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橫兩豎的毛

    你確定?口是心非玩政治投機,騙天騙地騙女人只摘果子不搬梯子,藉著大義騙錢騙官騙名騙利,風光了一輩子的,然後厚著臉皮一塊老骨頭的時候都捨不得一死的水太涼的成了改邪歸正?,一個忠於大義各為其主直到到最後的叫狗急跳牆?。。。。。

  • 2 # 阡陌來風

    錢謙益算不上改邪歸正,說改邪歸正有點抬舉了,他是東林黨的黨魁,正道楷模自居,他代表的的群體把忠君視為真理,然而正是這個在晚明的黨爭中處處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東林黨的黨魁文壇領袖,居然在城破之日,跪迎滿清韃子,苟且偷生,這臉打的叭叭響,道德學問的外衣自己脫得乾淨,一副假學問真小人的姿態算是定論了,文人墨客無不駭然,造成的惡劣影響,比殺十個錢謙益都大的多。

    他是活下來了,活的憋屈,那也是自己作死,因果報應,他後期反清復明,再次反覆,在賣國求榮的身份下又加了個反覆小人的標籤,在我看來也並非良心發現,而是一種報復,他當時投誠到清政府這邊,他自己心中是否也曾掂量掂量,以他在文壇政局的影響力做為籌碼,難道還不能換得這廂的富貴榮華,呵呵呵,他失算了,滿清朝廷並沒有給他想要的,滿清朝廷高高在上的征服者的頤指氣使,讓錢謙益感受到了仰人鼻息的酸楚,他在後期的反清復明是出於國仇家恨嗎,難道不是他怨婦一般的報復嗎?

    假使人們不原諒他,是因為他對中華文化的破壞,影響太過惡劣,他的反清復明的正面影響不足以抵消他的惡,他是個假君子真小人。與他相比,青樓出身的柳如是不知道要比他高尚多少。

    李成棟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縱觀李成棟的一生,作惡太多,尤其是他降清之後,嘉定屠城,射死一帝,生擒一帝,為滿清掃平兩廣,可謂替滿清韃子掃滅自己的同胞立下汗馬功勞,可恨。然而在利益的分配上,受到請朝廷不公的對待,憤而反清,他的重新歸附,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對戰局影響深遠,他在反正之後,成了鐵肩擔道義的南明忠臣義士,死在抵抗清軍的前線,在死後被南明諡了“忠武”。

    假使人們選擇原諒他,是因為,他在關鍵時刻選擇反正,並帶動一批人歸附南明,他的行為帶來非常積極的政治影響,雖不能抵消他所犯下的惡,但他至死都死在反清的一線,讓人多少對他心生同情,雖如此,他的一生依然難以下結論,他是個小人,但是個真性情的小人。

  • 3 # 奮鬥青年990

    我來回答

    錢謙益是普通的愛國者。

    好色,愛國,更怕死。

    大清南下,怕死,做了降臣,被世人恥笑。

    投降後,心裡又有良知,

    見了被俘的弘光,諸臣嬉笑,唯有他哭泣不能起,

    明清交戰,他始終希望舊國能夠勝利,嚮明軍出賣情報,三才資助明軍,兩次被捕下獄,也算是以身犯險了。

    總之,錢謙益就是一個有良知的普通人,只不過身處歷史的風口,優缺點被放大了。他肯定遠遠比不上張煌言,李定國和鄭成功,但是在當時的天下,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大家指責他,不是因為他做的有多壞,而是對他期望太高,

    人們希望他能夠做出文天祥那樣的壯舉,結果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愛國者,

    因此招致萬事罵名。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就反映了我們現在仍然潛藏在心底的奴性、懦弱和虛偽。

    錢謙益其實很扯淡。從歷史角度上看,這傢伙沒有什麼重要的,即沒有掌過實權,也對當時的政治形勢沒有什麼影響。無論他投到哪一邊,其實都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對清朝來說,他沒有安邦定國的本事,對於南明來說,他也沒有逆轉乾坤的能力。

    李成棟這廝可了不得,他搞大屠殺。殺的都是咱們漢族人,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老百姓,血流成河,人頭滾滾。而且他不止一次的殺,死在他手下的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人。

    但為什麼咱們對屠殺自己祖先和同胞的這個劊子手就會選擇原諒呢?因為李成棟這廝後來又支援朱家人的屁股坐上龍椅。

    其實,真實原因大家都明白,是沒臉說,或者故意不說。

    李成棟投降清朝是想當大官,他認為自己殺了這麼多漢族人,功勞大大滴,幾十萬人的鮮血應該能夠染紅自己的頂戴花翎了。

    但清朝根本不尿他那一套,認為他不配。李成棟不高興了,就又反對清朝。

    這完全是出於私利,和民族精神有個屁的關係?如果清朝封他個王,他會反清?反個毛!

    當然不會,他只會殺掉更多的南明的漢族人。

    我說過很多次,實際上咱們漢族人殺的漢族人要比清軍多得多,其實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都知道這一點,但咱們就是沒臉承認而已。

    李成棟就是這樣的,你讓他率兵保境安民,他沒那個本事。反過手來殺漢族老百姓,他手狠著哩!

