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根譚寫字
-
2 # 王廙
董其昌終生和趙孟頫去比較高低短長。他早年對趙孟頫的評價是:熟練不如趙,生過之。
趙孟頫作品:董其昌作品:
而到了晚年才意識到,趙孟頫遙不可及。
也就是說趙孟頫的筆法更接近魏晉,而董其昌則是老幹部體!
不僅在楷書上董其昌不能自立門戶,行書上也不可以和趙那種豐富的筆法和多變散淡的結構相媲美。說到底還是楷書的功夫不夠強大,直接導致行書要差一些,缺少個人面目。
-
3 # 臨池管窺
董其昌宗法顏書一路,極盡變化,勝在不凡見識;趙子昂尋根溯源,法入魏晉,集古法之大成,勝於天縱奇悟。
董其昌苛求技法的脫俗,追求散淡疏逸的憚味,有“取巧”之嫌;趙孟頫書畫則茂密流麗,渾然天成,以大俗至大雅。
董其昌書得帝王賞識,上好下必盛焉,以宗師面目立於世;趙孟頫受世人追捧,舉有元一朝文化復興之重鼎,名重朝野。
小子臨董書餘年,終難以親近;然習趙數載,割捨愈難。品評古人先賢,技法流於小道,境界為要。以此視角,似乎趙孟頫格局上更勝一籌!
-
4 # 紅塵彌勒
如果真如題主所言,董其昌早就取代了趙孟頫的位置,躋身四大家的行列了。
董其昌的字曾經很受推崇,尤其是大清的幾位皇帝老兒,更是喜愛的不得了。康熙帝每每踅摸到董其昌的墨寶,都要置於座位之右,以便隨時觀覽賞識。
乾隆這孫子幾乎完全繼承了爺爺的衣缽,對董其昌依然心摹手追,意深篤之。他的《三希堂》法帖當中,董其昌的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對董作題跋作語也不罕見。
後來由於董其昌自身的原因,家門不幸,一把大火把宅門燒成了灰燼,董某人的名望也一落千丈。順帶的,他的字帖也鮮有提及。
但董其昌卻對趙孟頫大加讚譽,也努力向趙氏書法看齊,留下了很多遺墨。
但是,畢竟是骨力不足,董其昌的字,相較於趙孟頫,兩相對照來看,董字的筋骨明顯纖弱,秀氣有餘而法力不足,只能說是學得了趙氏書法的皮毛,沒有深獲核心,欠些火候。
董其昌的字,曾經沉寂了好一段時間,如今又被人翻箱倒櫃的翻出來惹人眼目,無非是為董其昌鳴冤叫屈,也急著為董某人翻案糾偏,目的並不單純。
趙孟頫儘管也備受詬病,開了秀麗一派的先河,但畢竟躋身了四大家之列,其修為造詣不是董其昌輕而易舉就能超越得了的。
-
5 # 魏保良
中國自古就有以人廢書的傳統,趙孟頫以宋室後裔的身份仕元,自然觸動古代文人的底線,所以有些後人對趙孟頫書法頗有微言也在情理之中。如同時期的趙孟堅、董其昌、傅山等。
當然董其昌在做人上也沒留下什麼好的名聲,欺男霸女的事也是做過的。他在早期瞧不上趙孟頫書法也不是因為趙孟頫貳臣的事蹟,而是因為他這個人性格的狂傲。
據記載董其昌早年書法極差,曾經因此在鄉試中將本來第一名的董其昌列為第二,將第一名定為董其昌堂兄。此事對董其昌觸動很大,開始發奮練字,三年的時間,便不將祝允明、文徵明放在眼裡,祝、文在書法史上那也是響噹噹,這是有多狂?當然董其昌後期書法藝術水準和影響力也是超過祝、文的。再後來,說:“趙書因熟而俗媚,吾書因生得秀色”,這是不將趙孟頫書法放在眼裡。但是到董其昌老年也曾經反思,認識到自己的驕傲,認為自己不如趙孟頫。
-
6 # 翰墨今香
董其昌是明代萬曆年後期出現的一位著名的書畫家,在書法史和繪畫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筆。而趙孟頫是元代中國書畫的巨匠,他幾乎以一人之力,開啟了書畫的復古之風,他的山水畫為後世的文人山水畫,打開了一扇大門。後人對趙孟頫的評價是“前後五百年,無出其右者”所以不論是歷史地位還是書畫水平,或者是其他方面,董其昌都一直在模仿卻始終未超越。
趙孟頫《秋興賦》
董其昌(與趙孟頫)並列為“趙董”,清代的皇帝除了趙孟頫就是最喜歡董其昌了,董其昌的書法地位還是非常高的。董其昌年輕時寫字並不好,甚至因為書法不好耽誤了科舉考試。但董其昌是非常有天賦的人,當他下定決心要練書法之後,用了三年時間,他就自我感覺已經超越了文徵明和祝枝山了。
後來始終以超越趙孟頫為目標,他曾經拿自己跟趙孟頫做比較雲:
“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趙書無弗作意,吾書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亦輸一籌。”看來董其昌還是對自己超級自信和自戀的。但是追了一輩子趙孟頫,也拿趙孟頫比較了一生,到了晚年,董其昌終於為年輕時對趙孟頫的輕視而懺悔了,他晚年回憶雲:
