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愛吃桃花薄荷茶的老貓

    1.銀杏    活化石(銀杏)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遠在二億七千多萬年前,銀杏的祖先就開始出現了,和當時遍佈世界的蕨類植物相比,它還是高等植物。到了一億七千多萬年前,銀杏已和當時稱霸世界的恐龍一樣遍佈世界各地,後來,絕大部分銀杏像恐龍一樣滅絕了,只在中國部分地區儲存下來一點點,流傳到現在,成為稀世之寶.銀杏是裸子植物銀杏綱惟一存留下來的一個種。現在浙江天目山一帶尚可見到野生銀杏。因此,銀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貓”之稱。   

    2.水杉   水杉為落葉、針葉大喬木。它以樹姿優美,枝葉繁茂,葉色多變而獨具一格,被列為古稀名貴植物之一,為中國一級保護植物。水杉,這個經歷了第四紀冰川浩劫的珍貴孑遺植物,它生長迅速,10年左右就高達10餘米,一般20年便可成材。水杉不僅是珍貴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廣泛的適應性,生長迅速,是優良的綠化樹種。   

    3.蘇鐵   又名鳳尾蕉,在民間俗稱鐵樹,是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在距今1億多年前,一度是地球上的主要植物類群,與當時的恐龍並駕稱雄地球。但現在絕大部分蘇鐵植物早已滅絕,只剩下蘇鐵科、蕨鐵科和澤米科共3科11屬約300種倖存下來,零星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4.大熊貓   大熊貓的歷史作為中國特有的國寶級動物--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萬年的歷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遠比人類早.據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貓最遲出現於晚中新世,它們的直系祖先是始熊貓,生活在炎熱潮溼的森林裡.在距今60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貓的發展到了它們種群的鼎盛時期,它們廣泛分佈於中國的南部、中部、西部,向北直達今天的河北境內,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群落".和它同時代的動物,由於地質與氣候的強烈簸動基本上都滅絕了,如劍齒象、劍齒虎都變成了化石,而大熊貓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主要因為它們在環境的變化中改變著自己,所以才沒有從生物圈的鏈條上消失,從而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動物活化石.  。   

    5.中華鱘   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軟骨硬鱗魚類,中華鱘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6.拉蒂邁魚   1938年12月22日,在非洲東海岸的東倫敦港附近,靠近一條小河河口的海中,當地漁民捕撈到了一條“奇怪”的魚。這條魚身長1.5米,重58公斤多,出水後只活了3個小時便死了。由於當時防腐技術不高,當該魚到達研究人員手中時,幾乎只剩下魚皮了。經研究,認為這魚應屬總鰭魚類的空棘魚亞目(Coelacanthini)。為紀念標本保管員拉蒂邁女士對標本的“慧眼相識”和精心保護,史密斯教授把這條新魚起了一個名字叫拉蒂邁魚(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1939).拉蒂邁魚的發現,立刻轟動了科學界。因為總鰭魚類分兩支,一是骨鱗魚類,一是空棘魚類,而骨鱗魚類的成員當時被認為與“從水到陸”有關。此前,人們只知道總鰭魚類的化石代表,從未見過現生標本,而今卻突然冒出了原被認為早在距今1億2千萬年前(白堊紀早期)就已絕滅了的空棘魚類的現生代表——活化石   

    7.揚子鱷   揚子鱷或稱作鼉,學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在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   

    8.蟑螂   蟑螂(Cockroach) 蜚蠊目昆蟲的俗稱,亦稱“蜚蠊”。與其他昆蟲源起於泥盆紀,為腐食動物喜晝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內。經得起酷熱及嚴寒的考驗,至今分佈相當廣泛。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於地球上。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你家櫥櫃中的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億萬年來它的外貌並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個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隻被摘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飢餓   

    9.紫蛙:紫蛙5年前在西印度被發現。專家認為,紫蛙之所以遲遲沒被人發現,是因為它們生活於地下,只會在雨季的時候現身兩週,其它時間一直過著隱身的生活。   紫蛙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尖尖的口鼻部,它屬於一個僅存於塞昔耳群島的蛙類。塞昔耳群島大約在一億年前同印度分離。   

