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正經的軍棍
-
2 # 瘋狗的輕武
坦克對擼又不是拆坦克的唯一辦法
當時法棍的B1 2C D1之類的雖然皮厚,德國佬的37mm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擼不穿,但可以上88啊~
上不了88還有協同的閃電戰元素之一的俯衝轟啊,250/500/1000kg的彈砸坦克腦袋上想想就刺激
實在不行還有步兵摸過去丟燃燒瓶,撬蓋子,安爆炸物什麼的
-
3 # 馬卡洛夫406
首先德國的戰術更加先進,而法國的戰術還停留在一戰期間在加上德國空軍實力比法國強制空權一開始就在德軍手中裡。
在當時是裝甲兵少將的戴高樂發現德軍入侵阿登森林時行動快但縱深淺如果能從中間進攻將德國切成兩部分就可以配合英國遠征軍將德國先頭部隊包圍但當他的坦克部隊進攻時卻成為德國空軍的活靶子,當時甚至有法國裝甲兵質問我們的飛機在哪裡?
-
4 # 聯合防務
謝邀。主戰坦克這個詞是二戰之後才有的,二戰時只有輕型、中型、重型坦克的說法。德國在二戰初期閃擊歐洲用的主要還是裝備機槍的1號和裝備20毫米炮的2號輕型坦克,3號和4號中型坦克(前者負責反坦克,後者負責支援己方步兵)數量並不多。這是因為德國擴軍備戰的時間不長,如果大量裝備中型坦克,生產跟不上,也沒那麼多錢。德華人採取的戰術是“閃擊戰”,將坦克集中使用,並用俯衝轟炸機進行配合,進行空地協同作戰,快速機動尋找敵方防線的薄弱點,然後高速衝擊,撕開口子,打爛敵方防線。或者進行快速穿插,以兩翼包抄的方式對敵軍重兵集團實施合圍。而法國、英國雖然擁有很多中型和重型坦克,但沒有集中使用,而是作為支援步兵的活動堡壘分散使用,也沒有空中戰機有效支援地面部隊,結果就是分散使用的坦克被德華人粗暴的坦克叢集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給群毆了。即便是突進速度極快的隆美爾第7裝甲師遇到法軍中型和重型坦克阻擊,自己的小口徑坦克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無法對付,俯衝轟炸機支援不及,還有突發奇想的88毫米高炮平射打擊坦克。戰爭從來不是評書裡“兵對兵、將對將”的對決,而是孫子說的“兵者,詭道也”。就如古代輕騎兵取代重騎兵成為戰場主力一樣,只要戰術運用適當,技術上相對劣勢的裝備也能發揮巨大效能。(S)
-
5 # 戰爭之王
因為德華人是集中使用坦克,並且結合航空兵等其他兵種協同作戰,而法軍則主要是把坦克分配給步兵用於支援,僅有少量坦克編成了獨立的坦克部隊,因此縱使法軍坦克技術較為先進,卻最終輸給了德軍。
關於新生的裝甲兵如何使用,各國一直意見不一。而英華人福勒則認為應該建立獨立的裝甲部隊,其必將在未來發揮重大作用,而法華人戴高樂等人也信奉這個觀點,但是由於保守派等問題,法軍和英軍一樣,坦克主要還是分配給步兵,不過法軍好歹建立了少量試驗性的獨立裝甲部隊。
德軍也是吸收了富勒等人的理論,其中古德里安就深受富勒的理論影響,努力遊說德軍高層,有效的推動了德國裝甲部隊的發展步伐,最終德軍在30年代建立了3個最初的獨立裝甲師。雖然德軍很多人也不看好獨立的裝甲部隊,但是好歹給了其嘗試的機會,在波蘭戰役中裝甲部隊表現搶眼,這才有了閃電戰的基本樣式。
