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花一九二七年秋

    甘地一生可謂是爭議諸多,比如他常常和少女裸睡。還和他的侄女裸睡,為了控制慾望!想達到某種境界,或者是因為宗教的原因。他之所以在印度成為神一般的存在。主要還是因為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使印度獲得獨立解放…

    1930年,印度殖民當局制定了《食鹽專營法》,大幅度提高食鹽的價格和稅收,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在這種形勢下,甘地毅然領導了“食鹽進軍”的鬥爭。

    1930年3月12日,甘地在阿麥達巴德發動 “食鹽進軍”, 揭開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序幕。甘地於4月5日到達丹地海濱,自制食鹽——全國各地紛紛響應 ,一些地區發生了自發的反英武裝鬥爭,有白沙瓦起義和紹拉普爾起義。

    1931年,甘地和印度總督歐文在德里談判。3月雙方簽訂了“德里協定”:該協定規定國大黨停止不合作運動,停止抵制英國貨物;英國允許國大黨派代表參加圓桌會議,允許沿海地區人民自制食鹽,釋放無暴力行為的政治犯。 9月,英國政府拒絕了甘地的自治要求。

    1934年4月甘地宣佈停止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5月,國大黨批准了甘地關於無條件終止不合作運動的宣告。該運動倡導民眾自制食鹽是正確的,但透過自制食鹽以實現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不符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目的。

  • 2 # 第一渣渣輝

    雖然說聖雄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甚至某種程度上有點荒誕,但是他為印度所留下的文化財富確實鼓勵了很多人。

    食鹽進軍其實是個很有趣的事,甘地其實很少吃鹽,但是1930年食鹽被當局壟斷,食鹽價格飆升,愛國的甘地作為精神領袖,主動帶著教徒在大夏天去海邊,他的做法很簡單,在海邊煮鹽,啥時候答應壟斷結束啥時候回去,走了二十多天終於到地方了,這一路走一邊宣傳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也就自作自受,偏偏聖雄是個聖人,引來了各大媒體的報道,甘地說了,除非你們讓印度人民獲得自由,好好吃鹽,我就不煮鹽了,這一報道引發了全國愛國印度人的集體抗議和暴動,開始反抗甚至武裝起義,,後來當局被迫放了逮捕的人,取消了壟斷,這事才結束

  • 3 # 張慌的小包子

    對於19世紀的印度來說,鹽不是一種調味品,鹽是一個民族的骨氣,是反抗殖民者的手段。

    鹽有多重要?

    我們現在有個單詞,salary(薪水)就是源於salt(鹽),原因在於古羅馬帝國時,軍隊以鹽來支付士兵薪水。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古代,統治者實行食鹽壟斷,從而控制人民。鹽的重要性決定了它具有特殊的意義。

    英國的殖民政策

    19世紀的印度被英國所殖民,英國也實行食鹽壟斷專營,禁止印度人民私自制鹽,這使無數的鹽業工人失業、民怨鼎沸,形成了可怕的社會危機,可以說,英國的食鹽政策釀成了嚴重的惡果。在此背景下,印度展開了波瀾壯闊的民族獨立運動。

    甘地領導“鹽路長征

    聖雄甘地為了領導印度人民採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反抗殖民者,決定以抵制英國食鹽為鬥爭手段。他率領印度人民在海邊煮鹽,發動對《食鹽法》的文明不服從運動。

    20世紀30年代,甘定領導並完成了著名的鹽路長征,他們不顧炎炎烈日,徒步走向380公里開外的海邊鹽場,食鹽長征的隊伍逐漸壯大,從出發時的78人發展為數千人之眾。面對印度洋,甘地站在海水中為印度進行祈禱:“除非印度獲得自由,當局不再實行《食鹽專營法》,否則,就永遠住在海邊。”甘地這一壯舉給了英國殖民者致命一擊。

    綜上所述,鹽路長征是甘地發起的印度獨立運動中最具代表性的行動,使印度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邁出了重要一步。

  • 4 # 原yuan也

    1930年4月6日,甘地在丹地海邊俯身抓起一把食鹽。這是他事業中最精彩的一個鏡頭,後來甘地抓起的第一把鹽被拍賣到1600盧比。

    作為現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飯時用鹽做調味劑,其實鹽對古代老百姓的意義更像冰箱對現代人的意義。

    鹽是儲存菜、肉、魚、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為這些食物容易腐爛變質,不像穀類一樣可以長期儲存。但如果用鹽醃成鹹菜(酸菜)、火腿、鹹魚、乳酪製品,就可以儲存數月甚至數年。

    古代內陸的人吃不到海魚,但是做成鹹魚就可以運往內陸。農業地區的人吃不到北方草原的奶製品,但是用鹽可以加工成乳酪運往南方。中原腹地的人也可以把牛肉曬成鹹牛肉乾運往四方。

