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生若夢似星辰
-
2 # 司馬情1
謝邀!所謂的“牛黨”和“李黨”是指唐朝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兩個派別。兩個派別之爭始於唐憲宗元和三年進士考試之後,此後兩派官員就互相傾軋,爭吵不休,歷經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幾個時期,到唐宣宗時期以李派人員全部被貶崖州而告結束,前後持續近40年。李商隱的一生恰好與牛李兩派之爭相始終,這就為李商隱與兩派之爭產生聯絡成為歷史的必然。
其實,就李商隱的本性而言他本無意於黨派之爭。但就因為他兩個錯誤的選擇,一是為了謀求職位選擇了做李派成員王茂元的女婿,二是選擇投靠李派的重要人物鄭亞。這樣,他說話辦事就會不由自主的傾向於李派,為李派鼓與呼,慢慢的越陷越深,自然會遭到牛派的圍攻。最終,牛派勝了,李商隱被牛派視作品行不端的小人而加以摒棄,以至於因鬱郁不得志而英年早逝。
-
3 # 小金鑫2攝影
翻開歷史人物篇章:
李商隱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之一。李商隱,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人(現在的河南焦作泌陽)他是晚朝著名詩人。唐文宗開成二(858年)考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朗、弘農慰等職務。
李商隱因為捲入“牛李黨派只爭”的唐朝漩渦,左右逢源保持中立的政治浪潮裡;而在當時的朝廷“牛李”黨兩派之爭浪潮跌入低谷。李商隱看清朝廷形勢與政策,更傾向於牛黨;他的師傅去世後就全身完全轉入“”李黨”派系的行列中,
這次的政治生涯方向選擇,使他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娶了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兒,得到了王茂源的器重,如魚得水發揮了自己財智。
而李德裕屬於“”李黨派”人物,和王茂元好友 ,認為李商隱“牛黨”不可靠人士,兩黨派之間是水火不容,此人不可多留。
李德裕,字文饒,生於富貴官臣世家,祖父李棲筠,父為李吉甫,唐朝大臣。為唐宣宗、敬宗?文宗、武宗等六代朝臣。
“李德裕”是“牛李黨派”中李黨派重量級代表人物,他多年被排斥朝廷之外,武宗時代做了6年宰相,幫助武宗平息了五洲。
武宗去世後,“牛黨”重新掌控朝政,而因此被排斥到荒涼、人員稀少、物資匱乏的海南島,客死異鄉該島。
回過頭來在看看“”牛李黨”的幾次朝政相鬥。(822年)穆宗長慶二年,李逢吉宰相,此人專政治玩弄權於手指與李德裕父子意扶持“”牛黨”,合同打擊“”李黨派”。
李逢吉,有一個自己設計計謀利用李紳與韓瑜相互相鬥藉口罷免了李紳,又玩弄利用了方在元稹和裴度之間製造矛盾的機會,降低他們的官職。掃除障礙提拔了牛僧儒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朝廷核心人物。
牛僧儒,生於公元780(德總建中元年),甘肅靈太縣人,唐中葉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經歷過順、穆、敬、武、等八個朝代,四朝宰相,3次節度使、尚書省六部五個部門,稱之為“牛奇章”。是“”牛黨”的代表性重量級人物。
唐文宗見聞牛僧儒行為,視朝廷安慰不顧,極為憤怒驚恐,將李德裕調回京委任兵部尚書,與李德裕修好的方案一直拖延時間,而錯過了“牛李黨派”的調和的機會不了了知,讓後人惋惜。
李商隱的舉動顯然就是搖擺在“牛李黨派”之間,他的行為也因為得罪了多人,認為李商隱就是牆頭草兩邊倒之人不可重用。
李商隱大約十歲,他的父親長期外出;從小跟隨母親、弟妹一起在河南老家長大,是位孝順的長子;從小就肩負著家庭生活責任和夢想。
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刻苦讀書,渴求上進、不斷進取,16歲時對詩歌文章顯示出才華橫溢,追求獨立的的風格詩人,他譜寫數偏優秀的文章,得到了令狐楚的賞識,受到了令狐楚的喜愛,並得到了令狐楚的資助。
李商隱就是朝廷的犧牲品,他的搖擺不定中立格局的思想也毀了朝官的生涯。可他的詩歌流傳千古至今。
回覆列表
牛李黨爭是唐朝後期朝廷大臣之間的鬥爭,是以牛增儒為代表的牛黨和李德裕為代表的李黨之間的鬥爭。這場鬥爭持續時間長達四十年之久,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黨之間的鬥爭。這場鬥爭是由進士考試而引起的。
牛李黨爭,是中國中晚唐時期以牛增儒、李宗閔為代表的一方和以李德裕、鄭覃為代表的一方之間的鬥爭。根據《舊唐書·李宗閔傳》中的記載,這兩黨之間相互挾持、傾軋,使這場鬥爭的時間持續了四十年之久。而在這四十年中,也正是唐朝詩人李商隱求學幹祿的時候,應試考試和宦官浮沉的時期。那麼牛李黨爭和李商隱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陳寅恪認為李商隱是先牛黨後李黨,出入於兩黨之間。他說:“李商隱本是出自新興階級,本應該是屬於牛黨的,正合當時社會階級的道德。他和李黨王茂元女兒結婚,是以圖仕進。不僅牛黨目以方利背恩,恐李黨亦鄙其輕薄無操。”
