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33714512716

    當今世界上,塑膠隨處可見,塑膠袋、塑膠面盆、塑膠衣架、塑膠檯布、塑膠地毯、塑膠涼鞋、塑膠雨衣、塑膠花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彩紛呈。但是,塑膠製品一旦破損,要處理這些塑膠垃圾十分不易。

    化學專家指出,作為高分子化合物的塑膠,需要200至400年才能分解掉。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如果將塑膠袋或一次性快餐盒之類的塑膠製品丟棄或掩埋在土壤中,會妨礙農作物的生長。據測算,在每畝土地中殘留塑膠垃圾4千克,會使玉米減產11~23%,小麥減產10~16%,大豆減產6~10%,蔬菜減產15~60%。

    在中國,近兩三年來,殘留在全國農田裡的廢盒、廢膜已達幾十萬噸。僅1994年,中國全年使用的塑膠餐具,按表面積累計,就達335平方千米,按此推算,兩年就可以覆蓋一個新加坡。這些塑膠餐具如果被牲畜誤吃,輕則消化系統得病,重者死亡。將塑膠垃圾拋入海洋,被魚類吞食,也會產生同樣的後果。要是將塑膠垃圾焚燒,則會釋放大量的有毒氣體。

    在現代生活中,廢棄塑膠已經成為人類和環境的大敵,形成了所謂“白色汙染”。對塑膠垃圾的無害處理已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門研究課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包裝惟“塑(料)”惟“化(學)”的抵抗心理越來越強烈。為此,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頒佈了禁止使用塑膠製品包裝食品的法令法規,並積極運用化學技術,試製一大批新型的可分解塑膠,或者代用品。

    關於塑膠的分解途徑,目前主要有兩種:一是透過土壤中的微生物進行分解;二是透過Sunny的作用,使高分子鏈斷裂,最後變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當代科技條件下,可分解塑膠的生產方法有三種:一是利用微生物生產;二是利用木材以及農業、林業加工業的殘餘物質來生產;三是化學合成法生產。雖然可分解塑膠的生產成本還比較高,但是,由於它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所以不少國家已投入小批次工業化生產了。80年代末期,美國可分解塑膠的消耗量為13.7萬噸,大部分用作包裝材料。

    英國有一家化學公司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可分解塑膠。這種新型塑膠不僅具備以往一些塑膠的優點,即經久耐用,穩定防水等性質,而且像自然界中許多有機物一樣,能迅速可效地分解成為對人和環境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美國杜邦化學公司研製成功了一種可分解的塑膠,它是由可再生的資源,如干酪乳清和玉米制得的。在有水分、空氣和菌類存在的情況下,乾酪乳清和玉米經過半年左右就可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這一類新型塑膠製品用於快餐業和食品工業的餐具或包裝材料,是十分理想的。

    國外還生產了一種光解塑膠,它的外觀呈微綠色,可作為包裝箱內的疏鬆填充材料。這種塑膠經過Sunny照射後,就會變成粉末。

    目前,也有一些專家對澱粉塑膠在內的可溶性塑膠抱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這些塑膠的分解過程並非那麼理想,半年之後,75~95%的塑膠還殘存手掌大小的塊狀物;在分解過程中也會釋放出一些有毒的廢物;這種塑膠的合成方法複雜,成本較高。

    因此,一部分專家認為,尋找與製作塑膠代用品,是消除或減少塑膠垃圾的又一條新思路。例如,日本、美國、奧地利、意大科等已研製並生產出一批以植物材料製成的餐具。

    現在臺灣研製出一種塑膠餐具,不過這種塑膠不是用石油合成的,而是用小麥為原料做成的,其中的主要成分是澱粉,這種塑膠既能做餐具盛食物,又能食用,也能當飼料餵豬。即使扔在野外變成垃圾,遇到雨水也會自行分解,不會汙染環境。瑞士科學家也發明了一種盛食物的塑膠盤,盤子可以吃,如不想吃也可做肥料肥田。據說這種盤子很堅固,從五米高處摔到水泥地上都不會碎。可以預料,用不了多久,可食用的塑膠餐具會日益推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國租車自駕遊安全嗎?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