    商人的遠距離貿易運輸過程無意間構建了複雜的物流和資料交換網路,商人、貨物和資訊就是網路裡傳送的報文。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貿易交換網路可以極大促進工商業的繁榮。而工商業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力要遠遠強於單純的農業經濟。因為貿易不僅可以創造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思想的交流、物種的交換、商業的創新、制度的創新和科學技術的創新,實現國家系統的全面升級。

    在歷史上,從絲綢之路、香料貿易、大航海時代、到現在的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無一例外都激發了社會的大幅度的進步。

    糧、鹽、布、鐵、畜是古代貿易的主體。鹽是第二大宗的商品,所以在古代,盛產魚鹽的地方就非常適合發展工商業貿易,這些地區在經濟上也遠比單純的農業地區發達。

    毛澤東曾說“寧失延安、不丟鹽灣”,就是指鹽是革命的命根子。

    不得不承認,印度的獨立與甘地有關,人們在紀念甘地的同時,也會回望印度的獨立之路。雖然印度沒有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就從英國殖民下獨立出來,但印度獨立過程中沒有經歷戰爭洗禮,因此一些清醒的印度人開始有所反思。

    當然反思與紀念甘地並不矛盾,畢竟印度獨立後的印巴戰爭與甘地關係不大,是英國殖民留下的惡果。特別是印度國內的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水火不容的矛盾,讓人們更加懷念甘地所倡導的民族和解之路。因此,甘地在印度心中地位就是一個“指路明燈".

    甘地從小研讀印度教典籍,他把“逢惡報以善,用德報以怨"作為一生座右銘。

    甘地按照自己的座右銘一直在抗爭著,他反對暴力,奉行非暴力,即使自己的生命也不更改,因此他受到印度民眾和一些國家推崇。甘地的事蹟還被拍過電影,現在一些國家的公園還有甘地的雕像。

    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與甘地關係很深,雖然尼赫魯並不是全部肯定甘地的非暴力理論,但他認為甘地是一位“活著的真理之光,並永放光芒"。就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評價甘地說: "後人幾乎不會相信,世界上竟活著像他這樣一個血肉之軀”, “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

    他的偉大不只在於領導一個民族解放運動,他調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希望團結一致對外。他個人精神和思想也足以稱之偉大。

  • 5 # 小云分享

    鹽作為現在飯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份子,在過去更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著世界歷史的程序。而對於現在稀鬆平常就能買到的鹽,對於古時來說那可是非常貴重的。

    在古代,鹽無法自然生長,而是需得要深度加工或者經由商販之手才能得到。鹽不僅僅在當時作為一種調味品,由於其凝固蛋白質的殺菌作用,更充當了冰箱的角色,負責醃製儲存肉類。這使得肉類得以進行長途貿易。生產魚鹽的地區,在經濟上就遠比單純的農業地區發達。

    武王平定商紂之後,將東夷所屬之地的營丘封給了他。此後姜子牙藉助這條天然的黃金水道,大興魚鹽業,並發展起來其它的貿易,乘借積攢下來的財富依靠其所建立起的大範圍貿易系統,迅速地崛起成為了東方第一大都市。

    同樣依靠鹽發家致富的,還有一個威尼斯,這座水上之城,其經濟的發展與關於鹽的貿易密不可分。

    中國曆朝歷代都會利用對鹽的壟斷來積聚財富、充實國庫,以應對戰爭所帶來的鉅額消費。在戰爭時期,人體缺鹽就無法支援身體的正常運作,無法去打仗。在18世紀的俄法戰爭在戰爭後期撤退時,法軍就因為缺鹽死了不少人。

    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時期,南方港口被封鎖,食物無法用鹽儲存,導致了饑荒蔓延。由此北方逐漸主導了這場戰爭。在戰爭中,沒有鹽的一方,勢必會失敗,這也體現出鹽相當的重要性。

    因此也發生了為鹽而開展的戰爭。在法國大革命之前,高昂的鹽稅令巴黎人民不堪重負,因抗拒鹽稅,十八世紀末的法國每年有上千人被處死。抗議鹽稅也成為了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

    1930年的印度,英國殖民者制定和頒佈了食鹽專營法。此法規定,人們只能到政府指定的食鹽專賣店買鹽,並且有重稅隨行。任意抬高鹽稅引起了當地人民的強烈抗議。而甘地為了突破如此禁令更是跋涉二百四十公里到海邊撈水凝鹽。這個動作被視為印度獨立運動和甘地非暴力鬥爭的重要節點。

    而在中國,許多農民戰爭的領頭人物都是一些私鹽販子,因此元末農民戰爭也被叫作是一場私鹽販子之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軸可以規定左為正方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