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豐超愛蓮

    “禍水”這個詞,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吳王中了美人計,他選擇放了越王勾踐,最終,越王勾踐積蓄力量,越國也一舉戰勝吳國。

    從這點來看,美女西施確實是“禍水”,而且,對吳國還禍害不淺呢。但是,對於越國來說,卻並不是這樣,西施忍辱負重,利用自己的美色迷戀吳王夫差,讓夫差喪失了理智和正確的判斷,昏招迭出,既放了勾踐,又害死了自己的“臂膀”伍子胥。這樣的西施,其實是越王勾踐的救星,是越國的英雄。

    “自古紅顏多禍水”,這種說法,未免有些偏激。西施,貂蟬,陳圓圓等,這些女人,都對時局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誰又能說她們的作用對歷史的前進都是消極的呢?

  • 2 # 資深人士說文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西施如何是從洗衣女,變成所謂的紅顏禍水的!

    在中國歷史上,要論對於女性最美麗的讚美,莫過於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中國四大美女了;其中,西施又是成名最早,排名最前的一位;據史記載,西施是越華人,其本名為施夷光,出生于越國南部一個叫苧蘿村的小村莊;西施的家境十分貧寒,她的父母皆是處於當時社會的底層,父親以賣柴維生,母親則在江邊浣紗——也就是洗衣服;出身不好的西施,自幼便和母親一起替別人洗衣服,以求得溫飽。

    提到西施,則不得不提起一段吳越之間的往事;春秋時代後期,吳王(大約在今蘇州)率領吳國的大軍侵略相鄰的越國;據史記載,此時的越國,尚處於披髮文身,不知禮節的階段;越國的統治者是年輕的國王勾踐,而楚華人范蠡,此時正在越國做臣子。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

    與越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吳國的國力在伍子胥、孫武等賢臣裡良將的辛苦經營下逐漸變得強盛;兵強馬壯,後勤充足,於是吳國在戰爭中一舉擊敗越國;越國國君勾踐為了伺機復仇,甘願委身成為吳國的階下之囚,被吳王軟禁在吳國;為了提醒自己不忘記亡國大仇,勾踐每日臥薪嚐膽。

    年輕的范蠡,只要逃離便有大好的前途,而他卻始終不離不棄,甘願與勾踐一同作為奴隸被軟禁;勾踐始終將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伺候吳王時的態度極為卑微;據說有一次,吳王生了病,請了好幾個名醫來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勾踐此時自告奮勇,親自品嚐吳王的糞便,在細細品味後,認為吳王的病不久後就會痊癒;果不其然,吳王很快便擺脫了病症的襲擾,此後吳王更加對勾踐信賴有加。

    吳王釋放勾踐回國

    就這樣又過了好些年,吳王認為自己已經完全馴服了勾踐,勾踐已經成為了一個不會有反抗骨氣、相反一身奴性的下賤之人,於是吳王慷慨地將勾踐放回了越國;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那便是在吳國做大夫的伍子胥認為吳王此舉無異於放虎歸山;伍子胥力勸不得後,甘願被吳王處死,但他臨死前,留下了遺言說要將他的頭顱,懸掛在吳國的城門之上,他要親眼見到越國的大軍攻入吳國的大門。

    勾踐作為越王,在和范蠡一同逃回了越國後,明面上一直保持著對吳國稱臣的謙卑態度,背地裡一直策劃如何復仇;這時,越國另一個卿大夫計然提出了七項強越滅吳的計策,歷史上稱之為“計然七策”。

    計然本來是越國的一介漁夫,但他又是一個學識廣博,善於計算經濟的人;計然的七條謀略分別是:一、常年對吳王捐納貨幣,以使得吳王保持高興;二、高價從吳國購進糧食,以減少吳國糧食這一戰略物資的儲備;三、派遣美女到吳國,從而魅惑好色的吳王,迷亂他治國理政的心智。

    四、派遣能工巧匠到吳國,以促進吳王廣泛修建豪華宮殿,從而耗盡吳國國庫的錢財;五、派遣能說會道、善於阿諛奉承的奸臣到吳國,以迷亂吳國的謀略;六、離間吳國能言善諫的諍臣與吳王的關係,使得正義直言的大臣自殺,來削弱吳王的左膀右臂;七、積累越國的財富,大量的操練士兵,來順承吳國的弊政。

    西施被用作“美人計”獻給吳王

    勾踐和大夫范蠡遵循了計然的計策來治理越國,“計然七條”中的第三條實際上也就是美人計,那麼便需要一名國色天香、天生麗質的美女來保證謀略的實現;范蠡作為越王勾踐的心腹大臣,尋訪美女的任務便自然地落到他的肩上。

    范蠡跋山涉水,一雙腳踏遍了越國每一寸土地。,當他走到了越國南部的苧蘿村時,聽說這裡有一個洗衣女貌若天仙,增半分則顯得豐腴,減半分則顯得瘦削。傳說她在江邊浣紗洗衣時,連水中的游魚見到西施的美貌,也會被她的美麗所沉醉折服,不由自主地沉落到水底,所以西施又有“沉魚之美”的美譽。

