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威觀史
-
2 # 陪你狂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於德國戰爭時,法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投降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透過對當時的法國進行了解就會覺得法國的潰敗是必然的,究其原因就是:
一、法國的經濟實力不足;
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戰前的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工業基礎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雖然後來法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與恢復,但是家底還是不樂觀。
二、法國軍隊在編制、補充制度、技術兵器還是軍隊士氣方面都有著很大的缺點
1、雖然法國的裝備在數量上適應了現代要求,但是質量上卻不相符,許多武器還是一戰中留下的,
2、法國沒有認識到坦克在戰爭中的巨大能力,將擁有坦克較多的部隊當成步兵的伴隨部隊,從而沒有能夠發揮坦克真正的能力;、
3、法國的後備人員沒有進行過很好的戰鬥訓練,作戰能力非常差;
4、空軍飛機數量不足,而且質量都比較差;
三、心理與戰略思想過於消極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死難將近130萬人,它不想在遭到這樣的巨大犧牲,因此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它只打算採取防守措施,因此這種消極的防禦思想讓鉅額的資金不用再軍隊現代化上而花在了構築防禦工事上,最有代表的就是馬奇諾防線。消極的思想讓法國不願意用武力去履行同盟國的義務。
四、當時國際環境的影響
面對當時法西斯的肆意擴大侵略戰爭,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大國步步退讓,企圖以犧牲小國的利益而實現自身一時的太平,從而上演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陰謀,可是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說法國在二戰中面對個方面都比自己強的德國,失敗是可能的話,那其法國長期推行的綏靖政策與當時領導人陳舊自傲的思想觀念才是造成迅速潰敗的原因!
-
3 # 精英出鞘
首先回答問題,我認為主要有戰略、戰術、士氣三個層面的因素,最終導致法國在二戰中必然潰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爆發不久,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潰敗速度之快令世人感到瞠目結舌,當他們還在幻想著重新徵服普魯士的美夢時,德軍的鋼鐵洪流已經浩浩蕩蕩開進了巴黎,令無數法國當地民眾蒙羞。那麼,當時軍事實力並不弱的法國,究竟因為什麼敗得如此快和徹底,以至於在坐上談判桌時,一點回旋的餘地都沒有呢?對此,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是戰略誤判嚴重失誤。熟悉那段往事的朋友們都知道,開戰前英法兩國對德一直實行的是綏靖政策,只要不打仗,什麼條件都有的談。為此英國首相張伯倫還專門趕赴柏林,簽訂了一份舉世矚目的慕尼黑協定。也正是基於此,戰前法國軍隊對於戰爭所做的準備並不是很充分,直到德國成功攻入波蘭後,他們才匆匆忙忙準備戰鬥,許多士兵甚至剛剛從田野、餐廳、牧場等地徵召而來,沒有經過專業化的軍事訓練就開赴戰場,這樣的反應速度何以擋得住德軍的快速突進。
第二點則是戰術思想嚴重落後。眾所周知,自坦克和裝甲車誕生於世後,戰爭的形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若想要取得戰役的勝利,速度將是所有關鍵中的最關鍵問題。彼此,裝甲戰大師古德里安已在德軍內部初露鋒芒,其麾下裝甲叢集在法波境內橫掃披靡,反觀法國陸軍及其盟友,他們的思想依然停留在一戰時期殘酷的陣地戰,還有那個號稱永不會被突破的馬奇諾防線,一出手便已經輸了德國一大截,無論是包抄還是突圍,都被德軍壓制的死死的。
第三點則是士兵整體實體士氣低迷,這是法國上層所傳導的下來的負面效應。最典型的就是法國東部與德國薩爾地區接壤的邊境,戰爭開打後,當時幾十萬法軍在戰線上猶豫不決,既不敢快速向德國境內推進,又不能北上增援已經打得如火如荼的比利時,最終迎接他們的是從北方定下來的德軍裝甲部隊。而在戰鬥快要結束之時,大多數法軍士兵已經對德國空軍和陸軍的協同作戰留下了根植內心的恐懼,所以一等到巴黎方面宣佈戰敗並進行和談,150多萬法軍竟毫不猶豫得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接受了敵人俘虜,此後,他們中一半以上的人都被送到了法國境內關押或者從事體力勞動,完全沒有在戰爭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綜合以上幾點,總人口約4千萬的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既有意料之外也有情理之中,但唯獨一點他們是要必須承認的,那就是法國上下缺乏了居安思危的意識,在戰爭如此殘酷的競爭形態下,不時刻準備應對威脅,最後就會成為失敗的一方,這點我們應該多加借鑑,切不可大意。
