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枝梅1997

    母豬在其生產前後、及生產中都做好消毒工作。仔豬生產後3周左右進行第一次豬瘟疫苗注射,一個月後做好口蹄疫、副傷寒等疾病的免疫工作。在母豬生產前20天左右的時候開始進行,然後在仔豬斷奶後進行一次。

    1、環境消毒

    母豬在其生產前後、及生產中都做好消毒,要注意控制好進入豬場的人員、車輛,在其進入豬舍前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攜帶病菌影響母豬的生長。每轉走一批母豬都要對產房進行徹底消毒,空欄一週左右後再轉入母豬。在母豬進入生產期後要帶豬消毒兩次,消毒劑要使用對母豬危害小的藥物,準備兩種以上,增強消毒力度。

    2、免疫注射

    在仔豬生產後3周左右時,要進行第一次的豬瘟疫苗注射。一個月後做好口蹄疫、副傷寒等疾病的免疫。兩個月時要進行第二次的豬瘟免疫,也要注意做好豬丹毒、肺疫等各種流傳病的防治。

    3、及時驅蟲

    在養殖母豬時要根據驅蟲流程做好驅蟲計劃,定期驅蟲不僅能夠增強豬群的免疫能力,還能夠預防各種疾病。在母豬生產前20天和仔豬斷奶後各進行一次,要注意選擇效果好、毒性低的驅蟲藥。

  • 2 # 武安老尹

    1、選種必須是優質高產母豬。2、做好育種生產,淘汰低劣母豬。3、精心飼養,圈舍必須是空調房,吃的是商品糧。做好預防滅病。4、保持年產3窩仔豬,每窩產仔13-16頭,育成活率百分百。

  • 3 # 楊伯虎點蚊香

    1、對每頭母豬統一進行疫病防疫、指導建檔立卡戶統一標準進行飼養;統一飼料供給,根據母豬不同的生理階段(生長、空懷、懷孕、哺乳等階段)統一提供不同的飼料和飼料量,促進母豬按時發情排卵配種。

    2、養殖培訓、防疫責任、激勵獎勵等措施。

    3、做好技術保障服務,開展防疫、飼養、配種、仔豬護理技術等培訓。

    4、做好責任管理服務,將責任落實到人,實現死亡率降低,產仔率提高。

    5、能繁母豬實行週報制、一豬一檔,詳細記錄母豬生長情況,並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及時分析解決問題。

  • 4 # 巧男強哥

      1.努力提高母豬產仔率、成活率

      (1)精心餵養好母豬。在正常餵食情況下,於母豬斷奶後3天至發情期內,每天每頭母豬飼餵複合維生素B、胡蘿蔔素各400毫克、維生素E 200毫克,配種後劑量減半,再連喂3周,每胎可多產仔2~3頭。母豬妊娠的早期診斷,在母豬配種後3周~4周時,用拇指和食指按壓其第9胸椎至第2腰椎之間的腰背部,如脊背略微弓起者即受孕,脊背凹者即未受孕。

      (2)促使母豬在春秋分娩。母豬分娩人為安排在春、秋季,避免嚴寒冬季和炎熱夏季對仔豬成活的影響,可提高仔豬成活率,實現兩年產五胎。即把第一胎安排在11~12月配種,次年3~4月產仔;第二胎安排在5~6月配種,9~10月產仔。

      (3)控制母豬夜間產仔。首先,要做好母豬預產期的推測。母豬正常妊娠期為108~120天,平均114天。推算母豬預產期的方法是:配種日期加3個月3周又3天共計114天。假如母豬配種日期是4月20日,預產期則為4+3=7(月),20+21(3周)+3(天)=44天,即為8月13日。其次是在母豬臨產前1~2天(即妊娠後112~113天)的上午8~9點,於母豬頸部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注射液1~2毫升,可使98.2%的母豬在次日白天分娩,從而有利於飼養員接生護理,提高仔豬成活率。

      (4)做好假死仔豬的搶救工作。有的仔豬出生後可能停止呼吸,但臍部仍有跳動,即視為假死。此時,應立即擦淨仔豬口鼻內的黏液,頭部置於軟墊草上,將臍帶於20~30釐米處剪斷,一手捏臍帶末端,另一手自臍帶末端捋動,每秒鐘一次,連續60次左右,可使仔豬呼吸逐漸恢復正常。

      2.抓好仔豬病的預防和豬舍的衛生養豬戶從一開始起,即仔豬買進欄,就應以預防為主,先是接種疫苗,預防豬瘟。在此基礎上,做到:

      (1)保持豬舍的潔淨和衛生。這是養好豬的前提,豬舍應用水泥地坪,做到裡高外低,以利排尿,豬舍應每天清洗,圈內不留糞尿。

      (2)夏秋季豬舍實行驅除蚊蠅。可用新鮮苦楝樹葉0.5千克左右,用細繩把樹葉從柄部捆在一起,蘸上按3∶7的柴油與水混合液,每4~6平方米豬圈懸掛2~3把,5~7天更換一次,可有效驅除蚊蠅。

