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是中醫傳統的接骨妙藥。水煎服,可治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燒燙傷等,水煎燻洗,對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有明顯療效。
【別名】楊柳條(《摘元方》),柳條(《芷園臆草》)。
【原形態】
垂柳,又名:小楊(《說文》),楊柳(《本草拾遺》),青絲柳(《本草求原》),線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葉喬木,高10~12米。有長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無毛,幼時微有毛。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9~16釐米,寬5~15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下面帶白色,側脈15~30對;葉柄長6~12毫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葇荑花序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總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長1.5~2釐米,雌花序長達5釐米;苞片圓形至線狀披針形,早落;雄花有2腺體,雄蕊2,分離,基部具長柔毛;雌花有一腺體,子房無毛,無柄,花柱極短,柱頭2裂。蒴果長3~4毫米,帶綠褐色,成熟後2裂。種子有綿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佈】生於水邊溼地。分佈長江流域及華南各地。
【化學成份】木質部含水楊甙。
【藥理作用】水楊甙與稀鹽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為水楊甙元及葡萄糖。水楊甙可作苦味劑(區域性作用於胃),吸收後部分變為水楊酸(解熱止痛),隨即很快水解。由於水楊甙轉變為水楊酸之程度不恆定,故臨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後者。水楊甙元4~10%濃度可作區域性麻醉用,幾乎無毒。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②《滇南本草圖說》:氣味苦辛。
【歸經】《得配本草》:入足陽明、厥陰經。
【功能主治】
祛風,利尿,止痛,消腫。治風溼痺痛,淋病,白濁,小便不通,傳染性肝炎,風腫,疔瘡,丹毒,齒齲,齦腫。
①《本草拾遺》:治小兒一日五日寒熱,煮柳枝浴之。
②《日華子本草》:可消食。
④《綱目》:煎服,治黃疸,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止痛消腫。
⑤《得配本草》:去風熱,除溼痺。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含漱或燻洗。
【附方】
①治小便淋濁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錢。煎湯飲之。(《肘後方》)
②治小兒胎火不尿:柳枝,幹者一握,煎湯服之。(《濟急方》)
④治黃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濃汁,搦半升,一服令盡。(《外臺》)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內嫩柳枝二兩,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⑥治疔毒及反花瘡:煎柳枝葉作膏塗之。(《獨行方》)
⑦治漏瘡腫痛:楊柳條,罐內燒煙,燻之出水。(《摘元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從背起:柳木灰水調塗之。(《外臺》)
⑩治牙齒風齲:柳枝(銼)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盡,於磁器盛之,謂酒三升漬之,經三日,臺之頻吐。(《古今錄驗方》)
⑾治齒斷腫,連耳腦腫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楊皮各一握。上藥細銼,每用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入鹽一錢,攪令勻,熱含冷吐。(《聖惠方》柳枝湯)
:柳枝是中醫傳統的接骨妙藥。水煎服,可治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燒燙傷等,水煎燻洗,對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有明顯療效。
【別名】楊柳條(《摘元方》),柳條(《芷園臆草》)。
【原形態】
垂柳,又名:小楊(《說文》),楊柳(《本草拾遺》),青絲柳(《本草求原》),線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葉喬木,高10~12米。有長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無毛,幼時微有毛。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9~16釐米,寬5~15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下面帶白色,側脈15~30對;葉柄長6~12毫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葇荑花序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總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長1.5~2釐米,雌花序長達5釐米;苞片圓形至線狀披針形,早落;雄花有2腺體,雄蕊2,分離,基部具長柔毛;雌花有一腺體,子房無毛,無柄,花柱極短,柱頭2裂。蒴果長3~4毫米,帶綠褐色,成熟後2裂。種子有綿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佈】生於水邊溼地。分佈長江流域及華南各地。
【化學成份】木質部含水楊甙。
【藥理作用】水楊甙與稀鹽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為水楊甙元及葡萄糖。水楊甙可作苦味劑(區域性作用於胃),吸收後部分變為水楊酸(解熱止痛),隨即很快水解。由於水楊甙轉變為水楊酸之程度不恆定,故臨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後者。水楊甙元4~10%濃度可作區域性麻醉用,幾乎無毒。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②《滇南本草圖說》:氣味苦辛。
【歸經】《得配本草》:入足陽明、厥陰經。
【功能主治】
祛風,利尿,止痛,消腫。治風溼痺痛,淋病,白濁,小便不通,傳染性肝炎,風腫,疔瘡,丹毒,齒齲,齦腫。
①《本草拾遺》:治小兒一日五日寒熱,煮柳枝浴之。
②《日華子本草》:可消食。
④《綱目》:煎服,治黃疸,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止痛消腫。
⑤《得配本草》:去風熱,除溼痺。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含漱或燻洗。
【附方】
①治小便淋濁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錢。煎湯飲之。(《肘後方》)
②治小兒胎火不尿:柳枝,幹者一握,煎湯服之。(《濟急方》)
④治黃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濃汁,搦半升,一服令盡。(《外臺》)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內嫩柳枝二兩,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⑥治疔毒及反花瘡:煎柳枝葉作膏塗之。(《獨行方》)
⑦治漏瘡腫痛:楊柳條,罐內燒煙,燻之出水。(《摘元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從背起:柳木灰水調塗之。(《外臺》)
⑩治牙齒風齲:柳枝(銼)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盡,於磁器盛之,謂酒三升漬之,經三日,臺之頻吐。(《古今錄驗方》)
⑾治齒斷腫,連耳腦腫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楊皮各一握。上藥細銼,每用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入鹽一錢,攪令勻,熱含冷吐。(《聖惠方》柳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