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湘居士__
-
2 # 愛歷史的小蝸牛
1.康熙晚年吏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這時候需要一個有能力,敢於得罪人的出來辦事,而各大臣王爺都不願意得罪人,只有雍正站了出來,做了這個孤臣。
2.其實行的攤丁入畝確實是損害了士紳一派的直接利益,但其改變了民生,可以說這項政策是為清帝國續命的。
3.對付貪官汙吏,康熙晚年,吏治腐敗,康熙因為個人身體問題無法整治。
於是雍正上位之後,大力整治貪腐,吏治清明,而且其對貪官汙吏可以說是非常殘酷的,歷史上對貪官汙吏殘酷的皇帝有幾個名聲是好的。
-
3 # 在下古麒
一般來說呢,雍正的位置非常的尷尬,因為我們所熟知的“康乾盛世”四個字當中並沒有提到雍正,而康熙是雍正的老爸,乾隆是雍正的兒子,所以雍正夾在這中間也挺難受的。
並且,我們知道,康熙八歲登上帝位,在位時間長達61年,而乾隆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統治中國長達63年之久,而在反觀雍正,在位時間僅僅十二年,和老爸和兒子相比,的確是挺短的了。也正是因為在位的時間較短,所以給人的存在感就沒有那麼的多了。
不過,實際上,雖然雍正的在位時間比前任和後任要短上許多,但是雍正的功績卻是康乾盛世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在雍正統治時期,雖然有著父親康熙所打下的根基,但是國家還是有著許多危及統治的隱患。雍正在他所統治的十二年間,卻做了許多的大事,這也使得乾隆得以坐享其成,成就繁榮景象。
那麼,雍正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
在政治上,他強化密摺制度,加強皇帝對地方事務的統治,也能夠約束官員行為,整頓吏治。設立軍機處,加強皇權,也能更加行之有效的處理國家事務。密建皇儲,將繼任者人選名字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使骨肉相殘的事情得以避免。廢除賤籍,緩和滿漢矛盾。
在軍事上,雍正繼續執行擴張政策,任用年羹堯、嶽鍾琪等將領鎮壓青海叛亂,將青海等地完全收入大清版圖。
在經濟上,著重整頓財政,肅清貪官汙吏,火耗歸公,制定養廉制度。攤丁入畝,減輕農戶負擔。實行銅禁,規範市場秩序。
在民族問題上則實行改土歸流,取消土司制度,維護全國統一。統治西藏,完善大臣駐藏制。
其實,以上所列舉的事情並不完整,雍正皇帝是歷史上難得的勤政皇帝,連他自己也是自詡為“以勤先天下”。可以說,雍正時期在康乾盛世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也有人說,雍正在位三十年,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還康熙欠的債,二是賺乾隆敗的家。
-
4 # 郭來說歷史
我認為雍正確實是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說他不為人熟知就錯了!
首先介紹一下他有哪些作為吧!他最有名的就是制定的三大政策!
一,推丁入畝。免除了千百年來加在人們頭上的人頭稅,也就是有田的交,沒地的不交稅了!二,火耗歸公。在交稅過程中的損耗就是火耗,地方政府隨意加派火耗,往往比正稅更多,百姓被弄的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火耗歸公大大減少了百姓負擔。三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更是一個善政。可惜,在他兒子上臺後就被廢除了。
但是,就只有頭兩條政策,業讓大多數百姓不至於餓死。穩定了清朝的統治,達到兩百多年。
但他也並不是默默無聞的。不說他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就說他身上的幾大謎團,就使他他很出名了。一是他的繼位之謎,他是不是康熙真正屬意的繼位人選?二他的暴斃之謎,他是怎麼死的,被刺殺還是被磕藥多了?三是他的兒子乾隆是漢人之子嗎?
總之,他有那麼大的作為,身上又有這麼多謎團,怎麼能不為人熟知呢!
-
5 # 香菇餡餃子
雍正是歷史上是最勤勞的皇帝,每天的政務時間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但是影視劇和電影黑化雍正的太狠了,比如呂四娘,江南八大俠,血滴子,雍正與年羹堯,等,等這些電影完全把雍正黑得體無完膚,不知道雍正以前是不是得罪了他們,非要編出這麼多黑他影視劇。雍正廢除了賤民的賤籍,廢除了割腳筋酷刑,廢除了人頭稅,實行官民一體納糧,有厚惠於民。他即位以後毫不留情地先從宗室動手整頓。清理八旗子弟的遊惰和貪瀆。這麼有作為的一位皇帝,竟然不被人熟知,也是一種社會的悲哀。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定不負爾等,勉之
-
6 # 歷史公元清朝最突出的似乎就是是康熙和乾隆,“康乾盛世”人所共知,但是我敢說,雍正比康熙、乾隆更加出色。雍正哪些方面比康熙、乾隆出色?
