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日,一份河南新飛家電、新飛電器、新飛製冷的聯合宣告在網上曝光。這三家企業在過去幾年持續虧損,重壓之下宣佈停產。與此同時,另一封《新飛發向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網上流傳:新飛董事會表示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盈利越來越困難,無奈閉廠停產。
11
回覆列表
  • 1 # 環球老虎財經

    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電器好,相信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大家都知道,新飛冰箱曾為中國家電製造業的標杆,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20%。曾經輝煌的新飛電器,近日卻傳出訊息稱:新飛電器因經營不善而向政府遞交重整申請,瀕臨倒閉。據悉,新飛電器準備透過進入重整的方式,取得法律保護,使公司能夠進入相對安全的經營環境,並可以專注於公司再生的戰略設計。新飛電器已經啟動了工作小組,其中包括管理人員和永安上海諮詢公司代表。同時,將按法院指派監督人以監督重整工作。

    至於新飛電器走向沒落倒閉的原因,老虎君認為:

    盲目引進外資

    2002年新飛電器在政府主導下,同新加坡企業豐隆集團實現合資。2005年,新飛電器國有股權再次轉讓,39%國有股再度落入外資公司手中。至此,新加坡豐隆電器股權上升到90%,且從中方手中拿到新飛電器經營管理權。公開資料顯示,新加坡豐隆集團創立於1963年,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業投資發展商和標竿企業,也是世界跨國性的集房地產、銀行與金融服務、酒店等綜合類的企業集團。但從未涉足家用電器這一領域。

    失去了多元化發展的機會

    豐隆集團對新飛管理模式謹慎有加,新飛管理人曾多次提出收購國內空調企業,都被豐隆集團否決,失去了向空調業進軍的機會。

    據最新訊息,豐隆亞洲已計劃向新飛電器注資10億~20億元,目前新飛電器將逐步恢復生產經營。

  • 2 # 知本圈

    沒落的原因比較多,NM知本產融服務區總結了一些要點,相信能夠找出背後的問題。

    那麼,這樣一家如日中天的公司,又是從什麼時候敗落的呢?

    危機早在新飛快速發展之際,就已經埋下。

    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1994年時,國內興起招商引資大潮,河南也希望引進外資入股新飛。

    當時,新飛集團和新加坡豐隆集團、新加坡豫新電器三方合資,成立了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其中新飛集團佔股49%,後兩者分別佔股45%和6%。

    事實上,豫新電器由豐隆電器掌控,相當於豐隆電器掌握了新飛電器51%的控股權。

    有分析認為,從這個時候開始,新飛其實就埋下了日後敗退的隱患。

    1993年時,緊逼新飛的美的電器,在深交所上市。同年10月,海爾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這兩家公司當時都是新飛的勁敵,率先搶登資本市場,不僅拓寬了融資渠道,而且顯著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新飛在幹什麼?據說劉炳銀兩次推動新飛多元化,進入空調產業,但都被董事會否決。

    尤其是2001年9月,劉炳銀病逝,李根接任,新飛雖不致於落敗,但老掌門的離開,多少還是有一些影響的。

    不過,這幾年時間中,新飛的表現不算太差,但一件事情很明顯,它沒有為迎接更殘酷的競爭提前做充足的準備。

    轉折點發生在2005年,新飛集團在合資公司新飛電器中所持有的39%國有股權,轉讓給新加坡豐隆。

    從此,豐隆佔股90%,新飛從國企變身外資。

    一年後,原來的掌門人李根被換掉,新加坡人張冬貴接管。據說短時間內空降了400多名高管,對中高層管理者大換血。

    全面接管後,新飛發生了很多事情,比如關閉空調線、新飛九廠和水上冰箱線;投巨資贊助眾多專案,請來黃磊等明星擔綱代言人,力圖提升新飛偏高階的形象,結果路沒走對,市場認可度根本沒有提升。

    之後的形勢急轉之下,不僅沒打贏海爾、格力、美的、美菱、容聲等對手,反而原來的優勢市場陸續丟失。

    控股方豐隆集團, 在新加坡很牛,房地產和酒店業的大亨,旗下有10多家上市公司,但這更多代表它的資本運作手法高超,並不意味著它能把家電做好。

    根本沒有專業的運營團隊,空降過來幾百主管,看似要大幹一場,卻不瞭解中國市場,同時忽略了新飛本來的優勢,白白消耗多年積累的資源。

    更嚴重的是,錯過了家電產業多次迭代的風口。

    對比來看,容聲、美菱委身海信科龍、長虹,情況還要好一些。

    新飛向來以冰箱、冰櫃等大家電出名,如果把這塊優勢繼續放大,自己也不會兵敗如山倒,海爾、美的等品牌的機會視窗不會開太大。

    格力就是典型的榜樣,把空調做到最強,1482億營收裡,空調還能佔到8成比重。

    現實很殘酷!