在法國戰役中,德軍的裝甲兵已經極為成熟,雖然主要是二號三號這樣的輕型坦克,但是憑藉著戰術的優勢,完全可以擊敗法軍的坦克。而至於實在解決不了的坦克,就藉助友軍支援了。比如在阿拉斯,英軍的瑪蒂爾達等坦克皮粗肉厚,德軍坦克接連被擊毀,在這個緊要關頭隆美爾命令防空炮部隊用88高射炮消滅敵軍坦克,最終這次英軍威脅巨大的攻勢就被粉碎了。
不過法軍的坦克效能確實不錯,因此法國戰敗後其坦克被德軍大量使用,哪怕在1944年盟軍登陸後,這些坦克還在被繼續使用。
-
6 # 袁載譽
摘要:原因“千奇百怪”,但是有一個決定性的核心——戰術思維的落後。當時法國雖然有坦克,但是在“支援火炮”的定義下,分散在了數百萬的步兵大軍中,很難數十輛坦克同時在一個區域互為犄角的作戰。德國則相反,它們成立獨立裝甲部隊編制,坦克不再是步兵的補充。而是大規模集中使用,化身成利刃衝刺,在坦克比人腿快的速度、遠大於人力的火力加持下,重重的刺破敵人的防線。
1940年正當英法聯軍想著如何懲戒“德國入侵波蘭”的行為之時,德華人先發制人,給了他哥倆當頭一棒子。5月10日,由德國老將馮·倫德施泰特、馮·博克、馮·勒布率領百萬級德軍,以阿登山地區的奇襲為突破口對英法大軍進行猛烈的進攻。
由於這場戰爭中德國大規模的使用坦克作戰,並打出了“閃電戰”的名號,在慣性思維的引導下,致使很多軍迷誤認為當時的德國坦克技術肯定“特別棒”。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 ,坦克最早的誕生國是英國和法國,英國在1916年造“馬克”Ⅰ型坦克、法國緊隨其後於1918年生產出雷諾FT-17坦克。
當英法將坦克搬上戰場,面對這碩大的“鋼鐵怪物”,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軍幾乎束手無策,戰場上1輛英法坦克俘虜成十上百德軍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在坦克這件武器的研發上,德國相對於英法來說是後進生。
德國打響二戰之前,它的直接目標法國軍方,已經開始列裝夏爾B1坦克,該坦克是由“法國裝甲兵之父”埃司丁將軍1920年7月提議研發。
由於設計初衷是作為替代之前所有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超時代”武器,在火力上B1坦克可謂下足了功夫,成品不但標配備彈50發47毫米SA34的高速炮,、備彈77發的75毫米ABSSA35榴彈炮。
還裝上近戰支援用的備彈4800發2×7.5毫米Reibel機槍,真正的在火力這個角度成為移動的“吐火舌”魔鬼。與之相對的德國這方,主力的坦克被稱為一號坦克、二號坦克。
首先一號坦克,主力火力輸出是兩門7.92毫米MG13機槍,並沒有配備火炮,至於2號坦克,雖然配備了火炮,但是是一門小口徑的20mm機關炮,跟法國B1的75毫米榴彈炮比完全是上不了檯面的“小朋友”。
與此同時從二戰前期個別的小規模對抗實戰來看,法國的B1坦克幾乎是“秒殺”德國坦克,目前網路流傳最廣的戰例,發生在1940年4月16日的德法邊境。
法國B1坦克曾在戰友的掩護下,用自己碩大的75毫米榴彈炮,幹掉了2輛4號坦克、11輛三號坦克以及2門37mm反坦克炮。