    10.皺鰓鯊:這種鯊魚究竟在地球上存在了3.8億年,還是9500萬年,科學家仍存在分歧。迄今,人類只發現過兩條皺鰓鯊,全部是在日本海岸附近發現的,分別是19世紀末期和2007年。這兩條史前鯊魚都是由深海漁網在無意中捕到的。   

    11.侏羅紀蝦:在史密森學會科學家1975年發現侏羅紀蝦(Jurassicshrimp)之前,人們認為有10條腿、狀似龍蝦的史前蝦類早在5000萬年前就已滅絕了。在此之後,活侏羅紀蝦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12.三眼甲蟲:西伯利亞Sikhotealinia甲蟲以其獨特性填補了一個空缺已久的命名法的空白:它是一種三眼甲蟲。有些科學家認為它是幾乎所有的有翼昆蟲的祖先。   

    13.天鵝絨蟲:天鵝絨蟲(VelvetWorm)多是在南半球雨林地區發現的,它們有腿,但與其它蠕蟲不同,天鵝絨蟲還擔負著養活幼蟲的重任。天鵝絨蟲是緩步動物門(tardigrade)的近親,腿是中空的,由液體壓力支撐。在適應了陸地生活之後,天鵝絨蟲在3.6億年幾乎就沒有改變過這種生活習性。   

    14.鱷魚:鱷魚作為分佈最廣的活化石動物,自恐龍統治地球以來,它們在隨後的2.3億年裡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15.鴨嘴獸:作為相對罕見的哺乳動物活化石之一,鴨嘴獸在1.1億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被披上了神秘面紗:除了獨特的嘴部外,它們還孵卵,後足有毒刺,可刺傷攻擊者,毒液與蛇毒相近。早期博物學家將鴨嘴獸當作一種“惡作劇”也就不足為奇了。   

    16.鸚鵡螺:鸚鵡螺(Nautilus)螺旋形的外殼在古希臘被認為是完美的象徵,在5億年的進化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17.鱟:鱟屬於節肢動物,常見於大西洋海灘,俗稱三刺鱟、海怪,因其長相既像蝦又像蟹,因此人們又稱之為“馬蹄蟹”。它們的祖先最早在古生代淺水區生活。鱟在過去4.45億年同樣變化很小,是一類與三葉蟲一樣古老的動物。   

    18.火星螞蟻:Martialisheureka蟻被稱為“火星螞蟻”,是所有螞蟻最後一個共同祖先——一種地下覓食者(subterraneanforager)——的直系後代,它們的這個祖先一直在地下生活,直至1.2億年前開花植物進化,才開始到地面上活動。   

    19.腔棘魚:腔棘魚4.1億年前從化石記錄上消失——1938年有人在南非海岸抓到了一條。1999年,第二條腔棘魚在印度尼西亞水域被發現。   

    20.螳螂蝦:螳螂蝦(mantisshrimp)既非蝦,也非螳螂,在長達4億年的進化中沒有任何改變。螳螂蝦具有世界上結構最複雜的眼睛,其雙鉗獵殺獵物時的活動是動物世界中第二快的活動。研究人員湯姆·克羅寧(TomCronin)以螳螂蝦的眼睛為例說明了這種動物的獨特性:“無論什麼時候,遭遇什麼情況,它們總能擊敗對手。螳螂蝦確實是世界上一種了不起的動物。”

  • 2 # 科學旅行號

    我來講下吧。

    先說下活化石是啥意思,活化石是一般先發現化石再發現活體,或活體與確認的化石屬同一種且同時存在。

    可以模糊的叫孑遺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類似種只存在於化石中,而沒有其他現存的近似種類。

    這些種類曾經從主要的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並保留過去原始的特性。

    活化石大部分物種已經因地質、氣候的改變而滅絕,這些現存生物的形狀和在化石中發現的生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遠古祖先的原始形狀。

    且其近緣類群多數已滅絕,比較單一,進化緩慢的生物便可稱為孑遺生物或活化石。

    只有它們獨自保留下來,適應了現代的環境,生活在一個極其狹小的區域,被稱為“活化石”。

    我就說一下動物和植物吧。

    植物:銀杏、水杉、銀杉、水松、紅豆杉

    動物:國內的中華鱘,國外的始熊貓、拉蒂邁魚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說是結“秦晉之好”?不是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