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斜槓冬哥
-
2 # 拖鞋被盜
新媒體的出現掩蓋了傳統媒體在廣告市場的光輝,使得傳統媒體的份額越來越小,新媒體的出現,他存在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呢,他與傳統的廣告又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新媒體:
1、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指繼報刊雜誌、廣播、電視之後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新形態。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在技術體系的支援下透過各種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透過網際網路、寬頻區域網、無線通訊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渠道向用戶傳達和提供個傳播服務資訊。
2、新媒體表現形式
新媒體表現形式包括:網際網路、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手機電視、IPTV、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觸控媒體等。
3、主要特點
新媒體隨全球化而來,隨草根精神而來,隨共享的Web2.0精神而來,打破了傳統媒體對資訊的壟斷。新媒體以它的開放、它的縱情、它的無處不在和英勇表達,改變了傳媒的秩序,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其主要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形式多元化,跨越了時空的界限。
4、存在的優勢:
新媒體的優勢,源於本身的特點
1、形式的多樣性給受眾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多元化的資訊服務,具有互動性的特點,受眾的主動性**增強。打破了電視收視的空間限制,幫助媒體和廣告商鎖定傳統電視難以把握的年輕人和高收入群體。新媒體跨時空的特點打破了電視收視的空間限制,幫助媒體和廣告商鎖定傳統電視難以把握的年輕人和高收入群體。傳動的速度**了各種媒體廣告的時效性,使用者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瞭解和接收各種服務資訊。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區別差異:
市場的差異
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準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網際網路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網際網路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受眾的區別
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管理的不同
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而網路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網站的老大是總經理而不是總編。對技術的重視也有區別。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份量重,而傳統媒體則不然。
內容的不同
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辦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時效的不同
傳統媒體有明確的釋出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
版面不同
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資訊的。沒有平面佈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
3 # 一絲不苟木木說電影
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日常忙碌,大家都喜歡用手機,而且休閒娛樂,一部手機就能搞定。傳統的電視市場應該重新給自己定位,找到新的舞臺,繼續加油!
-
4 # 使用者2482754064919
1. 繼續保持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同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相比,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獨特憂勢或者說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職業化、系統化採集和釋出新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積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實際上,媒體的權威性最終還是來源於它的公信力。《現代漢語詞典》對公信力的解釋是:使公眾信任的力量。中國新聞傳播學界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黃曉芳的《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1999),她將“公信力”定義為“媒介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成的,在社會中有廣泛的權威性和信譽度,在受眾中有深遠影響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標,筆者自己概括起來,認為“公信力”應該從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發現重大選題的敏銳度、分析問題的深刻性、時事評論的全面性等方面來衡量。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由於“把關人”制度的相對寬鬆,資訊傳播的過度開放,導致充斥其間的新聞資訊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作為公信力第一指標的真實性都無法得到保證。除此之外,目前各類入口網站、手機報、部落格等新媒體在新聞傳播的內容上更多來源於傳統媒體,自身沒有專業 的新聞採訪隊伍也沒有新聞採訪權,導致新聞資訊的傳播暴露出“無序化”、“碎片化”、“淺薄化”等先天缺陷,而電視新聞媒體恰恰在報道的真實性、敏銳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顯的優勢,這也將成為未來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碼。
2. 加速媒介融合,擴充套件傳播渠道,豐富報道形式 新媒體的興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電視新聞觀眾,但傳統電視媒體只要善於抓住機遇,充分藉助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優勢,加速媒介融合,綜合利用網路、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面、立體化、多層次的資訊傳遞,電視新聞仍將有自己的受眾市場。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於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於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為電視新聞報道建立起即時、順暢、互動的播出渠道。電視曾被人批評為單向傳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電視媒介可以將網路、手機等不同形態的媒介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整合傳播的優勢。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電視媒體獲得更多的新聞素材,使新聞報道更全面、更生動、更豐滿。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體想象成為一系列可隨讀者的行動而延伸或縮減的收放自如的資訊,各種觀念都可以被開啟,從多種不同的層面予以詳盡分析。”電視媒介在新聞報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機、相機、DV等裝置拍攝的畫面或網路上釋出的影片,豐富新聞素材,彌補電視臺新聞記者無法拍攝到的一些現場畫面,利用其民間視角,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同。
3. 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 目前,直播報道可以說是電視新聞媒體最能有效抵禦網路競爭的模式,它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弱化“後續整理型”的對發生過的新聞進行報道的方式,倡導“實時直播型”的對正在發生的新聞進行報道的理念。一個直播常態化、不問斷播出的新聞頻道其實就像一個內容不斷更新的網路。雖然網路也可以進行直播,但它的內容資源遠不及傳統電視豐富。當前,中國各級電視臺的新聞頻道在直播常態化方面,由於思想意識、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全天候新聞頻道實際上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新聞重播率非常高。在目前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陣地,推進直播常態化也許是必需之舉。 在推進直播常態化,加速新聞傳輸時效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窘境,儘管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一直在努力提高資訊傳播速度,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時效優勢已受到了極大挑戰,例如手機報、網路資訊彈出視窗等形式各異的新聞傳播方式,其傳播時效性、接受便利性遠遠超過了傳統電視媒體。因此,更權威、深人、客觀和全面的報道,成了電視新聞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手機短訊、網路資訊大都是簡單化的、碎片式的、表象性的,尚不能滿足公眾深人瞭解事實的需求,而電視臺的職業化新聞團隊正可以在深度挖掘上有所作為。鳳凰衛視執行臺長劉春認為,受眾對新聞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了傳統媒體因為“時效性”而輸給新媒體,卻因為“深度性”而成為眾多媒體型別中的佼佼者。可見,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必須在報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是可施之計。
回覆列表
電視越來越沒人看,這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勢。正如題主所說,這是一個屬於新媒體的時代,傳統電視媒體如果還抱著“電視”兩個字不放,只有死路一條!出路也許還有一個,放下“電視”,深耕“媒體”。媒體是不會死的,它只會換個陣地。
傳統電視媒體擁有巨大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只要肯降低身段,主動融入到新媒體中,那將是無敵的存在。
比如說,去做短影片,用牛刀殺雞,放下身段,老老實實做一個優質內容提供者,把自己歸零。不管你是CCTV還是各大衛視,你有沒有勇氣在網路世界從零開始,打造新的“IP”?作為電視媒體從業者,你有沒有勇氣和廣大草根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
作為前紀錄片編導,可以很確定的說,無論是電視臺還是廣大從業者,肯放下、能放下、放得下的,十中無一!所以,這不是一個困局,這是一個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