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事齋
-
2 # 追花精靈
新收蜂王死了,就只能再介紹產子蜂王或者合併到其他蜂群裡去,沒有蜂王的蜂群是保不住的。
一個蜂群,必須要有蜂王,這樣才能正常產子,讓蜂群繁衍下去。但是因為有些意外,可以造成蜂王死亡的現象,如果蜂群裡有三日齡以下的幼蟲,工蜂會改造成自然王臺培育出新的蜂王,新蜂交尾產子後蜂群就能正常發展。
可是你新收來的蜂群,沒有巢脾沒有幼蟲,工蜂是沒有辦法自己造出王臺的,就不可能等待新蜂王的出現。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其他蜂群裡調入產子的蜂王和子脾。有了子脾工蜂秩序會恢復正常,容易接受蜂王,增加了蜂數,蜂群能夠更快的發展。
當然還要注意的是,剛收的要飼餵蜜糖,這樣蜂群沒有捱餓的恐慌,更容易接受新蜂王,才能夠築巢脾,開始撫子,才能真正安心工作。
如果收回來的蜂比較少,也沒有子脾和蜂王可以介紹,就只能合併到其他有蜂王的蜂群裡。讓這些工蜂在別的蜂群裡參加撫子勞動,會加快蜂群的發展的。
該怎麼辦自己要早做決定,不能讓長期無王。沒有蜂王的蜂群,工蜂不會認真勞動,只會白白等死。很容易出現工蜂產子的現象,這樣就再也難以介入蜂王,不久就會消亡的。
-
3 # 鄂東三農
新收的蜜蜂王死了怎麼辦?新收的蜜蜂,往往會出現蜂王長途跋涉、勞累疲憊而死亡。新收養的蜜蜂,既無巢脾蜂房,又無蜂王產的蜂卵,只有透過移殖的方法,來解決這一缺王現象。
第一,移植蜂王。從其它中蜂群裡有多餘的蜂王,使用蜂王籠,放入籠內,插入新收養的蜂群內新造的蜂巢上,關養3~7天,讓蜂群馴化接受新移植的蜂王。若蜂王健康正常,蜂王周圍有蜜蜂圍著,就可以斷定,蜂群已經接受新蜂王了,可以拔掉蜂王籠。新的蜂王就算移植成功。若是處女王,同時要移植帶雄蜂卵的籽脾,培育雄蜂,讓其蜂王交尾後,就算新王移植成功。
第二,移植王臺。從其它蜂群中,選出帶有蜂王臺的蜂框巢脾,並且蜂王臺已經有了王卵,並且移植帶有雄蜂的蜂脾,同時扦入新收蜂群箱內,培育王臺和雄蜂。待新的王臺孵化出蜂王后,7天內新王交尾成功後,培育新王成功。
第三,移植蜂脾。可以從其它正常蜂群中選一框帶有剛產卵的蜂脾,插入新蜂群,讓蜂群自行改造蜂王臺,大約需要20天時間後就會產生新的蜂王,透過蜂王交尾成功後,新蜂群培育蜂王成功。
第四,挑卵育王。使用帶有王臺基的蜂脾,可以人工製造王臺安裝在蜂巢脾上,用挑卵針,在其它正常蜂群中的巢脾上,挑取正常的新王卵,移植到新的蜂王臺基內,插入新蜂群蜂箱內培育出王,大約需要20多天時間產生新蜂王。
總之,新收養的蜜蜂失王,可以透過以上四種方法,解決蜂群缺王問題。
-
4 # 湛江養蜂哥
新收的蜜蜂王最好介入開產王,介開產王產仔快,對蜂群的穩定和發展起很大做用。介處王和王臺要冒交配期間失王的風險,增加產仔時間。
-
5 # 農村蜂哥
在野外收蜂群時,環境複雜,不小心傷到蜂王的事時有發生,在所難免,那麼收回來後發現蜂王死了怎麼辦?出現這種情況,老蜂農通常是這樣做的。
首先從別的有仔脾的蜂群,提出一脾仔脾加入無王群,最好是幼仔仔脾,先安撫失王蜂群,保證其平靜,不要工蜂產卵,待蜂群平靜以後,再介紹新蜂王入群。
介紹蜂王之前應給無王群補足飼料,這樣介紹蜂王的時候更容易接受。介紹的蜂王最好是產仔旺盛的老王,老王更加成熟穩重,容易被蜂群接受。用王籠先把蜂王控幾天,仔細觀察,如果王籠上圍的工蜂少就可以放開蜂王,若果圍的工蜂太多,這個時候還不能放蜂王入群,放的太早會被工蜂圍死。
放蜂王的時候可以把蜂王身上多噴灑些水,免得蜂王飛跑,見王出籠後工蜂不圍就可以了。三天內別動箱檢視,以免驚擾蜂王,會再次被工蜂圍王。
若果沒有多餘蜂王介紹,就要介紹一脾幼仔,讓其急造王臺,待新王子出飛以後,自然交尾。
或者人工培育王臺,再介紹王臺進入,待新王子出飛以後自然交尾。
如果介紹新王或者王臺不成功,蜂群長期失王就會發生工蜂產卵,這個時候為了避免工蜂產卵,就要將無王群向有王群合併,最好合併到弱群,能增加蜂群強壯。
-
6 # 蜂友會
感謝邀請:新收的蜂群成為無王蜂群,蜂群在沒有蜂王的情況,蜂群長時間處於失王狀態,蜂群內的工蜂會出現工蜂產卵的情況,嚴重的時候蜂群內會繁殖出較多雄蜂,雄蜂沒有采集能力,蜂群也就會慢慢減弱。所以,養蜂人需要幫助蜂群培育新蜂王,讓蜂群變成有王群,蜂群才能正常繁殖發展。
蜂群的群勢較強的時候,這時蜂群內工蜂的數量較多,可以給蜂群調入子脾,讓蜂群進行急造王臺的工作。如果,蜂群內的工蜂數量較少,蜂群的群勢較弱,這時養蜂人只能給蜂群進行介入新蜂王,同時,給蜂群進行飼餵管理,因為,蜂王開始產卵繁殖,這時蜂群需要工蜂進行哺育幼蟲的工作,養蜂人給蜂群飼餵管理,幫助工蜂減少採集工作量,讓蜂群內有限的工蜂積極進行哺育工作,幫助蜂群培育更多的幼蟲。
