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小夥創業之路
-
2 # 鄉之光
農民合作社運作主要型別
合作社在實際運作中,主要從事以下產業型別。合作社成員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進行經營,在經營中獲得收益;合作社為成員生產提供統購統銷、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服務,提取交易佣金作為盈利;合作社成員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返祖倒包給社員,按照合作社的統一要求進行經營;合作社收購合作社成員農產品進行加工,或者為合作社成員提供農產品倉儲等服務,這幾種模式是目前合作社運營過程中的常見型別。由於產業型別、合作社成員素質、合作社成員思想認識、合作社自身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每一種模式都有它適用條件。總體來看,合作社統一經營土地,風險較大,經營效益較低;合作社只為成員提供社會化服務,難以推進合作社成員生產產品的標準化和穩定的農產品供應;合作社成員以土地經營權入股這種模式相對理想,但要求合作社有穩定的農產品銷路;合作社從事農產品加工、倉儲服務,要求合作社有一定的資金積累,這種模式合作社成員能夠分享更多產業鏈收益。
農民合作社在產業鏈中的恰當定位
合作社在不同發展階段,結合自身擁有的資源,選擇適宜自身發展模式。從宏觀層面看,中國農業產業發展的返供應鏈趨勢非常明顯,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對優質農產品需求更加旺盛,對生產端的要求也越高,按需生產成為趨勢。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推進,也使按需生產成為可能。訂單將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式。順應農業生產的基本趨勢,農民合作社在產業鏈條中的定位也更加明確。實踐證明,純生產領域合作社這種組織形式是沒有優勢的。在生產性社會化服務領域,合作社也沒有絕對優勢。它的優勢恰恰在生產領域和社會化服務領域之間,是生產和社會化服務的路由器。但若僅僅定位在這個環節,合作社的價值又沒有得到市場的回報,合作社成員的價值也沒有得到市場的公平承認。合作社的價值體現,還需要合作社憑藉自身資源優勢,投資或者入股到其他企業,進入社會化服務領域,去共享生產性環節以外領域的價值。
選擇自身適宜發展的模式不斷迭代
對於合作社來說,自身設立企業或者投資入股其他公司難度比較大。一方面和生產端的優勢沒有充分體現有關,合作社自身認識不到自身的價值,或者合作社經營人員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另一方面,社會上對合作社的理解也存在很多誤解,很多企業不願意直接和農民打交道,甚至一聽到那麼多農民就不想涉足。
中國農業產業地區差異、發展階段差異、產業型別差異、合作社成員素質差異都非常大,沒有一種模式可以統領天下,多樣性是客觀存在的,但發展的大方向也基本是一致的。選擇適合當地產業、農民等發展的模式,然後在發展中不斷進行調整。
-
3 # 久葉草
隨著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中國農村經濟正逐步由資源依附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組織創新型轉變。農業、農村發展需要政府惠農措施的支援、高新科技的支撐、組織管理制度的創新,三者缺一不可。國內外實踐表明,農民合作社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將政策(金融)、科技、管理有機融合於一體的重要平臺。
當前,中國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新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支援農民合作社發展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重點。在農業發展日趨市場化、國際化的今天,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並推進農民合作社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對於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進農村現代化和建設新農村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競價銷售模式。競價銷售模式一般採取登記數量、評定質量、擬定基價、投標評標、結算資金等方法進行招標管理,農戶提前一天到合作社登記次日採摘量,由合作社統計後張榜公佈,組織客商競標。競標後由合作社組織專人收購、打包、裝車,客商與合作社進行統一結算,合作社在競標價的基礎上每斤加收一定的管理費,社員再與合作社進行結算。合作社競價銷售模式有效解決了社員“銷售難、增收難”問題,以福建建甌東坤源蔬果專業合作社為例,透過合作社競價銷售的蔬菜價格,平均每公斤比鄰近鄉村高出0.3元左右,每年為社員增加差價收入200多萬元。
