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般若悟道
-
2 # clei101
“覺悟”
很多人看到這個詞語會習慣從自己大腦積累的知識體系去分析這兩個字,例如佛教、道教等等固有文化體系,讓自己與此二字割裂,或者有人從更高的哲學宏觀思維思考,其實覺悟並沒有那麼“玄”,人人曾都有體會,只是終極目標的差異不同,小學經過思考搞定一道數學題,成人後經過磨礪懂得為人之道的某一點……覺悟是天性,人人都有過,這些或短暫或對自己產生長期影響的經歷都可以叫覺悟,只不過不同人追求覺悟的目標有差異。
覺悟只是一箇中間階段,覺悟需要有物件無論是對科學問題,社會問題,自然問題……足夠的積累體會是覺悟的前提。
覺悟以後需要什麼?
這是所有人需要思考的和終極的追求,難道只是為了解決一道數學題或者發明一個超級機器或者其他……人應該都有一個終極追問,我活著最終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恐怕用知識和經驗是解決不了的,釋迦牟尼菩提樹下睹明星豁然開悟成正覺的經歷只有佛自己知道,那麼你呢?佛的覺悟你沒經歷只是間接的知識構架在大腦的對映。
因此覺悟是一種感知力和思考力的結合,更好的感性覺知力更能體會覺悟的境地,你是否安心的品嚐過每一口食物的滋味?你是否認真釋放的接觸每一個人,你是否踏實的感受過自己的身體……你是否在每一個當下關照自己和周圍出現的所有?
我們在盲碌中、等待中放棄覺知迷失覺知。找不到自己,如果連自己都沒有,覺知又是什麼?即便我們不追求覺悟的後半段,前半程的覺悟至少能讓活著更輕鬆自如一點。
覺者是自在的悟者是明瞭的,有覺有悟者此刻可能不會回答這個問題或者沒有問題可以回答,更無需大腦以及所有的過往積累和思維對映。
(以上僅代表個人體會)
-
3 # 使用者和言悅色
先給自己找個師父,明師教給你明自心。我可以給你引見明師。
跟著師父學習佛法,一點一點入道,走入正軌,再一步步深入,瞭解世間的善惡美醜,明辨是非。只有明佛理,進行參悟,自心感悟到的善知識,是指引自已修心改過的路徑。從而認識自我。向內心去找去挖自己的不足與差距。
三人之行,必有我師。從看到別人的閃光點到比較出自己的不足與欠缺,真正的取你長來補我短。一步一層天,越走越開闊。
隨著學法的深入,將步步升高,步步真理智慧開,世間的萬事萬物,不再迷惑,一看能明白它的本質。簡單比喻你是什公變的都知道。
這在智慧就會有質的飛躍。再修神通開,萬法來: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離開悟成佛就不遠了。
-
4 # 空谷山人
覺悟好像很深奧,凡夫俗子難解。
那我們就反過來。
看覺悟的人做了什麼,我們也這樣做就好了。
誰是覺悟的人,孔子,孟子,鬼谷子,王陽明,李宗吾,曾國藩…….。
曾國藩做不了。其他人有個共同的行為,就是傳播自己的思想。他們為什麼這樣做。不知道。當我們成為教師你就知道了。孔子為了將自己的思想教給學生後,這些學生就會將孔子的思想傳播開來,記錄下來影響一批人。孔子死了,可孔子的思想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覺悟人所做的。
覺悟其實不是自己覺悟,是將覺悟的思想傳播開才是覺悟的最終目的。你我他想永生嗎,就成為老師吧。只有這樣你我他才能接近思想的永生。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賢人。我們盡力就是一種覺悟。
逆向思維別當真。
-
5 # cnzizai
二乘不覺悟,不見佛性,唯修般若的菩薩才能見佛性,十住菩薩始見少分佛性,初地通達佛性,唯佛徹見佛性(大般涅槃經)
-
6 # 真空妙有無量壽
如何走向覺悟,瞭解本我?