綜上可見從火力資料角度來看,德國閃擊法國之前,法國的坦克絕對能夠秒殺同時期的德國坦克。而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目前相關部門披露的資料顯示,在德國和法國交戰之前,法國坦克在數量上也能夠“碾壓”德國。
戰前法國各種型號的坦克加在一起約有3250輛坦克,而反觀德國只有約2439坦克,足足少了800餘輛。然而尷尬的是,法國擁有更好、更多的坦克情況下,竟被德國更差、更少的坦克在1940年6月22日滅了國。
至於為什麼會被滅?原因“千奇百怪”,但是有一個決定性的核心——戰術思維的落後。當時法國雖然有坦克,但是在“支援火炮”的定義下,分散在了數百萬的步兵大軍中,很難數十輛坦克同時在一個區域互為犄角的作戰。
德國則相反,它們成立獨立裝甲部隊編制,坦克不再是步兵的補充。而是大規模集中使用,化身成利刃衝刺,在坦克比人腿快的速度、遠大於人力的火力加持下,重重的刺破敵人的防線。
法國1輛坦克很強,德國就用“千千萬萬”的坦克群毆,雙拳難敵四手之下,法國就淪陷了。
-
7 # 不正經的軍棍
德國坦克雖說不如法國,但是德國戰術先進。
法國戰役中,法軍裝備的是夏爾、哈奇開斯坦克,這些坦克,相較於德國的2號3號坦克,還是非常不錯的。無論是裝甲厚度,還是火力密度,都要遠遠好於德國。
二戰中,坦克還是像一戰時期那樣,作為支援武器存在,坦克就和機槍一樣,分散在各個部隊。而德國的思想就是非常先進了,德華人把坦克放在了一起,組建了裝甲師裝甲軍,進行閃電戰。
當時法國還裝備了一戰時期的2C超重型坦克,對德華人狂轟濫炸,打的德國鬼子懷疑人生。結果,德華人把88炮弄了過來,2C被暴揍一頓。
德軍在阿登森林突破的時候,總共十個裝甲師,而對面的法軍三個裝甲師,根本沒有抵抗力量。法軍和德軍在比利時對決,雙方都投入了幾個裝甲師,而法國依舊打敗了,敗在哪?空軍。
閃電戰
閃電戰,並不是只有坦克的戰鬥,閃電戰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斯圖卡。德軍的閃電戰,簡單來說,就是斯圖卡在上面開路,德國的坦克群在下面突擊。而沒有斯圖卡,德軍的閃電戰立馬打折扣,至少一半。
這是最典型的飛機坦克協同作戰,這種立體化作戰,思想到現在都在用。而且,閃電戰被稱作窮人的戰爭,德軍坦克質量數量都不佔優的情況下,集中優勢,打擊敵軍。
德軍贏,不是贏在裝備上,而是戰術先進,德軍的閃電戰主體思想,放在現代,依舊不過時。
-
8 # 瘋狗的輕武
坦克對擼又不是拆坦克的唯一辦法
當時法棍的B1 2C D1之類的雖然皮厚,德國佬的37mm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擼不穿,但可以上88啊~
上不了88還有協同的閃電戰元素之一的俯衝轟啊,250/500/1000kg的彈砸坦克腦袋上想想就刺激
實在不行還有步兵摸過去丟燃燒瓶,撬蓋子,安爆炸物什麼的
-
9 # 馬卡洛夫406
首先德國的戰術更加先進,而法國的戰術還停留在一戰期間在加上德國空軍實力比法國強制空權一開始就在德軍手中裡。
在當時是裝甲兵少將的戴高樂發現德軍入侵阿登森林時行動快但縱深淺如果能從中間進攻將德國切成兩部分就可以配合英國遠征軍將德國先頭部隊包圍但當他的坦克部隊進攻時卻成為德國空軍的活靶子,當時甚至有法國裝甲兵質問我們的飛機在哪裡?
