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翓愷

    無腦的庸才,水滸傳本是虛構,你“不看天氣賣涼粉”!以為現在是六十年代呀?還裝逼以為自己是“文化人”?快乾點苦力去養家吧,別再拿文墨之類的,你不是哪塊料!

  • 2 # 綠野萍蹤01

    梁山好漢最終的結局怎樣,歷來都是一個謎,是否參與征討過方臘,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公案。為什麼會是這樣,除了《水滸傳》的版本問題而外,就是大宋宣和年間的宋江起義其實就是一次規模很小的民變,大概不值得大書特書罷。

    同時,元代脫脫所編纂的《宋史》很爛,在二十四史中猶如懶婆娘的裹腳,不僅冗長而且丟三落四,缺失了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比如,高俅這樣的人物都給弄丟了,何影響很小的宋江呢?不過,從其他筆記野史、文學作品中,似乎也可以探尋一番梁山好漢最終的結局。而且,這個結局還不止三種。

    簡述《水滸傳》的版本問題

    《水滸傳》的版本很亂,施耐庵完成這部鉅著後,一直被禁,大約嘉靖年間才有刻本傳世。後來,又有容與堂刻本、石渠閣補刊本兩種版本流傳。這三種版本雖然也有差別,但內容基本上一致。即便如此,各種刻本都有增刪,共有百回本、百一十回本,以及一百五回本等等版本。金聖嘆批點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卻只有楔子和七十回本正文。上世紀七十年代,又有一百二十回本通行本,這個版本現在是主流版本,前七十回大體上是綜合以上各種古本,但也做了刪改。後五十回則是以《徵四寇》為藍本進行增刪,署名“羅貫中”。

    九天玄女預示的結局

    施耐庵的《水滸傳》沒給梁山好漢一個明確的結局,但卻在兩處地方暗示了宋江以及108人的歸宿。

    第一處是九天玄女廟中,九天玄女給宋江的暗示。這是“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宋江在玄女殿受了三卷天書,接受了九天玄女的訓示後,被兩個青衣女童送出。即將出廟時,經過一個石橋,青衣女童要宋江往下看。宋江俯身看時,卻見一個池子中有兩條龍在戲珠。此時,青衣女童把宋江往橋下一推,宋江驚叫一聲便從夢中醒來。

    這是在暗示宋江的結局。“二龍戲珠”是北宋快要滅亡時,宋徽宗與宋欽宗把國家當做“珠”來戲耍,最終導致亡國的隱喻。當金國即將南下之時,宋徽宗慌忙傳位甩鍋,宋欽宗不願意接受。在徽宗和一些大臣的壓制下,趙桓成為了北宋第九任皇帝,也是亡國君主。靖康元年,童貫從太原逃回,宋欽宗命他留守汴梁,而童貫拒絕受命,協太上皇趙佶南逃,試圖到鎮江復辟。這件事情被宋欽宗獲悉後,派人追斬童貫一夥,蔡京之子蔡攸、蔡脩等人悉數被斬殺。

    這大概就是“二龍戲珠”所隱喻的歷史事件,宋江被推下池子,則是宋江結局的暗示。梁山好漢最終參與到這次朝廷分裂活動中,與童貫等人一樣,被宋欽宗所殺。

    盧俊義惡夢隱含兩種結局

    宋江被招安後,追隨童貫,大概也被編入了童貫的私家武裝“勝捷軍”。在徽宗南渡事件中,勝捷軍是主力部隊,同樣也遭到滅頂之災,宋江等一夥恐怕也不能倖免。

    而是以一個惡夢暗示張叔夜剿滅了梁山泊,一百單八人全部被斬首。這個惡夢所暗示的事情非常明顯,梁山好漢全部被張叔夜殺掉了。即便是這樣一個很明顯的結局預示,也是存在爭議的。

    《水滸傳》的早期版本中,都有盧俊義惡夢的情節,雖然金聖嘆腰斬了這部書,但惡夢確非他所捏造。如此,這個惡夢所預示的梁山好漢結局,就是戰敗被俘,然後被張叔夜全部斬首。

    但是,在有的版本中,盧俊義的夢只有被擒,而無被斬首的細節。盧俊義被擒後,張叔夜升堂,對堂下齊刷刷跪著的108人一頓嚴厲呵斥,然後,喝叫刀斧手將梁山好漢推出斬首。此時,盧俊義就從夢中驚醒了。而張叔夜最終是否斬了梁山全夥,貫華堂本到此便戛然而止了。

    從貫華堂本以前的諸多版本來看,張叔夜肯定沒有斬殺宋江,否則,就不會有百回本等版本的存在了。當然,盧俊義驚惡夢之後的故事是不是後人續補的呢?大概不是。因為,九天玄女廟已經很明確的講了,宋江最終還是要被招安而完成“替天行道”梁山最終目標。同時,還要演繹到“二龍戲珠”這個結局。

    同一個惡夢可以解析出兩種結局,問題就出在金聖嘆對原著的篡改上。或者,在張叔夜下令將梁山好漢拉出去砍了的時候,皇帝的特赦令到了,宋江等人躲過一劫而被招安了。金聖嘆不願意看到梁山被招安,所以腰斬了《水滸傳》而暗示了108人被斬首的結局。