本師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前遺言,"以苦為師,以戒為師"。這是凡夫走向覺悟丶求證自性的根本途徑。
三界火宅,六道苦海,身處苦中不知苦,生不起出離心,迷悶糊塗,此即為無有求覺悟之根因。焉能生髮向佛向覺的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由此起步,方有望進入"般若″慧(空性智慧),開啟"菩提"(佛智佛覺)心。
佛法修行,覺丶正丶淨。教理行果,佛法綱宗,憶佛唸佛,得道捷經。諸佛如來是法界身,能入眾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想佛時,自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佛相)。
一切法從心想生。佛法即是"心法″,心內求法,莫攀外緣。自性本具萬法,"覺悟"丶"本我",即是"家寶",不在別處。六祖頓悟即知: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丶本自清淨丶本不動搖丶本自具足丶能生萬法。
這個自性家寶丶本來面目,須要修行親證,"唯證乃知"。經論滿腹,口頭談禪,天雨妙花,皆是與解脫無關的天邊事。
勤修"戒丶定丶慧″三無漏學,息滅"貪丶嗔丶痴"三毒煩惱,"看破"諸法空相,無我丶無我所,"放下"我執丶法執,即見真如實相。
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知足,身心自在。但是,正如《紅樓夢》上的"好了歌″,人人都知神仙好,就是這也忘不了那也忘不了。學佛修心,持戒除妄。受持三皈丶五戒,修十善業道,皆是菩提道上的助緣。
萬法因緣生,無因無緣,佛也度不了眾生。所以"走向覺悟"丶"瞭解本我″,此是尋求解脫的佛法修行事。生起根因,具備福緣(能遇佛法是福報),信丶解丶行丶證,即能達到。
佛門修行,八萬四千法門,頭頭是道,門門皆通,法法皆圓。漢丶晉丶唐丶宋,過去往昔,隨取一法,教理行果,四者皆備。當今現世,已非過往時期。人根羸劣,去聖時遙,不仗佛力實難解脫。
學佛修行,宗門教下,律教禪宗皆是自力修行,唯有"淨土法門",仗佛慈力加持,三乘五性,上中下根,普攝皆被,憶佛唸佛,簡捷圓頓,最宜末法修行。百丈祖師說,"修行以唸佛為穩當″。"真歇了″說,"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以淨土見佛,尤簡易於宗門″。
密宗雖也是二力法門,但無上師親授,決定不能入門,遑論修行。淨土宗為"門餘大道",″異勝方便",無師亦可自修,只要真信丶切願,老實唸佛,定可開悟成就,″萬修萬人去″。
-
7 # 現實的完美
當你看誰心裡不舒服或恨對方時請注意了l三毒在流露,毛主席為什麼詩詞那麼有力量?因為他老人家從沒報怨!只是前進!前途是光明的l這是相信真理!道路是曲折的,這是要讓我奮鬥,和自己內心私字鬥,狠鬥私字一閃念!這樣的一個普通人就是偉大的!
-
8 # 不是鴕鳥755
心法其實就是六祖大師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但是光有心法沒有招式也不行,近日修行有點進展作了首偈。
雜草浮油湖面生
吹來拂去六根塵
牽龍直臥神海里
風平浪靜心是真。
五祖選擇慧能大師是有緣由的,若是真心哪裡需要擦擦,若是妄念堵不住的來無影去蹤如何勤。沒有漸修何來頓悟?神秀大師是招式但不全然對,慧能大師是心法對未講招式。
-
9 # 筆墨述道
為需要的目標或志向立下道路終點,而為之行動。本我可以在路途中產生的想法中顯露出來,瞭解是動作表現,你動了,它才會出現。
回覆列表
很有緣能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問的好,如何走向“覺悟”那得先要了解“覺悟”我們要“覺悟”什麼?
或許我們可以在《佛說八大人覺經》找到答案。這部經告訴我們要有八大覺悟。我們的第一覺悟是:世事無常,國土危脆,我們還苦苦執著(地水火風)這四大組成的色身就是本我,從而迷失自我,如果我們能時時關照我們的(清淨心的佛性)就能達到無我的境界逐而漸離生死。
第二個覺悟:貪生欲,欲為苦,如果平時我們能減少我們的慾望,便得身心自在。
第三個覺悟:貪得無厭,往往想要得到的更多,正所謂知足常樂,安貧樂道才能保持一顆清淨心。就算得到的東西再多,也不如擁有一顆智慧的心。
第四個覺悟:我們在世間常常因為誘惑而作惡墜落,不知道修法行善,勇猛精進破除愚痴煩惱脫離苦海。
第五個覺悟:我們應該勤學好問,多多拜訪善知識來增長我們智慧,來幫助眾生悉以大樂。
第六個覺悟:由於自身的境遇,而心生怨恨廣結惡緣,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應該化解矛盾多多佈施才能結善緣因為眾生是我,我是眾生。
第七個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個覺悟: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悲心,普渡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果想要了解自我必須把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我們可以透過“禪修”的方法就(打坐)的方法在“打坐”坐到“攝心不亂”心才能平靜下來,在禪修的過程中“時時關照自己的本心”久而久之變會了之一切事事真相。這只是理論的方法,關鍵你自己要時時關照自己的本心瞭解自己的(佛性)才能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