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亂神虎
-
2 # 西安—豐鎬遺子
【劉備唯一的依仗就是“拉大虎皮做幌子”】在漢朝,出身十分重要。曹操、袁紹、袁術、孫權都是將門之後,出身很高。唯獨呂布織蓆販履之人,平民出身。一個人的出身,到底有多重要,從《三國演義》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就能看出來。書中原文:曹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袁紹方應允。
公孫瓚將劉備功勞,並其出身,細說一遍。袁紹曰:“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命坐。劉備遜謝。紹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可見出身的重要性。
劉備除了一個“中山靖王之後”的皇叔名頭,可以說一無所有。漢朝雖然已經衰落,但依然是正統,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袁術稱帝,立即被各路諸侯討伐而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的就是漢室的招牌討伐異己。
劉備給兒子起名“封禪之意”,本有稱帝之心,漢獻帝稱劉備為“皇叔”,可六皇叔打心底沒把這“帝侄”當回事,但“中興漢室”的招牌不能丟!由於其實漢朝宗室之後,在曹丕篡漢建魏之後,漢室的正統就轉移到劉備的蜀漢政權。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這個道理。作為實力最小的劉備“拉大虎皮做幌子”是成本最低的好辦法。
-
3 # 海波看歷史
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劉備逢人就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又已仁義為處事方法,可以說這是劉備的政治基礎。
劉備既無顯赫的家族,又沒有殷厚的家資,唯有漢室宗親這個名頭吸引人才的加入,和仁義之風站穩腳跟。而劉備的義子劉封和兒子劉禪的名字,不難看出劉備的野心,封禪泰山。 所以不論劉備最後自己當皇帝還是做霍光伊尹,都算是中興漢室。而當時大漢已立國四百餘年,天命在漢的念頭根深蒂固在絕大分人心中。
君不見董卓敢毒殺漢少帝劉辮,也不敢篡位,只能在新立一個傀儡皇帝。曹操後期手握大漢十三州中的大部分,是天下第一諸侯,卻也不敢自立篡位。當曹操想進位魏王的時候,曹操的“子房”荀彧,也跟曹操鬧掰後鬱鬱而終。
所以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劉備以“中興漢室”為藉口,既是無奈之舉,也是順應時代。
-
4 # 若虛堂
在還是沒有滅亡,劉備收了義子劉封,給兒子取名劉禪,這不影響它中興漢室。因為劉備也是漢室宗親。當年光武帝劉秀,也是中興漢室。他也是以劉氏宗親的身份,開創了一番天地。劉備打著中興漢室的旗號,因為他是劉氏宗親,漢室中興以後,他可以名正言順的當皇帝。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是個人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參考。謝謝!
-
5 # 離合豈無緣
一、漢室滅亡時間:
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給他,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曹丕即為魏文帝。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
二、劉封:劉封(?—220年),別名寇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姓人家,樊城縣令劉泌之甥,東漢末年將領,蜀漢昭烈帝劉備義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
劉備計取樊城(207年前,當時劉禪還沒出生),大敗曹仁之後與樊城縣令劉泌共慶戰績之時,見劉泌外甥寇封器宇軒昂,而自己還沒有子嗣,遂收為義子,改名劉封;
劉封后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因中孟達離間之計拒援關羽,致關羽被殺,後敗於降魏叛將孟達等,拒降,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自裁!
三、劉禪: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在位四十一年(223年—263年),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
四、劉備稱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分析:從以上時間順序,可以看出,劉備在收義子劉封,及劉禪出生時,漢室還沒有滅亡,劉備命名子嗣為封、禪,既有自己想做皇帝的小心思,也有存續漢室的思想,這個階段打出:“中興漢室”的旗幟理論上沒問題,政治上更是要收攏漢室人心,畢竟自己宣稱為:“漢室宗親”,這個政治口號對自己的事業是有幫助的!
至漢獻帝禪位,漢室滅亡,劉備馬上就成都稱帝,實現了其最初的夢想,但劉備深知,自己國力贏弱,要想穩定強大,以至於效仿漢光武帝劉秀,重新光復漢室,就得需要一個持續的拉攏人心的政治口號和國策,於是劉備把國號仍為命名為“漢”,並打出“光復漢室”的旗幟;實在是用心良苦! 然,劉備雖勵精圖治,百折不撓而達到人生第一目標(稱帝),但對於“統一全國光復漢室”的終極目標,卻是心有餘力不足矣,其過於相信天下百姓對漢室的依賴,沒能深刻分析三國時期與西漢末期的局勢的差異與變化,時代背景和民心向背已發是大不相同卻仍一心想走劉秀的老路,所謂逆勢而為,成功遙不可期;再加上後人劉禪懦弱無能,蜀中連年戰火國力虛貧、百姓疾苦、人才凋零等等因素,最終滅亡實為必然!
