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江水月傾落星河
-
2 # 瓷器鑑定真知堂
真知堂鑑古
元青花瓷器,確實是一直不被文博界知道的,原因有好多個。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滅元之後,大力消除元代在中國的影響,基本上跟蒙古人有關的東西都被他銷燬得差不多了,所以,明初一些朱元璋功臣和王陵,出土的元青花也極少,最為著名的是湖北鍾祥的郢靖王墓出土的兩件梅瓶,一件雲龍紋梅瓶,一件四愛圖梅瓶。和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它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觀音山沐英墓。這罕見的幾件元青花,都是在朱元璋大力銷燬元代瓷器的時候,被王爺和功臣保留下來的寶物。
其次,元青花燒製時間短,僅僅只有20年,就淹沒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洪流之中。當時元青花主要是出口貿易瓷,其白底藍花的顏色和彩繪,不符合元末明初士大夫的喜。
當時文獻明曹昭《格古要論·古饒器》記載:瓷器“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格古要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物鑑定專著。明曹昭撰。曹昭字明仲,江蘇松江(今屬上海)人,生卒年不詳。該書成書於明朝洪武二十年。可見曹氏基本上生活在元末明初,他的看法說明明初這種青花瓷器還是非常稀奇的,也不符合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審美眼光。俗透了,所以,明初本來存世的元青花瓷器,應該就很少,所以,明初王陵也只出了2件梅瓶而已。
明宣德朝生產了40多萬件青花瓷,臺北和北京故宮藏品加起來也才2000件出頭,也就是說每2萬件瓷器,才有100件儲存下來。儲存率不到千分之五。所以故宮也沒有元青花收藏品,很正常,
第三,由於故宮沒有元青花收藏品,國內不知道有元青花這麼回事。早年流失國外的大威德瓶,也是因為琉璃廠的古玩行家都不認,才被英華人便宜買走的,所以,直到後來英人波普和霍布遜發表了研究文章,並發現了土耳其,伊朗的元青花後,元青花才被人認識。
-
3 # 彩雲東昇戴寶山
真正意義上的青花瓷是從元代開始並且達到了鼎盛期。這是因為青花的原料蘇勃泥青是從西亞進口來的,因為中國景德鎮有得天獨厚的瓷土和森林木材,又有燒製瓷器的傳統工藝,唐朝和元朝是對東西亞許多國家貿易開放自由,因此元青花在元代很快成熟了。到了明代宣德時期才盛行在瓷器上記年款,而且宣德年款遍器身,不侷限於器物的底部,這樣為研究古瓷器的專家帶來了非常便利和可靠斷代憑證。而宣德前的瓷器上很少有落紀年款的,因此青花瓷專業認為最早是永宣時期,因為故宮有一件青花紀年款的壓手杯。直到五十年代英國專家透過研究一對元至正年代紀字的象耳瓶,又從西亞一些國家收藏的元青花對比之後發展了論文,中國文物專家才知道元代就有了青花瓷,進一步推斷出清初洪武時期也應該具有青花瓷。因為青花瓷能在瓷器上繪畫,而且一次入窯成品,成本低又受人們喜愛,因此從元代開始就有了中國產青花料,到了明清兩朝中國產料更加豐富。但由於進口青花料價格當時就相當於黃金的價格,而且顏色豔,因此青花瓷以蘇麻離青料為貴。如下圖的元青花,百分之百的專家一眼就認為它是現代仿品,因為它處處有鐵繡凹斑,且底部沒有元代凸起。然而它卻是純蘇料和當時含鐵極高的胎質體現,因為它是宋和元交替時期的首批元青花,因此還有宋的製作遺風。
-
4 # 瘋老頭子的瘋話
因為沒有相應的發掘,即使出土有器物也沒有引起注意。50年代英華人在舊傢俱發表元青花後,美華人再次證明了元青花的存在,才引起華人的注意。但是專家們說全世界只有幾十件,全在外國……!
-
5 # 峰榕2
對,是磚家說的~只有幾十件…,餘下殘片也是磚家手裡那幾塊罷了。中國在沒元青花,即便有,也是仿品!什麼“麻倉土”,“蘇麻離青”到處都是,所以仿品多!這些磚家真正是磚家!!
