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INGj

    由於秦始皇的賞識,李斯不僅官運亨通,他的子女也都跟著沾光。李斯的長子李由做三川郡守,掌握了一定的軍政大權,其他子女也都與帝室結了婚姻關係。有一次,李由回到咸陽,李斯擺設家宴,百官都來赴宴祝酒。在這種熱烈的酒席上,李斯想起了他的老師荀卿告誡他的“物忌太盛”這句話,感慨地說:“我是個平民百姓,今天卻做了丞相,可以說是富貴到了極點。但是,物盛則衰,我還不知道將來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由此可見,李斯並沒有完全陶醉於高官厚祿之中,他對現實的認識還是比較清醒的。 秦朝建立以後,由於秦始皇對廣大人民實行殘暴的統治,各地人民群眾的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除了武裝鬥爭形式外,廣大人民還以歌謠的形式咒罵秦始皇,如說:“阿房阿房,亡始皇”等。人民群眾的不滿和反抗,使地主階級也很擔心。因此,秦始皇在統一後的十餘年間,先後進行了五次遠途巡行。其目的就是到各地耀武揚威,加強對全國的控制。 儘管秦始皇到各處巡行,殘酷鎮壓人民群眾,然而反抗還是不斷髮生,如有人攔截皇家使者,有人公開咒罵秦始皇:“今年祖龍(秦始皇)死。”所以,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決定第五次巡行。 這一次巡行,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寵愛的小兒子胡亥等一同前往。巡行的路線是:從咸陽出發,出武關,沿丹水、漢水流域到雲夢,再沿長江東下直至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南)。登會稽山,祭大禹,並刻石留念。在北歸之時,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鉅鹿縣東南)。 秦始皇死後,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亂,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飯,不讓外人知道死訊,按照慣例,應由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扶蘇思想傾向於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當面提過意見,惹得秦始皇生氣,把他派到西北大將蒙恬那裡。這時,中車府令趙高也正在進行陰謀活動,他曾是胡亥的老師,極力想讓胡亥稱帝,他就可以大權在握了。唯一需要注意拉攏的是李斯,所以他就想方設法爭取李斯也同意胡亥上臺。趙高口才極好,善於雄辯,與李斯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趙高說:“皇帝臨死前,曾召扶蘇參加葬禮的這封信,沒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這封信沒有人知道,現在胡亥手裡。決定由誰來繼位;全由胡亥和我來決定丁,你認為如何?”這是探聽的口氣。 李斯說:“這是亡國的言論,不是人臣應該議論的。”反映出李斯對趙高的不滿。但趙高早就對李斯的為人瞭如指掌,他讓李斯和蒙恬進行對比,李斯自覺不如蒙恬。於是,趙高乘機又說:扶蘇剛毅面勇敢善戰,他繼位後必將任用蒙恬為丞相,這話很能抓住李斯當時的心情。趙高接著又威脅說,現在天下實際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裡,扶蘇、蒙恬、李斯的命運也全都攥在我們的手裡。李斯見形勢不妙,就只好聽從趙高的調遣了。胡亥、趙高將秦始皇召扶蘇來咸陽送葬的書信,改為斥責扶蘇“無尺寸之功”、“不孝”的信,令他自殺;同時責備蒙恬“不忠”,也令他自殺。結果扶蘇乖乖地自殺了,蒙恬不肯自殺,後被囚禁,還是服毒而死。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胡亥繼承了帝位,開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殘忍的統治。李斯與胡亥、趙高的結合,是為了互相利用,所以後來他們之間勾心鬥角,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李斯是個不惜一切代價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比昏庸無能的胡亥,當然要高明得多。他看到了秦王朝的危機,為了儲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敢規勸胡亥。一次,胡亥責問李斯說:過去韓非曾經說過,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勞苦的,難道君王管理天下是為了受苦受累嗎?這是因為他們無能。賢人有天下,就要讓天下適應自己,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滿足,又如何治理天下呢?我想隨心所欲,而又要永遠統治天下,你李斯有什麼辦法嗎?這時,李斯的兒子李由鎮壓農民起義進軍不利,大將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責任,並譏諷李斯的無能。李斯因此心中恐懼,為得到秦二世胡亥的信任,提出一套“督責之術”。 李斯在上書中說:賢主若能厲行“督責之術”,群臣不敢不全心全意為君王服務;不能行“督責之術”的君王,如堯、舜等比百姓還辛勞,簡直是受罪。 什麼是“督責之術”呢?實際上就是嚴刑酷法和君王的獨斷專行。李斯說:“彼唯明主為能深督輕罪,夫罪輕且督深,而況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就是對臣下和百姓實行“輕罪重罰”,使人人不敢輕舉妄動。君主對臣下要實行獨斷專行,要駕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響。李斯認為,只有這樣的君主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實行“督責之術”,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牢靠。 李斯關於“督責之術”的主張,既有取寵於秦二世的一面,也有他繼承法家思想的一面。在上書中,他也是一再引申不害、韓非的話,來證實自己的看法。不過,李斯講得更加露骨而已。秦二世不顧天下百姓的反抗,採納了李斯的“督責之術”。此後,殺人多者為“忠臣”,殘忍者為“明吏”,弄得天下怨聲載道。 在李斯,趙高的慫恿下,秦二世胡亥更加奢侈腐化,胡作非為。為了鎮壓農民起義,不斷地從關中徵發人民去打仗,給人民造成極大的負擔,秦二世胡亥為了修好阿房宮,徵發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難的深淵。當時全華人民的反秦起義已經風起雲湧,為了統治階級的共同利益,李斯同右丞相去疾、將軍馮劫勸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宮,減少一些徭役。當時,秦二世正與宮女宴飲作樂,見李斯等人上書十分惱怒,下令將他們逮捕入獄。李斯在獄中多次上書,都被趙高扣留。趙高藉機說李斯與其兒子李由謀反,對李斯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李斯被迫承認謀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殺死。