餘年十八歲學晉人書,得其形模,便目無吳興(趙孟頫),今老矣,始知吳興書法之妙。所以關於董其昌的行書水平能否超越趙孟頫這個問題,董其昌自己就給出了真正的答案。
-
7 # 古靈精怪的熊
範笑歌曾把董的書法比喻成秦淮歌女,有一種寒儉萎靡的病態美。但對趙孟頫書法卻說有貴族之氣,雍容華貴。
範還把董比成妙玉,把趙比成寶釵,一下就把趙董定性了。
-
8 # 千年蘭亭
趙孟頫與董其昌,可以說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提起其中一人,必定會想起另一人,二人合稱“趙董”。
二人是“二王”脈系的傑出代表,是歷史上少有的全能書家,趙孟頫被譽為“最接近王羲之的書家”,董其昌則以“以虛取韻”飲譽書壇,二者各有所長,難分伯仲。
但趙孟頫佔有時光的優勢,他處在宋代因尚意而輕技法,導致宋末書法江河日下的特殊時期,撥亂反正,恢復古法,讓他成為了書法史上第三次變革的旗手。而生於明代的董其昌在書法史上的重要性也因此而遜色於趙孟頫。
當然,就技法而論,他並不遜色於趙孟頫。儘管趙也是宗晉的書家,董其昌與他的理想,似乎並無相悖之處,但董能在趙“形似”“復古”的基礎上求“率意”,他追宗“二王”完全是以“取韻”為中心。
很有意思的是,趙董二人,常被一些人認為是平庸、流俗的典型。這得“歸功"於清代的兩位皇帝,康熙喜歡董字,乾隆喜歡趙字,祖孫倆學字不精,直接搞出個“館閣體”,這怎麼能怪老趙和老董呢?
-
9 # 齊慎六戒驢
趙孟頫的字功力略強於董其昌。單就這兩副字貼,
趙孟頫還是字功力略強,但有楷字的必然呆板(是相對董其昌此貼,絕沒有不神品之意),體現在變化上。
董其昌此貼搖曳天豐,但靈變差了點,可不是一點的差距(還是那句話,與趙孟頫此圖一比較的),趙孟頫的字功力略強於董其昌。單就這兩副字貼,
趙孟頫還是字功力略強,但有楷字的必然呆板(是相對董其昌此貼,絕沒有不神品之意),體現在變化上。
董其昌此貼搖曳天豐,但靈變差了點,可不是一點的差距(還是那句話,與趙孟頫此圖一比較的),
好了,再講字的大小,趙孟頫的字要小許多,但心神清靈,變化又多,
董其昌此貼字有補筆,結體有部分不佳之處。
趙孟頫勝董其昌,單就此兩貼比較。哈!海京齊慎眼力留心。
-
10 # 素里布衣楊半
這是一個提的特別好的問題。
為什麼?這是一個考驗你書法鑑賞能力的一塊試金石。
從另一方面來說,你如果對書法的認知還沒有達到
水平,你是真的無法判斷,很難做出正確的結論。
我想用一句話表達我的想法:
董其昌與趙孟頫的差距是凡人與天才的差距。
儘管兩人都是各自時代的書法大師,功力肯定都不差,
但董其昌的書法結體中,總是有一種難以突破的拘謹,
董其昌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但所有這些作品中都
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一種特殊的符號,這個符號給你點點
壓抑,些許不安,這種情緒幾乎跟隨了他的一生,每當我
臨習他的作品時,都會給我一些不舒服的感覺。
可是,趙孟頫的書法散發出的資訊與董其昌恰恰相反。
趙孟頫的作品總會給你一種疏朗,飄逸的感覺,
你看他的書法,就會使你眼睛一亮,心情頓時舒爽,
像清晨的Sunny,讓你精神振奮,若沐浴春風。
為什麼兩個大師中隱約透露的資訊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呢?
這就是天賦問題,是屬性問題,這種屬性誰也突破不了,
他就是你人生的氣質,血型,他跟隨你一生,把你的人生
秉性徹徹底底的刻印在你的書法中,這就是我說的天才
與凡人的差距,這種差距永遠都不能改變。
當然,藝術畢竟是藝術,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
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其中的美,這也是董其昌流傳
至今仍然受到許多人所喜愛的原因吧。
董其昌【行書五言詩軸】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明代卷(董其昌篇)
回覆列表
董其昌和趙孟頫此二人都是書法大家,論名氣,趙的名氣大些。他們的書法各有千秋,趙擅長楷書和行書,字型端正妍美;董擅長行草,字型靈動、活潑,章法瀟灑。我個人偏愛趙的單字、董的行草章法。我們只需要學習他們的長處就好了,至於誰超越誰、誰高誰低,真的不必費心,況且我們說了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