二是資金互助模式。資金互助模式則有效解決了社員結算繁瑣、融資困難等問題,目前福建省很多合作社成立了股金部,開展了資金轉賬、資金代儲、資金互助等服務。規定凡是入市交易的客商在收購農產品時,必須開具合作社統一印製的“收購發票”,貨款由合作社與客商統一結算後直接轉入股金部,由股金部劃入社員個人賬戶,農戶憑股金證和收購發票,兩天內就可到股金部領到出售貨款。金融互助合作機制的創新實實在在方便了農戶,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其優點在於農戶銷售農產品不需要直接與客商結算貨款,手續簡便,提高了工作效率;農戶不需要進城存錢,既省路費、時間,又能保障現金安全;農戶憑股金證可到合作社農資超市購買化肥、農藥等,貨款由股金部劃賬結算,方便農戶;合作社可把社員閒散資金集中,供給資金困難種植戶、經營戶,起到很好的調劑互助作用。
三是股權設定模式。很多合作社屬於鬆散型的結合,利益聯結不緊密,尚未形成“一贏俱贏,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可以在實行產品經營的合作社內推行股權設定,即入社社員必須認購股金,一般股本結構要與社員產品交貨總量的比例相一致,由社員自由購買股份,但每個社員購買股份的數量不得超過合作組織總股份的20%。其中股金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要向生產者配置。社員大會決策時可突破一人一票的限制,而改為按股權數設定,這樣有利於合作社的長足發展。
四是臺灣產銷班模式。可以借鑑臺灣農產品產銷班模式,發展農產品產銷服務組織,如農產品產銷合作社,將傳統農業生產擴充套件到加工、處理、運輸,延長農業的產業鏈條。一方面,生產前做好規劃,生產規劃迎合消費者的市場需要,做到產供銷一體化。農業是弱質產業,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擾,故應重視危機管理和預警體系的建立,生產前有完善的規劃,對可能發生的氣候變化,市場風險或其他意外,預先採取防範措施。另一方面,拓寬資訊來源渠道,瞭解市場動態需求。透過多種渠道調查市場動態資訊,並將資訊靈活運用,選擇有利的銷售渠道。不僅將產品轉型為商品,更要提升為禮品或者藝術品,賦予農產品新的價值,凸顯新的文化特色,科學闡釋養生功能,提升農業的文化層次和綜合價值。
五是全程輔導模式。當前許多合作社帶頭人缺乏駕馭市場的能力,有了專案不懂運作,對市場資訊缺乏科學分析預測,服務帶動能力不強。可以依託農業科研單位、基層農業服務機構、農業大中專院校等部門,開展從創業到管理、運營的全程輔導。以對接科研單位為重點,開展創業輔導,建立政府扶持的農民合作社“全程創業輔導機制”。結合規範化和示範社建設的開展,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農民合作社進行資質認證,並出臺合作社的資質認證辦法,認證一批規模較大、管理規範、執行良好的合作社。在此基礎上,依託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建立健全全程輔導機制,進行長期的跟蹤服務、定向扶持和有效輔導。
六是寬鬆經營模式。要放寬註冊登記和經營服務範圍的限制,為其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凡符合合作組織基本標準和要求的,均應註冊登記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營利性合作組織的登記、發照由工商部門辦理,非營利性的各類專業協會等的登記、發照和年檢由民政部門辦理;凡國家沒有禁止或限制性規定的經營服務範圍,農民合作社均可根據自身條件自主選擇。同時,積極創辦高階合作經濟組織,在省、市、縣一級創辦農業協會,下設專業聯合會,鄉鎮一級設分會,對農業生產經營實施行業指導,建立新型合作組織的行業體系。 當前,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由單純追求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增長轉變,凸顯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推廣先進農業科技、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載體作用。推進農民合作社經營以及管理模式的創新,並以嶄新適用的模式輻射推廣,必會推進農民合作社的長足發展,而這些也都需要我們根據實情不斷地探索,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
回覆列表
農民合作社主要成員是農戶,許可經營的範圍也只是和農業有關,有很多的相關優惠政策,我也是一個新建的合作社成員,由於合作社成員較多,小店面方式已解決不了很多需求,需要分工完善,據我對合作社的瞭解以及和老合作社學習當中,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方向以產業為主,其他相關輔助為次(當然也有輔助工作超過主產業的,那都是後面的事),產業是塊大廣告牌,也是條和鎮府政策相牽的連線。產業的選擇以地域性而定,產業成立以後,很多附帶工作就出現了,比如銷售(電商,批發,零售,團購等等),管理,農資,售後服務,擴充套件業務(如育苗,提供幼苗,魚苗,種苗等等),還有成品回收等等。
不要因為一時不好選擇或者無事做而迷茫,淡季對每個行業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只要做好事情一定比原來得到更好的改善。
可以的話加個好友,我也是新的合作社成員,大家一起探討合作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