康熙和乾隆的在位時間加起來有123年,接近清朝統治時間的一半,但是康熙和乾隆真的有這麼“賢明”嗎?
雍正登基以後國庫空虛,連出兵打仗的軍響都拿不出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康熙“六下江南”消耗盡了,而康熙為了排場和名聲,任由手下官吏貪汙腐敗,造成了一大筆虧空。
無錢可用的雍正,不得已之下用殘酷的手段查辦虧空,得到一個“抄家皇帝”的稱號,雖然是手下官員的汙衊之詞,也能看出雍正治理腐敗的力度有多大。
乾隆就更沒法比了,雖然國庫裡面銀兩充足,但是花費大都是貪官和珅搜刮來的民脂民膏,貪官汙吏肆無忌憚,農民起義爆發就是這些貪官汙吏逼迫的。
雍正在中央集權方面的改革。雍正上位之初,有一大批皇家兄弟給他拖後腿,這些皇子都是康熙培養出來的“次品”,但是大都能夠執掌一個部門,影響力巨大。
雖然此時已經有了內閣,但雍正受到的限制極大。為了徹底掌控權力,雍正不惜開創了“軍機處”掌控國家大事,後來“軍機處”受到歷代皇帝的重用,直接造成雍正朝以後,只有身兼“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才能稱為真正的“宰相”,可見權力之大。
雍正還幹了一件歷朝歷代從來沒有辦到的大事,“一體當差納糧”。歷朝歷代官員都享受著極大的特權,不用交稅、不用服徭役,所以維持國家賦稅的重擔都落到平民百姓身上。一旦土地兼併嚴重到一定程度,富饒的土地都落到了官紳名下,百姓不堪重負,不想餓死就只能揭竿而起。
這實際上嚴重損害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只有雍正頂著強大的壓力辦成了這件事,從官紳身上“割肉放血”,所以雍正被這些官紳“潑汙水”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
7 # 傾聽世界滴聲音
當年不被熟知是歷史原因,因為得罪士紳,得罪讀書人。更主要的,子孫也對其在位期間的政策不予置評。淡化的結果就是被歷史遺忘。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文人創作的空間。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也需要這樣的榜樣讓人們建立信心,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劇本寫得好,改動更有微妙展現。職場心得更是可以從中感受良多。前人之路,後人引以為戒!
-
8 # 南嶺說史
首先,肯定是以為非常有作為的皇帝。
那麼他有哪些作為呢?(這些作為以當時清朝維護統治利益來看)
1.設立軍機處。完全取代老祖宗努爾哈赤設立的議政處,加強了中央集權,君主集權發展到極點;
2.重用漢人。如李衛,田文鏡,張廷玉等;
3.整飭吏治。雷厲風行,清查錢糧財政等問題;
4.廢除賤籍。將山西、陝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編入“樂戶(官妓)”籍的後代使其成為民戶,除掉紹興曾反對朱元璋的那些人後代的“惰民”籍,使其成為民戶,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粵東“蜑戶”籍,使其成民戶;
5.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將青海完全納入中國版圖;
6.火耗歸公。形成“養廉銀製度”,又稱“耗羨歸公”,即由上級官府依定額髮給官員。火耗一分為三:一份給地方官養廉,一份彌補地方虧空,一份留地方公用。既增加了財政收入,又有助於廉政;
7.攤丁入畝。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從直隸巡撫李維鈞之請,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到乾隆時,這一政策推廣到了全國;
8.官紳一體納糧。中國幾千年的稅收制度,一直一直只有老百姓才繳稅,需要服各種徭役,只有雍正敢這麼做;
9.改土歸流。其實這項政策在明太祖朱元璋時代就已經開始了,雲南在明代完全成為中國版圖就是因為改土歸流。清代繼續對西南地區進行這項政策,減少了絕大部分的土司,到大清亡了只剩下不到五百土司;
10.設定駐藏大臣對西藏實行統治。
最後,關於他是不是一個不被人熟知的皇帝,我想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雍正本身就存在很多可以被後世議論的話題:
1.繼位到底是不是篡位,是四還是十四;
2.他的兒子乾隆到底是不是抱養,乾隆是漢人還是滿人;
3.中國最後一個沉迷道教煉丹的皇帝,最後還因此而死;
4.與呂四孃的故事等。
回覆列表
你講得有節有理,但要看到老康熙不是奔他而來的,是瞄中了弘曆這小子的,老傢伙相中了小傢伙,不惜一切代價。許多親王靠邊,唯有雍正當道?後耒康熙如願以賞,老四死得慘了,滿人又加害漢人呂留良之後。其實是他們兄弟奪嫡,難服一口氣而為之。當然與乾隆已無多大怨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