所以說,對於李商隱是哪個黨派的評價還是有待商榷,他並不是一個只知道夾縫在牛李黨中求生存的懦弱文人。
關於李商隱和牛李黨爭的關係問題,從五代和北宋以來,便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說他是李黨,也有人說他是牛黨,還有人說他一生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中求生存,但是最終受到兩黨的排擠。建國以後,大多數學者則傾向於說他是牛李黨爭的無辜犧牲品。不過,不管大家在這個問題上如何爭論,有一點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李商隱捲入黨爭,是從他在牛黨人物令狐楚死後,轉入屬於李黨一派的王茂元幕府併成為其女婿開始的。然而,對於這一點共識,有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王茂元既不是李黨,也不是牛黨,他與黨爭無關,因此,李商隱入王茂元府,也根本不存在捲入黨爭的問題。
首先,根據兩《唐書·李商隱傳》中的記載,李商隱早年受到令狐楚的賞識,曾在令狐楚的節度使幕府中做事,並且因為令狐楚的資助才考上了進士。但是令狐楚死後,他又投到了當時為河陽節度使的王茂元的門下,王茂元很欣賞他的才華,提拔他做了掌書記,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從此,牛黨的人就把李商隱恨得要命,認為他忘恩負義,詭薄無行。這是史書中最早的關於李商隱如何捲入黨爭的說法,後面的史書大多參照這一說法。但是這段史料在時間的記載上,存在錯誤。比如,它說李商隱做王茂元女婿的時候,是在王茂元鎮河陽時,而王茂元為河陽節度使是在武宗會昌三年(843年),那時王茂元正受朝廷之命與劉稹作戰,不久即死於軍中,而李商隱當時也正居母喪,因此,他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成親。根據學者的考證,李商隱入王茂元的幕府,應當是在文宗開成三年(838年)。
其次,除了新舊《唐書》以外,沒有任何一條史料可以說明王茂元是李黨。如果仔細地檢索一下王茂元生平的材料,就可以看出,從他父親開始,王家兩代擔任的都是地方節度使,與中央政局的變動沒有什麼牽涉。與之相反,王茂元和牛黨人物的交往倒是很多。比如開成三年牛黨的骨幹楊嗣復拜相,時任涇原節度使的王茂元馬上送去了一封賀狀。又如會昌元年(841年),正是李黨的頭領李德裕當國,作為牛黨代表人物的李宗閔此時在洛陽擔任閒職,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王茂元給李宗閔送去了兩封信。在信中,他一方面表達了對李宗閔早年提拔自己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又對李宗閔在大和末年被貶職一事寄予同情,並且對他表示了真切的慰問。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封充滿感恩與惋惜之情的信都是由李商隱代為起草的。
分析完了王茂元之後,學者們又對李商隱一生中另一個重要人物令狐楚,進行了一番探究。他們認為,過去的一些歷史記載和史學論著,大都把令狐楚說成是牛黨,但是其實他的情況比較複雜,不能簡單地下論斷。綜觀令狐楚的一生,他早期的確與李逢吉等人交結,與裴度等主張對藩鎮用兵的意見相違背,但後來與李德裕等人沒有發生過重大的政治分歧,他在後期並沒有涉足黨爭,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說,並不能把他歸為牛黨。至於說他與王茂元為政敵,也實在找不出任何史料依據,他的行跡可以說與王茂元沒有發生過任何關係。
據記載,令狐楚死的時候,李商隱只有25歲。那時他剛剛考取進士,朝廷還沒有正式授予他什麼官職,但是確有一大家子人要靠他養活。這時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只是一個小小的左拾遺,又因丁父憂免職。在這種情況下,李商隱要取得仕途上的依靠和經濟上的資助,只能投靠在某一節度使的門下做一些文字工作。這種現象在唐代社會中是十分常見的,對讀書人來說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所以不會受到人們的責難,更不存在背恩忘德的問題。李商隱進入王茂元幕府之後,令狐綯並沒有對他加以排斥,相反還在某些實際行動中資助李商隱在仕宦上尋找出路,有儲存下來的兩封書狀為證。如果令狐綯認為李商隱背信棄義,投靠敵黨,他是不可能為李商隱到處延譽,使他因此而取得進身之階的。
唐朝中期以後,朝廷中的腐朽勢力越來越強大。以李德裕為代表的李黨一派,在中晚唐時是一個要求改革和有所作為的政治集團。他們與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因循守舊的牛黨形成鮮明對立,主張剝奪藩鎮和宦官之權,積極革除朝廷的種種弊端,並對當時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進行整頓。會昌、大中之際是牛李兩黨間的最後一次搏鬥,結果以代表革新勢力的李黨的失敗而告終。就在李黨面臨無可挽回的失敗的情況下,李商隱對他們表示了同情,並用自己的詩文為他們辯誣申冤。