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衿書法
-
2 # 蒼天鷹隼
這個問題提得好呀!我簡單思考一下,無非是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現代人詩詞功底較淺,絕大多數人連詩詞基本格律都不懂,更別說自創詩詞了,所以能夠自創詩詞並且有一定知名度者更是鳳毛麟角。二是書法作品是需要他人認可的,藉助名言警句和古詩詞,可以提高書法作品知名度,起到名人名篇效應,更能獲得大眾認可度,從而藉助名人名篇效應而一舉成功。至於其他原因,本人在此不再多言,等待拜讀諸位高人高見!我願奉上本人自創五律小詩為本回答助興,請諸君指正!
《休心閒得》平水韻
閉目思華年,心從山水間。
香茶誘閒客,美酒惑清仙,
雨落梨花苦,珠生荷葉甜。
及至鬢飛雪,方知歲月寒。
-
3 # 抱庸詩書(懷素自敘帖)
草書大家懷素的《自敘帖》、張旭的《肚痛帖》等,也都是自己的文章。 黃庭堅名作《仁亭詩卷》,所書內容就是自己《平陰張澄居士隱處三詩》的第一章。
(唐伯虎落花詩)趙孟頫書作《感興詩20首》,書文皆出已手。 唐寅《落花詩》是其傳世的書法代表作之一,詩也是他自己的。 現代的啟功大師也經常書寫自己的詩。
(趙孟頫感興詩)今天多數書家喜摘寫古人詩句或他人名言,不外乎四個原因。
一是自已不會寫詩,或者寫的詩文拿不出手。 二是有仰崇古人的心理,寫古人詩文,會增添書法作品的古樸和肅重,刻顯高逼格。 三是章法規格便於摩寫,七絕豎幅,七律橫幅,簡直標配。 四是古詩典雅,部分詩句富於哲理,或者出於彰顯情懷個性,或者出於納言乞福,會更受藏者青睞。
抱庸淺見,一家之言。問候朋友!
-
4 # 瀚墨無極
書法是文化,藝術,思想一種獨特的體現,一幅好的作品,精典的句子是靈魂,是心聲,它將激力人們向上,向前,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它永遠是我們尊重理性的代表。今天我們仍然受著古代先哲們的影響,那些高貴,智慧的靈魂,在今天仍充滿著活力,仍然是我們心靈的追求。
在古代先哲豐富而奇特的思想下,對大自然的山,水,風,月,煙雨都被賦予了情感和性格,可以和詩人互相對活,互通感情,創造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奇幻世界;這對一現代人來說是做不到也寫不出來的。
-
5 # 尤年1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但書法創作時多選用詩詞作為常用題材,已是習以為常的事。
我覺得是否與一下幾個方面有關。
首先,詩詞的吟唱功能與書法的韻律節奏相吻合。
第二,詩詞吟唱中的陰陽頓挫,與書法用墨時的濃淡疾緩相通。
第三,詩詞吟唱時的音樂性與書法書寫時的節奏性相近。
第四,詩詞中有節奏的斷句、頓挫與書家書寫時的提按、緩急相同。
第五,詩詞中情緒的跌宕奔放和婉約泣慕,帶動了書家筆下的風雨雷電式的沸騰。可有神來之筆。
總之凡帶有節奏性的、頓挫分明的、音樂感強的,就較為適合毛筆的起收、反轉,迎來、送往的節奏韻律,表現起來就會有較強的親和力。如用書法的形式去抄寫一篇小說,在閱讀的美感和審讀的視覺上就不如詩詞來的舒暢了。
-
6 # 大水手
(下圖為文徵明書蘇軾作品之一)
以前我也比較嚴格,或者說是刻薄吧。我覺得學書之人,一定要全面,所謂功夫在書外,一定要全面掌握傳統文化,其中之一就是要書寫自己創作的詩詞作品,不要只是抄錄古人的詩詞。
(下圖為文徵明書蘇軾作品之二)
現在我經歷事情多了,相對也較為平和與寬容了。畢竟,現代人進入現代社會,與古人已經完全不同和脫節了,不可能苛求。
我們要看到,古人的日常書寫,本來就是寫我們眼中的文言文,不管他寫處於他時代的任何內容,都不會違和。如果我們現代人,用毛筆寫一篇現代文章,就很怪了。要寫與毛筆書法相協調的內容,一定要重新學習傳統文化。在現代人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我覺得不用太苛求。試想,如果真要做到寫自己創作的詩詞,那自己磨墨要不要呢,用墨汁寫算不算是不夠傳統呢?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你的書法入了門,有一定技巧了,再一步步作要求也不晚。就目前我們一般書法愛好者甚至是一部分書法家的水平來說,重點還是要提高書法水平。
(下圖為蘇軾自書其《赤壁賦》)
當然,如果你有時間、有精力,也有意願同時學習書法技法之外的各種傳統文化,我也是大力贊成的。
再說,古人也是喜歡抄錄膾炙人口的名篇,如《洛神賦》、李白、杜甫的詩等。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人購買張掛書法作品,要的首先是內容,比如我很喜歡《陋室銘》,請個名家替我寫寫。除非你是啟功等一流名人,我想,多數求字者還是不想要你的自作詩的。
-