-
10 # 聯合防務
謝邀。主戰坦克這個詞是二戰之後才有的,二戰時只有輕型、中型、重型坦克的說法。德國在二戰初期閃擊歐洲用的主要還是裝備機槍的1號和裝備20毫米炮的2號輕型坦克,3號和4號中型坦克(前者負責反坦克,後者負責支援己方步兵)數量並不多。這是因為德國擴軍備戰的時間不長,如果大量裝備中型坦克,生產跟不上,也沒那麼多錢。德華人採取的戰術是“閃擊戰”,將坦克集中使用,並用俯衝轟炸機進行配合,進行空地協同作戰,快速機動尋找敵方防線的薄弱點,然後高速衝擊,撕開口子,打爛敵方防線。或者進行快速穿插,以兩翼包抄的方式對敵軍重兵集團實施合圍。而法國、英國雖然擁有很多中型和重型坦克,但沒有集中使用,而是作為支援步兵的活動堡壘分散使用,也沒有空中戰機有效支援地面部隊,結果就是分散使用的坦克被德華人粗暴的坦克叢集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給群毆了。即便是突進速度極快的隆美爾第7裝甲師遇到法軍中型和重型坦克阻擊,自己的小口徑坦克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無法對付,俯衝轟炸機支援不及,還有突發奇想的88毫米高炮平射打擊坦克。戰爭從來不是評書裡“兵對兵、將對將”的對決,而是孫子說的“兵者,詭道也”。就如古代輕騎兵取代重騎兵成為戰場主力一樣,只要戰術運用適當,技術上相對劣勢的裝備也能發揮巨大效能。(S)
-
11 # 戰爭之王
因為德華人是集中使用坦克,並且結合航空兵等其他兵種協同作戰,而法軍則主要是把坦克分配給步兵用於支援,僅有少量坦克編成了獨立的坦克部隊,因此縱使法軍坦克技術較為先進,卻最終輸給了德軍。
關於新生的裝甲兵如何使用,各國一直意見不一。而英華人福勒則認為應該建立獨立的裝甲部隊,其必將在未來發揮重大作用,而法華人戴高樂等人也信奉這個觀點,但是由於保守派等問題,法軍和英軍一樣,坦克主要還是分配給步兵,不過法軍好歹建立了少量試驗性的獨立裝甲部隊。
德軍也是吸收了富勒等人的理論,其中古德里安就深受富勒的理論影響,努力遊說德軍高層,有效的推動了德國裝甲部隊的發展步伐,最終德軍在30年代建立了3個最初的獨立裝甲師。雖然德軍很多人也不看好獨立的裝甲部隊,但是好歹給了其嘗試的機會,在波蘭戰役中裝甲部隊表現搶眼,這才有了閃電戰的基本樣式。
在法國戰役中,德軍的裝甲兵已經極為成熟,雖然主要是二號三號這樣的輕型坦克,但是憑藉著戰術的優勢,完全可以擊敗法軍的坦克。而至於實在解決不了的坦克,就藉助友軍支援了。比如在阿拉斯,英軍的瑪蒂爾達等坦克皮粗肉厚,德軍坦克接連被擊毀,在這個緊要關頭隆美爾命令防空炮部隊用88高射炮消滅敵軍坦克,最終這次英軍威脅巨大的攻勢就被粉碎了。
不過法軍的坦克效能確實不錯,因此法國戰敗後其坦克被德軍大量使用,哪怕在1944年盟軍登陸後,這些坦克還在被繼續使用。
-
12 # 袁載譽
摘要:原因“千奇百怪”,但是有一個決定性的核心——戰術思維的落後。當時法國雖然有坦克,但是在“支援火炮”的定義下,分散在了數百萬的步兵大軍中,很難數十輛坦克同時在一個區域互為犄角的作戰。德國則相反,它們成立獨立裝甲部隊編制,坦克不再是步兵的補充。而是大規模集中使用,化身成利刃衝刺,在坦克比人腿快的速度、遠大於人力的火力加持下,重重的刺破敵人的防線。
1940年正當英法聯軍想著如何懲戒“德國入侵波蘭”的行為之時,德華人先發制人,給了他哥倆當頭一棒子。5月10日,由德國老將馮·倫德施泰特、馮·博克、馮·勒布率領百萬級德軍,以阿登山地區的奇襲為突破口對英法大軍進行猛烈的進攻。
由於這場戰爭中德國大規模的使用坦克作戰,並打出了“閃電戰”的名號,在慣性思維的引導下,致使很多軍迷誤認為當時的德國坦克技術肯定“特別棒”。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 ,坦克最早的誕生國是英國和法國,英國在1916年造“馬克”Ⅰ型坦克、法國緊隨其後於1918年生產出雷諾FT-17坦克。
