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海鉤沉
-
2 # 我者謂我
白居易,中唐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與李白、杜甫被人並稱唐詩三大家。白居易嗜詩如命,自號“詩魔”,人稱“詩王。”存詩約三千首,為唐人之冠。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等。
白居易名句摘抄:
一、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出自《浪淘沙》。
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入夢來。出自《長恨歌》。
三、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出自《琵琶行》。
四、想到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出自《邯鄲冬至夜思家》。
五、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為家。出自《種桃杏》。
六、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出自《江樓聞砧》。
七、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
八、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個離恨中。出自《青門柳》。
九、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出自《琵琶行》。
十、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出自《長恨歌》。
-
3 # 書海鉤沉
後人根據詩人的作品情況以及各自的氣質給他們起封號,比如李白的封號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王維是“詩佛”,劉禹錫是“詩豪”,李賀是“詩鬼”,孟郊是“詩囚”,賈島是“詩奴”。
而白居易身上,其實揹負著四個稱號。
“詩仙”“詩魔”“詩王”“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下面我們就一個一個來說明。
“詩仙”關於“詩仙”,大家可能第一反映是李白李大哥,其實最早有這個稱呼的,是白居易。白居易去世後,即位不久的唐宣宗李忱專門為他寫了首追悼詩。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意思也很容易懂。白居易啊你一生寫詩六十年,到了天上估計也是詩仙吧。代表作品《長恨歌》和《琵琶行》傳唱度很高,寫的詩文大家都已經很熟悉,每次想到你就不由悲從中來。因此,後人也有“一聖二仙”來稱呼三人。
“詩魔”“詩王”而聽上去有些碉堡的“詩魔”和“詩王”也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了。
如果細品,你還會發現這兩個稱號各有側重。
“詩魔”強調的是白居易的刻苦程度,“詩王”強調的是白居易的高產程度。
關於“詩王”,不得不額外提到兩個人。
一個是陸游,流傳下來的詩歌有9000多首,是古代寫詩最多的詩人。
一個是乾隆,一生寫詩四萬三千多首,是古代寫詩最多的人。
《全唐詩》裡收錄的整個唐朝的詩歌也不過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一說沒這麼多),可見乾隆一人之“偉業”。
但是就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而言,如果說誰流傳下來的詩歌最多,誰才是真正的“K詩之王”,白居易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以清康熙時期編校的《全唐書》為參考,我們很快就可以列出唐朝熱門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歌數量情況:
李白900首左右;
杜甫1500首左右;
王維400首左右;
李商隱600首左右
杜牧500首左右;
劉禹錫700首左右;
孟浩然300首左右;
王昌齡200首左右;
元稹600首左右。
而白居易,憑藉自己3000多首的銷量強勢奪得TOP1,排名第二的杜甫詩歌數量才佔到白居易的一半。
這傲嬌的成績,還—有—誰?
當然,在這高產的背後,離不開白居易的刻苦。
畢竟,沒有“詩魔”,又何來“詩王”?
白居易的“魔”,在他的詩歌和文章裡都有體現。
在詩歌裡:
“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醉吟二首》其一)很明顯,這已經不是“此情此景,我想吟詩一首”的境界了,而是“此情此景,我想吟詩半天”的狀態。
在散文裡:
“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與元九書》)《與元九書》是白居易寫給好基友元稹的一篇散文,因為元稹排行第九,所以叫元九。這一段是作者回憶自己年少刻苦學習時的情景,大致是說:
二十歲以來,白天學,晚上學,間或也學習做做詩,通常沒時間休息,更談不上刷微博刷抖音之類。結果嘴和舌頭上都生了瘡,手和肘都磨成了繭。眼睛裡好像一晃一晃地掛著珠子飛著蒼蠅,動不動就以萬計,這陣勢快趕上非洲鬧蝗災。
用功到這種境界,也是沒誰了。前有“懸樑刺股”,今有“居易苦讀”啊。
這世上最怕的就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白居易同學靠著這份勁頭加持,“詩王”的練就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我們都知道,在唐代,詩歌界可謂高手如雲,在李白和杜甫這對“王炸”組合面前,白居易是怎麼打敗王維、王昌齡、李商隱、劉禹錫等一眾實力派高手成功躋身前三的呢?
