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知有味
-
2 # 開心紅酒1
謝邀。孩子的成長有其規律,不可操之過急。小孩在十五歲以前,分析能力辯證思維能力還比較弱,模仿能力強。所以,十四歲以前,著重注意培養小孩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例如,讓小孩獨自整理自己的房間,科學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按時就寢起床,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等等。生活習慣,能獨自洗澡洗自己的襪子內褲,十歲後能在大人的指導下煮飯炒菜,打掃衛生,等等。培養禮貌待人,主動與長輩老師打招呼,少說多聽,語氣平和。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能夠注重學習方法的總結,愛思考,會抓重點,舉一反三。總之,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們到了十六歲以後,就可以帶他去外面開開眼界,長些見識。孩子們考上大學,讀研讀博,出國留學,這些時間都是他們開眼界的極佳時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此時。
供參考。
-
3 # 淘兒學
開拓孩子眼界,說穿了就是要豐富孩子的閱歷。閱歷將影響孩子一生,甚至決定了孩子今後的能力和膽識。那麼,何為“閱歷”?小淘認為,是“閱讀”和“經歷”。
閱讀,就是給孩子增加課外閱讀的知識量,有助於孩子陶冶情操,沉澱內心。研究發現,經常讀書的孩子,言行舉止從容淡定,在處理問題時毫不慌亂,思路清晰,思維敏捷。
深處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工作忙幾乎成為所有家長無法陪伴孩子的理由之一。如果做不到朝夕相伴,那麼就給孩子製造一個精神世界吧。對於孩子而言,也許電腦、電視對他們的吸引力要遠遠比書大很多,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引導。
首先,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看一些容易引起他們興趣的書,比如故事書、漫畫書,在看這些書的基礎上,適當的增加知識類書籍。
在書本的選擇上家長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故事性比較強的書,但是這些故事性的情節中必須包含著知識,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喜歡讀書,也可以讓孩子吸取知識。
比如,想讓孩子學習三國時期的歷史,不要買記錄正史的書,而是買一些類似《三十六計》的故事書,書裡面講每一個計謀的歷史故事,孩子不僅愛看,而且還能記住,對他以後學習歷史也會很有很大幫助。
其次,陪孩子讀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扇窗,開啟之後呈現的是一個全新不可思議的世界。在陪讀過程中,父母往往會把自己的讀書興趣和習慣傳遞給孩子,孩子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美好的親子閱讀時光和互動,不僅能讓孩子自由地發問、思考,而且能增進親子感情。而父母對書中內容的引導,也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個孩子都不喜歡枯燥的學習形式,父母可以選擇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在歡樂的氣氛中把知識在傳遞給孩子。比如三國殺,父母在陪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介紹人物生平,講述英雄事蹟,在遊戲中傳遞資訊。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就是孩子獲得豐富經歷的重要途經。與其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教育,不如開闊他們的視野,抓住和利用一切機會來豐富孩子們的見識。
帶孩子去外面走走,領略不尋常的風景,見聞新的人和事。對孩子來說,旅行既能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又能克服面對陌生事物時的靦腆和膽怯。增加與他人接觸的,體會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增長自己生活中的見識。
遊古城,就告訴他古城的過去,給他講古城的歷史;參觀科技館,就告訴他科技的成果,給他講科技的未來;看大自然,就告訴他山川河流的變遷,給他講每一個動人的故事……
每一次旅遊結束,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寫一寫自己的所見所聞,亦或是心得體會。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又有利於增加孩子的詞彙量,使得孩子的表達思路越來越清晰。
當然,教育孩子還有很多方法,需要注重很多細節,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小淘認為,不要把孩子培養成只會讀書的機器,應該讓孩子多方面發展,將“閱歷”還給孩子。
孩子的日常讀書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孩子對大自然的欣賞、對民俗風情的理解以及對另一環境裡的人民的生活狀態的認識,都會對孩子未來的生活和職業選擇產生影響。
-
4 # Ahaschool第二課堂
你為什麼很容易被焦慮煽動?
