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升
-
2 # 顧哥玩武俠
西南聯大,官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七七事變後,北大、清華和南開大學遷往內地組成的臨時性綜合大學。更詳細點說,這三校先是在1937年11月1日在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繼續上課,以表示華人不屈的精神。由於後來長沙遭日本飛機多次轟炸,於是經教育部批准,這所臨時大學向西繼續遷移,最後到達昆明,然後改名為西南聯合大學。 清華、北大本身屬於西南聯大,要是西南聯大還開校,社會上就沒有清華北大之名,還怎麼比名氣大小呢?
不過,非要比一下,倒也有一個學校,當時和一度西南聯大約略齊名,就是西北聯大。
這所大學是由北平大學、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三所國立大學和北平研究院於1937年9月西遷西安後,和西南聯大一樣,由國民政府教育部發布訓令組建的。由於為了發展西北教育,一年後根據原來各校之所長,西北聯大被改組為五所獨立的公立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北師範學院、西北農學院和西北醫學院。當時學校中同樣由很多著名的教授、學者,只是由於被拆成五所學校,人員分散,抗戰勝利後僅師範學院部分人員返回北平,恢復北京師範大學、工學院部分人員返回天津,恢復北洋大學,即今天的天津大學,其餘人員都留在西北,繼續那裡的教育事業。
今天,西南聯大里的名家學者是研究民國史的學者、民間愛好者的寵兒,而各種媒體包括書籍也都是言必稱西南聯大,好像中國當時只有這樣一所國立大學一般,未免有些偏狹,沒有全面地反映那段歷史的真實面貌。
這個問題有點怪,在那個時期,北大清華是西南聯大的一部分,為什麼會這樣問呢?
以下是百度西南聯大的簡介:
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儲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1946年8月,三校復員北返後,西南聯大師範學院留昆明聯大舊址獨立設定,定名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改稱雲南師範大學,其舊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民盟中央傳統教育基地、雲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雲南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
西南聯合大學的時間事程
1935年,北京的局勢日益危急,為了防止突發的不利情況,清華大學秘密預備將學校轉移至長沙。學校撥鉅款在長沙嶽麓山山下的左家壠(今址為中南大學)動工修建一整套的校舍,預計在1938年初即可全部完工交付使用。華北事變後,7月12日,日軍向天津進攻。7月30日凌晨一點,日軍開始向南開大學開炮。南開大學被毀,初步統計財產損失300萬元(法幣)。
1935年冬,清華大學從清華園火車站,連夜秘密南運幾列車圖書、儀器等教學研究必需品到湖北漢口暫時儲存,隨時可以運往新校址。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校長,在廬山會議後並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暫時留在南京和上海。7月29、30日,南開大學遭到日機轟炸,大部校舍被焚燬。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三人分任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長沙合併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第16696號令正式宣佈建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0月,1600多名來自三校的師生經過長途跋涉陸續到達長沙。10月25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學。校本部位於長沙城東的韭菜園,主要租借聖經學院和涵德女校。
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慶日,臨時大學綜合了清華、北大、南開原有的院系設定,設17個學系。截至到11月20日,在校學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華學生631人、北大學生342人、南開學生147人,新招學生114人、借讀生218人;教職員共有148人,其中清華73人。
1938年1月20日,舉行的第43次常委會作出即日開始放寒假,下學期在昆明上課的決議,並且規定師生3月 15日前在昆明報到。
1938年2月中旬,長沙臨大開始遷徙昆明。2月19日,師生在長沙韭菜園的聖經學院(為臨大所租借的教學樓)召開誓師大會,開始搬遷過程,由於戰時內地交通困難,女同學和體弱男同學由粵漢鐵路到廣州經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學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經柳州、南寧、越南入滇;有男同學200餘人則組織了湘黔滇旅行團,行程3200多里,歷時68天,橫穿湘黔滇三省。
1938年3月18日,由於昆明校舍緊張,時任北京大學秘書長的鄭天挺作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蒙自建立分校的北大先期籌備人員到達蒙自。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發電命令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設文、理、工、法商、師範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現為雲南師範大學。
1938年4月19日,常委會決定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辦事處。4月底,蒙自分校籌備完畢。
1938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正式開課。
1938年6月8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關防”到校,7月1日正式啟用。學校不再稱“臨時”,表明抗戰的長期性。
1938年8月,蒙自分校結束課程遷往昆明。8月4日,常委會議決:奉教育部令,聯大自下學期起增設師範學院。
1938年12月21日,第98次常委會決議,決定由三校校長輪任常務委員會主席,任期一年,本學年由清華校長梅貽琦擔任。後因蔣夢麟、張伯苓均在重慶任職,只有梅貽琦長期留於昆明,故沒有實施輪任制度,一直由梅貽琦任主席,主導校務。
1939年7月,三校恢復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9月19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常委會呈請教育部指撥專款,籌設師範學院附中、附小及幼稚園。
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佈結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回原址,師範學院留昆獨立設定,改稱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昆明師範學院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院系設定,在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原有院系的基礎上稍有發展和調整。
1938年7月底,遵中華民國教育部命令在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航空工程組的基礎上設立航空工程學系。
1938年8月初, 又遵部令增設師範學院,將文學院哲學心理教育學系的“教育”部分與雲南大學教育系合併,成立教育學系,歸師範學院。哲學心理教育學系改為哲學心理學系,仍屬文學院。師範學院開設公民訓育系、國文學系、英語學系、史地系、數學系、理化系。
1939年1月,遵中華民國教育部令在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內。
1946年5月3日,西南聯大中文系全體師生在教室前合影。
附設電訊專修科(組成聯大的三校復員後,併入雲南大學)。暑假後,師範學院與雲南省教育廳合辦雲南省中等學校在職教員晉修班(學制一年),同時開辦先修班。
1940年6月,遵中華民國教育部令,歷史社會學系分為歷史學系和社會學系。1941年後,社會學系劃歸法商學院,歷史學系仍在文學院。
1940年秋,師範學院附屬學校開學,先辦小學和初中,以後逐年發展了高中,改稱附屬中學和附屬小學。
1941年暑假,師範學院與雲南省教育廳合辦雲南省中等學校理化教員實驗班(三個月)。11月,開辦三年制師範專修科,分文史地、數理化兩組。因與部頒《師範學院規程》第12條規定不合,改稱初級部。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恢復師範專修科的名稱,學校共設5個學院、26個學系、2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成為當時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