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連之柿

    館閣體是一種比較平正、典雅圓滑的書法字型,最早是應用於科舉考試的。這樣一種考試應用的字型,自然要不能寫得潦草也不要求特色,所以跟楷書很相似。

  • 2 # 燕留城

    館閣體是御用書體,到了清代初期,以康乾皇帝的喜好,進而推廣到科舉考試,成為了朝廷的御用文字格式。館閣體端莊大氣,但也僵硬死氣,體現不出書法藝術流派紛呈特徵,我覺得倒是有某些官場官員江湖書法的某些特質,不知可否。

  • 3 # 第三條路正確的路

    有的人不會寫楷書,更不會欣賞楷書,認為楷書沒有藝術性,頂多是入門初學用的。甚至說是小學生寫的東西。這是特錯大錯的。誰說寫楷書就是重複歐、顏、柳、趙了?寫楷書就是影印機了?沈尹默、啟功的楷書重複哪個古人了?誰敢說他們的楷書沒有藝術性?本來寫好楷書就很難,把楷書寫出藝術個性就更難,遠比其它書體難得多。所以,很少有人敢於去挑戰,但你不能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啊!而當代社會很多人根本不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去苦練楷書,只想偷機取巧、一夜成名。如此急功近利實在成不了真正的書法家,只能寫寫江湖體、醜書,所以寫醜書的群體對楷書惡意攻擊也就不難理解了。就算寫楷書的,不弄進點魏碑歪歪扭扭、劈劈砸砸的俗氣進去,就不知道怎麼寫出藝術性了!另一方面,館閣體、田體的確都是缺乏藝術性的楷書,雖然也不乏精美之處,但千篇一律、公式化了就不是藝術了(附本人拙作,歡迎批評指正)。

  • 4 # zbz63

    不能那麼說,“館閣體”是當時一種“流行體”,這種流行體是針對官方“實用性”字型而言的,如楷書,隸書,行書,篆書等。主要體現在形式上,藝術性不高,重在可識別性,整飭,甚至寫在畫好的“格”中,嚴重破壞“分佈”。

  • 5 # 子衿書法

    館閣體,是明清時期考試專用書體。又叫應試書。

    嚴格的說,館閣體只能算正體字。與文人墨客所崇尚的楷書不可等同相看。用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經歷來講,館閣體就是和現在學校學生入學學習識字所寫的字是一樣的,談不上書法的層次。僅僅是識字學習的開端。我們現在填寫表格,學生考試,都會被告知,要求用工整的字型書寫。沒有任何人會把這個要求當書法。當然,有人也有寫的達到了書法觀賞的高度。同樣,寫館閣體的人也有人寫的達到了楷書書法的高度,但不能因個別人突出的表現代表廣泛的館閣體。

    在古代,名人名家的字跡,沒有圖片,沒有影印機,沒有印刷機,獨此一份。不是藏在皇宮,便是在王公大臣,鉅商富賈的家中。普通不要說學習,見到的機會都沒有。我們在古代經典作品的題跋中看到,能見名跡一眼的人,那種無勝榮幸的心情。能在上題字或留下一枚印章,與名跡萬古長存,那可是非同一般的幸事!普通學子所寫的字,就是工整而已,談不上書法。館閣體就是楷書,更是無稽之談。

    現在許多不明究裡的人,把趙孟頫,文徵明,沈度等名家的書法當成了館閣體,就更不挨邊了。館閣體,實際就是工匠雕刻製版的印刷體字。信不信,翻開歷史去查閱。

  • 6 # 鄧軍舞蹈

    可以說成:楷書包括館閣體,館閣體是楷書的一種。館閣體與楷書的區別就是,館閣體是楷書書寫風格中的一種獨特正規化,而楷書指的是五大書體(篆隸行楷草)之一,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館閣體,是因為科舉考試而形成的一種通用字型,它的最大特點除了烏,方,光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使用非常廣泛,在明朝時,館閣體被稱為"臺閣體",是因為明代學士沈度的字挺秀雙融,穩重大方,深受明成祖朱棣的喜愛,也因為時人爭相模仿,遂成為了一種通用的字型。也成為了一種標準的字型,在清朝時,叫做館閣體!之所以被稱為館閣體是因為這種字型大小齊平,四平八穩,沒有今天的一些書法的所謂個性,由於當時科舉考試是讀書人的唯一出路,所以,練習書法是必須的了,又因為館閣體是當時考場通用的文字,所以,館閣體在明清兩代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書體,館閣體這種書體,其實是融合了歷史上很多書家的特點,例如館閣體裡有歐陽詢書法的影子,還是董其昌和趙孟頫的筆跡,因為董其昌,趙孟頫的書法都是偏於圓潤,華貴的書風。

    當今書界很多人對於館閣體的認識很侷限,甚至認為只要是規規矩矩的楷書就是館閣體,有人認為啟功的書法是館閣體,認為二田書法是館閣體。其實,館閣體只是在科舉考試時賦予了它特殊的稱呼,它最多就是在楷書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變。其他方面和楷書差不多!

    對此,啟功先生的說法是:我要是寫得有館閣體那樣好的話,那就好了!由此可以看出,啟功先生是十分贊成館閣體的。我不知道一些人是怎樣把啟功先生的書法和館閣體聯絡在一起的,可能因為書法在當代的沒落,很多人不承認楷書的書法地位,便認為規矩寫字的都是館閣體,其實是別有用心的,是在為創新找藉口!