    等他又歸附了南明,讓他和清軍作戰,他那兩下子根本不行,沒幾個回合就讓人家弄死了。

    看現在有些人的思想:姓朱的當皇帝可以,讓愛新覺羅當皇帝就不樂意。拿血緣做為一個皇朝的正統標誌,這就是最標準的奴性。和清朝被終結以後捧著辮子哭泣的那群老梆子們完全是一付德行。

    有區別嗎?有個屁的區別。

    李成棟屠殺了那麼多的漢族同胞,製造了那麼多人間慘劇,我們都能選擇原諒,只是因為他後來支援朱家屁股,對抗清軍。

    這就叫奴性。

    把同胞的生命看得一錢不值,卻把龍椅上那張屁股的血統看得那麼重要,不是奴性是什麼?

    錢謙益手上應該沒有沾多少漢族人的血,一介文人而已,手無縛雞之力,無論怎樣諷刺和挖苦,他難道能撲過來掐死你?

    李成棟可不一樣,那是敢殺人的,躲都躲不起,還敢惹他?

    這就叫懦弱。

    所以咱們的祖先就敢罵錢謙益,不罵李成棟,這種骨子裡的懦弱就遺傳到了今天。

    現在不懦弱了嗎?都連自己無能、腐朽和爛泥扶不上牆的歷史事實都不敢面對,不敢承認了,還不夠懦弱?

    有必要說一件事,其實關於錢謙益那個“水太涼”的故事其實是文人編造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那回事。

    但大家為什麼仍然堅信不疑,必須要把這事安在錢謙益頭上呢?無非就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是朱家的忠實信徒而已,憑空幻想自己擁有一條堅硬的椎骨。

    這,就叫虛偽。

    尾記:李成棟死後,南明追諡其為“忠武”,與蜀之諸葛亮,唐之郭子儀,宋之岳飛同列。這種是非不分,巔倒黑白,侮辱先賢的垃圾南明朝廷,居然還有人懷念,還有人為這種狗屁朝廷的覆滅感到遺憾?

  • 5 # 秦人正音

    錢謙益、李成棟,都是明、清交替之際大名鼎鼎、首鼠兩端、難以定論的人物。人們之所以原諒後者、不原諒前者,我們以普通人的視角、不以專家的視角來探討這個問題,原因其實很明確。

    錢謙益是文臣,李成棟是武將。在那個亂世之中,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生存。區別在於,錢謙益是為了奢華地生存,李成棟是為了苟全性命於亂世;錢謙益的行為多主動,李成棟的行為多被動。這就像,同樣是行乞,一個是想不勞而獲、過得更好,一個是確為生活所迫、被逼無奈。

    錢謙益,明蘇州府常熟縣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28歲時中探花。明末東林黨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副部長。後因與文化部部長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上書為馬士英歌功頌德並依附之,後為南明禮部尚書。南明弘光政權一年後滅亡,錢剃髮降清。賦閒半年後,錢上京求官,清廷任其為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Quattroporte。半年後,失落倦怠,辭官歸鄉。後又與反清復明勢力聯絡,暗中復明。83歲時去世。至乾隆時,列傳《貳臣傳》乙編。

    錢謙益,是明末清初詩壇領袖、學界盟主之一。如能潛心治學,遠離政治漩渦,全功而退,必美名千古。但錢,熱衷功名,屢陷政治漩渦,終留下了諂事閹黨、降清失節、反覆無常的汙名。

    李成棟,明末寧夏人。青年時期,參加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他的直接上司是李自成的米脂縣老鄉高傑。後來,高傑因為偷了李自成的妻子邢氏,不得不離開農民軍,投降了明朝。李成棟也只好跟著高傑搖身一變,從反賊變成了官軍。

    李成棟跟著高傑與農民軍戰鬥了十個年頭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王朝宣告覆滅。高傑轉投南明政權,作為擁戴弘光皇帝登基的功臣,開赴徐州一帶駐防,李成棟跟著他也成為一方守將。

    一年後,清軍南下,南明這邊兵敗如山倒,李成棟勸說邢氏母子,與其一道降清了。李成棟降清以後,帶領著一支軍隊,加入到鎮壓南明民眾反清的戰鬥中,“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等等,他殺害了數萬名反清復明的漢人以及無辜百姓。

    當他意識到自己辛辛苦苦拿命來拼殺,卻還是難以獲得清朝政府信任時,李成棟又“反正歸明”。 “反正歸明”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以後,李成棟在和清軍交戰中戰敗,落水死亡,結束了自己臭名昭著、三心二意、難以定論的一生。

  • 6 #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錢謙益的影響力可比李成棟大多了,雖然李成棟破壞力很強大,但是明朝重文輕武的觀念下,李成棟相比錢謙益來說還不是很重要了,錢謙益這可是當時文人領袖人物,多少人寄予厚望,結果投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年出門在外,不怎麼跟家人聯絡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