    范蠡於是到西施家中,見到了一名德才兼備、美得不可方物的女子;這段相遇自然而然地在中國的古代傳奇小說中,被後世的文學家們發展出了范蠡與西施間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據說范蠡帶著西施回到了越國的都城,途中被來往行人圍觀,大路上林林總總、車水馬龍,於是范蠡計上心頭,既為了為越國籌措軍費,又為了渲染西施的美貌做輿論準備;乾脆將西施安置在一棟華麗的小樓中,對外貼出告示,如想見西施美貌的人必須交付金錢。

    小樓之上,西施憑欄獨立,身姿嫋娜,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這般美貌自然是吸引了無數的好事者前來觀看,小樓前人頭攢動、摩拳擦掌,都希望一睹仙女的風采。經此一系列活動,范蠡圈錢無數,而他卻絲毫沒有貪瀆,而是將所得的全部金銀捐獻給國庫。西施由此大為感動,發誓要為了越國,更為了範郎去完成滅亡吳國的任務。

    西施憑姿色才華成功迷惑吳王

    為了更加吸引吳王的注意,從未學習過舞蹈的西施練起舞來;據史記載,范蠡對西施“教以容步”,容步便是極為微小靈動的步伐,略類似於所謂的“凌波微步”;於是西施苦學三年,終於學成了絕美的舞蹈技藝;西施在蕩氣迴腸的樂曲中婀娜多姿,翩翩起舞。此時的西施已經從一介平凡的洗衣女子成為了一名體態微鳧,飄忽若神,華貴異常的宮中貴婦人。

    這之後,西施便如王維詩歌中所寫的一般“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西施在越國的敬獻中到達了吳國,吳王夫差大喜,西施遂成為吳王的王妃。吳王在姑蘇為了西施特意建造了“春宵宮”,還修築起了能夠泛起青龍巨舟的大池子,整日與西施在池中戲水為樂。

    此外,為了配合西施表演木屐脆響的舞蹈,吳王更是為西施建築起了一道長廊,木製的長廊下建了幾百個大型水缸,取名為“響屐廊”;傳說每當西施穿著配有細小鈴鐺的羅裙在“響屐廊”上翩躚起舞時,鈴鐺聲與木屐脆響交相輝映,和諧一致;這聲音使得吳王夫差痴狂,從此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絕美之中,朝政、軍事、大業統統放置在一旁,“從此君王不早朝”,只一心於西施雙宿雙飛。

    越國成功復國,西施功不可沒

    也就是在這樣的美妙動人的韻律中,吳國的國力被刻意地推向衰弱的深淵,而越國針對吳國的其餘幾條計策也在十數年中逐漸生效,大量購進了吳國的糧食,使得吳國國內糧價飛漲,民生凋敝;吳王身邊盡是滿嘴讒言的小人,所有正直的大臣,則由於越國的離間之計,統統遠離吳王的統治中心。

    最終,時機成熟,越國派遣大軍攻吳;此時的吳王才幡然歸悟,然而天時、地利、人和悉數離他而去,在他手下的,已經不再是以往那個攻無不克的吳國大軍;而在他面前的,也不是一個積貧積弱、備受欺凌的越國了。

    於是,越國軍隊趁著吳王北上會盟諸侯的時機,直搗黃龍,一舉拿下了越國的都城蘇州,又過了幾年,越國徹底擊敗吳國的軍隊,從此中國大陸的東南部,便只剩下了越國一家獨大。此時的吳王才開始後悔當初沒有聽從伍子胥的諫言,於是乎拔劍自刎,吳國徹底退出了春秋戰國的歷史舞臺。

    對於一個弱女子西施來說,對於母國越國,西施是位功臣,成功幫助越國復國,但對於吳國來說,迷惑吳王,弄得國勢衰落,吳國最終被越國滅亡,西施也背上了紅顏禍水的罵名!

    綜述

    筆者認為,西施作為一個女性,擁有絕美的外表;然而更為可貴的是,在西施這般柔弱的外在之中,有著寄心於家國的赤誠;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出生貧寒,本是一位女嬌娥的西施,卻做了許多男子漢大丈夫未曾做到的豐功偉績;從一名洗衣女到最後的禍國王妃,以一名“弱質女流”的獻身,換回了自己的祖國——越國難得的喘息之機和最終玉成的復仇之計。

    而作為對比的,則是自視甚高,剛愎自用的吳王夫差;吳王本該是天縱之子,作為無比強盛的吳國唯一的領導者,夫差不僅沒有做到政治清明,對國事親力親為;反倒是日日夜夜沉湎於溫柔鄉,為了滿足個人慾望,不僅耗盡了國家的財富,更是耗盡了百姓的信任。這樣的君王自然會在歷史中成為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成為一個無道君主的典型和象徵!

    參考文獻:《越絕書》、《墨子》、《吳越春秋》、《東周列國志》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藝術到底是筋骨力道重要還是血肉形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