  • 7 # 林慶逢358

    為什麼有人認為楷書就是館閣體?館閣體就是楷書?我認為:館閣體本就來自於楷書,楷書是館閣體的"考妣體"。沒有端正嚴謹的楷書,何來"矯揉鉤致,深墮尖纖"之館閣體,而若無館閣體何來印刷體?館閣體比楷書來得更"嚴謹端正",是高考文字之標準字,是對是錯讓評卷人一眼瞭然,既不誤判,也不給人厚此薄彼的公權私用,如對書寫文字有爭議,用館閣體驗明正身,少了很多的扯皮官司。如當年(漢末)的蔡邕(蔡文姬的爹地),為了平息每年為了考卷各地士人使用的同義異體字,爭字如聚訟,特在廟堂書寫下統一漢隸,以朝廷之名義,立石為範,這應算是第二代館閣體。第一代館閣體當屬秦朝李斯的小篆。現下書法界所稱的館閣體,無疑是從楷書身上衍生的書體,可計入楷書體。館閣體的實用性是任何一種書體都無法可與之比肩。

  • 8 # 綜藝微樂園

    館閣體不等同於楷書,二者之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館閣體盛於明、清兩朝,多為官場行文,科舉考試之用。以書寫清晰秀麗為上。

    自有文字書寫以來,篆、隸逐漸演化形成楷書,要想寫好楷書也絕非易事。如,歐顏柳趙,各有特色,為後世書寫楷模。

    試想一下,如果把著名的山海關匾額“天下第一関”和北京六必居醬菜園的"六必居"匾額都用館閣體書寫的話,效果不言而喻,恐怕這玩笑也就開大了。

  • 9 # 狂喜淡墨a

    為什麼說館閣體就是楷書?

    館閣體是明代的“官”字標準,一手好館閣體是取士的敲門磚,科舉考試最起碼有一手館閣體的字。

    楷書的規範化,一經官家定位統一標準,就會有一時風靡海內。那麼現在論館閣體成為模式化,從藝術的多樣性來說,已經成為了過去,是封建社會取士的基本要求,中國從古就有當官的癮,是命運的改變,孔子的勞心者管理勞力者,因此讀書人怎不用心寫好一手好字,一如現在也是追求一筆好字於己,既有體面又有一種自悅。

    那麼現在提到楷書都成了館閣體的代名詞。現在的楷書已經很難達到館閣體的水準。而現在的楷書追求,成為一種情性的表現自我性,而非實用性,達及一欣賞功能了,學習書法藝術,其最基本的屬性,就是放開自己的紛飛思緒,尋找到一種抒懷的理想目的,透過自己的楷書風格來展示一種追求書法藝術精神的魅力。

    但是總有左傾的書寫化,就是一味追求解放,而忽視了書法的韻致美,姿態美,盡醜拙的態勢,另一種屬於缺失法度的書寫楷書。將楷書書寫的非楷非草的狀貌。把傳統的優秀技巧視為阻礙情性表現的絆腳石。

    豈不知那種無傳統技巧的我自創楷書,成為了現在的流行風。

    過之排斥館閣體的優秀成分,從這種書體單方面論,不是不能學習,而是應該丟掉那種取士的拘謹性和單調性,館閣體楷書的優秀技巧筆法依然是今天學習的榜樣。若是一味去掉這種書體,定位為一種腐朽的書體,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明代是一種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規範的書體,其中的書法筆墨法度是非常高度的,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今天的楷書論,成為館閣體論,也是一種排斥楷書,瞧不起楷書鑽研的書者群體,對於學書法一則有藝術高度的砥礪,也有從楷書中養性健體的,目的理想不同,則有追求的目標迥異。

    再者楷書也是書法藝術江河的一脈主流,而隨著欣賞的高度,依然有草書的及其它書體的交流和欣賞。

    館閣體與今已經失之交臂,很少用功夫去打磨這種妍美書境。僅僅存在少數哪些恪守不渝自己的楷書正統的理念人群中。當然也沒有統計,而這個群裡是屬於初學者或是老年代傳統文化者,這部分人的書法精神依然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也是踐行者,弘揚者。

    中規中矩的館閣體,為何沒有市場,是一部分人偏頗理解,看看現在的真有兩下子的書法大家,都是有一手漂亮的楷書,或大楷或小楷,都有從明清館閣體臺閣體中汲取過優秀的營養,才有了真功夫。作為一名書法家沒有一筆楷書好字,怎能有揮灑自如的穩健的自我風格之書體。

    由此命題所說的館閣體就是楷書,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含義,就是窠臼不活潑生動的死板的代名詞。

    這是一個誤解,客觀的說,繼承與批判,汲取有意義的技巧是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的。只有把館閣體所凸顯的為取士之利益而書,藩籬心境,去掉則有抒懷自我情性自由之心,是今天追求藝術的創造力的大轉變。

    對於一味歧視楷書的習練,都是極端化觀點,書路的多樣化,對書法愛好學習交流的不同性,美美同在。才是書法藝術繁榮的景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字母哥狂砍30+8+5,雄鹿客場120-107戰勝凱爾特人,怎麼評價這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