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雲不知深處

    張韶涵和父母的關係在十年前已經破裂了,原因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在這十年間,張韶涵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和父母見面,那麼一家人還是一家人,還是能夠排除隔閡的生活在一起。

    在很小的時候,張韶涵的父母就已經分居兩地。她跟隨媽媽,弟弟和妹妹一起在加拿大生活。然而這種背井離鄉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家裡面還有這麼多的孩子需要去照顧,而張韶涵是家裡面的老大,大多數的負擔就落到了她的身上。

    在十幾歲的時候,張韶涵就在外面有好幾份兼職了,什麼洗碗刷盤子,幫別人打掃衛生等工作她都做過,回到家之後還要幫忙照顧弟弟妹妹。

    在這樣一個家庭裡面,是沒有資格談條件的,而張韶涵真的放棄了好多,包括上大學的權利,所以她沒有對音樂有過系統的學習,而這也給很多人所詬病的地方,覺得她的音樂素養不高,配不上她的嗓音。

    張韶涵現在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卻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歌手,在各大舞臺舉行演唱會,這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所以請好好珍惜她。

    現在經過這幾天的折騰,可能再也回不去了,這種場面誰也不想見到,可能是緣分已盡了。

    這幾天的謠言肯定會影響到張韶涵,給她的傷口上面撒鹽。希望不要像十年前那樣,為躲傷害而遠離我們好幾年,我們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 2 # 晚霞tania

    上學的時候很喜歡聽張韶涵的歌,尤其是《隱形的翅膀》,堅強之中帶著憂傷。惋惜她的隱退,才復出,又爆出她和父母關係很惡劣,最近一出新聞張韶涵的舅舅與父親一起出面向媒體控訴張韶涵棄養父母,稱她未實現每個月給父母6萬臺幣和各買一棟房的承諾,要張韶涵下跪認錯,還揚言要毀了她大陸的演藝事業。據悉,張韶涵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很緊張,2004年因為錢與母親反目成仇。張韶涵曾在節目上談到此事含淚傾訴,說自己多年來的積蓄都被父母揮霍完,賺的錢全部被他們拿走。時至今日,張韶涵仍然不願提及往事。據悉,張韶涵的童年過得很不幸福,自小她就十分獨立,刷盤子,洗衣拖地等家務事一直都是年幼的張韶涵來包管。父母在她的童年時期並未給到足夠的關愛。

    絕大多數父母都是對子女關愛有加,為子女的成長付出時間、金錢、精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也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習慣和性格養成的搖籃。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組建家庭,並不是每個人都天然是好父母。

    張韶涵和父母的關係,一個不斷去迎合父母的需求,一個打著養兒防老的幌子不斷索取

    1:人性的自私貪婪

    有些人自私貪婪,不會因為生育了孩子就改變。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的母親薛甄珠,在大女兒羅子君結婚後就靠女婿養著,不僅如此,她還將小女兒羅子群的家和羅子君的家捆綁在一起,一缺錢就上門借。一把年紀了,塗著烈焰紅唇,穿得大紅大綠,每天蹬著高跟鞋,私自貪婪。她還將這種品性去影響2個女兒,羅子君羅子群同樣養成自私貪婪的品性,在羅子君看來拿男人的錢理所當然,窮困潦倒的羅子群找錦衣玉食的姐姐羅子君借錢也是理所應當。

    有些父母真的自私到只是為了他們自己,孩子只是他們的附屬品,搖錢樹,兒女一度的付出與忍讓,只能換來他們的貪得無厭。

    2:養兒為防老陳舊的思想觀念

    養孩子也是一種投資,就像賭徒把所有的錢都壓上去一樣,子女就是那最後一把。而這些人在子女身上實質的投資太少(本來也多不起來),就只能靠洗腦,不斷的反覆的告訴子女我為你付出了多少。投資是一定要獲得回報的,那麼當他們老了,理所當然的會向子女進行索取。將索取變相成養老,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認真想也是真沒毛病,你生我養我二十多年,我再養回你二三十年,完全就是一個正常的邏輯。把子女當作經濟工具,體現出了華人傳統上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人自己不為自己負責,要求他人為自己負責。

    作家馮唐在小說《春風十里不如你》裡有這麼一段有意思的話:

    兒子問:“你為什麼讓我學醫啊?”

    老媽答:“養兒防老。我本來想生四個孩子,一個當售貨員,一個當司機,一個當醫生,一個當廠長。這樣,生活不愁。你姐姐當售貨員,不用油票和糧票,不用排隊,也能買到花生油和糧食。

    你哥當司機,你當大夫,我和你爸有了病,你哥就開車接了我們,到你的醫院去看病,不用擠,不用掛號,不用花錢。你的弟弟當廠長,廠長有權分房子。

    結果只生了你們三個,而且你哥和你姐都沒有出息,不上進,不聽組織決定,不按照我給他們設計的軌跡成長。就剩你了,你當然要當醫生。”

