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91
-
2 # 中文系
性格和領導力是怎樣的關係?
性格和領導力是兩個概念,彼此沒有太多的關聯。性格是每個人獨有的,任何性格的形成都是和經歷家庭基因有關,和後天的能力無關。領導力是一種能力,是可以透過培訓實踐學習得以提高和發展的。有些人性格比較開朗,那麼比較容易和外界接觸溝通,性格比較內向的則也許比較被動,但並不能說就會消弱領導力。這完全是兩個維度兩個概念,也許會有一些間接的關聯,但不會有太直接的關聯。一般來說,領導力比較強的人,他的技能和專業度可以彌補性格的缺陷。比如一個領導力很強的人,性格不會太軟弱,也許比較內向,但是隻要能把事情做好,他也沒有必要一定很外向才能領導團隊。他只要有實力,能幫助大家,在性格上無需太迎合別人。假如他性格特別好領導力也好,那麼這是最完美了。但不是必須的。假如一個人性格特別好,但領導力不夠,這也是非常可能的,這種人要提升領導力也許會有一點優勢,因為性格好可以成為一種助力,但並不是性格好的一定會有領導力。這兩者的關係很容易被人混為一談,對於性格來講,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什麼是好的性格什麼是不好的性格,只是不同性格而已沒有好壞之分,這也是區別你我他的不同,人和人就是不同的,沒有必要強求,而且性格確實也是很難改變的。而領導力則是有統一要求和標準的,它是一種能力和技能,有高下之分,而且可以培養和改變的。
有這樣一句格言:“性格決定命運。”你同意嗎?性格和領導力是怎樣的關係?你的性格如何影響了你的領導力?
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領導風格,但只要運用的好都可以帶來優秀的領導力。我的性格更願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群,因此更注重團隊之間的和諧氛圍。
在此之前,先列出我學領導力的一些筆記總結:
-國共戰爭,共軍的領導衝鋒在前,國軍領導這是在後方發號施令。
透過一個人的言論,可以判斷他的領導力。牛根生在三聚氰胺事發後沒有擔起責任,體現了他在某方面領導力缺失。
- CEO病:領導不瞭解市場情況,員工情況,也不瞭解員工對他的看法。
- 領導力不是職位,而是行動。
- 領導力十律
1. 承擔責任、
2. 解決難題、
3. 密切聯絡群眾、
4. 講故事、
5. 當老師、
6. 從失敗中學習、
7. 反思、
8. 深思、
9. 認識自己
10. 成為自己。
- 損失規避:心理學發現,人丟失十塊錢帶來的痛苦,比獲得十塊錢帶來的快樂大。因此人性趨向於避免風險。傾向於避免承擔責任。
- 領導力要求我們勇於承擔責任,直面失敗。
有這樣一句格言:“性格決定命運。”你同意嗎?性格和領導力是怎樣的關係?你的性格如何影響了你的領導力?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
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從領導力的角度來看這段話,命運是由一點一滴的行動決定的。懦弱的人迴避責任,勇敢的人承擔責任;自私的人破壞團結,無私的人凝聚團隊。
這些都是性格對領導力影響的體現。
雖然性格是可以決定命運的,但不是最本質的原因,一步步倒推回去,最終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思想。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價值觀,當一個人拋棄原有價值觀,樹立新的價值觀,是可以改變本性,重新選擇命運。
我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知道這些人的思想是什麼,然後再讓自己的思想與之同步。領導力也是如此,你想擁有領導力,就得具備領導力擁有者的思想。
論題:性格決定領導力,領導力可以掌控命運。我們可以不斷反思克服自身性格的弱點來提升領導力。
論述:
1.不同性格的人會選擇不同的領導力。項羽劉邦就是不同性格的領導者。項羽像獨裁型的領導者,一意孤行,出現多次重大決策錯誤,最後眾叛親離,陳平,項伯背叛了他,范增也出走回鄉。而劉邦常言“為之奈何”,他謙虛的性格決定他使用民主型領導力,招賢納士,大膽勸降敵軍併為己所用。最後結果大家也是很明白了。領導力確實可以掌控命運。
2.之前學過,領導力與基因有緊密的聯絡,我們天生喜歡領導與被領導,在人類進化中大腦對領導者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判斷模式。而性格與基因有很大關係(其實我認為性格7分看遺傳,3分看後天)所以從側面證明了性格決定命運