    外資收購後,新飛並沒有想著把傳統優勢品類做到更強,而是倉促多元化,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也知道,技術不成熟,事故頻發,投訴多,負面不斷。

    當然,目前的一線家電集團都是多元化的,即使很專注的格力,也在做手機、電飯煲等,但步子邁得都比較謹慎,都花了很長的時間去鋪路。

    更關鍵的是,它們所依賴的主業,都非常強大,能夠為新業務線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支撐。

    即使美的,多元化典型,也是積累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以2017年為例,總體營收2407億元,歸屬上市公司扣非淨利潤達156億元。

    空調品類雖被格力壓住,但依然是核心業務。另外,電飯煲、電磁爐、電水壺、電熱水器、電暖氣、洗衣機、電烤箱等單品類,都能排到前幾名。

    在多家強勢品牌面前,新飛幾乎沒有了還手之力。

    據中怡康資料研究顯示,早在2011年,新飛的市場份額就大降,由之前輝煌時期的第二位,跌出國內品牌前五名。

    但這一年,美的電器營收93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6.99億元,增長都是兩位數。海爾就更牛了,2011年收入1509億元,第一家躋身1500億陣營的家電企業,本來新飛也有這樣的機會。

    而且連美菱也有90億的營收,淨賺了1.1億元。這是當年“四朵金花”裡的一支。

    新飛也不是沒有夢想,2011年的時候,它還曾投資2億元人民幣,擴充冰箱產能,計劃在未來五年提升到年產1000萬臺以上,可是2013年1月31日,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結束,一慣比較依賴農村市場的新飛,被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跌勢未來扭轉,奧維德有一個調研結果,2012年,新飛冰箱銷量同比下滑37%,到2014年時,市佔率已跌出前十。

    到這個時候,可以說新飛完全喪失了扭轉局面的機會。

    市場份額下滑的背後,則是新飛的鉅額虧損,據公開資料,從2011年到2016年,6年時間,總虧損5個多億新幣。

    其實在2012年的時候,新飛曾經第一次停產,新鄉市場政府出面調解,後復工。

    這一年,新飛出現罷工現象,抗議“十年不漲工資”,據說把去世11年之久的劉炳銀遺像搬到廠門口。人心離散,可見一斑!

    管理層並沒有坐等關門,也想了一些辦法,甚至在2013年時,豐隆還請了李根出山,重掌總經理,多套組合拳打出,無奈國內大勢已定,海爾、海信、美的、格力等角色無法撼動,衰落之勢難以阻止。

    之後又爆出第二次停產風波。

    基本上從這一時刻起,新飛幾乎喪失了重振旗鼓的勇氣,再無大的動作出現。

    2017年10月,一份河南新飛家電、新飛電器、新飛製冷的聯合宣告在網上曝光,稱幾年持續虧損,重壓之下宣佈停產。

    今年的4月13日,豐隆亞洲發表宣告,提出從新飛撤資。宣告中稱,新飛自2011年以來持續虧損,隨著中國整體產能過剩以及競爭加劇,新飛近年來的表現進一步惡化。

    可見,豐隆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失敗原因里居然有“整體產能過剩”這一條。

    可以看出,產能過剩與競爭加劇並不是新飛衰落的根本原因,根本問題至少有三點:

    1、管理層缺乏資本思維,不僅上市落後一步,融資渠道變窄,而且新加坡豐隆執掌新飛後,一直靠自身硬撐,並沒有新的資本動作,無法為後續的多元化戰略與營銷部署提供雄厚資金支撐。

    2、冰箱、冰櫃等主營業務未能持續做強做大,被海爾、海信科龍等同行甩開,接著又搞多元化,新開業務線不賺錢,把資金鍊繃緊繃斷了。

    3、曾經力圖透過大手筆營銷動作,開啟市場局面,結果也是淺嘗轍止,未能見效。更嚴重的是,營收增長乏力,員工收入不漲,人心漸漸散了,甚至發生了罷工現象。可以想像,在罷工之前,怠工想必不會少見。

    過剩的並不是產能,而是失敗者的產能。

    NM知本產融服務區,尋找各行業產融經典案例,彙集優秀公司的經營韜略,挖掘趨勢大潮裡的財富機會,洞悉新鮮商業模式! 賦能所有在奮鬥路上的企業家、創業者與中高層管理者。在這裡,成就知本產融高手!

  • 3 # 左翼半白

    具體忘記時間了好像12年吧,開年終大會新加坡老總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年工資上漲了100塊錢。然後下邊員工一片噓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剛看了一個評論,:我是處男,但我老婆不是處女,內心很煎熬,該怎麼辦,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