    爺爺奶奶有我爸和我二叔2個兒子,從我爸媽結婚之後都是我爸爸媽媽累死累活的做農活,我從沒見過我爺爺奶奶到田地裡幹過農活,爸媽他們兩個人要養4個小孩,供孩子上學。種出來的糧食都是要分足夠分量的給爺爺奶奶,如果分得少或他們不滿意,他們會到處控訴我父母說養兒防老,兒子不孝。我二叔是出了名的好吃懶做,我奶奶總是怕我二叔餓著怕他手上沒錢,所以在我們家我父母幫襯我二叔也是理所當然,哪怕我們家都揭不開鍋。

    3:子女的不斷滿足,強化父母索取的行為

    當父母一次又一次向我們索取的時候,我們一次一次的滿足,就像我們小的時候透過哭鬧,打滾的方式索取我們想要的玩具或食物,父母的溺愛只會強化這種行為一樣,子女的迎合一次一次滿足父母的需索,將父母需索的行為強化。

    樊勝美孤身一人在上海這樣競爭激烈的大城市打拼,家裡人不聞不問還不斷地壓榨她。

    樊勝美一家老小都靠她來養活,因為媽媽重男輕女,兒子買房、結婚、生孩子的錢,全都讓她來出,家裡值錢的東西都是她買的。

    哥哥沒錢花,媽媽讓她想辦法,就算找同事借也要接濟他。讓她把房子退了,去公司住,把錢省下來給哥哥。

    哥哥闖禍,全家來上海找她避難。天天為哥哥擦屁股,媽媽還埋怨她“你哥連家都回不了,你還住這麼高階的房子”

    嫂子有困難,更是張口就管她要錢。因為覺得她有能力,在大城市生活,是家裡最出息的人,就應該替家裡承擔。

    樊勝美媽媽跟她說的最多的話:“那是你親哥哥啊”“你不能見死不救啊”

    而好不容易和王柏川決定克服困難好好在一起了,家裡又出事了。

    哥哥嫂子被抓到警局,她媽媽又管她要錢,讓她出面保釋。

    媽媽把錢全給了她哥,自己捱餓,她一方面要堅持不對家裡的人心軟,一方面又不忍心看媽媽吃不上飯。

    樊勝美家裡的亂事升級。父親癱瘓,兄嫂因為發嫖娼傳單被關進監獄,樊勝美母親不僅使出了絕食的苦肉計,樊老爹也被當成快遞你送給我,我送給你。

    樊勝美童年缺愛,她必須要不斷滿足父母的需求來獲得父母一點點的關愛。

    很多愚孝者最愛玩的迎合的遊戲,不被愛不被關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千方百計想獲得父母的認可和關注,為了贏得父母一點點的關愛,他們會不斷去迎合父母的需求。哪怕明明知道父母的要求很過分,但這是他們唯一能親近父母的有效方式。有人無限付出,他們的父母也就日漸養成只知索取的惡劣父母。

    4:人格不獨立,將孩子視作附屬品

    撫養孩子是父母應該的義務,贍養父母是每個兒女應盡的責任,有的父母就將這種責任變成父母理直氣壯的要求和索取的條件。

    發生在哈爾濱的一對夫妻,小兩口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在哈爾濱買了個一居室就結婚了,新婚之夜,婆婆就穿著睡衣睡在了她們的雙人床上,這一睡就是三年。面對妻子的不滿,丈夫卻說:我只有這一個媽,她來投靠我,我不能讓她去住,房子再小,只要有我住的地方,就有我媽依靠的家。最終妻子選擇離婚。

    我們一個親戚,結婚後和父母住一起,工資卡交給媽媽管,兒子他爸媽帶,面對我們的疑惑,他媽媽說,“我要是不幫他把家管著,他這個家就散了”,有次參加老家親戚的活動,他和他老婆都到場,他很得意的對我們說,“我媽叫我老婆往東,她不敢往西”,聽了他這話,我們只能在心裡默哀。

    5:缺少邊界,將子女的視作自己的所有

    我一個表姐,她結婚後,生了一個兒子,和公婆住一起,老公賺的錢都交到他媽媽那裡,我表姐孃家有事需要送禮,她老公公婆讓表姐自己掏錢送孃家的禮金,日子沒法過下去,表姐只能離婚後再嫁,後面的婚姻很幸福。

    電視劇《雙面膠》李亞平和胡麗娟婚後在上海買了房,房子主要是胡麗娟孃家出資買的,婆婆一來到兒子的新房,就直接當起這個家的女主人,對兒媳灌輸女人就得以男人為天,女人就不應該享受生活,女人就應該吃都少幹得多,對兒媳做家務指指點點,她想掌控這個家,包括家裡的每一個。女婿工廠要倒逼,她逼著兒子兒媳出資投資快倒閉的工廠,只因擔心女婿下崗。老伴肺癌住院,她自己不想辦法籌錢,要兒媳從孃家借錢,還想賣掉李亞平和胡麗娟買的房子。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也就十多年,在孩子成年之後,他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日後一切的方向都可以由他自己去決定,父母可以關心,但不可以控制,可以尋求幫助,但是不能一味索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請大臣吃蘿蔔、韭菜,為何劉伯溫看出了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