  • 2 # 白同學T

    李斯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並搞出了郡縣制,可以說李斯當時的權利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在東巡的時候,秦始皇死在了路上,當時,只有趙高可以接近秦始皇,伺候在身邊,所以,秦始皇去世的時候,只有趙高在身邊,再去世前下了一個詔書,讓他的兒子扶蘇回京主持喪事,擬完詔書,沒等詔書發出去,秦始皇就死了。這個時候,趙高擔心扶蘇即位後,會削減自己的權力,於是,勸胡亥繼位,三勸胡亥後,胡亥同意了。然後,趙高找打李斯,跟李斯商量,因為李斯在當時權力是最大的,六勸李斯,李斯同意了,就這樣,篡改了遺詔,把胡亥扶上了皇位。

    胡亥一心想著享受,就把事情交個趙高處理,趙高多次找李斯,讓他因為當時天下造反的事情上詔書,並告訴李斯,等皇上有空,就通告李斯,讓他面聖。

    趙高回去後,等到秦二世玩的正開心時就讓人通告李斯,多次下來,秦二世認為李斯破會他玩樂的興致,再加上趙高的煽風點火,就對李斯的意見很大,由此趙高殺了李斯。

  • 3 # 延慶卅四年

    李斯押寶在秦公子扶蘇,但扶蘇因故沒有繼位,趙高把寶押在胡亥,押中了這麼個人,因此得以信任,被不斷加官進爵,直至做到位高權重的宰相(秦朝或秦國 ) 李斯之前與之爭權奪利,因此李斯怎麼也比不上趙高,反被趙高所腰斬。至於為什麼腰斬,可能由於它是秦的固定刑罰之一。

  • 4 # 歷史隆中對

    趙高作為一個宦官,為什麼就能動得了堂堂當朝丞相,並將其腰斬示眾?這個問題令很多人都非常困惑。但是隻要理清背後的權力關係,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就迎刃而解了。

    “後沙丘時代”:趙高站在了權力的一旁

    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聯合矯詔,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捧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同時把扶蘇逼死,並將其羽翼一一剪除,蒙恬也被迫自殺。這個時候,趙高和李斯按理來說應該是站在同一個高度,畢竟都是擁立大臣。

    但是兩個人選擇的道路是不一樣的,趙高選擇的是忽悠秦二世,儘可能地減少胡亥的政治參與度,並給予足夠的授權於趙高自己。

    但是李斯的個性使得他很難走到比較高的格局。他之前都是以卑鄙和陰謀來獲取足夠的政治地位的,害死韓非,嫉賢妒能,利慾薰心,阿諛奉承。這樣的人把柄太多了,沙丘之變就是因為趙高掐準了李斯的性格,嫉妒蒙恬,欲等高位,這樣李斯就不得不跟著趙高走了。李斯一開始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動權。

    廟堂宮鬥:玩皇權的把舔皇權的按死了

    趙高這個人很善於發現他人性格的弱點。比如李斯,心思縝密,但是嫉賢妒能,利慾薰心。為了高位可以不擇手段,而因為顧忌的東西太多,所以李斯又非常懦弱,貪生怕死。這樣的人最高的追求就只是當一個丞相而已。胡亥這個人,無能昏庸,沒有決斷力,這也是為什麼趙高要把他捧成皇帝,因為這樣的人太好控制了。

    就這樣,趙高作為皇權的衍生品,就像吸血蟲一樣把權力從胡亥的身上吸走。胡亥在宮中玩樂,每天唯一與外界聯絡的渠道就是趙高的嘴,趙高描述的世界就是胡亥認識的世界。而李斯在“後沙丘時代”,所作所為只是想穩定局勢,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李斯沒有意識到,以攻為守才是最好的防守,固步自封只會帶來死亡

    很快,趙高就盯上了這個待宰的綿羊,而李斯能做的只有苦苦上書哭嚎。不幸的是,這時候,胡亥已經聽不進其他人的話了。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如果有機會,我想再牽著黃狗,跟你一起到蔡東門去追野兔,可是哪還有這樣的機會了呀!)”73歲的李斯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殺完中興,華為會是美國下一個目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