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186115200659
-
2 # 泡泡育樂園
先回答打人的問題,對於2歲多的小孩,他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手部力量,所以無論是他高興了,還是興奮了,見面打招呼,還是表示喜歡,他都會用小手“打”你。但是因為大人能夠感覺到他是用全部胳膊的力量揮舞著,然後也能夠感覺出一些力量產生的疼,所以我們會覺得他是在打人,其實錯了。
再一個喜歡丟東西,也不是我們大人認為的故意而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正是大肌肉的發展敏感期,他喜歡丟東西,正是他在嘗試自己的手臂運動之後帶來的結果,孩子在探索,不是故意丟東西。
至於孩子是如何知道自己錯了,這個態度是大人強加的,他其實控制不好自己的手臂,即使知道“錯了”,也暫時無法“改正錯誤”。
所以,我想說一說孩子各年齡段的敏感期,這樣大人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訓練,並且不會誤會他的“怪異”行為了。
0-7歲各階段敏感期1. 光感的敏感期 0-3個月
2. 味覺發育的敏感期 4-7個月
3. 口腔的敏感期 4-12個月
4. 手臂發育的敏感期 6-12個月
5. 大肌肉發育的敏感期1~2歲 小肌肉1.5~3歲
6.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7. 語言第一敏感期 1.5歲-2.5歲
8.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1歲6個月-3歲
9. 社會規範敏感期 2歲半-4歲
10. 空間敏感期 3-4歲
11. 色彩敏感期 3-4歲
12. 邏輯思維敏感期 3-5歲
13. 剪、貼、塗 等動手敏感期3-4歲
14. 藏、佔有敏感期 3-4歲
15. 執拗敏感期 3歲-4歲
16. 追求完美敏感期 3.5歲-4.5歲
17. 詛咒的敏感期 3歲-5歲
18. 打聽出生敏感期 4-5歲
19. 人際關係敏感期 4.5歲-6歲
20. 婚姻敏感期 4歲-5歲
21. 審美敏感期 5歲-7歲
22. 身份確認敏感期 4歲-5歲
23. 性別敏感期 4歲-5歲
24. 數學概念敏感期 4.5歲-7歲
25. 認字敏感期 5歲-7歲
26. 繪畫和音樂敏感期 4歲-7歲
27. 延續婚姻敏感期 5歲-6歲
28. 社會性興趣發展的敏感期 6歲-7歲
29. 數學邏輯的敏感期 6歲-7歲
30. 動植物、科學實驗、收集敏感期 6歲-7歲
31. 文化敏感期(6~9歲)
孩子7歲前的敏感期對於他的成長非常重要,抓住了這些敏感期,適時有力的促進,會對他一生的成長有好處。希望父母們能夠重視孩子的敏感期,不要再誤會他們的行為。
-
3 # 巖軍鳴
二歲多了,就能聽懂看懂大人的語言和行為了,排除生病的情況,可以好好教育,可以告訴他喜歡但是不能動手,可以摸摸,抱抱,比如,媽媽愛你,但是不能打你啊,如果打了就不是愛了,只有懲罰才能去動手!高興的時候不能也不能打別人!小孩子模仿能力強,要不他就是跟誰學的,大人要注意,好好說,幾次就應該差不多了!
-
4 # 天鵝麻麻輔食
兩歲半的寶寶打人很正常,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坐視不管。
首先,要自我檢討,你的行為,是否影響了寶寶?
攻擊性的寶寶父母往往是這樣的:
1.專制:對寶寶冷漠、嚴厲,要求很高,經常體罰或者責罵。
2.縱容、溺愛:對寶寶從不管教,甚至認為“打人”勇猛。
3.忽視:對寶寶缺少關心,在寶寶犯錯時,才會關注。
還有,父母之間的衝突,和其他人發生矛盾的不當處理,都會影響寶寶,產生更多的攻擊行為,提供一系列不好的人際交往模板。
每一位家長都會成為寶寶的榜樣,所以任何家庭成員都應該注意自己在寶寶面前的行為,給寶寶穩定安全和睦友善的家庭生活。
其次,要儘早為寶寶建立社交原則。
家長需要儘早的教會寶寶友好的問候方式,來代替“打人”,比如“飛吻”“抱抱”“拉手”......
針對寶寶不友好,帶有明顯攻擊性的行為,家長必須堅定而平靜的告訴寶寶,“不可以打人”。
如果寶寶不聽,那家長可以先透過共情的方式,幫助寶寶把不良情緒表達和發洩出來,然後再告訴寶寶怎麼做,為寶寶提供另外一種做法,比如:
“你很想玩妹妹手裡的玩具,是麼?”
“等妹妹玩完了我們再玩,好嘛?”