當英法將坦克搬上戰場,面對這碩大的“鋼鐵怪物”,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軍幾乎束手無策,戰場上1輛英法坦克俘虜成十上百德軍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在坦克這件武器的研發上,德國相對於英法來說是後進生。
德國打響二戰之前,它的直接目標法國軍方,已經開始列裝夏爾B1坦克,該坦克是由“法國裝甲兵之父”埃司丁將軍1920年7月提議研發。
由於設計初衷是作為替代之前所有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超時代”武器,在火力上B1坦克可謂下足了功夫,成品不但標配備彈50發47毫米SA34的高速炮,、備彈77發的75毫米ABSSA35榴彈炮。
還裝上近戰支援用的備彈4800發2×7.5毫米Reibel機槍,真正的在火力這個角度成為移動的“吐火舌”魔鬼。與之相對的德國這方,主力的坦克被稱為一號坦克、二號坦克。
首先一號坦克,主力火力輸出是兩門7.92毫米MG13機槍,並沒有配備火炮,至於2號坦克,雖然配備了火炮,但是是一門小口徑的20mm機關炮,跟法國B1的75毫米榴彈炮比完全是上不了檯面的“小朋友”。
與此同時從二戰前期個別的小規模對抗實戰來看,法國的B1坦克幾乎是“秒殺”德國坦克,目前網路流傳最廣的戰例,發生在1940年4月16日的德法邊境。
法國B1坦克曾在戰友的掩護下,用自己碩大的75毫米榴彈炮,幹掉了2輛4號坦克、11輛三號坦克以及2門37mm反坦克炮。
綜上可見從火力資料角度來看,德國閃擊法國之前,法國的坦克絕對能夠秒殺同時期的德國坦克。而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目前相關部門披露的資料顯示,在德國和法國交戰之前,法國坦克在數量上也能夠“碾壓”德國。
戰前法國各種型號的坦克加在一起約有3250輛坦克,而反觀德國只有約2439坦克,足足少了800餘輛。然而尷尬的是,法國擁有更好、更多的坦克情況下,竟被德國更差、更少的坦克在1940年6月22日滅了國。
至於為什麼會被滅?原因“千奇百怪”,但是有一個決定性的核心——戰術思維的落後。當時法國雖然有坦克,但是在“支援火炮”的定義下,分散在了數百萬的步兵大軍中,很難數十輛坦克同時在一個區域互為犄角的作戰。
德國則相反,它們成立獨立裝甲部隊編制,坦克不再是步兵的補充。而是大規模集中使用,化身成利刃衝刺,在坦克比人腿快的速度、遠大於人力的火力加持下,重重的刺破敵人的防線。
法國1輛坦克很強,德國就用“千千萬萬”的坦克群毆,雙拳難敵四手之下,法國就淪陷了。
-
13 # 客矢解
德國在閃擊西歐和巴巴羅薩行動中使用的坦克多是二號20mm炮,三號37mm短管炮及四號短管75mm火炮。而車重都不超過30噸,大多隻有二十噸左右,是很輕的。不過只有二號被稱為輕型坦克。
其次,除了二號坦克的改裝空間比較小,由其底盤改裝的裝甲車比如二號突擊炮是支援步兵的,本質上沒有當作反坦克炮使用。只是因為其有150mm炮具有這種能力。反觀三號和四號可以安裝更大口徑和長身管火炮,例如三號可以換裝50mm長身管坦克炮,和改裝為自行火炮底盤,四號坦克可以安裝36倍或40倍徑的坦克炮。雖然這是遇到T-34危機以後的事了,不過因此稱其為中型坦克倒也可以。(火炮夠用,同型坦克可以應付)
三號比四號更輕但是仍然可以增加附加裝甲
當時在西歐德軍的坦克實質上並沒有佔多大優勢,英法聯軍的坦克不僅有中坦還有重坦,例如法軍的B-1重型坦克德軍的短管炮只能從散熱器的打擊才能癱瘓。不過要付出代價。而且B-1火炮的穿深足以癱瘓德軍坦克。
四號坦克早期使用短管炮