3.我們還學過熔爐模型,只有經歷挫折,才能形成領導力,一生中,困難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人就會越戰越勇,有的人就會一蹶不振。決定因素就是性格,劉邦多次被擊敗,譬如彭城之戰等等,但他就不放棄,項羽則選擇自刎。
4.既然領導力這麼重要,我們當然要好好反思,改進不足了,是個不斷改進的過程。承擔責任,反思,群眾……最後目的是認識自己,改進自己,完善了我們的性格與領導力。
性格決定命運,反過來命運也會影響性格,但重要的不是這些。性格只決定命運的一部分,而我們的努力會決定另外一部分,包括對自己性格的覺察、承認、接納、感激和改進,進而去完善自己的性格以及人格。
這時候,我們就在命運中拿到了更多的主動權。同樣,性格也只決定領導力的一部分,比如說常見的性格分類有外向、內向、理性、感性,但縱觀成功者與失敗者,哪一種性格都有。
性格是影響領導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選擇不斷地放縱性格,還是完善性格。別把性格當藉口,性格不背這個鍋。
我不同意“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一個好的性格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功,性格這是一個必要條件,一個人要想獲得好的人生結果,要有一個好的性格,還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
人生或工作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決定人生命運的是思維方式(如果思維方式是負的,那能力和熱情越強,破壞力就越強)。對於領導力來說,我覺得應該培養的是自己的思維方式。
當然,性格也是和領導力息息相關的,因為我們自身的性格決定了我們屬於哪一種領導力,當然我們也可以去可以修煉這種能力,也有經歷一些“熔爐”事件後改變了自己的性格。
我同意這個世界大多數人確實是“性格決定命運”,但我也相信這個世界一定有少部人可以透過改變人生態度、自己的性格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德國詩人赫爾曼·黑塞曾說過:“命是弱者的藉口,運是強者的謙詞”。而且,我認為人一旦掌握了有效、正確的“領導力”,就是改變自己命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
即便如此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領導者再優秀、再卓越也不可能完美,所以需要團隊協作,而認識自己是一切管理的前提,但管理過程中核心是管理好自己。
沃倫·本尼斯和伯特·納努斯合著的《領導者》一書中,本尼斯認為,管理自己有兩個方面,其中之一是透過積極的自我認識來管理自己。這包括三個要素:
第一,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認識到自己的短處,但是要強調自己的長處。
第二,對自己的發展負責,透過尋求反饋等方式,嚴格地培養、發展自己的長處。同時,要彌補一些至關重要的短處,比如人際技能。
第三,認清自己的技能和工作要求之間的匹配程度,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不適合什麼工作,能夠建立一個團隊來補自己之短。
巴菲特和芒格是有極強領導人的人,他們同時認為,投資成功不需要有高智商,而需要有特定的性格。
他把智商和天才看做汽車的馬力,而最後輸出功率的大小則取決於理智。
許多人開著400馬力的汽車卻只發揮出100馬力的功率。“最佳狀態”應該是:200馬力的車百分百地發揮出200馬力的功率。至於能否達到這種“最佳狀態”,他認為跟個人習慣、性格及理智有關。
海底撈廚房老鼠事件後的危機公關處理事件。
海底撈企業應對速度快,態度誠懇,並且願意承擔各種責任,同時保護員工,讓人想罵都罵不起來。我想這也是領導力的表現,這樣看來其實公司也可以表現出領導力。
說來不好意思,我有一次去海底撈,他們的員工為旁邊桌的客人慶祝生日,又唱又跳。說實話,其實表演並不精彩,但每個人都表現出了極度的自信,發自內心地為客人祝福。其實我不是一個感性的人,但我當時竟然落淚了,感慨他們得要多熱愛這份工作才能做到這樣。
領導力就是行動,你是否以始為終,是否保持開放心態,體現在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進而形成你的習慣,外界對你的認知,再融入你的性格。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