“你願意和小妹妹交換玩具麼?”
“可是我們要排隊啊”
......
保持十足的耐心,讓寶寶充分感受到你的善意。
加油啊,你可以的~
-
5 # 米樂育兒
兩歲半的寶寶愛打人,其實他並不是真的愛打人,很多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都會有“打人”的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的表現,是寶寶自我意識的一種反映。寶寶打人,可能是為了能夠吸引父母親的注意,或者是可能什麼事情讓他情緒有點激動,再就是可能他想透過“打人”這個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等等。那麼對於這種寶寶愛打人的現象,父母親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當寶寶做出“打人”的行為時,父母的反應不要過於激烈,過於敏感。如果你一驚一乍的,或者很嚴厲地責備他,寶寶反而會覺得只要他一打人,父母就會注意他。寶寶可能還會想:“原來我一打人,媽媽就會嚇一跳,哈哈,還蠻好玩的。”他會感到一種樂趣,或者被父母親關注的那種滿足感,這樣,孩子就會把“打人”當成一件好玩的事情,當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種方式。久而久之,就會轉化成為一種習慣,反而讓父母更“頭疼”。
第二,父母親要觀察寶寶出現“打人”的動作時,是否在表達某種情緒。小孩子不會說,或者說不出來,父母可以幫他說出來。比如,寶寶“打人”了,如果你跟他說:“不要打人,打人不對,打人不是乖寶寶”等等之類的話,這些“教育”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我們可以跟他說:“寶寶怎麼了,是不是生氣了呀?”“你不想這個小朋友靠得太近是嗎?那我們坐開一點好嗎?”“你在跟這個小朋友打招呼啊,你是想跟他交朋友是嗎?”.....如果父母能把孩子想表達的意思說出來,他們就會覺得爸爸媽媽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就會減少透過肢體動作“打人”來表達自己。
再來說說“寶寶喜歡丟東西”。兩歲半的孩子喜歡丟東西,首先父母不要去嚴厲地批評甚至懲罰他,也不要嘮嘮叨叨地勸他“不要扔不要扔”。有兩個建議供題主參考:
一,孩子丟的東西,不要立即去收拾。當孩子丟了一樣東西出去,你馬上撿回來放好,他再丟一件,你又馬上去撿回來。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真好玩”,他會丟得更起勁,越丟越嗨。父母暫時不要管他,讓他丟,等他丟完了,再叫孩子跟你一起收拾。可以跟孩子說“媽媽一個人收拾東西好累啊,你來幫幫我吧!”“寶寶會丟東西,應該也會撿東西吧,我們一起把它們撿回來吧!”
二,跟孩子一起玩“丟東西”的遊戲。父母親空閒的時候,可以邀孩子一起來玩“丟東西”的遊戲,選幾樣安全的、適合的玩具,比如布娃娃,小皮球之類的。一家人圍坐著,中間隔開一點距離,一個人丟過去,另一個人接,接住了就得一分。遊戲過程中可以適時引導孩子,“我們這樣丟東西是不是比你自己一個人丟更好玩啊?”這樣不僅鍛鍊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還促進了親子關係,而且這種方法比一味地說教、批評、嘮叨更有效。
-
6 # 錚錚悅耳
2~3歲的小朋友,是為了叛逆而叛逆的!也就是說非要跟你抬槓。這樣情況就是跟他反著來ψ(`∇´)ψ。比如他不吃青菜,你就跟他說,不給他青菜吃,那麼好吃的青菜自己吃都嫌少。最好把青菜端走,到旁邊背對他吃。他馬上就被套路,哭著喊著要吃青菜。
另外,摔東西,其實一方面是扔著爽,另一方面是為了引起注意。這種情況,貴重的東西收好了,玩具什麼的任他砸,就是不理他,不理他的意思不是真的不理睬他,而是幹你該做的事,眼神注意一下他的安全。他砸壞了玩具更好,任他哭鬧都不買新的,這就他砸壞玩具的後果。他想要什麼都不能透過砸東西獲得,而是要他好好說話,才給他。幾次之後就行了!任何時候,媽媽要能忍住他發出來的噪聲,定下的規矩就是不容改變。久而久之,他嘗試打破你的立下規矩,都不成功,就會乖了。
2~3歲的小朋友,打了,怕打重,罵了又怕他學會罵人。無視和弱化他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方式。
回覆列表
寶寶的這兩種表現只是寶寶想對外界表達的方式,愛打人,咬人,是寶寶表達情緒的方式,是生氣了還有就是開心時才會表現出這樣的行為!主要目的是想大人們多關注她!喜歡丟東西她認為是一種遊戲她丟你撿,撿了又丟,這樣她會很開心,所以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阻止寶寶的這樣的行為!謝謝關注,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