但是這是相對的。德軍後來使用88mm炮發射穿甲彈足夠做到消滅行動緩慢的法軍重型坦克。而且除了重型坦克,法軍的輕型,中型坦克火炮危力,穿深不足以對抗德軍的輕中型坦克,基本只能打斷德軍坦克的履帶。從總體實力上來看,德軍使用狼群戰術,英法聯軍在戰略失誤中是有大機率失敗,而且德軍地面非裝甲部隊數量遠遠超過在比利時盧森堡的聯軍,(法軍大部軍隊在本土馬其諾防線周圍)德軍在比利時繞到法軍後面,這才有了法軍失敗投降。
B-1重型坦克有更優秀的裝甲
究其原因,還是英法聯軍戰略戰術落後,把優勢在短時間都喪失了。
-
14 # 戰略論
雖然在坦克的質量和數量上德軍都不如英法聯軍,但是在坦克戰術和訓練上德軍則遠遠的超過了英法,德軍已經將坦克編組到了裝甲叢集一級,並且經過波蘭戰役的歷練,德軍裝甲部隊對於新型裝甲戰術已經非常熟練,再加上德軍空軍和裝甲部隊之間的空地協同作戰,英法聯軍的裝甲部隊根本無法抗衡。
事實上英法聯軍的裝甲部隊只編組到了師一級,雖然他們也集中了一批裝甲師在比利時一線,但是並沒有進行過師以上的坦克協同作戰的訓練,這使得他們對於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4個裝甲師組成)無法發起統一的強有力的反擊,各個裝甲師分別各自投入戰鬥,協同可言,最終被德軍裝甲部隊各個擊破,在每次坦克戰中德軍都擁有著數量上的優勢,而且再加上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協助,許多聯軍的裝甲部隊在進行編組或者向前開進時便已經被德軍的俯衝轟炸機給打散了。
在戰略上,由於聯軍的大部分裝甲師和機械化師都部署在北翼的比利時一線,在德軍對荷蘭、比利時展開大規模的轟炸和地面進攻後,聯軍最高統帥部便直接將其機械化部隊投入比利時並向東挺進。而德軍在這裡的進攻只是佯攻,決定性的進攻放在了中路的阿登地區,那裡的聯軍都是新組建的二線步兵師,缺乏反坦克炮,更沒有坦克,所以被德軍所輕易突破並向縱深發展,直取比利時境內聯軍主力的後方而去,此前進入比利時境內的聯軍主力無異於在主動進入德軍的包圍圈內。
所以導致英法聯軍失敗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對德軍主要進攻方向的判斷錯誤,而他們的機械化部隊又不具有快速反應的能力,包括其統帥機構在內仍舊保留在一戰那種近乎靜止的戰略思維,無法在現代化的戰爭應變自如,幾乎所有的命令和行動都比德軍慢!
回覆列表
德國坦克雖說不如法國,但是德國戰術先進。
法國戰役中,法軍裝備的是夏爾、哈奇開斯坦克,這些坦克,相較於德國的2號3號坦克,還是非常不錯的。無論是裝甲厚度,還是火力密度,都要遠遠好於德國。
二戰中,坦克還是像一戰時期那樣,作為支援武器存在,坦克就和機槍一樣,分散在各個部隊。而德國的思想就是非常先進了,德華人把坦克放在了一起,組建了裝甲師裝甲軍,進行閃電戰。
當時法國還裝備了一戰時期的2C超重型坦克,對德華人狂轟濫炸,打的德國鬼子懷疑人生。結果,德華人把88炮弄了過來,2C被暴揍一頓。
德軍在阿登森林突破的時候,總共十個裝甲師,而對面的法軍三個裝甲師,根本沒有抵抗力量。法軍和德軍在比利時對決,雙方都投入了幾個裝甲師,而法國依舊打敗了,敗在哪?空軍。
閃電戰
閃電戰,並不是只有坦克的戰鬥,閃電戰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斯圖卡。德軍的閃電戰,簡單來說,就是斯圖卡在上面開路,德國的坦克群在下面突擊。而沒有斯圖卡,德軍的閃電戰立馬打折扣,至少一半。
這是最典型的飛機坦克協同作戰,這種立體化作戰,思想到現在都在用。而且,閃電戰被稱作窮人的戰爭,德軍坦克質量數量都不佔優的情況下,集中優勢,打擊敵軍。
德軍贏,不是贏在裝備上,而是戰術先進,德軍的閃電戰主體思想,放在現代,依舊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