-
7 # 以文溫暖三農
蜂王是一窩蜂的總指揮,總司令,蜂王除了產卵外,還負責一窩蜂分工和分派活計,如果蜂王出現了意外,死了,會對這窩新收的蜂影響很大,但我憑多年的養蜂經驗,新收的蜂王死了,也不用著急,以下辦法能幫助你解決。
新收的蜜蜂王死了怎麼辦?1、新蜂王死了的危害。
一窩蜂如果死了蜂王,就會造成蜂種之間混亂的局面,工蜂不去採蜜或者只有少部分出去採蜜,工蜂急於發展新王,就會開始培育新的蜂王,但沒有蜂王產的卵,在培育的過程中就會放入未受精的卵,培育出來的就會是雄蜂,在養蜂中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這窩蜂就面臨著出逃或者滅亡的危險。
2、如何判斷新蜂王死亡。
如果蜂王死亡,就會像無主之家一樣,蜜蜂到處亂飛,亂成一鍋粥,而且沒有頭緒,這時開啟蜂箱,就會看成到這個景象,蜜蜂發出刺耳的嗡嗡場,蜜蜂感到煩躁,此時開箱時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遭到蜜蜂蟄傷。
還有一點就是可以觀察,有蜂王時,門口有守衛的蜜蜂,如果沒有蜂王時,巢門口就沒有守衛的蜜蜂,透過這個觀察,可以簡單的就看出蜂王是否出現意外情況和死亡。
3、新蜂王死亡後的補救措施。
①直接放入新蜂王。
這是個最簡單最快捷,而且有效及時解決蜂箱內無主蜂王的問題,但是此時放入新蜂要做的就是保護好新蜂王不被工蜂認可,發起群歐,造成新蜂王再次死亡,解決的辦法就是讓新蜂王全身裹上蜜汁,在周圍也灑上一些蜜汁,讓蜂王慢慢進入蜂箱內,進入工蜂群,讓工蜂慢慢接受新蜂王,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把蜂王放在一個小籠內,同樣裹上蜜汁,籠周圍也灑上蜜汁,等工蜂接受新蜂王了,再把蜂王放出來。
②急造王臺。
這個方法就是在蜂箱內放入工蜂小幼蟲,讓工蜂緊急改造王臺,等小幼蟲10至15天左右羽化成蜂后,讓雄蜂與之交尾產卵,這就意味著新蜂王的生產,這時這窩蜂就會恢復秩序。
這個辦法就是在失去蜂王后,造成蜜蜂數量少,這就不得不把這窩少的蜂併到有蜂王的箱裡,併入後兩窩蜂剛在一起可能會相互打架,造成蜜蜂數量損失 ,這裡可以在兩窩蜂之間放入一張錫箔紙,同時,喂蜂王漿一次,多喂點,過一段時間後,兩窩融合了,就會咬開錫箔紙在一起,成為一窩蜂了。
④讓蜜蜂自己產生新蜂王。
新蜂王死去後,還可以讓蜜蜂產生出自己的新蜂王,新蜂王死亡後,工蜂就會為蜂巢內的蜂蛹餵食蜂王漿,讓蜂蛹快點出臺,形成新的蜂王,如果這時一起出現新的多個蜂王,蜂王之間就會相互撕咬,留下最強在一個成為蜂王,這時蜂內生活秩序就會恢復。
總結
回覆列表
在野外收集蜜蜂,如果操作不當,確實會如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一樣,造成蜂王死亡,如果一旦發生這種現象,不想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勢必會導致蜂群慢慢的消失。
發生這種情況解決的辦法也有很多,如果是剛移回家後發現失王的,你可以立馬回到收集處,把卵蟲脾帶一些,讓蜜蜂自己製造急造王臺。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在沒有補充蜂王和沒有其他蜂群的情況下使用,能保留下來這個蜂群繼續繁殖。
如果挪移回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發生這種情況,只有這一群蜜蜂的情況下,你也可以上附近的蜂農處購買一隻蜂王或要一隻。在一些規模較大的蜂場都會有一些預備王,一是為了正常的分群,二的是為了替換使用,所以應該還是可以尋找到的。使用蜂王的好處是,能快速的利用這群蜜蜂繁殖出新的蜜蜂,在蜜蜂削弱期,可以有替代的蜜蜂出房。尋找不到蜂王,也可以從養殖戶那裡要一個有卵蟲的蠟耳掛在蜂群裡,讓它製造急造王臺。
如果家裡養殖有蜜蜂,收取回來的蜂群又不是很重壯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合併到其它蜂群中,如果群勢還可以,也可以從其它蜂箱調取蜂脾,蠟耳來補充到無王群。
要是以上的情況都辦不到,那麼就想辦法再收一群蜜蜂回來,兩群合併。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