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裡希·赫普納(德語:Erich Hoepner,1886年9月14日-1944年8月8日),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陸軍將領,也是德國坦克部隊建軍領袖,於1944年參與暗殺希特勒失敗被捕,隨即被槍決
一戰後
德國戰敗後,維茨萊本在德軍中當一名副官。
在1923年,在德累斯頓的第四師擔任一名參謀並升為少校。
其後的1928年,他轉入第六步兵團又成為一個營的指揮官,並在隔年升為中校。
1931年,維茨萊本升為上校,之後,他成為在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的第8步兵團的指揮官。
1933年初,他轉到了漢諾威。
1934年,維茨萊本升為少將並擔任在波茨坦的第3步兵師的師長。
1935年接替升任陸軍總司令的魏勒·馮·弗理奇的第3軍區Wehrkreis指揮官並升為中將,且指揮第3軍團。
1936年軍階升為步兵上將。
1938年11月,擔任第2集團軍指揮官。
二戰
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9月,維茨萊本晉升為大將並出任第1軍團指揮官,參與西線的法國戰役於1940年5月10日,同年6月14日,維茨萊本所指揮的軍團突破馬奇諾防線後使大批法軍官兵投降,因功他獲得騎士十字鐵十字勳章並被希特勒升為陸軍元帥。
1941年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但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批評納粹政權而被迫以健康問題而離開職務。
艾裡希·赫普納(德語:Erich Hoepner,1886年9月14日-1944年8月8日),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陸軍將領,也是德國坦克部隊建軍領袖,於1944年參與暗殺希特勒失敗被捕,隨即被槍決
一戰後
德國戰敗後,維茨萊本在德軍中當一名副官。
在1923年,在德累斯頓的第四師擔任一名參謀並升為少校。
其後的1928年,他轉入第六步兵團又成為一個營的指揮官,並在隔年升為中校。
1931年,維茨萊本升為上校,之後,他成為在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的第8步兵團的指揮官。
1933年初,他轉到了漢諾威。
1934年,維茨萊本升為少將並擔任在波茨坦的第3步兵師的師長。
1935年接替升任陸軍總司令的魏勒·馮·弗理奇的第3軍區Wehrkreis指揮官並升為中將,且指揮第3軍團。
1936年軍階升為步兵上將。
1938年11月,擔任第2集團軍指揮官。
二戰
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9月,維茨萊本晉升為大將並出任第1軍團指揮官,參與西線的法國戰役於1940年5月10日,同年6月14日,維茨萊本所指揮的軍團突破馬奇諾防線後使大批法軍官兵投降,因功他獲得騎士十字鐵十字勳章並被希特勒升為陸軍元帥。
1941年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但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批評納粹政權而被迫以健康問題而離開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