      (3)冬春季在豬圈墊幹稻草或鋸木屑。天氣變冷後,可於豬圈內鋪墊一層10釐米厚的鋸木屑或幹稻草,保持欄內乾燥,提高室溫,降低因受冷增加豬體能量消耗,促進豬的生長。

      3.精心搞好仔豬和肥育豬的餵養

      養豬飼餵日糧應根據需要確定。總的原則是:按照豬的生長規律,前期餵飽,中期不弔架,後期限飼。

      (1)注重仔豬的餵養。哺育仔豬日喂6~8次,斷奶仔豬喂5~6次,肥育豬喂3次,每次喂料間隔時間應一致。仔豬20~30日齡體重達到7.5千克時,應及時閹割。仔豬斷奶時間應為45~50日齡,可採用一次斷奶、分批斷奶、逐漸斷奶等方法,加強斷奶仔豬的飼養,做到場所和飼料不變,飼養條件和環境逐步過渡。否則,斷奶不當易導致掉膘,甚至死亡。

      (2)肥育豬應喂乾溼料。豬食的料水比應按1∶1配比,並另設水槽,任豬自由飲用。另外給豬餵食“石硫鹽”,促其長膘。方法是:取生石灰粉、硫磺粉、食鹽各500克,先將食鹽炒黃,然後加入生石灰粉炒10分鐘,冷卻至不燙手時再加放硫磺粉混合即成。25千克以下的豬每天每頭喂5~8克;25千克以上的豬每天每頭喂10~20克,每月可使豬同比增重5~11千克。

      (3)把握好肉豬理想的出欄時間。豬體重達到100~110千克時出欄最為適宜(即6月齡左右)。

  • 5 # 草木七舍

    這個問題很有實際意義,同一個母豬品種,不同的飼養管理方式,會有不一樣的效益。今天我站在散養母豬戶的角度,和比較規範的母豬場相比較,有哪些不同的母豬飼養管理方法,就知道如何讓母豬增收的重點。

    母豬散養戶對母豬增收可以說大多數沒有這個概念,基本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狀態。我只見過極少數的養豬戶和區域性養豬發達地區參照規模豬場的飼養管理方法,就與順其自然的母豬飼養方式有不同的養豬效益。你怎麼對待母豬,母豬就怎麼對待你,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我們先從母豬增收的幾個重要觀念來看:後備母豬、懷孕母豬、哺乳母豬的飼料問題;出生豬仔平均數、平均體重、豬仔斷奶時間、斷奶體重、母豬年產仔胎數、斷奶後母豬返情配種天數、母豬使用年限等這些指標,有沒有一個明確的參考指標?如果沒有或者少有,那麼母豬增收就是一句空話了。

    1.飼料選擇或者飼養方式大不同:

    散養:母豬懷孕或懷孕前期還存在粗放飼養的觀念,捨不得給母豬喂好的飼料,只有懷孕後期和帶豬仔時才新增飼料,或者選擇飼料不是母豬專用飼料,甚至還有在母豬哺乳前飼餵母豬粗飼料的做法。

    豬場:母豬有豬場發動機的說法,所以飼料按照該品種母豬營養標準配製後備母豬料、懷孕前期料、懷孕後期、哺乳母豬料,全程按照飼餵參考量投餵飼料。這樣做的幾個好處和母豬產仔數、體重、母豬返情天數、母豬使用年限有關聯。

    2.地養或高床飼養

    散養:直接在地面上飼養的墊圈方式,豬圈衛生、乾燥乾淨很難得到保證;即使有保溫燈,豬仔保溫難得到保證,腹部受冷、豬仔能夠吃到母豬飼料引起腹瀉情況多;清潔飲水、豬圈消毒難得到保證。蚊蠅多,豬隻睡覺不安穩,還有疾病傳播風險。

    豬場:母豬高床飼養方式解決了散養的諸多問題,在這樣的小環境下,對母豬和豬仔都很有利,特別是對豬仔的jibing減少、保溫效果、提高成活率有著明顯的不同,大大提高了養母豬的效益。

    3.豬仔三關(出生關、開口關、斷奶關)

    乳豬出生後duanya、duanwei、補鐵、保溫,兩種不同的圈舍方式效果差距很大;豬場5-7天使用乳豬開口料對豬仔進行誘食,儘快讓豬仔適應飼料,透過飼料獲取營養,避免斷奶掉膘逆生長,對母豬體況恢復,儘快返請配種有幫助。散養戶豬仔斷奶時間較晚,豬場通常21、28天斷奶;豬仔斷奶時,3-5天飼料過渡,斷奶後豬仔仍然需要高床飼養,這是經過了非常多的經驗教訓後改進的,另外使用專用保育豬飼料飼餵到15公斤。

    4.其他

    以上三個重要點是最需要重視和改進的,不然母豬難有增收保證。其他的比如疫苗、消毒等等也很重要,這是常規操作必須的工作。另外避免豬仔黃白痢的母豬疫苗、飼料黴變等問題。

    5.ASF前提下的防控

    這對於散養戶來說,執行難度太大了,豬圈位置、餵豬前的消毒措施,就非常難以執行到位,很容易透過接觸傳染,對於以後要繼續養豬存在大風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用油的選擇和科學使用對人的健康有影響嗎?選擇不當會造成動脈硬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