    《徵四寇》中梁山泊的結局

    雖然不參考《徵四寇》中梁山好漢的結局,但現在百二十回本《水滸傳》已是主流版本,為最廣泛的讀者群所接納。所以,還得稍微提一提這個版本中梁山好漢的歸宿問題。

    這個版本基本上刪掉了“梁山泊英雄驚惡夢”這個回目,突然插進了宋江舉行“菊花之會”,作《滿江紅》詞表達招安夙願情節。此時,最先提出招安的武松突然跳出來,反對招安。別忘了,就在這一回中,宋江因為石碣出土而設羅天大醮,率眾對天盟誓,再次表明期待朝廷招安的願望。當時,眾好漢也一併盟誓,一致贊同招安。所以,“菊花之會”武松等人反對招安也變臉得太快了,這絕對不是《水滸傳》,恐怕也不是《徵四寇》,而是為了某種需要而硬塞進去的文字。這就說明,後幾十回續書被不斷的增刪,梁山好漢最終的結局恐怕也不值得采信了。

    《水滸傳》其中的旨意之一,是反映北宋仁宗以來的黨爭而招致亡國之禍的,也就是因為王安石的改革而導致的新舊兩黨的無休止爭端。在《水滸傳》中,高俅原是新黨領袖,施耐庵是反對新黨的,所以,他是最大的反派。蔡京則是舊黨要員,施耐庵書中雖然也揭露蔡氏集團的腐敗行為,但也在民政救濟方面,對蔡氏多有褒獎。這是兩個對立的集團,但是,《徵四寇》作者明顯缺乏歷史知識,寫成蔡京、高俅、童貫、楊戩等人勾結,害死了宋江、盧俊義。梁山好漢這樣的結局,恐怕並非施耐庵的原意。

    正史野史中的梁山好漢結局

    幾乎所有的野史筆記都記載了宋江等人沒有被殺,被張叔夜擒獲後,得到赦免而招安了。試舉幾例:

    李若水《捕盜偶成》中說:“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李若水的詩雖然並非筆記類體裁,但卻以詩歌的形式記載了宋江等人的結局,最終是“同拜爵”了。這也印證了九天玄女對宋江的預言,施耐庵寫《水滸傳》還是相當尊重歷史的。

    當時,朝廷對待宋江之類的民變,主要政策就是招安。此舉不但沒有起到安撫亂民,維護治安的目的,反倒降低了犯罪成本,客觀上促成了更多的民變。所以,李若水在詩中強烈反對招安。因為有這樣的“好政策”,底層民眾就聚眾發動民變,然後從官府或朝廷那裡獲得利益。梁山好漢大多都是底層人物,上山造反的初衷其實就是招安。正如最早提出招安的武松所言,上二龍山是權且寄身,異日得到朝廷招安,再與宋江哥哥見面。

    《宋史·徽宗本紀》也有相關宋江結局的記載:“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很明確,張叔夜是奉旨前來招降的。所以,張叔夜先擒獲了宋江的副將,然後逼迫宋江投降,最終“大書黃紙飛敕來”,梁山泊好漢並沒有被斬首,而是被招安了。

    故而,應當堅信施耐庵原著中是基本遵循歷史(無論正史、野史)記載的,盧俊義的惡夢大部分就是預示這件事的,最終被斬首,則是金聖嘆自作聰明之舉。

    宋江有沒有參與剿滅方臘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主流觀點認為,宋江起義是在方臘起義被剿滅之前。時間上,這兩家義軍不可能發生交集。宋江是在宣和三年(公元1121)二月被張叔夜收剿。而方臘則於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宣佈起義,宣和三年正月,就被童貫率軍鎮壓。也就是說,宋江投降時,方臘就已經在一個月前被擒獲了。

    但是,很多記載,尤其是野史都說宋江參與了鎮壓方臘起義的征戰。其中,《東都事略·徽宗紀》講得最為清楚。

    宣和三年(1121年)……夏四月庚寅,童貫以其將辛興宗與方臘戰於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宋江被擒在方臘起義失敗後大約半年時間,也就有可能參與了徵方臘的軍事行動。這也是一說。施耐庵明顯是採信了南宋史學家王偁的說法,宋江曾以宋軍裨將身份,率領本部參加了童貫統帥的宋軍,征討方臘。

    我覺得,王偁的記載比較可信。因為,《宋史》有很多缺失,記載也常有誤差,是二十四史中編纂得最差的一部。而間隔時間並不久遠的南宋史家所記載的歷史,大概要比脫脫更準確。

    又據《東都事略·徽宗紀》所說,宋江參與剿滅方臘後一個月,又重新起義。徽宗下詔,令折可存帶兵招降。時間間隔恰好就是一個月,這大概就是宋江後於方臘被剿滅,以及《宋史·徽宗本紀》所記載的命張叔夜招降的原因吧。

    總而言之,宋江以及梁山好漢的故事深入人心。無論怎樣的結局,都不影響梁山好漢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會影響《水滸傳》的不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身邊有哪些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