剛才我們看到,白居易在數量上佔了絕對優勢,所以暫且領先。但創作數量再多,如果沒有質量支撐,也是很弱雞的。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乾隆皇帝,憑藉一己之力幾乎還原了整個大唐。但是得到的評價卻是——
這場面就十分尷尬了。
所以在激烈的競爭面前,高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關於白居易詩歌的質量,我們來看看他的成名作就能感受一二。
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我們都很熟悉,那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保證你看了第一眼這一輩子都忘不掉。但這首詩並不是在單純描寫草的生命力有多麼頑強,實際上人家是一首送別詩。完整版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很多人可能並不瞭解,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時所寫。雖然比駱賓王寫《詠鵝》時的7歲晚了一些,但在意境上也高出幾個層次來。
與此有關的還有一個故事。
在唐代,科舉中的禮部試不糊名,應試舉人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多將自己平日詩文加以編輯,寫成卷軸,拿給當時社會有名望的一些人看,請求他們為自己宣傳,向主考官推薦。就像岐王李範推薦王維,水部張籍力推朱慶餘一樣,少年白居易也是如此。
他找的人是當時的大臣&詩人顧況。
顧況一看“白居易”這個名字便調侃道:“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意思是京城長安米很貴,在這裡居住不容易啊!(何況你又是白住)
但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二句時,不禁大為嗟賞:“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爾。”
意思是說,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麼難的!我剛才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
嘖嘖嘖,馬上被自己的話打臉了。
後來,顧況經常向別人談起白居易的詩才,盛加誇讚,白居易的詩名也因此傳開了。
這就是“居大不易”詞語的來歷,指在大地方居住並非易事。但白居易用自己的實力告訴人們,只要你有才有能力,又何嘗不可以呢?
16歲的少年自此開始了k詩之王的生涯。
當然,《長恨歌》《琵琶行》就更不必多說。
無論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還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或者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抑或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都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除此之外:
寫底層人民遭遇,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賣炭翁》),有“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買花/牡丹》);
寫送別,有“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南浦別》),有“浮名相引住,歸路不同歸”(《長安送柳大東歸》);
寫思念,有“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夜雨》),有“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邯鄲冬至夜思家》);
寫景色,有“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錢塘湖春行》)
……
總之,你品,你細品。
白居易詩歌的質量,一點兒也不含糊。
由此,白居易才得以與李白和杜甫兩位大哥躋身“唐朝三大詩人”之寶座。
-
4 # 我者謂我
白居易,中唐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與李白、杜甫被人並稱唐詩三大家。白居易嗜詩如命,自號“詩魔”,人稱“詩王。”存詩約三千首,為唐人之冠。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等。
白居易名句摘抄:
一、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出自《浪淘沙》。
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入夢來。出自《長恨歌》。
三、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出自《琵琶行》。
四、想到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出自《邯鄲冬至夜思家》。
五、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為家。出自《種桃杏》。
六、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出自《江樓聞砧》。
七、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
八、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個離恨中。出自《青門柳》。
九、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出自《琵琶行》。
十、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出自《長恨歌》。
-
5 # 愛成了海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生於新鄭。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不盡處見諒
-
6 # 安意如