-
6 # 伊耆角木
題主已經寫了“藉口”那結論不是明擺著的嗎?要成功就需要一個藉口啊,否則劉備無官無職,靠什麼一步步做皇帝,爭天下?“中興漢室”是劉備最好的武器。並不是用了“藉口”這個詞就顯得劉備有多卑鄙,在亂世,想出人頭地很正常,不丟人,但要說他一心為公那就有點不切實際了。
(漢朝世系表)
首先說說這個“漢室”。我們知道,劉備一直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一直有人對劉備這個身份有懷疑,這裡不討論,姑且算其身份千真萬確。但他與漢朝皇帝的關係也太遠了吧。漢朝分西漢和東漢,漢景帝算輩分是劉邦的孫子,是西漢王朝第三代,之後傳位於漢武帝劉徹。而東漢王朝建立者劉秀是漢景帝另一個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而劉備的祖上中山靖王劉勝也是漢景帝的兒子。
所以說,劉備跟整個東漢王朝任何一個皇帝都沒有直系血緣關係,即使是西漢王朝,劉備的血緣關係也要推到漢景帝那一輩,也就是劉邦的三世孫那一代,而漢獻帝是劉邦的十六世孫,這十三代以外的旁系血親,比“八杆子打不著”都差著老遠,而且劉備已經是一介布衣,父親也早死,沒有享受到任何漢室給他的待遇,劉備到底需要向漢室盡什麼義務? 所以說,漢室最多是給了劉備一面可以張開招兵買馬的旗幟,是他成事的武器。有人可能會說作為漢室宗親的責任啊之類的。這個只能說太虛無縹緲了。劉備是靠著漢室宗親的身份,才撈到了小官做。後來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等人也是看著漢室宗親的身份才會勉為其難跟他說上幾句話,否則是理都不會理他。
(只有帝王才可泰山封禪)
我們知道劉備的義子劉封是在投奔荊州劉表的時候收養的,親兒子劉禪就更晚。一個“封”、一個“禪”合在一起是封禪,封禪是之後君主才能做的。這兩個名字暴露出劉備本身不僅僅想做一個一心為公的漢臣,而要做一個皇帝。興復漢室的旗號,讓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與曹操代表的朝廷對抗,只有打出興復漢室的旗號,宣佈曹操為“名託漢相,實為漢賊”,自己才可以名正言順地攻城略地,才可以搶佔荊州,奪取益州。那些地方官員可都是漢朝任命的,他只有說自己是為了“漢室”,打掉他們才有“正義性”。
(劉備宣稱漢獻帝被曹丕所害而自己稱帝)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曹丕代漢稱帝后,漢獻帝明明作為山陽公活的好好的,劉備卻要為漢獻帝發喪。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做皇帝,來完成自己“封禪”的夢想。成就自己的帝業才是主要目的,至於漢室,那只是個工具。如果自己不用“漢室”的旗號,那他做皇帝就沒有合法性,只有宣稱漢獻帝被害死了,自己才能名正言順“承繼漢統”。
就好比後來五胡亂華時的匈奴人劉淵,覺得漢室這個名號可用,就非要把自己強扯為漢室後裔,國號也定為“漢”。而其後代發現百姓對漢室不怎麼感冒的時候,也就終於明白“漢室”的旗號無用了,就改為“趙”,再也不說自己是漢室後裔了。一切都是從實用主義出發罷了。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並不矛盾。
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但是家道中落,以織蓆販履為生。生逢亂世,誰不想趁機撈點利益呢,這正是屌絲逆襲的大好機會。
劉備要中興漢室,正因為他是漢室宗親,有機會利用高貴的血統當皇帝。所以漢獻帝被逼下臺後,他可以以正統繼位,還要漢為國號。繼續他的忠義。
而董卓廢少帝而立漢獻帝。諸侯卻只恨董卓,還是要擁護漢獻帝。可見所謂忠臣也只是忠於社稷,而不是皇帝。
所以說,劉備要匡扶漢室。正是他忠於漢室,就算他當上皇帝,那也是劉家人而名正言順的繼位。而反派曹操滅漢立魏,那才是篡位。
這就是古代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講究名正言順的等級宗法制度。非皇族不能登基。所以劉備還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