-
4 # 芥末172
德軍裝甲叢集的速度優勢,法國情報與戰略思想的落後,以及對德軍戰略的誤判。其實關鍵一點就是沒有料到德軍會集中三個裝甲軍打阿登。阿登一破,默茲河一過,色當一佔,英法聯軍的防線就相當於被從中間撕開了一個口子,北面比利時的英法部隊主力和南面馬其諾防線的法軍被分隔了,然後德軍馬不停蹄衝到海邊,就等於北面的英法部隊被包圍。等敦克爾克撤完,法軍已經沒有兵力建立一條行之有效的防線。而且法軍士兵已經對德國斯圖卡飛機和坦克產生恐懼心理,這仗就沒法打了,魏剛建立的防線被德軍一撕就破。然後巴黎就沒戲了。
回覆列表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二戰時期,法國在六個星期就被德軍擊敗了,是二戰當中第一個被擊敗的大國。實際上不能說法軍的表現很差,只能說,原因在於法國的戰術思想太過於落後,二戰時期仍然停留在一戰的思維。
二戰之前,法華人對二戰的設想仍然是一戰時期德國進攻的情況,也就是在邊境地區打陣地戰。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陣地戰,法華人修建了馬奇諾防線。
1921年,法國陸軍制定了名為《使用大兵團作戰的暫行條令》的國防戰略。軍方一致認為進攻,作戰需要比對方更為猛烈的火力,所有的軍火計算都是根據一戰凡爾登戰役來的。
1930年,國會通過了馬奇諾防線的第一批撥款,史上最宏偉的防線開始動工。整個防線包括5800個永備工事,其中142個要塞、68個小型多面堡以及150多個炮臺。每個暗堡前,還有3米深--2米寬的壕溝保護。全要塞共計配備了344門各種火炮,其中口徑最小的都有75mm。
大型要塞是整條馬奇諾防線的核心,每座要塞的地下20米處,都有1000人的預設兵營,用來容納預備隊。其內部結構錯綜複雜,如同迷宮,即使外牆被攻破,守軍也能依託這些工事進行頑強的巷戰。
要塞的外壁一般厚達3.5米,可以抵擋420mm巨炮的直接轟擊。要塞的主要武器是射程9000米的75mm加農炮以及135mm榴彈炮。每個加農炮彈艙都擁有7500發備彈量以及專用的電動運彈機,足以支撐長時間的圍攻戰。
大要塞周圍又環繞著眾多小型要塞,一般由3個連續的暗堡組成。這些暗堡的頂部厚度也達到了2.5米,並配備了7.5mm雙聯裝機槍和81mm迫擊炮。
除了密密麻麻的要塞堡壘,整座防線還擁有一座78座軍營組成的地下城市。這些軍營一般擁有20-36個床位,配備了廁所、廚房、醫務室等生活設施,由地下隧道所連線。其中最長的一段隧道在哈肯伯格要塞,這段長達10公里的隧道有3.2公里配備了鐵軌。
這樣一座宏偉防線的背後,自然是高的嚇人的費用支出。馬奇諾防線共計耗資50億法郎,僅哈肯伯格要塞就花費了1.7億法郎。霍克沃德要塞和蒙泰格羅索要塞也花費了1.5億法郎和4000萬法郎。
除了天價之外,消耗的產能與原材料在當時也是個天文數字。全防線100多公里的地下隧道花費了150公頃土方、15萬噸鋼材。而數量眾多的要塞與暗堡更是消耗了700萬噸砂石、132萬噸水泥,還有全國將近1半的大型混凝土攪拌機都被用來修建防線。
對於這座斥巨資修建的防線,法華人自然是信心滿滿。貝當元帥在為朋友的著作寫序言時甚至寫到:不論飛機還是坦克都不可能改變戰爭,民族的安全只能依託防禦工事!
肖維諾將軍也認為:快速入侵法國的行動已經成為了過去!
但這條防線卻有一個致命缺點:它不夠長!整條防線只覆蓋了面對德國的邊境線,在北面面對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方向,門戶洞開。之所以會這樣,是法華人認為比利時是盟國,不宜修建防線。德軍如果從低地國家入侵,英國必然介入成為法國的盟友。
後來的歷史證明,法國設想的細節大體正確,只是結果截然不同。納粹的鋼鐵狂潮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徹底打碎了法華人的美夢。
因為這條防線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它不夠長!
防線只建設了法國和德國的邊境,但是沒有延伸到荷蘭和比利時。
二戰正式爆發後,德軍直接繞過了馬奇諾防線,透過荷蘭和比利時攻入了法國境內。當時德軍使用了更為先進的閃電戰戰術,即透過坦克的快速機動,迅速突破對方防線,攻入敵軍後方,實行鉗形攻勢,完成對敵軍的包圍,從而殲滅敵軍。
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以後,直撲巴黎,導致法國在開展後迅速戰敗投降。
戰前的世界第一陸軍,就這樣以奇幻的方式結束了戰爭。
實際上二戰法國不是必然戰敗,如果法國的戰術思想沒有停留在一戰階段,哪怕就是和德軍死磕,也不至於會敗的如此戲劇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