人們尊白居易為「詩魔」,日本文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大家也知道,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 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
今天我們說起「詩仙」,都知道是李白,不過在唐代,人們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且還是大唐官方認證過的「詩仙」。
唐宣宗曾這麼寫過白居易: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綴玉」指的是白居易寫的《不致仕》《輕肥》這兩首,而「聯珠」指的是《紅線毯》《賣炭翁》,「琵琶篇」就是著名的《琵琶行》。
在所有描寫長安市井生活的詩中,我首先隆重推薦白居易先生。白居易的詩,有時會顯得絮叨,然而妙趣橫生,很有人情味和煙火氣,有點像微博,有點像朋友圈。從他的詩,可以捕捉到當時生活許多豐富生動的細節,相當於民俗讀本。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這個傢伙有個地方有意思,因為他所做的任何的事情、遇到的美食,都被他寫成詩。而且這傢伙寫起廣告詞真是文不加點,聲情並茂。在他被正常外放的時候,心情特別好的時候,他會把自家仿作的長安口味餅送個好友,並附上一首詩,意思告訴朋友,他曾認真考證過長安城裡哪家胡麻燒餅最好吃,結果發現還是輔興坊的好。我特意讓家裡人也照著做了,雖味道不如那個,但也還可以了,我給你寄點去,你將就著解個饞。
看到這首詩笑得我不行,白先生實在是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也許對他而言:寫詩就是生活,活著就要寫詩。據說連在家裡也不忘記給他老婆寫詩。
很多詩人如果穿越到現代未必能活得滋潤,因為技能和性格太侷限了,單靠一點才華,很難人人買賬。白居易卻是個例外。
白先生的詩常常帶點小資情調,當飲即飲、當樂即樂,慵雍閒散, 悠然自得,這些情調特別受當代文藝青年喜愛,而這些小資情調特別受平安時期的日本公家的推崇,所以日本民間都以“讀白居易的詩”為驕傲,視為有文化的象徵。如果你們洛陽的白園經常你難過看到絡繹不接的日本來客,以及留字、刻石紀念。
白先生篤信佛教,晚年開始吃素,多次蔬菜,還寫了一首《二年三月五日齋畢開素當食偶吟贈妻弘農郡君》,這首詩生動展現白先生的晚年家居生活。
睡足肢體暢,晨起開中堂。初旭泛簾幕,微風拂衣裳。
二婢扶盥櫛,雙童舁簟床。庭東有茂樹,其下多陰涼。
前月事齋戒,昨日散道場。以我久蔬素,加籩仍異糧。
魴鱗白如雪,蒸炙加桂姜。稻飯紅似花,調沃新酪漿。
佐以脯醢味,間之椒薤芳。老憐口尚美,病喜鼻聞香。
嬌騃三四孫,索哺繞我傍。山妻未舉案,饞叟已先嚐。
憶同牢巹初,家貧共糟糠。今食且如此,何必烹豬羊。
況觀姻族間,夫妻半存亡。偕老不易得,白頭何足傷。
食罷酒一杯,醉飽吟又狂。緬想梁高士,樂道喜文章。徒誇五噫作,不解贈孟光
自得其樂的白居易,在洛陽,在他人生的最後,享受了一段平靜安逸的時光。
白園每次去洛陽,必會去的是兩個地方:香積寺和白園
白園是白居易的墓園,位於龍門東山的琵琶峰,他在詩裡曾說:
「門前常流水,牆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縈迴百餘步。」
登山遠望,不由感慨白居易會生活,晚年隱居洛陽,真會挑地方。白居易寫洛陽的詩太多,留著慢慢說。
有時,我們會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有時,我們會因為一座城,戀上一些人。
我們追憶長安,是流連唐時的人物風流,不拘一格,是懷想那些或渺小或盛大的夢想,是回味那些恆若日月,璨如星辰的故事。
推薦書籍《舊唐書 白居易傳》
-
7 # 使用者5920054951
稱之為老白,白哥,阿白,白白,小易,小白,阿易,小居,阿居,老居,老白,老易,小易子,易兒,居兒。
-
8 # 庭無塵
唐朝詩人都有很多詩壇稱號。
李白詩仙,杜甫詩聖,王維詩佛,劉禹錫詩豪,賈島孟郊詩囚,李賀詩鬼,陳子昂詩骨……太多了。
至於白居易,作為唐朝最偉大的三大詩人之一,被稱為詩魔!
回覆列表
後人根據詩人的作品情況以及各自的氣質給他們起封號,比如李白的封號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王維是“詩佛”,劉禹錫是“詩豪”,李賀是“詩鬼”,孟郊是“詩囚”,賈島是“詩奴”。
而白居易身上,其實揹負著四個稱號。
“詩仙”“詩魔”“詩王”“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下面我們就一個一個來說明。
“詩仙”關於“詩仙”,大家可能第一反映是李白李大哥,其實最早有這個稱呼的,是白居易。白居易去世後,即位不久的唐宣宗李忱專門為他寫了首追悼詩。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意思也很容易懂。白居易啊你一生寫詩六十年,到了天上估計也是詩仙吧。代表作品《長恨歌》和《琵琶行》傳唱度很高,寫的詩文大家都已經很熟悉,每次想到你就不由悲從中來。因此,後人也有“一聖二仙”來稱呼三人。
“詩魔”“詩王”而聽上去有些碉堡的“詩魔”和“詩王”也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了。
如果細品,你還會發現這兩個稱號各有側重。
“詩魔”強調的是白居易的刻苦程度,“詩王”強調的是白居易的高產程度。
關於“詩王”,不得不額外提到兩個人。
一個是陸游,流傳下來的詩歌有9000多首,是古代寫詩最多的詩人。
一個是乾隆,一生寫詩四萬三千多首,是古代寫詩最多的人。
《全唐詩》裡收錄的整個唐朝的詩歌也不過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一說沒這麼多),可見乾隆一人之“偉業”。
但是就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而言,如果說誰流傳下來的詩歌最多,誰才是真正的“K詩之王”,白居易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以清康熙時期編校的《全唐書》為參考,我們很快就可以列出唐朝熱門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歌數量情況:
李白900首左右;
杜甫1500首左右;
王維400首左右;
李商隱600首左右
杜牧500首左右;
劉禹錫700首左右;
孟浩然300首左右;
王昌齡200首左右;
元稹600首左右。
而白居易,憑藉自己3000多首的銷量強勢奪得TOP1,排名第二的杜甫詩歌數量才佔到白居易的一半。
這傲嬌的成績,還—有—誰?
