你不能猶豫不決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韓:漢王待我甚厚......

    等到韓信被呂后所擒

    韓:我悔不聽蒯通之言......

    ......

    試想,如果韓信能夠聽從蒯通的義勸,激流勇進或者深藏功名,任選其一,他的結局或許不會那麼悲慘。

    馳騁沙場,建功立業,韓信不可謂不智,然而,政治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在這個戰場裡,韓信可謂是幼稚到了極點,在權勢和利益面前,韓信仍然困在所謂兄弟情義之中,不懂得審時度勢。認識劉邦併為他所重是韓信的幸運,而死心塌地地跟隨劉邦又是韓信的悲劇所在!

    成也劉邦,敗也劉邦!

  • 2 # 冷清先生

    【蒯通是如何認識韓信並且給韓信出餿主意的】

    蒯通是范陽人(河北定興縣),原來的名字叫蒯徹,因為犯了漢武帝的名諱,在史書中改為蒯通。蒯通是舌辮之士,秦末,武信君武臣攻略趙地,蒯通做了武臣的說客,遊說范陽令徐公,蒯通之言“天花亂墜”,范陽令徐公決定向武臣投誠,武臣以“車馬印信”迎接徐公。燕趙大地聞聽之後,三十多座城池都投降了,這是蒯通所獻的策略呀!

    後來,漢將韓信俘虜了魏王,攻破趙國、代國,平定了魏、趙、代三國,蒯通就跟隨了韓信。韓信平定魏、趙、代後,滎陽會戰吃緊,劉邦命令韓信帥兵前來救援,韓信藉故楚軍游擊隊騷擾趙地,發兵遲緩而導致滎陽糧盡城破。劉邦輾轉到趙地,和夏侯嬰進入張耳、韓信大營,沒收了韓信的兵印,奪取了韓信的軍權。

    劉邦將韓信、張耳指揮的漢軍一分為三,命令張耳守衛趙地,劉邦帶兵向項羽發動了“成皋戰役”,命令韓信帶兵攻打齊國。韓信到達河北、山東交界處,就停止了進軍,在平原地帶駐軍練兵。劉邦在“成皋戰役”中打敗項羽,劉邦又發動“第二次滎陽會戰”,在廣武一線和項羽對峙的時候,劉邦見韓信遲遲不進攻齊國,劉邦就採納了酈食其的建議,派酈食其遊說齊國,接連招降了齊國七十座城池。

    蒯通挑唆韓信說:“將軍本來就是受命攻打齊國的,漢王派酈食其遊說齊國,連下齊地七十多個城池。將軍手裡數萬精兵,才打下趙地五十多個城池。您做大將軍好幾年了,難道將軍的才能比不上一個腐儒嗎?”韓信就命令漢軍渡河攻攻打齊國,齊王已經同意歸順劉邦,韓信突然出兵攻打齊國,齊王認為漢王“出爾反爾”,就把劉邦的使者酈食其給烹殺了。

    楚漢鴻溝對峙後,劉邦二十多萬漢軍,將十萬項羽楚軍圍困在垓下。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勸說韓信中立。蒯通也想勸說韓信造反自立,就對韓信說自己得到“相面術”真傳,“相君之面,不過封侯;相君之背,貴不可言。”然後,蒯通向韓信提出了“三分天下”之策,蒯通滔滔不絕的講了幾個小時。武涉遊說韓信中立,蒯通勸說韓信造反,韓信說了一通漢王對自己不薄,自己不能背叛漢王的漂亮話後,為什麼韓信都沒有采納呢?

    表面上看,韓信手握30萬大軍,實際上韓信就是一個光桿司令,只有一個親信蒯通。劉邦和韓信的關係,就是董事長和總經理的關係,他們之間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劉邦利用韓信的才能為自己打天下,韓信利用劉邦的資本做生意,謀取自己的榮華富貴。韓信手下帶兵的大將樊噲、周勃、曹參、夏侯嬰等等,都是劉邦的親戚和鐵哥們,30萬軍隊的實際控制權都在這幫人手裡。30萬軍隊中的中高階將領,營團長以上的軍官中的一半都是劉邦的老鄉。韓信想要造反自立的命令,根本就不可能傳達下去,劉邦的親友老鄉們手握重兵,他們腦子裡想的是圍殲項羽立功,有幾個人會跟著韓信造反呢?

    韓信在拒絕武涉和蒯通的建議之前,韓信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韓信必定試探性地和樊噲、周勃、曹參、夏侯嬰交流過,得不到這些人的支援韓信不敢輕舉妄動。劉邦肯定給某些人“暗授機宜”,某些人持有劉邦的密詔,只要韓信敢於輕舉妄動,某些人就會出示“密詔”斬殺韓信。最後韓信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利弊之後,畢竟造反的事情風險很大,也沒有絕對成功的把握,韓信決定不能聽從蒯通之言,然後說了一大堆表白自己的話。

    垓下之戰一結束,劉邦立即沒收了韓信的兵權,把韓信封為楚王,讓韓信到下邳就藩國。後來韓信窩藏戰犯鍾離昧,被人告發謀反更加說明,劉邦在韓信身邊安排了一堆的密探,監視韓信的一舉一動。結果,劉邦把韓信降封為淮陰侯。後來,韓信挑唆陳豨造反,陳豨自立為代王,韓信和陳豨密約“裡應外合”,韓信的家臣不願意跟隨造反,韓信把這個家臣關押起來。家臣的弟弟向呂后告發,呂后和蕭何合謀在長樂宮斬殺了韓信。

    韓信臨死前說了一句話:“後悔當初沒有聽從蒯通的話,今天死在一個女人的手裡。”結果,呂后把韓信的三族都給滅了。劉邦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就派人把蒯通抓了來審問:“你為什麼教唆韓信造反?”蒯通回答說:“狗都是為自己的主人效力。那時候,我只知道齊王韓信,不知道皇帝您呀!況且,秦朝失去天下,天下人都想得到天下,才能高的人先得。天下紛亂,爭著給皇帝您效力,我是力不能及,要殺就殺吧!”劉邦就赦免了蒯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季有什麼氣候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