-
6 # 使用者7000947942
解開了什麼是蘇料,回青,石子青,塘青,土鈷青,洋藍,高嶺土,還有什麼是紫金土,二元方紀,可以解開什麼是元青花,什麼是明青花,什麼是清代青花,什麼是現代青花,還有從繪畫上也可以分別。
-
7 # 功德21
從宋遼金元看,開封一直是當朝的瓷都,有實物為證。有實物上的銘文為正,發二圖供研討。圖一進口蘇料,纏足技燒,北方細路瓷土有細碎類汝紋片,二圖,其特徵類同,無青料,有遼書銘文。
-
8 # 乾得堂
龍爪底(象耳瓶,龍紋)此器為自藏。
這段歷史如果從瓷器史角度來講,很長。自從元初之後,元青花這一藝術形式,既在民間傳播。從現在出土情況看,元青花瓷的發生、發展脈胳是清晰的。民間元初青花髮色灰暗,裝飾粗曠,器物以實用為主。這類並不與藝術發生關係的實用器,同樣不為上層社會所重視。因此長期以來,只存於民間生活中。這是元青花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象耳瓶脛部及上部分)。
隨著元青花藝術形式的發展與成熟,以及製作水平的提高,元青花瓷始出現於社會生活的裝飾品中。元青花從民間開始進入外貿,同時也為上層社會所接受。在整個過程中,元青花瓷都還處於發展階段,即使是當時並不為人所重視也屬正常。在元代八九十年的歷史中,只有到了晚期,為波斯皇室訂製,才出現本質上的飛躍。正因其深藏於室宮中,極少為外界所知,這才造成了元青花不被人知的認識的基本狀態。(元青花,象耳龍紋瓶,自藏)。
直至上世紀後期被美國學者意外發現,這段歷史有整整.五百年。當然這五百年間,並非無人知曉,只是學界不知情而巳。元青花瓷的不被認識,不是有段時期,而是整個歷史過程。也因為元青花的突然出現,成為學界與藏界的亮點。彷彿一夜之間,忽然出現新的瓷品,興奮之餘,也就有了研究的機遇。從此以後為人所重。
-
9 # 東山草堂珍玩
恢宏大度,氣壯山河,力壓群雄,人見人愛,體現了元青花的魄力!怎麼會無人知曉呢?我以為就象今天的文藏界,混淆黑白,顛倒是非,掩人耳目,為了很小的私利於民族利益而不顧,把多少好的有價值文物逼出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成為垃圾!同樣,我透過收藏感悟到大量的元青花的存在,卻不被人知的秘密是出於明代統制者的政治需要,史學家的私心,才將如此恢宏的藝術精品,元代大家之作遺忘!
-
10 # 宣齋藝術館
元青花?這是小器,不算什麼,還有更多離奇的歷史迷團同樣是謎,如近二千年歷史的數百位名家書畫作品真跡,汝官窯,柴官窯,建盞,大明真宣,大明成化鬥彩雞官窯等眾多頂級瑰寶沉淪民間,這就要歸功於中國古玩行業的眾專家。
馬未都在藏界數十年的摸滾帶爬,也是肚皮空空,在此所說的肚皮空空,是指數十年收藏居然無一重器或重寶,這點鑑藏水平也該讓些真正頂級鑑賞能力的人接替了,否則文博界鑑賞鑑定人才將嚴重斷層,單靠他們這些老一輩人,已不合藏界時代的發展,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歷代真精美的國之重寶重器,請支援更為頂級的藏界新生力量,弘揚中華歷史藝術文化之重任,有我們新一代接班人,更為頂級的鑑賞鑑定鑑藏大家,眾多國之重寶重器呼之欲出,感謝馬未都先生一直以來對中華文化的傳播。馬未都先生為弘揚與傳播中華藝術文化此舉,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對國之重寶重器這一類,存在很多理解不足與誤區,直接抹殺了很多頂級瑰寶,人無完人,可以理解,在此給點忠言給你,觀復博物館不是觀貓博物館,請不要過度宣傳觀貓博物館,誤導消費者,要擔起博物館正確弘揚傳播古代藝術文化的使命,免得漸行漸遠。
歷代千卷失佚名畫真跡,中國十大名畫真跡,百多款汝官窯,柴官窯等現藏我館,林衡鑑藏,請知悉,請支援正版名畫名器重現世人。
中國十大名畫真跡有: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顧愷之《洛神賦圖》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陳容《九龍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顧閎中《韓熙載夜晏圖》
韓滉《五牛圖》
顧愷之《女史箴圖》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閻立本《孔子弟子像》
吳道子《天王送子圖》
宋徽宗《搗練圖》
顧愷之《烈女仁智圖》等千卷名家真跡。
林衡為十大名畫之九龍圖真跡代言
頂級鑑賞鑑定鑑藏大家 林衡敬啟
元青花生於中國,走遍中亞西亞東南中西亞。盛譽元朝,卻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掀起研究熱潮。那麼在五六百年時間裡,國人竟不知元青花為何物。是什麼原因?文化的連續性怎麼會斷呢?難道僅僅只是沒引起重視這麼簡單?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來說。
首先,元朝雖然取代了宋朝,但是延續千年的窯火併沒有就此中斷,並且元代在前朝的制瓷基礎上,品種也出現了不少創新,如卵青釉瓷,琺華彩瓷,觀音佛教瓷塑像等等。
其次,至元朝的歷朝歷代,都不推崇青花,儘管漢代時就有了原始的青花彩料,因為它不符合從統治階層到平民的審美,所以就沒有流傳開來。
真正的元青花,是東西亞文明文化碰撞的產物,是大航海時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縮影。元青花出現批次生產的年代是元至正前後,生產時間短,產量小,並且以出口阿拉伯為主,極少數青花產品被當時的富貴人家,當供器和陪葬用品。
元朝滅亡後,其實當時的瓷都景德鎮浮樑局,還有大量完工和未完工的瓷器,這些瓷器和工匠後來被朱元璋王朝收編,所以明代早期的青花釉裡紅等等都帶有元朝粗放的風格,有的很難分辯出是元代還是明代的。
全世界真正系統研究元青花的歷史非常短,是從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們國家是五六十年代,所以世人知曉元青花的存在,不過百年曆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