因為,你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且你比誰都清楚,那個自己有多美好,但是同齡人之間客觀存在的差距,卻讓你不得不著急。
彷彿所有的人都在進步,只有你在原地踏步,現在想努力,卻擔心來不及。這些懷疑,在成長的路上,再正常不過。
如果在成為一個更好的閃閃發光的自己之前要經歷什麼,那肯定就是自我懷疑,懷疑自己不夠好,懷疑時間來不及,懷疑能不能真的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親愛的,敢於懷疑自己的人,彎彎拐拐,最終都找到了理想的去路。
我問了幾個曾經懷疑自己的朋友,如果讓他們重新選擇一次,他們會做些什麼,來彌補過去的遺憾,讓當初的自己更確信和篤定:
再讓我重來,我一定要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前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現在知道了也已經晚了,恨不得回去打醒高三還在悠哉悠哉的自己。(依妮,24歲)如果讓我重來,我一定聽我爸媽的話,堅持把鋼琴學好,而不是隨便就放棄,現在什麼特長技能都沒有,才知道以前偷的懶,都是要還的。(小西,22歲)我最後悔的是上大學的三個暑假,別人都在實習旅行,我打了三個暑假的遊戲,真的,差別有多大,自己心裡有數。(蜜柑,24歲)
其實,焦慮並比一定只是負面,只有讓你明白現在缺少什麼,才會讓你好好珍惜每一次機會。
焦慮也有其功能所在:
你可能聽說過鯰魚效應: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但絕大部分沙丁魚會在運輸中途因窒息而死亡。漁民把一條鯰魚倒入沙丁魚槽,使沙丁魚感到威脅而緊張焦慮起來,加速遊動,於是沙丁魚便活著到了港口。
我們以此來說明焦慮的意義。很形象,似乎也是對的。但如果是對於一個困惑於自身的焦慮問題的人,這樣的言說或許有些淺薄。
然而焦慮的確是有作用的:
"焦慮的作用最初在於保護穴居人免受野獸與野蠻鄰居的侵擾。今日,焦慮的情景已大不相同。我們害怕在競爭中失敗,感到不被需要,孤立無援,浪跡天涯。但是焦慮的作用仍然在保護我們免於帶來相同的危險:我們的實存、或者我們認同的價值。除非我們以冷漠或者麻痺自己的感性與想象力為代價,否則這種生命的常態將無法避免。"
他們後悔的點都很集中:沒在年輕的時候,明白努力的意義,沒有累積足夠的資本,給自己更多選擇的可能。
只有知道有什麼,才明白自己要什麼
如果把一個人比作一個容器,那些越早裝進去的東西,越能影響一個人的三觀和接下來的人生。6歲時看過的風景,絕對比26歲時看到的,更能震撼你,這就是越早累積,就越有優勢的原因。
如果依妮很早就更具體地知道努力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選擇權、更多的機遇,也許她的人生會是另一番模樣。
畢竟,越具象的未來,才有越具體的努力方向。只有知道這個世界有什麼,你才可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
世界觀越開闊的人,才越有可能走向越開闊的世界。所以,父母總是傾向於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接觸更大的世界。
依妮為什麼後悔沒有努力上更好的大學,因為在更好的大學裡,她能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包括更有學術能力的老師,更有學習能力的同學,更開放包容的校風……
不得不承認,名校確實能帶來除了光環之外,更切實的薰陶和利益。而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大部分也出自名校。誇張點說,名校擁有撬動世界的力量。
為什麼,名校裡大部分人改變了世界
回覆列表
有必要,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1.從小開頭眼界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新事物層出不窮,無論是從學習還是生活成長來說,只有見識得多,開拓了眼界,孩子才能規避一些風險,才能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為未來打下基礎。最明顯的例子是,城市裡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相比,由於見得多,懂得多,眼界視野開闊,他們在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力等方面是有優勢的。同樣,城市裡的孩子也有不少去參加下鄉體驗、國外夏令營等,目的就是為了開拓眼界。
2.孩子開拓視野需要正確引導
由於判斷能力,辨別能力不足,孩子可能在家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受到不良影響, 由於模仿心好奇心的作用,也可能會誤入歧途。所以,家長必須教會孩子那些是好的那些是壞的,為孩子成長把握好正確方向。
3.總的來說,開拓孩子視野眼界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
能力不是憑空而來,需要在各種活動中心學習鍛鍊而來。在各種開拓視野的活動,如看書、旅遊、培訓等等,家長應有意識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