7 # 翰墨書道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書法書寫內容問題,基本上包括個人創作和抄錄古今經典文字或內容為主。古今都是大力提倡自做詩詞或文章的。
實際上為什麼比較常見的都是選取古代的詩詞、歌賦,經書等體裁內容呢?因為經典,因為自己喜歡,還有一層意思是大家都喜歡,並且內容是毫無爭議的喜歡,這就是經典的魅力。不過也有一層不好意思的意思,就是自己書法一流,詩詞文章水平不高。
自書自文,是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學藝術功底的和書法功底的,不具備,作品的綜合藝術含量就要打折扣。書法作品書寫自己的文章詩詞內容是最好的創作方式,古代的大書法家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有相當大的比列都是自做內容,特別是魏晉以前的書法作品。寫自做內容的書法作品最大的好處書風和文章風格融為一體,我書寫我心,我文抒我情。比如《蘭亭序》和《祭侄文稿》、《寒食帖》,草書《自敘帖》,現代毛主席的詩詞書法都如此。
自書自問故然宜大力提倡,但抄錄經典優秀的經典文字作品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不說古代靠抄錄經典,使得經典傳承至今。包括現代,作為書法藝術選取經典文字內容同樣不可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人們廣泛的欣賞書法同時欣賞書法作品內容的文字之美和文化藝術的傳承、傳播。就書法家個人來說,還有提升自己的作用。
-
8 # 不二齋
現在的書法家和古代的書法家是兩個概念,現在的書法家寫的是字,古代的書法家寫的是文化。古代的書法家哪一個不會作詩、作詞寫文章啊,古代的書法家都是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寫的內容都是自己的詩詞、書信、感想。
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米芾的《蜀素帖》、楊凝式的《韭花帖》等等。
今天的書法家自己不會作詩、作詞,只能抄錄古人的名言名句了,大概抄寫的主要內容就是古代的書論、畫論、散文、詩詞歌賦,自己不會寫,抄名家名句也顯得有文化,很多書法大家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寫手。
在展覽上,就連抄寫什麼內容也是跟著流行走的,比如這段時間大家都喜歡抄畫論、過段時間抄孫過庭《書譜》,有過幾個月大家一起抄《世說新語》、《戰國策》、《古文觀止》,抄也要抄的時尚。
這也是當今書法界的一大弊端,大家都在抄抄抄,完全沒有自己的東西,即使是當今的大書法家,他們也在抄,創作能力不足,書法已經從文化,變成了一種純表現筆法的表現主義藝術,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內容。
普通的作品是可以寫名言警句的,把名言警句寫出意境來也是高手,但是真正大師級的書法家,必定是書法文化修養俱佳的人。
回覆列表
現代書法作品說百分之百的摘抄別人的名言名句,雖然有點過,但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情況。極少有自己的文章或詩詞。
書法作品抄寫別人的優秀詩詞歌賦,名言名作,在古代也很常見。如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都是別人的文章。
很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如屈原《離騷》,曹植《洛神賦》,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韓愈《進學解》,杜甫《秋興八首》,白居易《琵琶行》,王勃《滕王閣序》,歐陽修《醉翁亭記》,蘇軾《赤壁賦》等,都是歷代書法家所鍾愛書寫的千古名篇。但古代書法家除了抄寫別人的佳作外,更多的是寫自己的東西。
現代書法家中,最喜歡書寫四字格言,不用說,這清一色是別人的話。對聯方面會有一部分人自己創作自己寫,還有部分自作詩,也有人寫。水平自然不能與經典去比。數量上的比例也是極低。
為什麼現代人不用自己的詩詞文章寫書法呢?我們現在寫的文章是白話文。而詩詞歌賦的韻律及文言文,現代人會掌握的人太少太少。傳統經典別說寫,就連讀都成問題。用白話文寫書法作品,大家又覺得好象缺少了文化似的不願意寫。寧可寫一些塞滿了各個角落的”厚德載物”,也不肯寫自己的心裡話。會寫“厚德載物”,才能顯示出自己對《易經》是有了解的,再進一步,就是有研究過《易經》的,才會提煉出這麼精髄的句子。其實不過是在裝扮自己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