當然,在這高產的背後,離不開白居易的刻苦。
畢竟,沒有“詩魔”,又何來“詩王”?
白居易的“魔”,在他的詩歌和文章裡都有體現。
在詩歌裡:
“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醉吟二首》其一)很明顯,這已經不是“此情此景,我想吟詩一首”的境界了,而是“此情此景,我想吟詩半天”的狀態。
在散文裡:
“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與元九書》)《與元九書》是白居易寫給好基友元稹的一篇散文,因為元稹排行第九,所以叫元九。這一段是作者回憶自己年少刻苦學習時的情景,大致是說:
二十歲以來,白天學,晚上學,間或也學習做做詩,通常沒時間休息,更談不上刷微博刷抖音之類。結果嘴和舌頭上都生了瘡,手和肘都磨成了繭。眼睛裡好像一晃一晃地掛著珠子飛著蒼蠅,動不動就以萬計,這陣勢快趕上非洲鬧蝗災。
用功到這種境界,也是沒誰了。前有“懸樑刺股”,今有“居易苦讀”啊。
這世上最怕的就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白居易同學靠著這份勁頭加持,“詩王”的練就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我們都知道,在唐代,詩歌界可謂高手如雲,在李白和杜甫這對“王炸”組合面前,白居易是怎麼打敗王維、王昌齡、李商隱、劉禹錫等一眾實力派高手成功躋身前三的呢?
剛才我們看到,白居易在數量上佔了絕對優勢,所以暫且領先。但創作數量再多,如果沒有質量支撐,也是很弱雞的。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乾隆皇帝,憑藉一己之力幾乎還原了整個大唐。但是得到的評價卻是——
這場面就十分尷尬了。
所以在激烈的競爭面前,高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關於白居易詩歌的質量,我們來看看他的成名作就能感受一二。
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我們都很熟悉,那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保證你看了第一眼這一輩子都忘不掉。但這首詩並不是在單純描寫草的生命力有多麼頑強,實際上人家是一首送別詩。完整版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很多人可能並不瞭解,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時所寫。雖然比駱賓王寫《詠鵝》時的7歲晚了一些,但在意境上也高出幾個層次來。
與此有關的還有一個故事。
在唐代,科舉中的禮部試不糊名,應試舉人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多將自己平日詩文加以編輯,寫成卷軸,拿給當時社會有名望的一些人看,請求他們為自己宣傳,向主考官推薦。就像岐王李範推薦王維,水部張籍力推朱慶餘一樣,少年白居易也是如此。
他找的人是當時的大臣&詩人顧況。
顧況一看“白居易”這個名字便調侃道:“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意思是京城長安米很貴,在這裡居住不容易啊!(何況你又是白住)
但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二句時,不禁大為嗟賞:“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爾。”
意思是說,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麼難的!我剛才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
嘖嘖嘖,馬上被自己的話打臉了。
後來,顧況經常向別人談起白居易的詩才,盛加誇讚,白居易的詩名也因此傳開了。
這就是“居大不易”詞語的來歷,指在大地方居住並非易事。但白居易用自己的實力告訴人們,只要你有才有能力,又何嘗不可以呢?
16歲的少年自此開始了k詩之王的生涯。
當然,《長恨歌》《琵琶行》就更不必多說。
無論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還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或者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抑或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都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除此之外:
寫底層人民遭遇,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賣炭翁》),有“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買花/牡丹》);
寫送別,有“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南浦別》),有“浮名相引住,歸路不同歸”(《長安送柳大東歸》);
寫思念,有“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夜雨》),有“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邯鄲冬至夜思家》);
寫景色,有“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錢塘湖春行》)
……
總之,你品,你細品。
白居易詩歌的質量,一點兒也不含糊。
由此,白居易才得以與李白和杜甫兩位大哥躋身“唐朝三大詩人”之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